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末烽火》第72章 將士們的怨氣
張必武接到了馬子洋三人被斬首,並且還是以張必武的名義來處決的消息!張必武頓時傻了,他癱坐在了椅子上。.

 張必武那個驚啊!以自己的名義斬殺了馬子洋三人!這,這……這分明是崇禎的政治手段啊!這倒不打緊!像馬子洋三人根本就不用死啊!他們犯的罪並不大,不過就是鬥毆,打架嘛!用得著斬首示眾?

 對於馬子洋三人的心,張必武是非常痛心的,接下來的問題是他要如何去面對將士們啊?他明明對將士們說,會盡一切地努力把馬子洋等三人給救出來的,可是沒有想到事情還沒有照證清楚,為什麽就這麽急切地把他們給斬首了呢?

 張必武還上了一份奏折給崇禎,就是想要消去他破滿清的功勞,隻想救回這三人,哪怕是替馬子洋三人受罰也在所不惜,可是還是來不及了,不能救他們回來。張必武的心太疼了!而這一切的事情起源都是因為市上的流言說他張必武與坤興公主在一起是戴了綠帽子。

 張必武必須到軍營中,他要把領來的馬子洋等的屍體火化掉,馬子洋等三人是因為他張必武而死的!他們的家人就必須要好好地安置!

 張必武辦好了這一件事,他來到軍營中,他看到了將士們看他的目光有異,尊敬之中多了一絲異樣呢!

 對於一個男人來說,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戴綠帽子,哪怕你是一位蓋世大英雄,只要你有了這一汙點的話,那麽你的蓋世大功都將被這致命的汙點所掩蓋像是化為烏有一般!

 漢人在元朝統治時,因為蒙古人野蠻地要**權,凡是新娘都得先讓蒙古人來染指,所以有摔第一個出生的小孩的風俗,就是想保證血緣的純一。對於這種恥辱,最終在“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之後,由朱洪武恢復了漢人的江山,破除了此等野蠻的規定。

 自此開始,人們對於此是十分忌諱的。包括張必武也是如此!自己的女人是絕對不允許讓別人碰的。可是坤興公主……畢竟張必武心中不喜歡她啊!就是因為一句承諾啊!張必武真的不能離開坤興公主!

 張必武雖然頭疼,他和坤興公主真是前世的孽緣啊!坤興公主屢次救他,可也屢次給張必武惹麻煩!寧遠城,開封,包括這一次,還有很多次大小麻煩不斷,張必武想想,還能怎麽樣啊?就權當自己欠她的!以此來還吧!

 張必武急切地想知道將士們的想法,所以他就派林翔鳳去調查清楚,要把將士們的想法報告給他知道。

 林翔鳳把一切告訴了張必武,說將士們認為張必武絕對不能和坤興公主在一起,這個刁蠻任姓的公主就會惹麻煩,她以後會毀掉張必武的!

 他們個個都不服坤興公主,也看不慣坤興公主!在他們的心中最好的夫人就是秦懷玉,誰也不能替代秦懷玉。

 現在馬子洋等三人的死,令得將士們的怨言是很大的,他們沒有埋怨張必武,就是偷偷地說坤興公主。他們也知道張必武想要第一時間回到他們的身邊都被坤興公主給困住,不能來到軍營與戰士在一起。坤興公主一點也不為張必武著想,也不為他們著想,他們更是不會對坤興公主有什麽好印象了,對她也是感到厭煩的。

 “唉!”張必武聽到後,他歎氣了,他站了起來,背著雙手望著遠方。

 林翔鳳變得很激動地說:“鎮台大人,現在全軍上下都想著回到靈寶,他們是歸心似箭啊!能不能向皇上請辭啊!唉!馬子洋三人的死對將士的心傷害很大啊!他們拚死拚活地作戰,沒有想到最終兄弟卻死在了自己的身上!而且他們個個不服,不就是教訓了汙辱他們主將的人嗎?軍中人人都說不管是換做誰都會像馬子洋等三人一樣做的!而且打傷人,可以判刑,可以流放,這都算是重的,卻把他們給斬首!他們罪不至死!怎麽可以!”

 這麽一說,張必武明白了,他覺得對不起馬子洋三人,保不住三人,可卻又能有什麽辦法呢?是啊!回去吧!回到靈寶去,因為在這裡呆太久也不好。

 士兵們一心都想回去,他再讓他們呆在燕京城外的話,軍心會變的,到時還會闖出更大的禍來。

 張必武便下了決心,他向崇禎上了奏折,請求能讓他率軍回靈寶駐守,以防備李自成。

 崇禎是批準了,他只是讓張必武的將領把他的五千人馬給帶回靈寶,張必武卻不允許回靈寶。

 崇禎也知道五千人屯於燕京城外,一旦有變,對京師的安全構成威脅,怎麽說張必武以及他的人馬都不值得信任。

 崇禎也清楚一點,張必武的人馬並不忠於他,不忠於大明朝,他的聖旨在張必武的軍中都遠不及張必武的一句話!他根本就指揮不了張必武的軍隊,要是他真的殺了張必武,那麽張必武的人馬就叛變!

 而且靈寶地近李自成,且孫傳庭又要剿殺李自成,不能再增添一支勁軍了,對於張必武,崇禎是不會殺的。況且又想張必武能為大明朝效力,大明朝的能將太少,太少了……

 張必武在靈寶有練勇七千,再加燕京城外的五千,他的手中有一萬二千人,還不加他的孤兒童子軍,而且經馬子洋等人的事後,將士們對於皇室早已是灰心,朱家朝廷屢次不把他們當人看人,他們自然也不想伺候這樣的朝廷。

 可以說,張必武的將士們都不忠於朝廷。偏偏現在明朝內憂外患,張必武的一支軍已成了精銳,抗清,還是抗擊李自成都用得著。在正月的時候,李自成攻陷了襄陽和承天,建立了大順**,改襄陽為襄京。

 而張獻忠則在五月底攻陷了武昌,並且在武昌立國。似此,兩個流賊頭目都立國了。整個大明變成了三足鼎立——明朝、李自成和張獻忠!而中國再包括滿清所佔據的遼東則是四雄割據,就看誰是中國之主了。

 大明沒良將,又有李自成和張獻忠在內作亂,崇禎是不會輕易地殺張必武的。

 張必武就是綜合以上的因素,他覺得要是他留在京城的話,不會有什麽危險的。

 現在已是崇禎十六年了,明年李自成就會進京了!沒必要和朝廷有什麽鬧反的舉動,而且張必武知道在燕京的周圍都有明軍屯扎著,他不聽從皇上的命令留下來,抗旨不遵,那麽就有可能惹火崇禎,崇禎不惜剿殺的。

 那時他的五千弟兄就危險了,只要五千弟兄回到了靈寶等地,就是一支不容小視的力量,也能讓張必武安全。

 當然張必武隻讓黃起一個人留下,其他人都帶著大軍離開,回到靈寶。還帶給顧炎武消息,讓顧炎武放心大膽地發展實力。在這亂世中,實力才是最為重要的!

 張必武目送著他的五千人馬拔營離寨離開了,他的心真的是想隨他們一同離開,一同回到靈寶,回到他的家中,他也想家,想秦懷玉,想兒子小逍遙,還有強悍的黛麗絲。可惜啊,沒辦法,他只能留在燕京。

 張必武也不斷地聽到了崇禎在催關中的孫傳庭盡快出兵剿滅李自成,光複襄陽等地。

 可是孫傳庭剛剛複為三邊總督沒有多長時間呢,你想讓他以未練好之軍出兵,那麽是取敗之道。

 孫傳庭就算是屢次上崇禎,“不宜速戰,開墾屯田,修繕兵器,儲存糧食的戰略方針。為對付李自成強大的騎兵,增強明軍的火力和防護能力,孫傳庭特地趕製了三萬輛載有火炮的“火車”,這種“火車”行進時可抵禦騎兵的衝擊,駐扎時則可環陣拱衛。”

 崇禎根本就不理會孫傳庭守備待時機的建議,他便授孫傳庭為兵部尚書,並加督河南、四川、山西、湖廣、貴州及江南、江北七省軍務,讓他迅速地出關與李自成決戰。

 孫傳庭知道皇上一意孤行, 就算他再怎麽提議,他的建議是最好的,可不采納又能有什麽法子呢?

 孫傳庭知道急促地以新征之軍與李自成決戰,這是取敗之道,可是他只能抱定了明知道此去不會再回來的決死之心,也不願再次被逮入獄以對刀筆吏。

 孫傳庭便積極地籌劃著準備出關與李自成一決雌雄,同時他也向崇禎上書,出關的話,必經靈寶等,這裡是張必武的地盤。而且張必武有精兵悍將在這裡,有他的話,更有勝算。

 只是崇禎一直猶豫不決,因為他以前得到過張必武曾與李自成有聯系,要是現在放歸張必武回靈寶的話,他的這一支軍反而支持李自成,那不就糟糕了嗎?

 崇禎想到這,疑心不能去,他就不準孫傳庭所請了,加上坤興公主又不想張必武離開,崇禎更沒有理由給予張必武走了。

 崇禎還不放心,他還密令了錦衣衛和東廠要加緊監視張必武,看看他有什麽不臣之舉,要真有的話,那就顧不了那麽多了,把張必武給殺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