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欲斬郭淮,眾將皆跪求告免,請留郭淮一命,戴罪立功。司馬懿允準。
少頃,又報孟達、申耽、申儀逃至大營,孟達帶領本部兵馬,申耽申儀隻身出逃。司馬懿令三人入帳,喝問:“為何棄守上庸?”
申耽申儀不敢言語,跪地口稱死罪。孟達回道:“蜀軍勢大,郭將軍兩萬精銳尚且不敵,末將兵少,暫避鋒芒,與都督大軍匯合以效綿力。”
司馬懿曰:“念你部兵馬完整,姑且留下性命,以觀後效。來人,將申耽申儀推出斬首祭旗,以正軍法。”
申耽申儀乃上庸世家豪族,雄踞此地三十年,不聽號令,陽奉陰違,司馬懿深恨之,借此次失地之罪斬之。左右親兵將二人推出斬首,端著兩個人頭進帳複命。眾將肅然。
司馬懿曰:“劉禪攻下上庸,意圖侵我中原腹地,此戰若不將其擊敗,則荊豫難保。傳我將令,明日拔營向上庸進發。罪將郭淮、孟達為先鋒,攻城則先登,野戰則衝陣,若敗皆斬。”眾將領命而出。
不兩日,魏軍離上庸城十裡扎營。
早有探馬將魏軍動向報至上庸。漢帝與孔明商議對策,孔明曰:“上庸城不戰而降,城防完整,可據堅城以拒司馬懿,誘其攻城,我軍可獲全勝。另遣使者聯絡江陵陸遜,使其攻打襄陽,迫使司馬懿回援。”
漢帝曰:“此貌似萬全之策。然司馬懿此人,極其善於隱忍,稍有受挫,則龜縮不出。若其攻城受挫,立即撤退,集大軍於宛城、新野,堅守不出,我軍兵少,一時難以攻克堅城。此時司馬懿尚未與我等交鋒,若我軍出城迎戰,一戰而滅其精銳,則荊豫可定。”
孔明奇道:“司馬懿此人長於兵略,實乃勁敵。臣命細作收集信息,觀之許久,也未能知其秉性。然陛下何以對其性格如此了解?”
漢帝笑曰:“此乃天機不可泄漏。此戰還請丞相居中指揮,朕率玄甲軍衝鋒破敵。”孔明恐漢帝陣前有失,力勸無果,乃嚴令關興張苞加強護衛。於是下戰書,與司馬懿約定明日野戰。
第二日,眾將士集於校場,漢帝檢閱畢,立於點將台發布討魏檄文:
曹魏無道,篡漢自立。
橫征暴斂,民不聊生。
殘害忠良,弑君鴆後。
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朕承大漢天命,率眾討賊。克複雍涼,還於舊都。鐵騎成群,弓弩蔽日。
蜀中大治,倉儲之積靡窮;潼關黃旗,匡複之功何遠?
以此製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
卿等或家傳漢爵,或世受皇恩,或創業隨於先帝,或受重托於永安。
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今日劍指中原,一戰可定乾坤。
倘能滅魏斬睿,三造大漢,凡諸爵賞,同指山河。
眾將士群情激奮,士氣大振。漢帝率玄甲軍為先鋒,搶先出城,關興張苞隨護左右,大軍順序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