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南閥》第77節 要發戰爭財
國內,孫總統的北伐還沒有成行,因為北方局勢又開始緊張了,奉系張作霖磨刀霍霍想要報兩年前被直系擊敗的一箭之仇,作為奉系的盟友孫總統自然只能等盟友一起行動了,就是不知道等聯合打敗了直系後,他是不是又該和張作霖開戰了。  國外,英國人最終決定持續增兵,將軍隊數量擴大到五萬。

  但是大軍進入緬甸的叢林,氣候不適應的問題根本就無法解決,瘧疾成了危害英軍戰鬥力的第一大因素。治療瘧疾最有效的方法是用金雞納霜,一種從植物金雞納樹中提取出來的藥物。金雞納霜原產地南美熱帶地區,英國人引種到了東南亞。好像證明了那句古話,七步之內必有相克。人在熱帶容易得瘧疾,可是熱帶偏偏就產這種藥材。

  但是還有一個道理,但凡是從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材料,其產量就不會高。突然間一直以來掌握著大量熱帶殖民地,基本上壟斷了金雞納霜的生產,作為獨家供應商向別人兜售金雞納霜的英國人開始缺乏治療瘧疾的藥品了。多方搜尋,在美國,在南美四處求購。

  趙澤勇認為這是一個商機,但中國能生產金雞納霜嗎,好像咱國內沒有金雞納樹。

  這種問題最好還是問專家,朱子清就是一個專的不能在專的專家了,回到現代抓住朱子清詢問一番,還真的有辦法,現代科技能合成這種藥物了,而且是在二戰期間美國人就合成成功了,設備是常規設備,不複雜,原理也早已公開。於是還有什麽說的,采購設備生產唄。

  1923年,英國人糾結了大半年瘧疾問題後,趙澤勇新產品下線了,找英國人兜售。

  大量訂單紛紛而來,青霉素的訂單,合成奎寧訂單,眼見著黃金滾滾來啊。

  說起青霉素趙澤勇就一肚子氣,生產技術傳授給法國人後,這丫太不地道,已經將興華製藥公司的市場從歐洲擠了出來,這次英國人跑亞洲來打仗,他們還死抓這個機會,結果跟趙澤勇大打價格戰,後來趙澤勇不得不提出了各佔一半的提議,才算穩定的佔領了一半青霉素市場,可是暴利時代一去不返了。

  所以趙澤勇才打起金雞納霜的主意。

  人得了瘧疾,各人狀態略有不同,有的會高燒不退,有的會虛弱無力渾身顫抖俗稱打擺子,但是不管如何,基本上患上了瘧疾後,就失去了戰鬥力,對英軍來說比疾病本身更可怕的是恐慌,相比疾病造成的戰鬥力減弱,恐慌造成的士氣低落才是最大的危機。

  因此英國人願意出高價,反正他們原本把金雞納霜賣給別人就是高價,趙澤勇索性提高了兩倍,以每盒三十塊大洋的價格大量供應。英國人也是被瘧疾折騰怕了,一次性訂購了十萬盒以備不時之需。這讓趙澤勇淨賺三百萬銀元,錢不是很多,但是開發出這種常用藥,民用市場確實極大,皮埃爾和奧哈默第一時間就要求代理。以後又是一個滾滾財源啊。

  這也算是小發了一筆戰爭財,但是戰爭財利潤最大的並不是藥品,毫無爭議的是軍火啊。誰能夠給軍隊提供軍火,軍隊就能讓誰成為豪富,這是一個顛簸不破的真理。

  但是英國人不缺軍火啊,他們是發達的工業國家,就算是要在亞洲采購軍火,那也輪不到趙澤勇,肯定是找日本人啊。

  左思右想覺得發不了這個戰爭財,這讓趙澤勇有些頗為失望。最近自己的火炮工廠和步槍廠已經全面生產了,而且打鐵專業的陶經緯經過擴建摩托廠一事後,對衝壓件、流水線這種天然的組合有了一種癡迷一般的信仰。開始在趙澤勇的各個企業中做大量的實驗,汽車工廠不用說,早用上了衝壓流水線作業。於是他把目光轉移到了兵工廠,趙澤勇兩個小型的兵工廠,一個火炮廠一個步槍廠都是一戰時候的生產工藝,采用裝配線,距離流水線作業有一個時代差。最重要的是,大量的零件是用機床生產的,產量極慢,尤其是對於缺少熟練技術人員的雲南來說,這種方式基本上就注定了不可能大批量生產的。

  所以一直以來這兩個工廠都是在不斷的培訓工人,緩慢的增長產量,甚至連一戰時期這兩個工廠在德國人手裡的平均產量都達不到,步槍廠年產量不足一萬,火炮工廠不足兩百。

  陶經緯反覆研究,將步槍零件拆卸,組裝細心研究,終於開始給這些零件建模,最後達到了八成以上的零件可以以此衝壓成型,效率驚人的擴大,產能一萬步槍的工廠,不但一下子釋放了全部的能量,而且效率大增,年產量達到了十萬隻。火炮廠倒是因為不能采用這種衝壓技術,產量增長不大,隻從兩百門擴大到了三百門,這不過是由熟練工數量增加帶來的增幅罷了。不過陶經緯提出了要衝壓火炮,需要建造大量的萬噸水壓機,這個瘋狂的要求一下子就把趙澤勇嚇住了,趙澤勇是個宅男不假,可是是一個技術宅,對機械方面的知識可是很豐富的,他知道萬噸水壓機是個什麽概念,不假思索的就一口否定了陶經緯的要求。

  萬噸水壓機,那是一個國家才能有幾台的大殺器,工業中用到的地方不多,可是有些地方不用還就不行。現在整個雲南都沒有一台,倒是在欽州建設的船廠有四台,都是從德國原廠拆卸下來的。聽說拆除的時候,不少德國工人都哭了,就差暴力阻止了。但是心裡明白,中國人拿走了他們的設備,還招聘了他們大量的工友,也就忍著把眼淚吞到肚子裡了。

  搬遷的漢堡船廠不愧是世界最好的船廠之一,設備那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萬噸水壓機可以讓這個船廠生產世界上最先進最大型的船舶,據說德國人曾經用這些機器製造過五萬噸級的郵輪。不過正在船廠緊張工作的工程師伯克說, 要讓工廠運行起來,達到能製造五萬噸級船舶的程度,恐怕沒有個十年八年的不可能。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缺少足夠的熟練技術工人,伯克已經建議趙澤勇,大量招聘德國工人,趙澤勇采納了,就像在鋼廠做的那樣。

  但是有隱憂啊,德國這幾年的經濟不行,才有大量的德國人願意到國外工作,到波蘭去,到美國去,到中國來,甚至到蘇聯去,可是一旦他們的經濟恢復了,勢必他們要走的,所以短時間內培養出一批自己的技術工人隊伍是非常迫切的。

  所以趙澤勇早早就開始著手這方面的工作了,鋼廠、機械製造廠,包括還沒建好的船廠,都已經建立了附屬的技校,在機械廠附屬技校中,趙澤勇還親自當了一段時間的老師,自己豐富機床知識,熟練的操作能力,讓技校中的德國老技術工人都非常的讚歎。趙澤勇雖然工作時間趕不上這些德國老技師,但是卻有中國老技工們積累了幾十年的經驗。當年在工廠的時候,他可是跟大批老師傅學習過他們的獨門絕技的。代價就是,幫這個師傅買水倒茶,幫那個師傅修理電腦,還有被無良師傅激將去偷看財會的內褲顏色等等慘痛的代價下,才學到了一身本事。

  時間終於到了1923年年底,欽州傳來了好消息,在工人們夜以繼日,並且采用了斯特姆發現的管理利器包工頭制度後,欽州船廠提前建設完工。

  趙澤勇立刻敢去船廠參與竣工儀式。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