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第103章 舊時代的火花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

  李諭的確是太超前了,基本上半個多月就學完了心理學、教育學第一年的課程。

  這個時代的京師大學堂,還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大學,經常要承擔一些朝廷或者其他工商業人員的谘詢。

  天津海關道唐紹儀今天就帶著兩人來到大學堂找到了李諭。

  “李諭先生,別來無恙。”唐紹儀道。

  李諭是見過唐紹儀的,與他握手道:“唐道台,幸會幸會。”

  唐紹儀說,“無事不登三寶殿,”他介紹身後的兩人,“他們是張新吾、羅建秋,是天津的商人。”

  兩人對李諭大名也是如雷貫耳:“李諭先生您好,我們對你可謂是欽佩良久!”

  李諭不明所以,但還是同他們握手打了招呼。

  李諭問唐紹儀:“唐道台今天有什麽事?”

  唐紹儀拿出一支雪茄,然後擦著一根火柴點燃,舉著手裡的火柴梗對李諭說:“的確是有事,我們是為此而來。”

  “火柴?”李諭問。

  “正是!”唐紹儀說,“這兩位正準備著手恢復天津自來火局。”

  好嘛,晚清民國時期,大家真是不分數理化,只要是知道你懂西學,什麽問題都要來找。

  李諭笑道:“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幫上忙。”

  張新吾說:“李先生太謙虛了,您這麽大的學問,小小的洋火哪能難得到您。”

  唐紹儀抽著雪茄說:“就是!李諭兄弟,你的本事我也見過,連袁總督都對你讚賞不已,我就不信小小洋火還能難過發現天上的星星。”

  李諭感覺有點頭大:“也不是這麽回事……”

  “不是那麽回事就好!反正有你幫忙,我看就沒有辦不成的事。說到底問的也是西學,我來大學堂之前已經找過張大人,他一聽是問化學,立刻讓我找你,張大人對你真是信任得很。”唐紹儀說。

  真要想想,雖然李諭化學水平雖然不是特別高,但是似乎在晚清也的確沒什麽人比他懂了。

  而且理論上,化學與物理在微觀理論層面本就可以互相解釋。實際上所有的化學現象本質上都可以用最外層電子的相互作用來解釋,而原子領域也屬於物理學。

  別人都大老遠過來了,李諭隻好說:“那我試試。”

  羅建秋高興道:“您只需要隨便試試就可以解決我們的難題。”

  李諭笑道:“如果我可以解決,自然會不遺余力。”

  張新吾與羅建秋日後都是中國火柴工業的奠基人,別看只是小小的火柴,其實又是一段頗為艱辛的道路。

  “百廢待興”用在二十世紀初的中國太合適了,真的是一點現代工業都沒有,大的重工業根本不用提,就算是小到諸如火柴、鉛筆生產都是天大的難題。

  唐紹儀得意道:“我就說吧,來京城找李諭最合適不過。你就算是再給洋人遞上幾千兩銀子,他們也不見得教給你。”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

  李諭問:“你們到底有什麽困難?”

  一說到正事,唐紹儀立刻正色起來:“自然是為了我們自己的火柴產業。十五年前,李鴻章李中堂就在天津創辦了天津自來火局,專門生產火柴。但是剛開始成產沒多久,瑞典和日本火柴公司的產品就湧入進來。

不得不說,他們的洋火的確安全可靠且更好用,售價又壓得很低,導致天津自來火局的產品持續滯銷,沒幾年就倒閉了。”  世界上最早的安全火柴由瑞典人發明,最先進入中國市場的就是瑞典火柴。後來日本火柴的進口數量也非常大,甚至日本火柴一度佔據了中國85%以上的火柴市場。

  雖然火柴並不像其他產業一般龐大,但即便是在清末也達到了上千萬兩的規模,並不是一個小眾市場。

  而且這上千萬兩白銀都是淨流,大部分流向的還是日本。

  這種情況一直到十年後民族火柴工業發展起來才有所好轉。

  李諭說:“如果價格沒優勢或者質量不過關,確實很難同洋火競爭。”

  “沒錯!他們現在想做的就是提升產品水平。天津自來火局當時已經訂購了許多設備,雖然舊,好在還能用。初期的設備投資並不大,目前最關鍵就是技術上太落後,”唐紹儀對張新吾說,“你拿給我一盒產品。”

  張新吾從包裹中拿出一盒火柴遞給他,唐紹儀將天津自來火局自己生產的火柴與剛才他點燃雪茄用的瑞典火柴一起擺在李諭眼前,說道:“你能看出問題嗎?”

  李諭端詳了一會兒,“好像顏色有點不對,而且有一盒側邊沒有摩擦面。”

  唐紹儀哈哈大笑,“果然是李先生!一眼就看出了問題。”

  李諭眉頭皺起來,還不是小問題。

  唐紹儀對張新吾說:“專業的問題就由你來提吧。”

  張新吾指著天津自來火局生產的火柴說:“李先生一定看出來了,我們生產的是黃磷火柴,但是瑞典火柴卻是用的赤磷火柴。”

  李諭點點頭:“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張新吾說說的“黃磷”與“赤磷”,其實就是現代化學中統一稱呼後的白磷與紅磷。如果大家夥見過白磷就知道了,很多時候白磷其實就是黃顏色。

  白磷與紅磷是高中化學學到“同素異形體”時最典型的例子。

  雖然它們原子組成都是p,但是白磷的原子結構是正四面體,而紅磷則是鏈狀結構。

  微觀的構成直接影響宏觀的性質。

  白磷極易燃,甚至在空氣中都會自燃,只能放在水中保存,而且白磷有劇毒。

  但是紅磷的燃點就要高了很多,並不易燃,並且基本無毒。

  瑞典人的火柴之所以稱為“安全火柴”,就是因為采用了紅磷,摒棄了白磷。

  張新吾說:“我們生產的黃磷白磷火柴工藝上比不過瑞典火柴,現在瑞典火柴價格也壓到了一盒70文,對我們衝擊太大了。”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

  創業公司最怕的就是被行業巨頭狙擊。你可以想象自己剛辦了個電商公司,就被馬老板盯上的感覺。

  李諭拿起來兩盒火柴,雖然價格壓到了70文,也不便宜,一盒火柴裡只有12根。普通百姓根本消費不起,一般都是達官貴人才舍得用火柴點火。

  李諭明白張新吾等人的情況:“現在的問題是不僅產品不行,品牌也比不過洋火柴,甚至安全性都有大問題。”

  羅建秋說道:“是啊,更可怕的是現在竟然有百姓吞食我們的黃磷火柴自盡。已經出了好幾起命桉,連官府都盯上了我們,要不是唐道台出面,恐怕我們早就再次被查封。”

  清廷的官員們大都不懂現代工業,再加上洋人背後施壓,幾乎都會不分青紅皂白直接一棒子打死民族產業。

  李諭明白了他們的處境:“的確是要做技術上的革新。”

  唐紹儀說:“正是如此,設備現在已經有了,關鍵還是技術上達不到。如果李諭先生能解決技術問題,把安全性先提上去,我想剛才提到的其他困難都可以解決。”

  李諭心中想了想當年的化學知識,然後說:“我明白了,我隨你們去看看。”

  “太好了!”張新吾和羅劍秋非常興奮,“您要是不出手,恐怕整個中華大地再也找不到第二個能幫上忙的人了。”

  張新吾曾經在天津北洋學堂讀過書,也學過西學。

  但就像京師大學堂一樣,當年剛剛開設的大學基本就是承擔著西方國家小學的任務。並且大都更看重的外語和政法,對科學領域涉及很少。

  張新吾屬於熱血青年,雖然對化學根本不懂多少,也壓根沒聽過“同素異形體”,但是憑著心中一股勁也要乾。即便明知洋人的火柴更好,但就是要做自己的民族產品去和他們競爭!

  清末民初這種人並不少見,而且張新吾從事的又是比較有意義的化學工業,無論如何李諭也應該幫他一把。

  李諭同唐紹儀一起找到管學大臣張百熙。

  唐紹儀的天津海關道只有四品的官秩,但是從誕生起,海關道就是超級實權部門,他們管理大清海關稅賦,實際上的地位僅次於地方封疆大吏。

  所以唐紹儀一出馬,張百熙也就沒什麽好說的。

  張百熙語重心長對李諭道:“沒想到甫一開學,你就需要承擔如此重要的任務。我知道洋人的東西並不好研究,但是你不一樣!我相信你可以做到當年李中堂都做不好的事。如若可以順利完成,我一定代表大學堂對你嘉賞!”

  李諭鄭重說:“我一定不負大學堂之名。”

  在李諭曾經生活的時代,他身上的光環更多是北大賦予他。如今有機會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提振早期北大的名望,肯定是不遺余力,沒什麽好說的。

  唐紹儀守著海關道這麽個大肥缺,雖然並不貪,但也很有錢。四人拿著唐紹儀買的京津火車上等車廂票前往天津。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

  來到天津自來火局時的,李諭看到旁邊還掛著一個新牌子:“丹鳳火柴公司”。

  不用說,肯定就是張新吾他們創立的新公司名字。

  裡面除了許多男工,張新吾還雇傭了一些女工做火柴盒的表湖工作。

  這個年代能招收女工的廠子太少了,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許多底層勞苦人民的就業問題。

  廠子裡的設備確實比較老,但是現在的火柴工藝除了旋片、切梗、排梗和卸梗幾個工序采用機器外,其他的如鋸木、曬梗、運梗、沾油、沾藥、烘乾、湖盒、裝盒、包封裝箱等都是手工。

  所以設備的生產壓力並不大,舊點也可以用。

  張新吾還專門做了個實驗室,燒瓶、容器一應俱全,只不過還不太會用。

  李諭大體轉了一圈,然後問了問就明白了,現在火柴廠采用的確是西方早就淘汰的70年前的白磷火柴生產工藝。

  這種火柴生產使用起來倒是方便,火柴頭裡就有白磷,隨便一擦就能著火,根本不用像後世的安全火柴那樣還需要在摩擦層上打著火。

  但問題就是起火太靈敏,非常容易引起火災,而且白磷不僅本身毒性大,生產過程也極有可能產生劇毒。

  李諭看著眼前的幾個瓶子,立刻明白了他們的困難:“你們現在是難以生產赤磷吧。”

  張新吾誠懇道:“是的,不僅如此,我們也無法知道火柴頭的配比。”

  “配比不成問題,無非就是硫磺、氯酸鉀與二氧化錳的配比實驗,這個可以進行窮舉嘗試。”李諭摸著燒瓶說,“只要是源頭有了,後面就不怕實驗浪費。”

  氯酸鉀和硫磺現在天津並不難找,這兩樣東西是製備火藥的重要原料,天津又是北洋陸軍的根據地,並不缺這個。

  而且氯酸鉀也沒什麽神秘的,高中化學有個重要實驗不就是氯酸鉀製備氧氣。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真特麽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

  東西張新吾也知道氯酸鉀和硫磺,但他是真不知道同樣的元素還可以有兩種不同的形態。

  不管是實驗室還是工業上,都是先製備出危險的白磷,然後再去製備紅磷。

  方法並不複雜,就是加熱,當然是隔絕空氣進行加熱。

  實驗室較為簡陋,李諭換上一身衣服和張新吾、羅劍秋一起做起實驗。

  李諭給他們做了展示,如何加熱、如何收取紅磷等等。

  隻實驗了四五次,李諭就很熟練地可以用白磷製備紅磷,然後再教給了張新吾和羅劍秋。

  之後就可以將紅磷製作成火柴盒側面的摩擦層。

  雖然看似很簡單,但之前卻難住了兩人許久,而且瑞典人與日本人也壓根沒有告知方法。

  反正這東西也不是什麽專利,怪只能怪大清太落後,高中化學都成了工業發展的瓶頸。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

  然後李諭又與他們一起做實驗將氯酸鉀、硫磺和二氧化錳研製火柴頭,其實就是通過實驗控制起火溫度。

  李諭終究是受過現代教育,懂得從高溫向低溫,也就是從“過分安全”到“常規安全”緩和過渡的實驗策略,幾十次實驗後,第二天也完成了初步的配比。

  都不是什麽複雜的化學問題,初步配比的精度雖然還是不夠,但是方法有了,後續張新吾只需要再多做一些配比實驗就可以。

  有了這些工序,就可以完全不再使用白磷,也就是可以生產安全火柴。

  張新吾在筆記本上認真記下了李諭的實驗步驟,興奮萬分:“沒想到李諭先生可以無償提供給我們這些寶貴的機密,實在是無以為報,等我們的工廠運轉起來後,一定給您奉上酬勞。”

  李諭笑道:“舉手之勞,無足掛齒!你們如果可以想辦法提高產品質量,然後降低價格,成功打開火柴市場,就是對我最大的謝意。”

  張新吾一揖到底:“先生高義,實在是佩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