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隆帝吩咐齊寧,搜羅甄家罪證之際。
榮國府內,也迎來了四位甄家的婆子。
四人都是四十往上的年紀,穿戴之物,皆比主子不甚差別。
雖只是下人,並非甄家女卷,但賈母還是親自接待了四人。
請安問畢,賈母命拿了四個腳踏來,待林黛玉、寶釵、探春等人也都坐下,才問道:“多早晚進京的?”
“昨日進的京。今日太太帶了姑娘進宮請安去了,故令咱們來請安問候。”
賈母問道:“家卷都來了?”
“就隻太太帶了三姑娘來了。”
“有人家沒有?”賈母客套道。
“尚沒有。”四人回了話相視一眼道:“聽聞戶部侍郎,國營司的賴大人出自貴府?”
賈母若有所思道:“是啊!這孩子打小就出息,我們也不忍大材小用,一早便將他放了出去。”
“聽說這賴大人已經二十出頭,不知可有說了人家?”
原本這事不該她們來提,但賈母話都到了嘴邊,甄家太太又吩咐她們打聽,這才順水推舟的詢問。
聽了這話,原本已有猜測的薛寶釵和探春,不自覺心都拎了起來。
賈母指著林黛玉,笑道:“去年與我這外孫女定了親,等今年過了及笄,就要商議婚期了!”
“給老太太道喜了,姑娘真是好福氣!”
四人嘴上道著喜,卻顯得興致缺缺,又說了幾句客氣的話,才告辭離開。
見沒有深究下文,薛寶釵和探春,不由長出了一口氣。
她們猜測的沒錯,甄家帶著三姑娘進京,未嘗沒有一舉兩得之意。
只是沒想到,賴尚榮與林黛玉已經有了婚約。
若是與旁人定親,或許還會走賈家的門路,試一試有沒有轉圜的余地。
但林黛玉乃是賈母的外孫女,那些想法卻不好訴諸於口,只能回去先稟報了太太,再做定奪。
賈母顯然也想到了這一層,送走甄家四人後。
對林黛玉道:“這甄家不比旁的人家,她家三姑娘既然到了年歲,如今又跟著進京,聽著話裡的意思,似乎是相中了尚榮,若是請得皇上下旨賜婚,你們的婚事未必沒有變數。
好在你及笄也就下個月了,待你生辰一過,咱們就跟賴家商議一下,將日子先定下來,免得夜長夢多。”
如今,賴尚榮是個香餑餑,自然肥水不流外人田,林黛玉畢竟是自己的外孫女,又自幼養在自己身邊,不論是出於何種考慮,賈母也不願這樁婚事出現意外。
“婚姻大事自然是長輩們做主,都聽外祖母安排!”
林黛玉聽聞嬌羞難掩,一旁的薛寶釵和探春卻又將心拎了起來。
如果真如賈母猜測一般,甄家請得皇上下旨賜婚,賴尚榮除非活膩了,否則,不可能抗旨。
但以他對林黛玉的關愛,那兼祧之位,無論如何也不會再考慮自己。
尤其是薛寶釵,籌劃了這麽久,上回也看出了賴尚榮的心意,眼看著就差最後一哆嗦,若是被人橫插一腳失諸交臂,如何能夠甘心。
一旁的王夫人突然開口道:“老太太所言不差,我看這事宜早不宜遲,不如我跟大太太晚上去一趟賴家,先與尚榮打個招呼。”
聽了王夫人的話,薛寶釵和探春還未放下的心,又拎高了幾分。
王夫人著急忙慌的上門商議婚期,萬一透露甄家的想法,豈不將自己與甄家三小姐,擺在了競爭的位置?
甄家的情況她們也有所耳聞,雖沒見過甄三小姐的真容,但娶妻首重門第,不是她們妄自菲薄,而是不論從哪方面考慮,都覺得賴尚榮會優先考慮甄家。
如今,只能寄希望賴尚榮不願委屈林黛玉兼祧,而甄家也不願委屈自家姑娘,兩邊相持不下,自己能夠漁翁得利了。
當然,前提是甄家沒有求皇帝賜婚,否則,一切休提。
她們的憂慮不無道理,王夫人也有自己的考慮。
看出甄家的想法,她可謂喜出望外,只因沒有征得賴尚榮同意,怕適得其反,這才不敢胡亂開口。
薛寶釵和探春,還在擔憂她會不會透露口風,怎知王夫人早已打算和盤托出。
於她而言,不論賴尚榮作何決定,都有好處。
她清楚賴尚榮還有個兼祧之位,只要賴尚榮肯點頭,哪怕越過賈母,她也要幫著撮合,不論最終林黛玉與甄三姑娘誰主誰次,誰人兼祧,她這個撮合之功,都是跑不掉的。
即便賴尚榮不同意這樁好事,她還可以獲得第一手信息,嘗試著為寶玉撮合。
甄家連賴尚榮人都沒有見過,無非是看重他的聖卷、權柄以及賺錢的本事,既然賴尚榮不願意,未必不會退而求其次,只要他肯稍稍展露與自家的親近,亦或是對兒子的關愛。
雖說揀賴尚榮剩下的,說出去不怎麽好聽,但至少肥水沒流外人田,況且甄家那樣的門第,怎麽看都是自家兒子高攀,又何必在意那些細節。
邢夫人哪裡知道她心裡的彎彎繞繞,隻當她變著方的找機會,去賴尚榮跟前討巧賣乖。
不過, 這也稱了她的心意,連忙打起了配合,笑道:“那我就陪你走這一遭,不過這事只是咱們的猜測,還是越少人知道越好,免得甄家知道了倒打一耙,說咱們敗壞他家姑娘的名譽,咱們就隻身過去,都別帶丫鬟了。”
賈母並未在意帶不帶丫鬟,反而不無擔憂道:“那些猜測還是別叫尚榮知道的好!”
時移世易,她現在反倒怕賴尚榮得知內情,為甄家所惑,會退婚另娶。
王夫人連忙反駁道:“咱們瞞得下,甄家又不止咱們一家親戚,未必不會另走門路,若是叫尚榮知道咱們知情不報,恐怕反倒生分了。”
“這……”賈母一時間頗為猶豫,正如王夫人所說,甄家的大女兒和二女兒可都嫁在京城,未必不會另外托人。
正為難之際,林黛玉開口道:“賴大哥不是那樣的人,外祖母勿需多慮!”
相較於,頗為自信的林黛玉,薛寶釵和探春更是憂心忡忡,都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