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明末烽火》第14章 李自成再淪陷回流寇
李岩的心情很沉重,他想要保住李自成,不讓李自成會有此大敗,在不斷地聽聞李自成戰事不利的情況下,他真的想率他的人馬跳出來,可是他又聽說了清軍在此都有人嚴密地監視,以其實力,貿然出來救不了李自成,反而會有被圍殲的可能!到時就全完了!

 張必武來到了李岩的身邊,說:“義兄,我知道你擔心李闖王,不過我能明說的是李闖王還有幾十萬人馬,他能平安地退到湖廣的,至於在湖廣他能不能長久地呆下去,這就不懂了!我們能做的就是沉住氣,繼續不理會!一句話,忍不了也得忍!”

 “由於我們的不行動,而且統一全國的形勢越發有利於滿清,多鐸和阿濟格的大軍就會出動。.到時阿濟格追殺李闖王,多鐸入軍江南,我們就能在他們的背後捅一刀!拖住他們!中原形勢一變,敵軍就會陷入泥沼之中,整個抗清形勢都會有變的!”

 李岩知道現在的情形,他們必須潛伏,不能跳出來。雖然他心中真的難過,可是不得不再繼續地等下去。

 李自成在失去長安之後,失去國都,天子遠走他處,就是天子蒙塵,失去國都,國家就等於亡了一半!

 而且西安的失守,政治意義非常大,“明廷李花開”“十八子坐龍廷”早就流傳至極,現在連你十八子的國都不能守住,而且連最為根本的,具有十分深厚政治基礎,人心基礎的陝西都守不住了,那麽整個大順軍軍心都會異常的浮動起來。

 別看李自成放棄陝西、長安,保存實力,而且襄陽一帶還留有李自成比較多的人馬,進而與南明、左良玉共同抗清的策略是不錯的,實際上也是一種豪賭!

 他有逼死帝後之罪,南明難以與他聯合,南明幾個小朝廷之間,如隆武帝,紹武帝、魯王等都在不斷地彼此開戰著,包括以後的永歷帝無不如此,他們都在爭著正宗之名!不得不說,為什麽這些人一個個都像豬一樣啊!

 而隆武帝因為政不出己,可以不責備他,可是其他的明室宗親,他們就不能想到國家大義嗎?目光就不能放長嗎?

 不說什麽了,南明各帝連同脈的血親在血拚,何況李自成這個敵人呢?李自成就是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加上南方的百姓對他可沒有好感,張獻忠為禍南方,令得南方各省流離失所,很多人都是痛恨流賊的。

 這也是以後南方各省的百姓作為“為明朝帝後報仇雪恨”的清軍向導以攻擊大順軍,最終令得李自成是一敗再敗,最終在九宮山從歷史上消失。

 最新消息傳來了李自成已退到了南陽境內,襄陽的大順軍上前來迎接李自成了。

 英親王阿濟格因為去勒索鄂爾多斯的馬匹,延緩了進軍的速度,反而他先出發卻比多鐸還要慢進入長安,多爾袞知道後很是生氣,嚴旨斥責阿濟格,讓阿濟格迅速地追擊李自成,不能再拖延了。

 阿濟格已被責備了,他當然不敢再怠慢了,他立即勒令大軍追殺李自成。

 多鐸的大軍也是開拔離開了,向著應天府而去了,要攻破弘光小朝廷。雖然說多爾袞和多鐸都沒有確認張必武是不是還在的消息,可是他們知道如今作為爭天下的李自成已敗,不足為慮。

 可是南明小朝廷還保持著明朝的延續,只要其養成氣力的話,說不定登高一呼,再次北伐,就能恢復中原!這是最可怕的結果,還有一種結果就是劃江而治!這也是多爾袞不想見到的!

 多爾袞不僅僅要佔據華北,他還想佔領整個中國,讓滿清成為中國之主!他要成就比父兄還要偉大的事業!所以絕不滿足於佔領北方,還得迅速地擊敗立足未穩,沒有料到清會出兵的南明小朝廷。

 南方的海防都松懈,沒有足夠的時間構築之際,一舉擊潰是最好的結果。更為重要的一件事是發生了假太子案!

 左良玉就是乘假太子案之際,他打出了清群側的旗號,此時南明同室艸戈,不乘此時去撿便宜,難道還要等到便宜撿不成碰一鼻子灰啊?是的!左良玉與南明之爭是十分有利於滿清的。所以多爾袞自然是讓多鐸迅速地出軍弘光朝了。

 只是多爾袞並不放心靈寶一帶,雖然說張必武已死,他還多有擔憂,他便讓寨桑武、【注】費揚武包括多鐸還留下了得力愛將努山、鄂碩、圖賴,讓他們率領著兩萬人馬屯於嵩縣隨時掌控一切,只要一發現張必武的殘部,就立即加以剿滅。

 多爾袞還擔心,張必武是不是真死了,雖然每一個消息都說張必武是死了,可是怎麽著也得提防,小心駛得萬年船。

 【注】:歷史上的愛新覺羅.費揚武是舒爾哈齊的第八子,寨桑武是第五子。費揚武萬歷三十三(1605年)年乙巳年三月三十曰子時生,崇德八年(1643年)癸未十二月初二曰辰時卒,年三十九。

 費揚武的百度百科(1600——1638)有誤,萬歷的乙巳年是1605年不是1600年。1643年,費揚武已死,而在我的小說中做出了變動,讓他在1645年敗亡於主角。

 同一時代滿清還有一員將領也叫做費揚武,納喇?費揚武,納喇氏,滿洲正藍旗人,多鐸帳下大將。曾勝范志完和吳三桂,入關後敗李自成,破劉宗敏,破潼關進西安。後破南京,死於福建。

 ……………………

 這兩萬人雖然不是清軍的精銳,其中還混雜了不少蒙古兵呢,可是戰力也不容小視,再配上屯守於附近的降兵,他們能調動的人馬就能達到四萬以上呢!

 不過張必武已經是去聯系了大同總兵薑瓖,薑瓖雖然降清,但是他並不是忠心於清的,他以後還會再反滿清的,現在只要他不與寨桑武等一同與張必武為敵,少了薑瓖也算是好的。

 果然薑瓖聽說了,他知道在亂世中實力就代表一切,要讓他到深山中去剿滅張必武的話,他兵力會大損失的,如此一來,清廷就不會重視他了,他自然不會去做愚蠢的事,能躲就得躲。

 張必武其實也給過左良玉一封信,希望左良玉能停止他的清君側行為,不要發兵往東進攻。可是左良玉根本就不聽從,不是左良玉不想聽從,而是左良玉身患重病,他的兵權已經落入了其子左夢庚和參謀黃樹澎之手了,黃樹澎就是開封的推官,開封被毀後,他投降了左良玉,被左良玉委以重任。

 別看左良玉有幾十萬大軍,左良玉知道他的人馬全是烏合之眾,只是因為他還活著,憑借著他的聲望能壓住所有人都聽從他的命令,要是他左良玉一死,那麽他的兒子左夢庚也無法掌控得了這一支大軍,大軍會四散的。

 左軍看起來強大,實際卻是很弱的!幾十萬人,利則聚,無利則散,這種只因利益而聚在一起的軍隊稱之為烏合之眾,也能直接地稱為敗軍!

 左良玉這一邊的情形已經無法控制了,張必武當初與他的友誼還真的比不上大家彼此所處的利益關系啊!

 而現在伴隨著李自成退入湖廣遭遇到了打擊,整個大順軍只知道逃,不敢反抗的情況下,寨桑武和費揚武兄弟與圖賴等人一合計,便是開始了對崤山、熊耳山、伏牛山一帶進行掃蕩,非要將遁入深山中的百姓給抓出來,而且下達了命令:凡是遁入深山不出來做大清順民的,一律殺無赦!

 此消息很快就讓張必武給探知了,因為在對方的搜山之中,有上千百姓被抓住屠殺了。

 寨桑武兄弟就是用這一千人頭來警告遁入深山中的快點出來,凡是不出來的,他們就進山大肆地搜捕,屠殺。

 針對此情況, 張必武必須做出決定,不可能再任由對方如此放肆下去!對於跟隨自己遁入深山的百姓,你不能保護好,他們的心就會散掉,那樣的話,就連民眾基礎也將失去啊!

 為了保護跟隨自己的民眾,此戰必須打!這是大家一致的意見,只是大家還在討論不休的是該怎麽打!

 他們認為跟隨張必武的有幾十萬人,男丁有二十萬以上,要是讓他們全部參戰的話,是能消滅掉寨桑武的兩萬人,哪怕他再征調了降卒四萬也是可以的。

 這是大家的意見,禤建豪和李岩都沒有出聲,他們有著關鍵的想法都沒有說出來,張必武最想聽的就是他倆的意見!

 李岩出聲了“我覺得我們不能過早地暴露我們的實力!要是實力一暴露,這一仗我們不贏了!自嵩縣大敗之後,凡是與滿清作對的勢力都是連戰連敗的,令得滿人不滿萬,滿萬不可敵之語傳遍了整個天下!況且阿濟格的大軍離此不遠,要是聽聞我們有這麽大的實力,中原是腹心之地,皇上雖在湖廣,可是其勢很難發展,就算是奪取了武昌作為根基也難以鞏固,那時清軍就會傾全力攻滅我們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