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有些詫異,拿起一杯酒喝下肚壓壓驚。
劉時敏也說道:“我的好外甥啊,袁可立這人名聲確實不小,但脾氣可是不小,不要說對太監,就是對先帝都直接硬懟,恐怕很難相處。就算給他升官,他也不會記得我們。”
確實,袁可立就是這麽一個人。
王宏宇卻看到他的亮點和用處:“不過,他跟那些清流大不相同,不結黨又有能力,在民間還有神探之稱,此人如果被東林拉到朝廷會給我們帶來麻煩,但如果去地方上,反而能發揮作用。”
“嗯......外甥說的對~”劉時敏知道該聽他的。
魏忠賢見狀也嘿地一笑,也同意用一用這個袁可立。
這件事從洪承疇發起,由兩位厲害公公推動。
東林這邊還有鄒元標也會同意,這樣安排雲貴巡撫這件事,基本就能成。
談到了雲貴巡撫和東林黨,魏忠賢這裡有些朝廷裡的情報。
不久前,鄒元標反對把袁應泰從雲貴調回遼東,高攀龍則提議由袁可立出任遼東巡撫,趙南星提議依舊由袁應泰。
一時間楊漣、汪文言等人根本拿不定主意。
關鍵時刻,還在家中的葉向高出手了,說服東林眾人以軍權為重。
然後他又發動人脈,專門抓起“紅丸案”對方從哲以及浙黨發起猛攻。東林黨對此事意見一致,看起來內部矛盾被他給搞定了。
方從哲、姚宗文、劉廷元等迫於壓力,猛攻熊廷弼轉移自己的壓力。
“紅丸案”和撤職熊廷弼事件急劇升溫,到了不能不處理的地步,所以不等討論出由誰接任遼東經略,就立刻將熊廷弼撤職。
由於近期沒有比袁應泰更熟悉遼東情況的人,袁可立等人距離京城、遼東還很遠,所以朝廷直接選了袁應泰接任。
而楊漣這個時候來做好人拉攏熊廷弼,派出頗有能力的朱童蒙去調查熊廷弼實際有無貪汙和玩忽職守,結果必然是沒有,可是熊廷弼的撤職已經定下,他只是做了“事後諸葛亮”,收攏人心做得蠻好。
“這個葉向高據說快要出山了,我們要怎麽對付他?”
在王宏宇眼中,東林分為好幾個派別,是可以分化的。除了地域、師門形成不同派別以外,在行動激進溫和與否也有區分。
趙南星、高攀龍、汪文言和楊漣屬於東林的激進派。這一夥一定會到處借勢擴大自己的勢力,未來肯定會走向對立。
鄒元標、葉向高、黃尊素、左光鬥等多數人屬於穩健派。
他們雖然抨擊他人,但也務實做事或熱衷於講學。王宏宇不打算過多樹敵,所以近期不僅不會和這些人發生矛盾,還會盡量保持友好態勢。
還有孫承宗、袁應泰乃至以後的熊廷弼等,屬於被拉攏加入東林黨,多數為溫和派。對於這些人盡量不要發生矛盾,防止他們被進一步推向東林黨核心。
目前的階段要積攢實力,經過之前的經歷,暫時不要高調樹敵。
所以,葉向高短期之內肯定不是敵人。
葉向高當年和熊廷弼,分別彈劾遼東的高淮和李成梁,都是對遼東有真知灼見的厲害人物。
再加上他總能穩固局勢,不讓黨爭或者對立者打到撕破臉、刺刀見紅的地步,用這個人可以讓楊漣、汪文言等不那麽囂張。
歷史上,魏忠賢把葉向高趕走以後,才和東林黨殺紅了眼。雖然葉向高總是幫東林黨打掩護,但是他在的時候楊漣也不會直接拚命。
甚至魏忠賢被人罵“目不識丁”的時候,氣呼呼找過來時,他還能勸說魏忠賢消消氣,那些言官的話根本不用聽。
王宏宇表示,對於葉向高等這批人,先盡量不要發生矛盾,防止與東林黨立刻進入決戰。
“應對那些人,目前的階段要積攢實力,先在宮中徹底穩住,暫時不要在朝中樹敵。讓東林黨優先對付方從哲等人。我方先把宮中的東林同盟王安除掉,積攢一點經濟與軍事力量,再跟東林分個高下。”
這就是背靠魏忠賢乃至天啟,是借勢積攢力量的最快道路之一。
談好了政治上的嚴肅事,還有搞技術、開工廠、用洋人的樂子事。
魏忠賢知道王宏宇留下十幾個傳教士和西書七千卷,朝廷裡保守文官忙著新帝登基後,爭奪權力和官位,草草趕走一批傳教士後,沒有深究那些轉行打工的。
他覺得自己太忙了,根本沒時間去做這些事,於是隻佔一半股份,並持續出資,其余經營和分紅全都交給王宏宇。
這對合夥人相得益彰,生意只會越來越興隆。
這頓酒席談了很多卻依舊覺得意猶未盡, 卻不知他們以後再相聚洽談的機會越來越少,日後三人回憶這一刻時心裡滋味非常複雜。
幾日後。
袁應泰正式出任遼東經略。他本人也快馬加鞭,之前剛走到河南現在已經返回京城,在朝堂闡述他安撫遼民和蒙古,發大軍十三萬進剿建奴的宏大計劃。
西北三邊有大功的兵部尚書黃嘉善,被東林黨作為異己,已經被趕回家中。
很懂火炮與軍事的黃克纘,也因為不支持移宮又是異己,也被孤立攻訐,無法阻止袁應泰的計劃。
另一邊,洪承疇也立刻上書,揭露水西安家賄賂大批官員一事。
朝中清流雲集,正愁沒有靶子呢,紛紛群起而攻之。首輔方從哲被東林圍攻正急,看到可以轉移視線,立刻把此事搞大,發動內閣和整個朝廷嚴肅處理此事。
王宏宇、洪承疇選的時間剛剛好,最終袁可立出任雲貴巡撫。
水西安家是從唐朝起就盤踞當地的超級土司,看到這個風頭趕緊低調一點。體量更小的奢家雖然更能打,但聽說是大名鼎鼎的袁可立,到他們背後當巡撫,也立刻收斂許多。
至少短時間之內,奢安兩家不會直接叛亂,除非令他們畏懼的川兵、白杆兵主力,在遼東損失殆盡……
隨著袁應泰出任遼東經略,規劃了十三萬大軍進攻的宏大計劃,在平谷訓練多時的一萬七千南軍主力,也踏上了北上遼東之路。
王宏宇作為川兵把總,開啟了新的階段。
這回自己來了,渾河血戰的勝負手,也要跟著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