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南閥》第38節 平複
第三十八節 平複南寧師本來是給桂林師打後援的,但是隨著鄧本殷的投降,還有李宗仁跟北方廣州革命軍的聯合夾擊,在羅定等縣的鄧本殷軍隊大批投降,已經不構成威脅了。剩下的清掃殘敵,和受降工作,也根本就不用什麽後援了。  所以讓在玉林的南寧師做火車到欽州,然後坐船到瓊州來。

  趙澤勇則帶著艦隊回欽州。

  整編陸軍重要,整編海軍也是刻不容緩的。

  以穩定海南局勢為由,將陳策的陸戰隊留在瓊州,隻帶著海軍回到欽州。

  將陳策的陸海兩軍分開後,這時候趙澤勇才開誠布公的跟陳策談了談海軍的現狀,嚴重缺乏軍官,就連艦長級別的軍官都湊不齊,聯省海軍此時就跟笑話一樣。趙澤勇告訴陳策,調派他軍中的艦長到聯省軍艦上當艦長。同時由於聯省海軍訓練也十分不夠,又把陳策一大批基層的軍官,比如水手長、炮長之類的軍官調往聯省軍艦。一番亂折騰,幾乎是把兩隻海軍打散了,這也就達成了趙澤勇混編的目的。

  當然這都是事實,陳策表示能理解。當然趙澤勇的目的更是有將陳策的部署全部都打散,這樣的話就難以形成尾大不掉的情況。這其中的道理,陳策未必想不明白,但是也明確反對。因為基本上陳策的屬下都得到了晉升,這也算是對得起部下了,而陳策也沒想過要掌兵專權,作為海軍怕是沒有當軍閥的條件。所以這算是雙贏,雙方心知肚明,各取所需。

  陳策的官兵都到了趙澤勇的船上後,陳策那些破船,除了旗艦780噸的中山艦具有象征意義外,其他的趙澤勇打算都作為靶艦做練習用。這些船都太老了,基本都具有二三十年的艦齡了,這些爺爺艦,根本就沒法編入趙澤勇的艦隊,作為靶艦算是他們最後要做的貢獻了。

  陳策接受了這個命運,盡管對那些軍艦很有感情,可是他也明白,海軍最重要的是人,之所以這些軍艦能在海軍中服役這麽久,那是因為國力有限,現在有了更好的替代軍艦,只能是送走這些老艦了。

  鳴禮炮,舉辦典禮,做了隆重的告別儀式後,陳策艦隊的官兵全都上了趙澤勇的新軍艦。這時候這隻艦隊裡面,有閩系軍官,有粵系軍官,也有魯系軍官,可是卻又完全看不到閩系、粵系或者閩系的影子,因為在充足的給養、薪俸保證之下,他們沒有必要爭奪什麽,因此沒有結成派系爭奪的必要,這是一隻嶄新的聯省海軍。

  王崇陽回來複命,帶來了南寧師已經成功的整編了瓊軍,一萬投降軍隊先是給願意回家的發放路費,這一下子就遣散了數千人,這些人還都是廣西人,過去桂軍時代被鄧本殷收編的,這幾年廣西穩定,他們也想回家。剩下的有的是廣東南部窮困地區的,也有海南本地人,這些人願意去做工的又有不少,帶去雲南,最後剩下的老弱呢,則強製退役,給他們安排了合適的工作,下方到地方去當警察,最後剩下的就只有既願意當兵,有年輕力壯的,這些則全部送去了新兵營接受正規訓練去了。

  至於軍官還是老辦法,想繼續當軍官的,去軍校深造。不願意的,可以到地方政府任職,乾的好的,就一直乾下去,乾的不好的,將來開除他們,也翻不起什麽浪來。

  海南島安定了,粵南地區也安定了下來。

  羅定、陽春、恩平投降了李宗仁,而距離江門最近的開平則投降了廣州。

  而羅定以南的化州、高州地區,在鄧本殷投降後,他們接受命令也投降了聯省,李宗仁正在進行整編工作。可是隨即就出現了爭議,按照趙澤勇跟蔣價石的協議,羅定這幾個縣本來就不在協議范圍內,並不用交給聯省,可是此時卻被聯省佔領了,而且那些投降軍官們,大多數都是因為反對蔣價石才起兵的,投降時候就提出條件,不能把這些地方交給蔣價石。

  蔣價石通過王崇陽發來抗議,所以王崇陽才會來到欽州跟趙澤勇複命。

  對於幾個縣,趙澤勇倒不是很看中,他對廣東的最大野心就是多佔領一些沿海地區,從後世來的他知道,沿海經濟發展起來更為容易。佔領了雷州半島和粵南幾個縣後,羅定幾個縣就無所謂了,粵北地區除了廣州外,趙澤勇還真看不上幾個地方,可是廣州那是能佔的嗎,不提蔣價石會為了廣州跟任何人死磕,就是哪裡的革命氣氛就夠讓喜歡安定建設的趙澤勇退避三舍了。

  但是這地盤糾紛不解決,確實也不太好,容易引發戰爭啊。趙澤勇當然不會怕一個蔣價石,怕一個廣東,但是問題是,趙澤勇知道,他現在打下廣東還不現實,最大的可能是,像上次一樣,打到廣州城邊,然後放棄掉,那麽不是白費力氣嗎。既然沒有利益可言,就不用費力去打仗了。可此時糾紛也不容易解決,投降的數萬士兵的心願,數萬人對蔣價石的怨念也不能不顧,所以趙澤勇決定暫時壓一壓。

  既不把地盤交給蔣價石惹惱了降兵,也不明確宣布把這塊地方納入聯省。這樣才暫時穩定住了局面,投降的士兵呢,既然願意投降也就說明不是死硬分子,見好就收聯省沒有交還地盤給蔣價石,他們也就不再有怨念安心接受整編。而蔣價石那邊呢,只是嘴上叫的凶,並沒有動真格的。其實趙澤勇一個師出擊,擊垮了鄧本殷四倍以上數量的軍隊,確實給了蔣價石很大的震動。蔣價石可是知道鄧本殷的部隊並不是菜鳥的,尤其是其中原本有一部分革命軍武裝,戰鬥力還是比較強悍的,不然也就不用他的乾將朱培德苦苦支撐了。可是這幾萬鄧本殷軍在聯省軍的打擊下幾乎沒有還手之力,尤其是當蔣價石打聽到,桂林師不過是聯省的二等師,聯省真正的強兵還在四川剿匪的時候,他壓根就不敢有用武力解決的心思。

  爭議暫時雙方都默契的冷處理了。不過等這些軍隊都整編完成了,遣散、裁撤或者改編進了聯省自治軍後,他們的意見到時候就不用考慮了,因為當他們成為了聯省軍人,就要以服從命令為第一指令了,而且當他們被打散收編後,就是有怨言也沒有反對的能力了,趙澤勇也就不用顧及他們的感受了。甚至當安穩了這些投降士兵後,按照趙澤勇的心思,他們都是要裁撤的。軍人嗎有時候是要受些委屈的,這是胡萬說的。

  說起胡萬,此人已經回到了雲南,就在趙澤勇在瓊州海峽那時候,他就回來了。

  胡萬,趙澤勇最早的打手,後來因為跟巴郎有了矛盾,並且覺得對不住巴郎,又不能得到巴郎的原諒,自己也始終無法原諒自己,乾脆辭職跑到了西方。

  胡萬先是到了法國,通過趙澤勇跟法國人在戰爭中建立的關系,他順利的進入法國聖西爾軍校學習軍事,接著又去了德國,比利時,荷蘭,波蘭,瑞士,捷克斯洛伐克,最後到了意大利,他幾乎把歐洲兜了一個遍,之後才回了中國。

  從1921年離開,到1925年回來,胡萬離開了四年多。

  而四年時間足夠改變一個人了。不知道此時的胡萬跟過去的胡萬會有什麽不同呢。

  趙澤勇很快就能見到他了,因為趙澤勇完成了海軍的整編後,就要準備回去過年了。本來還邀請王崇陽一起回去,但是王崇陽表示自己還有點事情需要解決,年前一定會回去。趙澤勇只能一個人上路了,當然也不算一個人,因為還有上百人的警衛。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