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曄教授帶了一乾華人技術人才到達了石像島。這次袁曄教授的美國之行極為成功,蘇紫紫的演唱會在美國巡回演出,每到一地就能招到大批的華人青年,或從軍或參加李廣的船廠或者海抗軍的企業。 不到三個月時間,為海抗軍招收到了一千多青年新兵,為工廠招收到了兩千多青年工人。而最重要的是,今天袁曄教授為石像島帶來了整整三飛機的高等人才,共計六十四人。
看著名單,李廣驚歎,這中間竟然有他聞名的大科學家。雖然這些人現在還是小字輩,但是潛力驚人。
李廣為這些人的到來感覺到沉甸甸的的壓力,當初袁曄教授從國內帶來百十個人才,當時李廣的評論是一個中型城市都不可能搜集出如此多得人才。而袁曄教授帶來的這六十四人,在李廣的眼裡這已經不是一個城市的高等人才了,而是能相當於一個省的科技人才。而且這些人有許多已經不算是工程技術人才,而是研究理論,已經站在了這個時代的科技前沿。
這些人才在石像島得到了最高等級的對待,李廣和這些華人精英一一談話。經過了十多天的思想鬥爭,李廣除了留下十多個工程技術人才,把其他人都送回了美國。
不是李廣看不上這些人才,而是因為這些人才如果善加培養將會是未來中華崛起的種子。這些人的學士素養暫時還沒有達到那種泰鬥級別,在石像島這種環境並不能使得這些人得到提升太多,反倒是耽誤了這些人的學術生涯。
李廣為重返美國的這些華人精英,每人每年提供兩千美金的資助,使得這些人能夠在美國過上中產生活,免除後顧之憂,全力投入到學習之中。而李廣也根據科技的發展方向,給這些人提出了十幾個研究項目。這些項目有些是大項目,沒有資金支持很難真正的轉化成力量,但是及早做技術儲備絕對是不會錯的。
其中有兩個項目是李廣迫切需要解決的。第一就是高炮的炮彈,李廣給出的課題不是目前的定時引信炮彈,而是二戰中出現的近炸引信。現在這種高炮引信美國人也是在摸索。而這種引信對於防空來說比起現在的炮彈引信效能提高不是一倍兩倍。另一個課題是雷達,不過雷達這個課題實在太大,李廣的要求是把海抗軍現在的導航天線加以整合,設計出能安裝到戰機上的小型電子導航裝置。
所有的人才中,有八個人是李廣特別關注的。為了這些人李廣專門制定了一個A計劃,臨走時定下了五年之約。而遠在湯加的袁醜則被李廣安排在澳大利亞購買了一家小型鋼鐵廠,全力為這個計劃服務。這個A計劃,就是原子彈工程。
實際上這八個人在這個時候連原子彈這個名詞都不知道,但是他們全是物理專才,李廣給他們指定的研究方向就是核物理。而袁醜這位本可以在海抗軍的民政外交等方面大有作為的人才,被李廣安排到澳大利亞做一個鋼鐵廠的小老板。這可絕對不是大材小用,而是真正的人盡其才。之所以是澳大利亞,原因很簡單。李廣身為一個中國人,卻不知道中國的鈾礦在什麽地方。但是他卻知道世界上有兩個國家鈾礦最為豐富,一個是澳大利亞,一個是後世的金棒子國。金棒子國的鈾礦還最是令人鬱悶,就在中朝邊境附近。而澳大利亞的鈾礦,李廣也只是知道一個大致位置,袁醜的工作難度絕對不低,不僅要秘密找礦,秘密開采,還要偷偷的運到海抗軍的控制地。能做到這一點,李廣在海抗軍中找不到一個人,這項工作非袁醜莫屬。
這些人在石像島待了不到半個月,但是解決了相當多的實際問題,也為許多問題提供了解決思路。
其中最明顯的一項改進是對於P40戰機的改進。一個年輕的華人教授,年輕的令人驚歎,二十三歲,正兒八經的大學教授。
這個天才的年輕人叫黃玉山(有原型,這裡是小說,莫當真),短暫的十多天時間裡解決了李廣一個大問題。
P40戰機是李廣所能購買到的最好的戰機。且不說這種戰機是否能和日本最新出爐的零式戰機相抗衡,光是一個無法在航空母艦上起降就使得李廣束手無策。
航母上主要搭載三種戰機,第一戰鬥機,第二魚雷機,第三轟炸機。可是對於李廣來說,連戰鬥機都沒有。而短時間,李廣既不能購買到合適的艦載機,更不可能製造出戰機來。對於李廣的航母大業來說,簡直就是無解。
這位黃教授在研究了P40戰機後,給出了李廣一個全面解決方案。這個方案絲毫不先進,但是卻是目前最合適的方案。--把這架戰機改落後一點。由單翼戰機變成雙翼戰機。
看似落後,但是要知道目前英國佬使用的魚雷轟炸機現在也是雙翼,P40即便是加裝了小一號的上翼,機動性能也不會太差,甚至由於機翼面積增大,水平機動性能還會增加。當然阻力也大,戰機的速度會有所降低。
但是這個改變使得P40能夠托起沉重的魚雷(即便是455MM魚雷重量也在八百公斤上下。)或者航空炸彈。而且完全能在航空母艦上起飛,使得P40戰機能夠使用,這一點對於李廣來說無比重要。
黃教授經過計算,為戰鬥機設計了一個小型超薄機翼。而出彩之處在於,這款機翼采用木質和布蒙皮,重量極輕,僅僅五十公斤。使得P40戰機在加裝機翼後,升力大增,能夠輕松從甲板上起飛。而更令人稱奇的是,起飛之後,戰機飛行員可以通過一個簡單機構把副機翼拋掉,完全恢復P40原有的性能。
至於艦載機必備的尾鉤,和折疊機翼,黃教授也給出了設計結構,需要海抗軍的技術人員從實踐中驗證完善。
誰都知道同等的動力,雙翼機更容易起飛,但是真的要想把一款單翼戰機改成雙翼就不是那麽容易了,僅僅機翼的形狀面積以及安裝位置都是要經過一系列的精密計算的。 不是極其專業的人士根本無從著手。
黃教授能做出如此改變,也得益於美國造的P40戰機結實耐用,要是小日本的零式戰機,絕對經不起如此折騰。
先進也好,落後也罷,不管怎麽說,黃教授解決了李廣最為頭疼的艦載機問題,使得艦載機訓練能夠初步開始。
而這位天才的黃教授,甚至把C47運輸機,這樣的大家夥也設計了一款機翼,使得在陸地起飛需要一千多米跑道的運輸機也能在兩百米左右的航空母艦上起飛。但是李廣可沒有打算把C47運輸機用在航母上。
不過黃教授的方案有一個巨大缺陷,這是李廣後來才發現的。不是黃教授失誤,而是黃教授不懂航空母艦。P40戰機使用的是液冷發動機,比起行星發動機來說太長,使得飛行員的視覺范圍受到限制,起飛沒有多大影響,降落時難以看清甲板。不是絕對的高手,很難做到在航母上降落。
袁曄教授這次招來的人才,沒有走的幾個被李廣迅速充實到了魚雷,潛艇,炮彈,大炮,坦克,船舶,戰機維修等幾個重要部門。
好幾個部門現在都處於瓶頸期,魚雷在獲得了德國兩款魚雷之後,研發速度加快,但是實戰型熱動力魚雷還不能算真正的定型,急需人才加入。
而炮彈廠,到目前為止還只能生產榴彈和迫擊炮炮彈,急需的穿甲彈和重磅炸彈還在摸索。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