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發展計劃,李廣的心情是愉悅的。
花錢的感覺就是爽啊,尤其是這樣論億論億的花錢,那感覺簡直是帥呆酷斃。
一直以來,海唐國,在李廣的經營之下,海抗軍都不算很缺錢,至少沒有經歷過揭不開鍋的情況。但是,一直以來,無論政府還是軍方的開支都是精打細算,花錢扣扣索索的。
李廣敢於這樣大手大腳的花錢,難道政府方面袁總理這個管家就沒有意見?
這個真沒有。
這天,翁婿兩個,搞兩個小菜,徹夜長談時,經常傳出朗朗笑聲。
李廣的開心來自於對歷史改變的興奮,袁總理的喜悅來自前景的美好。
這一段時間,正是李廣心情最舒暢的階段。
蘇德戰場,由於德國佔領了蘇聯北方重鎮列寧格勒,雖然輸掉了斯大林格勒會戰,但是明顯比歷史同期的形勢要好的太多。波羅地海成為德國的私家游泳池,德國的戰爭機器將不再會缺乏鋼鐵和燃料。
德國戰爭潛力加強,在李廣看來,歐洲戰場比歷史上多打個一年半載的好像沒有什麽問題。
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已經早早的進入了跳島戰術的節奏,激戰在即,想必日本的失敗會比歷史有所提前。李廣所要做得,就是靜等美日兩國在太平洋上惡鬥,從而耗盡日本最後一絲力量。
這樣的話,海唐國所要做的,不過是在日本將要完蛋的時候,加上一把力,登陸日本大搶特搶一番。等歐洲戰場決出勝負。象征性的和德軍打上一場,然後就有了理由,再登陸德國狠狠的搶一把。
這前景,想想都讓人覺得爽啊。
更爽的是,海唐國所處的印度洋。現在除了幾艘軸心國潛艇出沒,基本上沒有多少戰事。
雖無大戰,但是護航卻是少不了的。海抗軍非常盡職盡責的,不僅護航自己的船隊,還要為向蘇聯運送物資的船隊護航,為英國船隊護航。擔當向中國輸送貨物的運輸任務。
這是責任義務。也是對世界大戰的重要性體現啊。
總之,海唐國要表現出自身的重要性。於是就有了軸心國潛艇隔三岔五的襲擊。軸心國潛艇隔三岔五的被擊沉。
其中的真真假假,根本就沒有人分的清楚。
重要性提高,伴隨而來的是“待遇”的提高。海唐國賣給蘇聯迫擊炮炮彈,凝固汽油彈,從而換來蘇聯的122mm榴彈炮。152mm加榴炮。
蘇聯現在狀況其實並不好,但是,還不是捏著鼻子接受?公平交易哈哈哈。
沒有幾個月,海抗軍的火炮配置就合理全新了。從仿日的70mm步兵炮開始,然後是海抗軍自造的三英寸步兵炮,三英寸野炮,三英寸高炮。法制85mm野炮,美製105榴彈炮,蘇製122流彈炮,蘇製152mm加榴炮。配屬一些用美製高炮改裝的20mm反坦克炮和40mm反坦克炮。
步兵輕武器:海抗軍使用蘇製**沙衝鋒槍,美製m1半自動步槍,加上從美國購買的巴祖卡火箭筒。
通訊器材,清一色的美製無線電和有線電話。
交通運輸,有馱馬製,半馱馬製的山地團叢林團,也有純機械化的野戰團。全軍現在配備的汽車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美製的吉普車,另一種是美製的道奇三噸半卡車。尤其是美製吉普,這種售價不到四百美金的玩意,實在是堅固耐用,竟然能拖拽一門三英寸步兵炮任意往來。實在是太適合配屬部隊了。
總之海抗軍現在的陸軍裝備,已經毫無疑問的世界第一,甚至可以說,海抗軍陸軍目前的裝備,十年之內和美蘇兩國相比都不算落後。但戰鬥力能否達到第一,需要連續不斷的刻苦訓練。
英國現在也有求於海唐國的,雖然還死撐面子,但是對於海唐國的軍購請求卻是不敢胡亂推諉。因此海唐國輕松得到英國許多對艦炸彈,其中一千磅,一千五百磅,兩千磅的炸彈合計近千枚。而英國的傑作之一“高腳杯”炸彈,海抗軍也買到了十二枚。
這種“高腳杯”炸彈重5.5噸,長6.7米。別的不說,對付鋼筋混凝土工事或者戰列艦簡直是小菜一碟。
這些炸彈,海抗軍現在都不能造。不過總計儲備的對艦炸彈足足一千五百多枚,李廣估計,這些炸彈足夠海抗軍用到二戰結束。
兵精糧足啊。李廣很滿意。
海唐國現在所要做得,除了計劃中的幾場戰役,只是低頭髮展,靜靜地等日本和德國的失敗,到時候下山摘桃子即可,額是出海摘桃子。
完美戰略。佩服啊。某人得意洋洋,在佩服自己。
如此有利的局面,李廣如何不開心。如此美妙的前景,袁總理自然也是躊躇滿志,因此投資教育,投資工業也不覺的冒進了。
所謂一順百順。海唐國最近各項事業發展順利。軍工事業在四月份再次有了新項目。
這個新項目,說是新的,其實早就開始籌劃。在李廣到了這個時代的幾年時間裡,一直都沒有聽說過戰場上有直升機。
難道直升機比戰鬥機,轟炸機的技術難度高很多嗎?
李廣不懂,他一次也沒有乘坐過直升機的。但是想想二十一世紀的新聞,某地農民造了一架直升機。李廣判斷,科技樹的生長有偶然性,不一定是技術含量高的後面世,有可能出現技術含量稍低的後出現,直升機應該就是其中之一。
因此,李廣早在四零年就組織了一個直升機研發小組。李廣雖然手繪了直升機的外部形狀,但是直升機研究小組卻遲遲不能有突破性進展。一個最為關鍵的機構攔住了研發的進程。
最近,這個直升機研發小組有了突破性進展。原因很簡單,美國有一款直升機被軍方采購,但是實際上軍方根本不重視。海唐國輕而易舉的就購買了十二架。
一種新裝備剛剛出現,經常會有這樣的狀況。美軍不重視直升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美軍列裝的這款直升機功率小,僅僅能搭載一個駕駛員和一名乘員。因此美軍是把這款直升機當作救援傷員使用的。而且,直到四三年,這款直升機還是處於摸索狀態,美軍大多數軍官乾脆不知道有這麽一款飛機。
但是,這款直升機給了海唐國的研發小組極大的借鑒,攔路虎被解決。研發立刻就進入了快車道。得益於李廣的“見識”,海唐國的直升機動力直接就采用了一款戰機使用的行星活塞發動機。太先進的發動機,美國根本不賣,這款發動機其實就是TBD魚雷機引擎,李廣雖然不算很滿意,但是高達八百五十匹馬力的引擎,足足是美國那款直升機的四倍多功率。更重要的是。這款發動機不先進,但是技術成熟,可靠性相當高。
一旦列裝,作用可不僅僅是能夠救傷員那麽簡單的。只要這款直升機能成功,李廣這個穿越人士才敢自豪的說一句,海唐國終於有一款武器領先全世界了。
李廣和袁教授談的開心。不過李廣這次找袁總理卻是因為另一件事情。由於杜魯門的幫助,美國和海唐最近有一項合作。說是合作,但是實際上是美國出教官,出經費,海唐國出人。
在李廣生活的另一個時空,有一個機構臭名昭著中美合作所。四月份,這個機構剛剛開始在重慶歌樂山籌建。同樣的,海唐國和美國也簽訂了一份特種合作協議。
這個合作所實質上是一個諜報機構,主要有情報組、氣象組、心理組、軍事組和秘密行動組,人事組,作戰組。電訊組,聯絡組,研究分析組,供應組,醫務組。會計組,總務組,運輸組等部門組成。
另一個時空中不少人之所以將中美合作所等同於白公館及渣滓洞,主要是從《紅岩》等文藝作品得來的印象。實際上根本就不是那麽會事兒。
海唐國和美國合作設立這麽個諜報機構,李廣是歡迎的,畢竟海唐國的情報水平存在嚴重的不足,組織方式也一點都不算嚴密。獨自摸索一套諜報系統,以海唐國的人力資源,實在太困難了。有了美國人的經驗,能夠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不過這個機構屬於軍方,袁教授並無異議。今天李廣要和袁教授談的於此有關,他準備利用美國人這套教育機構,為海唐國培訓出一個只針對官員的廉政公署。海唐國攤子越來越大,雖然現在人口只有一百多萬,但是經濟規模已經不小於國內的一個省份。尤其是在推出一千家學校,一千家企業的計劃之後,監督政府部門的貪汙**已經成為了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
在小規模時,人治效率或許還要高一些。但是隨著規模的擴大,人治就跟不上發展了。對於官員,李廣的印象說實在的很不好,無論是文藝作品還是他所見所聞。而且現在海唐國,不僅有官員還有大量的國企,沒有監督,全憑道德,絕對不現實的。
由於這個部門一旦設立,針對性非常強官員,也就是以袁總理為首的政府。所以,李廣必須和袁總理通一下氣。設立這樣的機構,袁教授難免心中別扭,但是應該不會反對的,無論是封建社會還是美國那樣的制度,這種機構在一個國家都是必須具備的。
李廣對於香港的廉政公署聞名已久,但是知道這個名字,卻不知道其運作模式。其實具體如何運作李廣並不擔心,技術細節總能找到專業人士去做。一個最最關鍵的問題是:這個部門歸誰管轄。
李廣是真不知道香港的廉政公署到底是歸哪個部門管的。這一點很關鍵,甚至比技術細節都要關鍵。
說是關系到這個部門設立的成敗毫不誇張。
吐槽一下,另一個時空,紀檢委,反貪局,預防**局亂七八糟的,機構不少卻不見效。
究其根本,能不能真正起作用,不在於機構多寡,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這些機構歸誰管。
李廣出了題目,政治智慧超人的袁總理自然明白,李廣是不打算讓政府管理這個部門了。政府自己監督自己,本身就有邏輯上的錯位。
但是,李廣主動請袁總理創建這個機構,表達的很委婉,很給總理大人面子的。
數月之後,這個機構成立。
李廣感慨,高明。國人的政治智慧之高,令人感歎。
廉政公署向議會負責,經費單列。由李廣(因暫未定最高領導人的職務名稱)提名公署署長。
這是什麽意思呢?首先貫徹了議會的監督權,其次是政府可以通過經費限制其規模,再然後最高領導人有人事權。
三方共管,本身是一種平衡。但是反過來說,那就是這個部門有著極高的獨立性。
一個機構只要成立,期初可能規章制度不夠完整,但是起到一定的作用卻是無疑的。
後來,隨著發展,廉政公署成為級別比肩司法系統的一個獨立部門。級別的提高,意味著威懾力的提高,執行力也隨著而提升,成為海唐國反**最關鍵的一個部門。
有點交換的味道:與這項工作同步進行的,警察系統成為了政府的下屬, 政府方面名正言順的第一次擁有了暴力機構。
隨著《新聞出版法》的出爐,海唐國民間的輿論監督也開始漸漸的影響政治。雖然這個《新聞出版法》,在李廣看來,政府在其中的裁決權實在大的有些過分。屁股決定思維,制定出這樣的法律,政府方面的意見佔據了主導,不足為奇。
但是,畢竟是民眾監督政府,監督議會,甚至監督軍方的一個渠道。隨著時間的推進,李廣相信總會有一天,輿論監督的威力將會逐步體現。畢竟,這部法律的出發點是積極進步的言論自由。
在這個階段,國家結構能有這樣的雛形,李廣其實已經相當滿意了。政府人員在四三年中期不過三四千人,國民人口不過一百五六十萬,能做到這一步,系統算的上超前了。
眼看著國家朝著自己期望的方向在一步步的前進,李廣很滿意,心情愉悅。
〖啟蒙書網∷更新快∷無彈窗∷純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