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紅樓之薛霸王》第一百三十八章 賈政出外任
紅樓之薛霸王第138章賈政出外任

薛蟠對長蘆鹽政的改革,惠及的人群,比直接獲利人數多得多。

京城周圍的州縣,都能從中獲得好處。

唯一利益受損的,就是之前靠著長蘆鹽場的鹽商們。

而薛蟠對這些鹽商,並沒有像揚州八大鹽商那樣一杠子打死,還給他們留了一條活路,讓他們也參與到長蘆鹽業公司的分銷渠道之中。

由於他們在北方各地本來就有的銷售渠道,所以包銷的食鹽數量,並不比原來少。

當然,由於薛蟠給長蘆鹽業公司所產食鹽的零售價,定了一個指導價,所以鹽商售鹽的利潤,肯定沒有之前那麽高了。

但總好過家破人亡。

薛蟠這次之所以這麽仁慈,是因為長蘆鹽政治下的鹽商,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配合薛蟠的改革的,沒有給薛蟠留下行雷霆手段的借口。

這應該也是薛蟠在兩淮鹽政處的強硬手段,傳到了長蘆鹽政這邊,讓這邊的鹽商事先掂量好了自己的分量,夠不夠薛蟠殺的。

總而言之,薛蟠對長蘆鹽政的改革,雖然沒有把鹽價真正的壓下來,反倒比之前還上漲了幾文,不過各方面的反應,都非常積極。

說明這次改革,是比較成功的。

因為事先說好了,長蘆鹽政今後十年的鹽稅,都不會給戶部國庫上繳半分,將全部用在河道總督衙門主管的治河新策上。

所以,薛蟠雖然命長蘆鹽政,每個月都向戶部遞交一次收支帳目,不過戶部就算經費再窘迫,也無法才這裡調撥半兩銀子。

好在,戶部三位主官,專門負責天下鹽政事務的,正是右侍郎林如海。

林如海和薛蟠,雖然明面上沒有任何關系,但是私底下的聯系,卻比親生父子還要多。

這裡說的“親生父子”,專指的是現任河道總督張鵬翮,與他的長子張懋城。

張懋城家學淵源,雖然沒能像他的父親張鵬翮一樣,考中進士,只是以舉人的身份入仕,但是為官十年,政績蔚然。

可是張鵬翮貴為從一品的河道總督,卻從來沒有為張懋城,謀求過更高的官職。

張懋城二十歲中舉人,初授安徽懷寧知縣,不過是從七品的芝麻小官,直到薛蟠穿越到此方世界,薛家進京之時,他才因功升任正五品的海州知州。

二十多年,官階才升五級,官職也不用多說。

當然,這也與張懋城不是兩榜進士出身有很大的關系。

但是,與薛蟠一比——薛蟠初入官場,便任職正六品的崇文門稅關衙門副提舉,現在雖然也才是從五品的長蘆鹽政同知,可是他做官才兩年多而已——就相形見絀了。

所以,在與張鵬翮扯上關系之後,薛蟠立即征得張鵬翮默認,為張懋城運作了一番,前不久,張懋城剛剛取得濟南府知府的印綬,走馬上任去了。

濟南府知府,是正四品,因為濟南府乃是山東的首府,所以職位尤顯尊貴,薛蟠為了給張懋城謀到這個職缺,可是費了不少氣力。

之所以非給張懋城謀求濟南府知府之職,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是張鵬翮總掌的治河新策,選定的黃河北向河道,有相當長一段,就在濟南府轄內。

張懋城家學淵源,在治河上,也頗有見地,有他負責黃河北向河道濟南府轄內河段的修建,各方面都能放心。

而且,治河新策乃是今後數年之內,足以影響黃河下遊數省的大事。

一旦治河成功,與此事有關的大小官員,就有了足有依仗一生的立身之基,只要不自己作死,今後的仕途,

可以說就一帆風順了。這樣的好事,自然要優先考慮張懋城這樣的自己人。

其實不只是張懋城,薛蟠也想讓賈政,也搭一搭治河新策的順風車。

在忙完賈元春省親的接駕事宜,薛蟠再次離京,去長蘆鹽政理事之前,特意與賈政詳談了一回,把此事原原本本地跟他說了。

賈政現在才四十多歲,正值壯年,正是應該在仕途上大展宏圖的年紀。

因為和張懋城一樣,都不是兩榜進士的正途出身,雖然入仕之後,賈政先在工部員外郎任上乾滿了三屆九年,才升了一級,升為工部主事。

如果沒有意外,至少也得在工部主事上再乾三屆九年,才能有機會看能不能再升一級,升為工部郎中。

而以賈政的資歷,在工部能做到郎中,已經算是到頭了。

畢竟,工部郎中之上,就只剩下一尚書二侍郎三位主官了,而一部主官,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是潛規則裡,卻也有非進士不取的原則。

所以,就是在《紅樓夢文本中,賈政做了皇帝的老丈人,後來也隻被點了一任學差,外放出京去了。

因為薛蟠的亂入,賈政已經提前升任工部郎中,現在要外放的話,區區學差,就不足任了。

至少也得是一任知府,才能相配。

薛蟠為賈政出的主意,就是主動謀求治河新策劃定的黃河北向河道沿岸州府的知府,如此一來就能搭上治河之功,迅速升遷。

河道總督張鵬翮,為治河新策制定的期限,是十年!

向張懋城、賈政這樣轉為搭治河之功而來的沿岸知府,當然不用在任上乾足十年,才能敘功升遷。

治河新策的總工期是十年,但是河道卻是分段修建的,雖然也會有先後之分,但是每一段的工期,能有兩三年,已經足夠長了。

也就是說,只需一屆任期三年之後,張懋城、賈政就能夠敘功升遷了。

這條晉升途徑,比賈政在工部苦熬資歷,自然要強得多。

因為賈政入仕便是在京中,若是想要晉升三品以上的高位,必須要補足外任地方的資歷,所以知府一職是必須過一遭的。

講真,最近一直用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

反正早晚都要過這一遭,不如抓住這個機會。

賈政聽薛蟠說完,明顯心動了,雖然嘴裡說“再考慮考慮”,但是實際上沒過幾天,就開始為自己謀取官缺了。

在此之前,賈政都是在為他人謀取官缺,諸如賈雨村,薛蟠初任崇文門稅關衙門,也是賈政為他運作來的;張懋城能夠順利升任濟南府知府,賈政也出了不少力。

現在為自己謀缺,賈政自然更加用心。

張懋城從海州知州任上,升任濟南府知府,足足用了大半年的時間;薛蟠能順利任職崇文門稅關衙門,是因為別人看不上眼的雜流小衙門。

賈政這一次,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左右騰挪,為自己謀到了武定府知府之職,四月初便離京上任去了。

武定府所轄,乃是黃河北向河道的沿岸,更是至關重要的入海口。

薛蟠把治河新策的重要性給賈政分說清楚之後,賈政為自己選了這麽個好地方。

薛蟠得到消息,也對賈政的選擇由衷歎服。

誰說賈政沒有政治智慧?只是個庸官?

他的才能,只是不在實事上,在工部這樣的事務性衙門體現不出來而已。

薛蟠也知道賈政不耐庶務,名義上是榮國府的當家人,卻把內事悉數交給王夫人,讓她有機會掏空榮國府的家底;外事也有賈璉負責。

在工部,賈政作為主管煤務、鐵務的郎中,算是薛蟠兼任的煤務提舉司的頂頭上司,但是煤務提舉司每個月上交一次的帳目,賈政一次也沒有看過。

現在雖然如願外任,但是要靠賈政自己,想要把武定府轄內的黃河北向河道,以及入海口修建好,薛蟠不做此想。

賈政原本,雖然也有幾位清客幕僚,但也都是一些誇誇其談之徒,沒有什麽真本事。

所以,為了保證賈政能圓滿地乾好這一任武定府知府,薛蟠特意把自己的幕僚張友士,推薦了過去。

薛蟠一開始看中張友士,是看重他的醫術,在他的妙手調理下,林黛玉、薛寶釵這樣身有宿疾的妹妹,身體好轉了許多。

薛蟠因為不學無術,在官樣文章寫作上一竅不通,這些公務後來也悉數交給張友士代理,兩三年來,張友士沒有出過一點兒差錯。

本來,薛蟠是打算在長蘆都轉鹽運使司衙門裡,給張友士謀一個官缺,算作對他這幾年用心做事的犒賞。

但是,出身江南的張友士,家裡雖然也經營有生意,自己對生意之道,卻不甚上心。

經過薛蟠改革的長蘆鹽政,實際上已經是國有大型鹽業公司的架構了,薛蟠在設計改革措施的時候,曾經與張友士深入探討過,所以他對這一點頗為了解。

所以,張友士主動拒絕了長蘆鹽政的官缺。

這次跟著賈政上任武定府,雖然一開始也是幕僚的身份,但是薛蟠跟張友士暗地裡言明了,實際上武定府的一應事務,皆要他代為處理,賈政不過是人形印章。

就和韓濤在崇文門稅關衙門一樣,掌著主官印璽,卻對衙門實務,一概不管。

韓濤是有薛蟠這樣能力強,又不居功傲上的下屬,樂得清閑。

賈政則是沒有管理實務的能力,必須要有人來幫助他。

張友士若是能幫賈政把這一任武定府知府圓滿做完,三年之後,不用薛蟠出面,賈政也能舉薦他一個縣令。

從七品的縣令,雖然可能還比不上薛蟠先前要為張友士保舉的長蘆鹽政職缺的職階,但是卻有“百裡侯”之稱,是許多雜流官員夢寐以求的官場起點。

張懋城當初也是從這裡起步的。

武定府在天津南邊,距離也不過三四百裡地,快馬一日可達,若是那邊有什麽急切事務,可以派人到天津來找薛蟠。

在賈政到任武定府之後,薛蟠特意在武定府,也設立了一個長蘆鹽業公司的生產基地,同樣采用煮鹽法制鹽。

雖然武定府距離開平煤礦比較遠,作為煮鹽燃料的煤炭運來不宜,不過薛蟠雙管齊下,一方面在路上修建鐵路,一面啟用海運,專門開辟了一條從開平煤礦到武定府的海運航線。

薛蟠和賈政,可是有實在親屬關系的,薛蟠這樣做,也算是明目張膽的偏幫了。

不過,長蘆鹽政事務,現在全在薛蟠執掌之下,他要多費一番力氣,在武定府轄內增設一處鹽場,在明面上,也算是有正當理由,攻訐不得。

薛蟠在武定府增設鹽場,其實也不單單只是為了給賈政增加政績。

武定府和南邊的濟南府,本來就是長蘆鹽政與兩淮鹽政轄境的交界處,之前因為兩淮鹽政強盛,所以這些地區的食鹽,基本上都是淮鹽。

現在,長蘆鹽政承擔起了為治河新策籌措資金的重任,而想要完成一年兩百萬兩盈利的目標,除了改革製法方式、經銷模式,擴大長蘆產鹽的銷售范圍,也是一項重要法門。

長蘆鹽政現在本來就擔負起了修建黃河北向河道數十萬河工所需食鹽,現在把黃河北向河道沿岸州府, 全納入長蘆鹽政的銷售范圍,自然是理所應當的。

當然,在此地經銷多年的淮鹽鹽商,肯定也不會痛痛快快地讓開身位,彼此間還會有些商場上的爭鬥。

不過,薛蟠對長蘆鹽政產鹽的質量和售價,信心十足,正常的商場競爭,淮鹽不會是對手。

雖然戶部主管天下鹽政的右侍郎林如海,在詳細參考了薛蟠對長蘆鹽政的改革措施之後,也對各地鹽場,下達了改革的政令。

長蘆鹽政和兩淮鹽政,現在也都是林如海治下,兩淮鹽政還是林如海的老本家,兩家不應該在私底下發生衝突。

不過,其他鹽場的主官,就算能夠看出長蘆鹽政改革的好處,但是又有幾個人,能夠像薛蟠這樣,能夠壓製住鹽商勢力,順利推進改革?

林如海的政令已經下達好幾個月了,據薛蟠所知,其他鹽場,都還沒有遵令改革的跡象。

各地鹽政的現行措施,已經實行了幾百年了,雖然誰都知道其中弊端重重,但是既得利益者勢力強大,所謂改革,就是損此等人的利益,增加朝廷的收益。

不是所有做官的,都像林如海那樣奉公清廉、絕不同流合汙;更不用說像薛蟠這樣,自有生財之道,根本不需要謀求貪汙得來的蠅頭小利。

所以,薛蟠對林如海下達的天下鹽政改革政令,最終能收獲幾分成效,不抱任何指望。

薛蟠現在只希望,林如海先能打破各地鹽政的經銷范圍的桎梏,能讓長蘆鹽政所產食鹽,擁有更廣闊的市場,從食鹽的質量和售價兩方面,倒逼各地鹽政不得不進行改革。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