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第185章 發明大王造訪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

  現在的愛迪生正在第五大道辦公室裡研究著他的攝影機,看了一會兒,又坐回辦公桌前看起劇本。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裡下載huanyuanapp.換源App,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愛迪生之前的電燈公司業務已經沒有了,畢竟交流電的市場統治力太強,直流電輸送范圍小的缺點實在是無法大規模商業應用,各大公司均放棄了對直流電的繼續開發。

  摩根把愛迪生的電燈公司買走後,也是更加熱衷於交流電業務。

  當初愛迪生花了大功夫競爭,但實在是大勢所趨,沒有辦法,只有認輸。

  於是愛迪生轉而搞起了鐵礦投資,只不過也沒成功,甚至巨虧兩百萬美元。

  這時候的200萬美元差不多就是後世的四五千萬美元,所以即便愛迪生也算個有錢人,對他影響仍舊不小。

  此後愛迪生又繼續投資搞起了水泥廠,得益於他的水泥廠機械化程度高,生產成本低,利潤就上去了。這個水泥廠沒用幾年就彌補上了此前200萬美元的巨大虧空。

  與此同時,愛迪生感覺電影也到了一個新階段,於是決定拍一部長一點的電影,起碼超過10分鍾。

  畢竟他手裡還握著電影的專利,這可是個能掙錢的好發明。

  話說愛迪生作為發明電影的人,背後還有段小故事。

  本來有一個叫做普林斯的人已經首先拍攝並放映了一部影片,不過就在他準備公開展覽時,卻在一列火車上離奇失蹤。

  普林斯的電影專利也就隨著他的失蹤不了了之。

  有人將他的失蹤與他當時最大的競爭對手愛迪生聯系在一起。普林斯是帶著所有關於攝影機的資料坐上火車去美國再次申請專利的。

  最後連人帶行李一起失蹤,可見凶手的目的確實可能是需要他的資料,也可能只是為了掃清專利申請上的障礙。

  因為早在1888年10月17日,愛迪生也向美國專利局提出了一個申請。

  他描述了自己的想法,要發明一個“跟耳朵聽留聲機差不多的用眼睛看的機器”,即錄製並重放動作對象,他稱其為“活動電影放映機”。

  從時間上看,他這一申請的提出僅在普林斯首次放映影片之後的3天。

  在普林斯失蹤後的數年間,他的遺霜和長子作為證人出現在了愛迪生的一場官司中。他們出庭顯然是站在愛迪生的對立面,為的是證明愛迪生的專利並非獨創。而且他們推測愛迪生可能與普林斯的失蹤有著說不清的關系。

  但由於證據不足,官司敗訴了。

  而普林斯的長子仍然試圖讓世人知道他父親的偉大發明。可是在1890年,他被發現死在了一處樹林裡。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

  正如解不開普林斯的失蹤之謎,其長子的死亡也沒有被揭開真相的面紗。

  一切已經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總之,愛迪生自從直流電之戰失利後,主要的精力就轉移了,一方面開水泥廠賺錢,並且拍電影;另一方面,作為“發明家”,他目前正在搞蓄電池。

  這麽一個大忙人,也不太可能真的靜下心當一個純粹的發明家。

  愛迪生實驗室專門負責攝影與放映業務的埃德溫·鮑特也在辦公室中。

  “我想這個劇本還是有很大改動空間的。”愛迪生說。

  鮑特說:“可我們已經開始了拍攝,現在改動恐怕會耽誤進程。”

  愛迪生搖了搖頭:“一定要改,要想引起轟動,就必須要拿出足夠的戲碼,現在人眼光尖得很,如果投資這麽多錢卻拿不到應有的回報,將是商業上更大的損失,所以做就要做到極致。”

  他們準備拍攝的電影叫做《火車大劫桉》,如果現在就有票房統計,絕對算是美國第一部登上票房冠軍的影片,而且時間長達近十年。

  鮑特此時的身份相當於後世的導演,而愛迪生則是製片人。

  所以鮑特只能聽愛迪生的,他回道:“前半部分我想已經沒法修改,不然咱們就要從頭再來,人力物力以及時間上的損失太大,似乎也不符合您說的商業價值。”

  “當然不會從頭改,”愛迪生說,“之前的部分不過是鋪墊,我們要做的是在結尾設置一個高潮。”

  這部電影的故事梗概大體就是四個劫匪搶劫火車,然後捐款逃跑,後來被警察追擊。

  愛迪生繼續說:“我們要在末尾拍一場精彩的草原槍戰,這才符合我們‘西部片’的定位。”

  鮑特為難道:“我覺得也不錯,只是這麽做對攝影拍攝的難度實在太大。”

  愛迪生說:“這是個絕佳的點子,如果可以拍出來,絕對能大賣。”

  “可是,先生……”

  愛迪生打斷鮑特的話:“照我說的做就是,困難總歸是有,當初幾千次的電燈實驗比這還要難。”

  鮑特真的感覺非常為難,但是老板發話了,還有什麽辦法。

  愛迪生的“點子”誠然很好,但怎麽完成這個點子顯然更重要,否則就是空話。

  好在鮑特對這部電影也寄予厚望,只能自己抓破腦袋研究一下如何拍攝困難的槍戰。

  ——以現在攝影機的防抖水平,還需要在動態中拍攝,想想都讓人頭皮發麻。

  “冬冬冬!”

  敲門聲響起,愛迪生站起身,“我訂購的電池材料這麽快就到了?”

  打開門,卻是一個西裝革履的人,“請問,這裡是李諭先生的實驗室嗎?”

  “李諭?”愛迪生疑惑道,“哪個李諭?”

  “就是報紙上那位發現冥王星以及河外星系的李諭。”門外的人說。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

  “是他啊,”愛迪生說,“你找錯了,這裡並不是。雖然我拆了廣告牌,但總不會你連這裡是愛迪生公司都不知道吧?”

  “愛迪生?原來是您!見到您真是太榮幸了,沒想到會在這裡碰到!我叫做海爾,來自美國天文學會。”海爾說。

  “天文學會?”愛迪生說,“你們莫非是要?”

  海爾說:“是的,我們要把會員身份頒發給李諭,不過最近他一直不在華盛頓,找他真是費了好大功夫。”

  “至於嗎?授予一個人會員還要你們親自跑過來。”愛迪生說。

  “愛迪生先生,您可能並不關注當下前沿的物理學、數學以及天文學,李諭先生現在可是這幾個領域裡無與倫比的存在。這次我們授予他的是最高級的會員身份,可以憑此借用全美的各大天文台,如此高的榮譽,必須要當面見到他。”海爾誇讚道。

  愛迪生還真是看不懂高深的數理內容,不過起碼也在報上看過報道,“原來是這樣,”然後又自言自語道,“可惜他不懂發明,不然叫來我的實驗室,一定是個好手。”

  愛迪生實驗室現在有十四五名物理學、工程學、電氣學、機械學方面的專家,大部分發明其實都是出自他們之手。

  海爾說道:“實在對不起了,愛迪生先生,冒昧打擾了您,我現在就告辭。”

  “等一下,”屋裡的鮑特說,“你說的李諭,實驗室好像就是在出門北邊四五百米的地方,有一棟三層的樓。”

  “太感謝了!”海爾說。

  愛迪生則詫異道:“他真的在第五大道有實驗室?”

  “是的,”鮑特說,“前段時間我似乎見到過。”

  愛迪生想了想,“我也過去看看,竟然在身邊又有了實驗室,連我都不知道。”

  鮑特說:“先生當時正在水泥廠,不知道也正常。”

  愛迪生說:“既然你知道地方,就帶我們過去吧。”

  李諭的實驗室距離愛迪生公司確實不遠,三人很快到了地方。

  “看起來還有模有樣,”愛迪生端詳著這棟樓。

  鮑特自告奮勇敲了敲門。

  李諭打開門,海爾是見過的,脫帽致敬道:“李諭先生,終於找到你了,我代表美國天文學會,贈予你正式會員的身份。”

  李諭接過證書,竟然還用盒子裝表了一下,蠻有儀式感,“有勞海爾先生,讓你大老遠跑過來。”

  “都是應該的,”海爾說,“會長說了,過段時間你一定要親自來一趟華盛頓,我們要為你舉辦一次研討會,到時候大半個美國的天文工作者都會來聆聽。”

  李諭笑道:“恭敬不如從命。”

  一旁的愛迪生此時說:“你就是李諭?”

  海爾連忙給李諭介紹:“這位是愛迪生先生,你們沒有見過面嗎?”

  李諭訝道:“原來是您!失敬失敬。”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

  現在愛迪生好歹是美國最出名的發明家。

  愛迪生說:“還挺年輕的。”

  這句話也不知道是不是讓他聯想到了特斯拉。

  愛迪生又說:“我聽說過你,能在理論研究上有那麽大的成就很難得。”

  起碼的尊敬還是得有的,李諭笑道:“能有您這樣的成就更難得。”

  愛迪生走進李諭的實驗室,看到了擺放著的機器和四驅系統構件,以及那套電子打火系統。

  “這些是……用在汽車上?”愛迪生問道。

  李諭說:“沒錯,先生好眼力。”

  “還有電機,”愛迪生看到了電子打火系統的電動起動機,於是又問,“莫非你要做電動汽車?”

  “並不是,”李諭說,“您看到的已經是完成品,我只是給其他汽車廠商供應零部件而已,好像他們做的都是汽油車。”

  愛迪生搖了搖頭:“汽油車不行的,只有電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愛迪生與特斯拉之間的電流大戰已經以交流電的勝利結束,不過現在汽車界的“油電大戰”還沒有分出勝負。

  愛迪生目前顯然是站在電車一方。

  李諭說:“不管什麽能源,都離不開傳動系統,如果他們做電動車,也能用到我的方案。”

  愛迪生看了看四驅系統:“我正在研究蓄電池,準備放在車輛上,以我實驗室的數據,續航裡程還比較可觀。只要是能讓車子跑得遠,電動車肯定更有前景。”

  蓄電池用的當然是直流電,這是愛迪生的老本行。

  不管是現在,還是一百年後,電池都是決定電動車好壞的最關鍵指標。

  如果放在後世,可能這句話還有點瑕疵,因為電控系統也很關鍵,不過就目前看,電池確實是最關鍵因素。

  李諭也知道現在電池的水平,這是個人類技術上的大門檻,後續的研發方向幾乎都是先朝著材料去,尋找合適的電池材料,陽極材料、陰極材料以及儲能單元。至於改進電池結構,那是之後的事情。

  反正就目前的技術水平,乾電池都沒有普及,蓄電池組又重得要死。

  李諭說:“只怕充放電還是不夠方便,也不夠安全,而且按照數學模型,電動車的續航裡程不會簡單因為蓄電池的增大而大幅提升。”

  “我討厭聽到數學模型,”愛迪生說,“一切都是要以真實的試驗來驗證。”

  李諭也不好和爭論,因為以前特斯拉就因為這些數理內容與愛迪生發生過好多次爭吵。

  此後特斯拉甚至親口說過:“愛迪生用的方法效率非常的低,經常做一些事倍功半的事情,整體而言,我是一個很不幸的見證人。他如果知道一些起碼的理論和計算方法,就能省掉90%力氣。他無視初等教育和數學知識,完全信任發明家的直覺和建立在經驗上的美國人感覺。”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

  缺乏足夠的科學精神,以勤奮實踐掛帥的愛迪生和他的團隊一共擁有1000多項專利。

  而被他們踢出團隊,具備科學和理論素養的理論派發明家特斯拉卻擁有700多項專利,一瞬間就將勤奮實踐苦搞發明和科學理論指導發明實驗的兩大流派高下兩分。

  但愛迪生顯然還是更認可自己的模式,畢竟至少他的人生比特斯拉成功太多了。

  “不管怎麽說,我已經研發出了新型的鹼性蓄電池,利用氫氧化鈉溶液代替之前鉛酸電池裡的硫酸,安全與儲能都好了許多。”愛迪生自豪說,“我聽說德國人已經做出了時速遠超汽油車的電動車,不過用的鉛酸電池重量過大,如果換成我的鹼性蓄電池,一定會有更佳的效果。”

  原來他是這麽想的。

  現在歐洲確實有人正在搞電動車,而且還是個大名人——費迪南德·保時捷。

  是的,就是保時捷的創始人。

  沒想到吧,保時捷最初是造電動車的。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保時捷造出電動車後,發現它時速很快,輕松過60km\/h,但續航問題卻極為棘手。

  於是……於是保時捷腦子竟然一轉,在1900年時搞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混合動力汽車……

  他給車子裝了一台汽油發電機,輸出電力後再驅動輪轂電機,讓車輛跑起來,多余的電力甚至還能流入電池組儲存起來。

  只不過這台車仍舊很重,僅電池就高達1.8噸,整車重量超過4噸,活脫脫一輛小坦克。

  但即便如此笨重,現在燃油車相比之下也沒有啥出色的優勢,所以電動車一派目前一點都不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