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鳳山村巨變》第16章 村中俊彥丁1廣(三)
  丁一廣回去後,認真閱讀、鑽研龍兆天送給他的《養雞技術寶典》,並結合自己的實踐,細心研究養雞技術,遇到不懂的就打電話給龍兆天請教。

  為了探索雞的發病規律和防治方法,他常常廢寢忘餐,有時通宵達旦守在雞舍觀察雞的生活狀態,發現病疫苗頭,立即按照龍兆天所教,解剖研究,采取措施,著力防治。

  經過反覆觀察和學習鑽研,丁一廣運用科學技術養雞取得了成功,雞場所養的雞未發現烈性傳染病的侵襲,上市率達九成以上。

  在防治雞病的同時,丁一廣還經過反覆的摸索,掌握了小雞、中雞、大雞、的飼料配製,使每批雞不但有較強的抗病能力,而且飼養期一般在50天左右即可上市,每隻重4至5斤。這樣,既節約了成本,又加快了生產周期,有效地提高了經濟效益。

  丁一廣還以發展養雞業為主,進行配套生產、綜合經營。每年他向糧食部門購進大批原料,自己加工粉碎配製,這就降低了飼料的成本。還將大量雞糞經過發酵處理,用作養豬、養魚或回田作肥料,實行綜合利用,提高經濟效益。

  ……

  雨後的鳳山一淨如洗,潔淨的藍天出現一道絢麗的彩虹,似乎在向天河鎮一方父母架起了一道進村的彩門。

  路旁五彩斑斕的野花怒放著,點綴在綠得流油的青草中。百鳥在鄉間追逐與丁一廣雞舍的滿欄肉雞嬉戲;離雞場不遠的地堂那株巨大的荔枝樹,張開華蓋似的樹冠,把綠蔭獻給大地的主人。好一幅“雨後烏喧雞歡”的畫圖。

  天河鎮高官關雄偉率各大隊支書深入到丁一廣雞場調研,認真地聽著丁一廣介紹發展養雞的情況。

  去年,關雄偉從平原鎮調到山區鎮就職後,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後認為:山區經濟要發展,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要先行。首先要從打破幹部和農民“小富則安”、不思進取的思想意識入手,使幹部和農民從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意識轉變到敢闖敢乾、爭創價值的軌道上來。並根據當地實際,明確把發展養雞業作為“三高”農業支柱產業,培育龍頭企業,采取以能人大戶牽頭,成立集團公司,以公司為依托,掛鉤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服務的辦法,對於那些養雞大戶,鎮委、鎮政府要給予大力支持,積極引導,使其不斷擴大發展。

  ……

  關雄偉遞過一支礦泉水給丁一廣,讚揚道:“後生仔,乾得好!”

  丁一廣接過礦泉水,聳了聳肩,長籲了一口氣,說道:“關書記,老實說,我真有點擔心,有朝一日你們又要割……割什麽尾巴。”

  關雄偉拍了拍丁一廣的肩膀,笑著說:“阿廣,你年紀輕輕,怎會有改革開放前那種守舊思想呢!你放心,鎮委、鎮政府非但不會割你的‘尾巴’,還要大力支持你們發展大規模養雞呢!”關雄偉看著丁一廣,“阿廣,你可要打破守舊思想,轉變觀念,大膽闖,大膽乾,成立養雞公司,大規模發展養雞!”

  “成立養雞公司,大規模發展養雞”,多麽大的誘惑力,多麽強烈的感召力!丁一廣的心被說得熱乎乎的。

  這是多麽令人激動的日子啊!早就想甩開胳膊乾一番的他,奔走相告,傳遞著鎮高官關雄偉到雞場調研的講話精神,傳遞著養雞共同富裕的信息。

  以後,關雄偉等領導又經常到雞場了解發展情況,與他們一起研究,製訂發展藍圖,並切實為他們解決在組建養雞公司擴大規模中遇到的問題,

在政策上給予優惠……  繼龍兆天率先創辦鳳山村雞場之後,丁一廣養雞實業公司、梁文達養雞有限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天河大地出現了大規模發展養雞業的宏偉場面。

  丁一廣創辦養雞公司成功了,成了富翁了,這消息成了新聞傳遍了方圓幾十裡。一個親戚找上門來了:“表弟,我現在正在建新屋,手頭的錢不夠,你能不能支持一下?”

  丁一廣一下子陷於尷尬之中。論理說,他是親戚,並且在創辦養雞公司時也幫助過自己,很難拒絕。可是,還有多少的事要辦,而這些又需要資金,這真使他為難。

  丁一廣還是硬著頭皮說:“表哥,這些錢我要用來擴大再生產,如果都借出去,公司就辦不下去了。”

  也許有人會認為丁一廣太不注重感情了。

  這些人的認為是太不了解他了,丁一廣心中包容著一種最深厚的情感。

  親戚借錢建新屋他不肯借,但鄉親們要發展生產缺乏資金時,他成千上萬元資助;

  村辦福利事業,他慷慨解襄大力支持。

  對家鄉,他沒有忘記父老鄉親和養育過他的家鄉。他發現鎮學校、衛生院有困難及時幫助,村興修自來水工程有困難,他鼎力支持,逢年過節,他都給村中老人們送上一份禮物。

  他的這一善舉使村中的父老鄉親感激不盡。

  丁一廣總懷著一顆赤子的情懷,回報家鄉的熱情從未削減半分。面對家鄉的行路難、行車難的實際,他毫不猶豫慷慨解囊,修橋、修路和修建村排汙渠以及村道等。

  每每提起這些,村長石金長更是感觸頗多了。他不僅是忠誠的踐行者,更是忠實的見證者。

  鳳山村沒有一條好路,整個鳳山村都比較窮。

  提起鳳山村的道路,自然而然地會想起改革開放中被前來購雞的外地客商戲稱的那句話:“鳳山村的路,盲佬走過都知道”。

  當時的鳳山村境內,沒有一條平坦的道路,有的只是彎彎曲曲、窄小坎坷不平的“牛棧道”。

  鳳山村,地勢如狹長的盆谷,猶如一道屏障將鳳山村困鎖在深山老林之中。在改革開放前,鳳山村境內大都水路運輸,鳳山村人出行全憑一雙腿。

  建國之初,為了溝通與外界的聯系,鳳山村人自力更生,開山劈石、運土填壑,築路不止。在那段生產條件極其簡陋、生活極其艱苦的年代,鳳山村人將生命與夢想與溝通與外界的聯系緊緊地連接在了一起。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