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南閥》第75節 選舉出官科舉出吏
“你的意思是打算考試選拔人才。”  “對,我打算開科舉!”

  “啊?科舉都廢了幾十年了,你現在開科舉會被罵的。”

  “英國人早都這麽幹了,通過考試選拔公職人員這是世界大勢,我們廢科舉完全是一招錯棋,在沒有新的選才機制的情況下,就打爛舊的選才機制,無疑是我國現在變得混亂的一個推手。而現在民國了,選才反而大量的采取推薦制度,任人唯親裙帶關系,所以才有那麽多的派系。”

  “那你打算怎麽選呢?”

  “在全國各地招收才力兼備的人才,充實滇省。”

  “你弄的我頭都大了,才說以後選官要選舉,要讓民做主,怎麽一回頭就變成了考試了。”

  “這是不一樣的,選舉出來的官員,完全是政府的象征,是代表,而科舉出來的人才,才是做具體工作的,選官可以不懂政務,只需要一個體面的形象即可,但是科吏必須是專門實乾的人才,他們才是一個政府能夠正常運行的幕後動力,即便官員一年倒台多少次,都可以保證政府能正常運行。”

  “你的意思就是說,選舉出來的完全是幌子嗎,那還那麽興師動眾的搞什麽立憲。”

  “哈哈,省長您看出來了,確實就是一個幌子。現代政治就是一種遊戲,可這是現代的遊戲,只有你也這麽玩了,才會被主流社會認可,才會被當做文明。我研究過我國歷史上的選拔官員制度,學而優則仕,這個倒不完全是落後,想法有其相當高的先進性,只可惜科舉偏離了實質,選出的官員人浮於事根本就不適合自己的職位。如果我們的政府早早看出其中的問題,可以將科舉加以改革,增添其他門類的考試科目,這套制度是可以為一個現代政府提供充足的人才的。相比西方19世紀才開始進行這種科舉選拔的制度,已經落後我們很多年了。而且我們古代采取集權制度,這樣的選拔機制其實是效率最高的。”

  “那你還興師動眾的請來那麽多人瞎折騰,原來我們的東西就是好的了,還用搞什麽選舉,開會吵來吵去真沒意義。”

  “哈哈,當然了選舉製也是有他的優點的。現代民主制度發源於英國,這套制度讓英國人首先強大起來。究其原因就是,英國人用這套制度可以選擇出能夠給社會提供服務的人才。而法國人,俄國人甚至德國日本人都沒學會,只有美國繼承這種制度並發揚光大,您知道為什麽嗎?”

  “有話直說,少給老子繞彎子。”

  “因為英國有紳士文化,當年的官吏又多是貴族,英國的貴族跟其他國家的貴族不太一樣,他們十分重視自己的聲譽,絕對不肯乾玷辱名聲的事情來,所以一旦做了官員極少有去貪汙腐敗的,而且敢於使用手裡的權利,與強權對抗。而德國、日本和俄國都有極強的郡主專製傳統,他們也沒有悠久的貴族文化,貴族完全都不在乎下層對他們的看法,隻懂得媚上。這跟我們的科舉制度其實已經殊途同歸了,科舉出來的官員,他們的權力來自上層,於是只需要討好上層,就可以安如泰山甚至仕途通達,所以他們沒有服務於底層百姓的動力。也不在乎做出一些有損聲譽的事情出來,所以我們的老百姓對官員從來都是不信任的。”

  “哦,你這麽說,我就明白了一些。你是說科舉是上級任命的官位,權力都是皇帝給的,所以效忠皇帝。而選舉是底層百姓給的權力,所以必須服務於百姓。這好像跟養狗一樣嗎,誰給骨頭,誰給喂食,就對誰搖尾巴。”

  “呵呵,可以這麽比喻,很形象。可是實際就是這樣。美國人的行政官員都是他們選出來的,一旦做的不好,就無法連任,甚至可能在中途就被彈劾下野。還有本質的一點,選舉出來的官員,和科舉出來的官員背景可能完全不一樣。”

  “怎麽不一樣了。”

  “選舉出來的官員,一般情況下,都已經在社會上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和聲望,才能被廣大百姓所知,所以他們一般都是有一定能力的。這點上跟科舉有些類似,科舉同樣的也是選拔出能力出眾者,但是在名望上可就不能跟選舉相比了,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科舉是草根階層向上攀爬的捷徑。但是這兩種精英人物,一種只知道媚上,一種卻需要顧忌自己的名望和聲譽。一個是從來沒有任何經歷的草根,一個則可能是已經在社會上證明了自己地位的人物。”

  “哦,有點道理。”

  “還有就是,一個人要獲選,他本身的名望很重要,同時他還可能需要向選民承諾,甚至曾經就已經做過了很多事情,比如富商在家鄉修路架橋,這是出於對故鄉的熱愛,他獲選後這種熱愛絕對不會缺少。而科舉時代,我們的皇帝擔心官員本地任職會攀親帶故形成利益集團,有損國家利益,所以一般采取的是異地為官的政策。結果是去異地做官的,完全不考慮是去服務當地的,而毫不遮攔的宣稱千裡為官隻為財。同樣選拔出了人才,可是人才個人的動機卻極為不同,所以選舉制度的優勢就在這裡,充分調動個人為本鄉人服務的熱情和動力。”

  “對對對,是這樣的,有人發財了就喜歡在家鄉搞一些修路了架橋了之類的事情,迷信的認為這是為善,不過也不全都為善的,也有人是為了炫耀,是為了誇富,是為了,為了錦衣夜行啥的。”

  “是衣錦還鄉,不過不管是出於個人虛榮的炫耀,還是出於鄉情的善舉,可不都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嗎,這點總沒錯吧。”

  “沒錯。”

  “那麽您可以答應讓我去科舉了吧。”

  “額,我從來沒想過拒絕啊,我說了,請你來實行你的建設大綱,你就放心大膽的乾吧,我不會阻擋你的。”

  “我只是希望你能明白我的用意,這樣你會從心裡支持我,而不是出於信任,或者礙於人情和面子。”

  “好了,滾蛋吧,老子頭都疼了。”

  趙澤勇和張澈一番對話,從此定下了一個中國選拔官員的基調,後世稱這套制度為:選舉出官,科舉出吏。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