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烽火》第108章 滿清鞏固北京的統治
在滿清內部分成了兩派,真正能做出決定的人只有多爾袞!

 多爾袞已是滿清實際上的統治者了,濟爾哈朗根本就限制不了多爾袞,一切權力反而被多爾袞給奪取了!

 多爾袞不滿足於輔政王,他進位為攝政王這樣就區別於輔政王濟爾哈朗,凌駕於他。.

 多爾袞在經過深思熟慮,最後決定讓李自成先破了燕京,他準備戰事需要時間,他還得征集全國的人力物力來打這一場仗。

 多爾袞是孤注一擲的,因為此戰勝利的話,他的威望將會極大,反之失敗的話,滿清可能國基動搖,就連他多爾袞不說攝政連輔政王的位置也會失去,恐怕就連身家姓命都會不保。

 雖然是場瘋狂的賭博,多爾袞還是賭了!畢竟為了這一場賭博,他已經精心安排了!勝率極高,況且這是他父兄,還有他自己為之奮鬥一生的目標,值得一賭!

 多爾袞所做的準備:首先是張必武在路上見到的散布李自成是破軍星轉世,李自成是隻知破壞的禍害,他不能坐江山。這一謠言盛行的情況下,就會令得李自成失去了人心的基礎。

 而且燕京城的所有情況,多爾袞是一清二楚的,他最重要的是弄清李自成有多少人馬,知道他只有七萬人。這樣滿清就穩**勝券了,滿清傾全國之兵達到了二十萬之眾,都是驍勇善戰的,李自成難以抵擋呢!

 況且李自成在燕京軍紀渙散,燒殺**掠無惡不作,尤其是把明朝的官吏都交由劉宗敏嚴刑逼餉,更是失卻民心,尤其是各個豪族知道之後,他們將會感到害怕,從而逼他們走上反抗李自成的道路。

 當滿清一來的時候,他們會選擇能保住他們身家姓命和財富的滿清合作,以共同挫敗李自成的大順。

 李自成在燕京的所作所為早已經是傳遍了每個地方,在其中又不乏添油加醋之舉,為此讓人大感失望。燕京是全國政治中心,萬眾矚目,一有風吹草動,便像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地傳遍全天下的。

 況且如同杜勳之類的明朝叛臣被暗殺的事傳出,更加讓人覺得大順不得人心啊!背叛明朝的下場是多麽地可悲啊!人心向背,滿清的策略——以為明朝報仇剿滅李自成為借口從而入主中原。

 上天都在幫助滿清,吳三桂帶領人馬撤退到了山海關,他向滿清借兵了。為此,多爾袞改變了行軍的路線,他轉向了山海關而來。

 李自成也率軍討伐吳三桂,當然李自成認為就算是李岩他們的杞人憂天真憂對了,可是清軍也會繞過密雲等處進入長城,那時他就能消滅吳三桂,再回師與滿清一決雌雄。所以他認為滿清未必興師,興師也不會這麽快,大順就得和滿清作戰。。

 吳三桂一是因為李自成大軍壓境,生死攸關,二是怒發衝冠為紅顏,他因為陳圓圓被劉宗敏所霸佔,他便引清兵入關。名為借兵復國,可是與虎謀皮又豈會成功呢?

 本來吳三桂聽聞李自成率領二十大軍東進,他就害怕燕京城裡的大順軍有二十萬,一探清楚,只有七萬,他就不怕與李自成開戰了!當然滿清也是一樣,要是李自成真的帶領了二十萬以上的人屯於燕京的話,滿清未必敢傾巢而出。

 李自成率六萬大軍征討吳三桂,吳三桂與李自成在一片石激戰。大順軍擺出的是一字長蛇陣,這樣就方便到來的清軍予以擊破了。

 多爾袞並沒有急著幫助吳三桂,只是等到吳三桂快撐不住了,他才令清兵隨後攻擊,因為這樣一來的話,吳三桂和李自成都實力大損,吳三桂就只能是投降他了,而清軍勝李自成的把握則更大了。

 果不其然,李自成大敗。李自成的大將或是重傷,或是陣亡,就連他的義子李雙喜為了掩護他撤退而陣亡。李自成征戰天下多年,他的重要將領都沒有損失過像今天這麽多,這麽嚴重的。

 李自成回到燕京,他是草草地舉行了登基典禮,便迅速地向長安撤退。來得快去得也快,在燕京城,李自成只是呆了四十天,這是他們進燕京時怎麽也想不到的一件事。

 李自成就是在撤出燕京的時候放火燒了故宮的一些宮殿,這是大失人心的。尤其是在他還沒有討伐吳三桂時,他居然把明朝歷代皇帝的神主牌位全部拿出來燒了。

 這是其極大的失策,怎麽說南方還是明朝的勢力范圍,你燒了明朝歷代皇帝的神主牌位,長江以南的地方還處於明朝控制下,自然不服李自成!加上明朝在百姓心中的人心基礎還沒有喪盡。

 而且李自成燒了明朝歷代皇帝的神主牌位就顯得他沒有容人雅量。雖然他是讓人把宮中藏著的柳木棺材拿出來以收斂帝後,卻沒有為帝後發喪,這是最為急迫,最為有效的收取人心方法,可他都沒有用。

 反而是李自成退出了燕京之後,燕京的平民們籌錢,為崇禎下葬。

 而當滿清入據燕京之後,多爾袞卻是首先為帝後發喪,而且是非常隆重的,多爾袞嚴令他的軍隊嚴守紀律,更不讓軍隊住進城裡,對於因為漕運已斷,燕京城中饑餓,糧食不足,他是首先保障燕京的糧食,以穩定人心,只要人的肚子填飽了,那麽一切都好辦。

 論政治手段,李自成和多爾袞的比較就是一個小孩和一個**的相比了。

 多爾袞最為精明的就是大量地任用漢人,讓漢人來幫助他統治漢人,來鞏固滿清在整個中國的統治。如明朝的過去官吏都大量地得到了重用,更是厚待明朝的宗室,尤其是坤興公主更是十分優待,只是不喜歡坤興公主的“坤興”二字封號,畢竟當初崇禎取乾坤複興的意思,滿清硬是把坤興公主的封號改成了長平公主,意思是他們滿清能在中國長久平安地統治下去,至於崇禎初封的乾坤中興就抹去了,明朝不能再興!

 厚待明朝的宗室到了滿清的統治開始鞏固之後,全被清朝給斬草除根了。

 不止如此,當燕京的局勢已穩定,多爾袞下了剃發令,遭受到了燕京城百姓的強烈抵觸,多爾袞立即就取消了剃發令,當然他這是暫時的,以後還會讓百姓剃發。只是這種有緩急,給百姓一個慢慢接受的過程,是重要的。

 從多爾袞入據燕京後的種種舉措來看,他的政治手段比李自成要強得多了。畢竟李自成長年征戰,他從政的經驗都沒有,而且又是驕傲了,看似他敗退出燕京是歷史的偶然,實質上卻也是必然!最為可歎的是他失敗後多疑起來,沒有了以前的百折不撓的精神了。

 以前鼓動周延儒以想讓明軍自相殘殺的化名為任成的巴托被解救了出來。

 巴托被帶到了多爾袞的跟前,多爾袞輕輕地拍了一下巴托的肩膀,說:“辛苦你了!你對我們大清是忠心耿耿的!現在好了!我們大清開始龍騰,入主中原了!你可要繼續為我大清效力啊!”

 巴托立即是拱手,說:“是!攝政王!屬下一定肝腦塗地以報大清!”他沒有說報效攝政王,畢竟他是忠於皇太極的,可是皇太極已死,他就只能是忠於新立的皇帝順治,在他的心中還怕多爾袞篡位呢。

 多爾袞笑了,對巴托說:“巴托,你因為張必武而被下獄,你想不想找張必武報仇啊?”

 巴托如實而言:“我恨不得與張必武再次交手!在哪裡跌倒,罪臣就想從哪裡爬起來!”

 “好!說得好!這才是我們滿人該有的風格啊!”多爾袞拍著巴托的肩膀不斷地微笑著說。巴托見到多爾袞如此一說,他就料到多爾袞有破張必武的妙計了!不過現在滿清剛剛入佔燕京得先穩定燕京的形勢是為主。

 只要想到多爾袞就能料定如何戰勝張必武,巴托甭提有多興奮了,他就等待著復仇之戰。

 多爾袞還得繼續他的收買人心的策略,他按照著明朝的名單,他啟用了很多曾經當過明朝官的人來任官,比如說後來有名的超級大**,天字一號的大**孫之獬就是因此而獲官位,並且上疏以造成了以後的剃發易服令,這是後話了。

 可以說多爾袞的這一策略是十分有利的,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籠絡了不少的人,還欺騙了很多的人。

 還不止如此,多爾袞還了解到了坤興公主與張必武的事。

 多爾袞在想著:“坤興公主是個女人,對於我們大清的統治是沒有多大的威脅的!而且崇禎在世時,想把坤興公主許配給周世顯,周世顯是一個文官,就算是他想不利於我大清,也掀不起多大的浪來!我真把坤興公主給許配給周世顯的話,也算是了卻崇禎的心願!當然我這麽做最為緊要的是收買人心!讓人們知道我們大清是明朝的繼承者!盡量地減少我大清的敵對者!”

 多爾袞想到這裡,坐不定了,他起來踱著步子,隨之他又想到的是要是讓坤興公主與周世顯成親,張必武不是很沒面子嗎?哈!這樣對張必武也算是一種示威和打擊啊!

 畢竟坊間都在傳張必武想把公主給娶到手,現在自己把張必武最愛的人給許配周世顯了。與張必武的一戰就在所難免了!

 對於敵人的凌辱,莫好過於將坤興公主嫁給周世顯!而且還要大**大辦!就算是滿清嫁公主那樣!不!甚至於還要比嫁公主還熱鬧!

 多爾袞想到這,他便得意極了,做出了決定。他朱筆一揮,諭旨立就,立即讓人去照辦,選定良辰吉曰,讓周世顯和坤興公主克曰成親。

 坤興公主和周世顯的婚禮轟動了整個京城,辦得非常熱鬧。滿清的一些大臣也來相賀,親自參加此次婚禮的有貝勒、郡王、親王呢!就連多爾袞以及兩宮太后,以及皇上都派專使來賀喜。

 洞房花燭夜。周世顯極其興奮地掀開了坤興公主的蓋頭,傻傻地呆呆地凝視著坤興公主,說:“你,你真美……我,我娶到了天仙一般的妻子了……”此刻的周世顯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坤興公主的一臂不見了,被崇禎給砍了下來。

 坤興公主看著周世顯,她心裡甜**極了,幸福感佔據了全身。現在這麽盛大的婚禮是她想像不到的!就算是崇禎在世,明朝未亡,以明朝奇缺錢來看,崇禎也不能為坤興公主辦這麽熱鬧和盛大的婚禮啊!

 崇禎屢次想過為坤興公主辦婚禮,讓她和周世顯早曰成親,可是卻因沒錢啊!便一推再推了。現在卻讓滿清幫完成了這一心願,可真是諷刺啊!

 只是坤興公主尚有疑問呢,救她的人真是周世顯嗎?

 雖然她一覺醒來就是躺在周府,而且周世顯在照顧著她,而且周世顯也告訴了坤興公主,是他救了她。可為什麽她感覺好像是張必武背著她來到了安全的地方呢?

 夢裡是那麽地清晰,是張必武在安撫著她,給予了她極大的溫暖。難道一切都是夢?是啊!還真是夢啊!張必武這麽陰險毒辣的小人,就算他的心裡是想自己好的,可是他應該不會這麽做吧!不會的!張必武不懂得為人著想,他很自私,他想的全是自己!

 我是個美麗絕倫的女子,是誰都想擁有我!尤其是像張必武這樣的人!他更加會千方百計地想要擁有自己!

 可是為什麽啊?夢中的這一句話,卻是清晰得可怕!“記住我這句話——你的幸福是我的心願!請記住,女人的眼淚是用來對付男人的,不能在你的敵人眼前流!不要太逞強,男人不喜歡樣樣強過自己的女人!好了!永別了!小傻瓜!你我再無瓜葛!永遠不會再有交織!”

 一定是惡夢!張必武是大壞蛋!他絕對不會是那樣的好人!雖然他對自己還是很好的!而且自己這麽美麗,不可能有人能放得下自己!唉!不過不適合!張必武配不上我坤興公主啊!

 坤興公主也把這一念頭給收起來了,現在她要奔向她的幸福生活。她和周世顯一起白頭偕老。

 由於滿清寬待坤興公主,而且還把坤興公主和周世顯的婚禮是大**大辦的,一致贏得了讚譽。他們似乎都在說,滿清此次入居燕京是為明朝報仇的,是仁義之師,無不顯示出了以德服人,從而奪天下的氣象。

 多爾袞聽到了這一消息,他在點頭了,他很高興。不過他也有擔憂的事,那就是他曾經到過崇禎上吊死的槐樹那裡,刻有的九個字已經被刀給劃花了,看不清樹身上曾經刻過什麽字了。

 崇禎的血詔的內容是什麽呢?就連坤興公主,還有明朝的各個宗室,包括每個太監,他們都不知道崇禎的血詔是什麽!

 這一份血詔會不會給大清帶來威脅呢?可是多爾袞想盡了辦法也找不到血詔,當然不能明目張膽地找啊!

 他知道就連李自成也是花了很大的力氣去找血詔,也找不到!包括李自成問過太子和二王,作為崇禎的兒女,沒有一個知道他們父皇的血詔是什麽。這一份血詔就像是石沉大海一般從此消失了!

 多爾袞雖然對這個是擔心的,可是他知道現在不能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這上面,還是先關注李自成吧!只有先擊敗李自成,才是重中之重!什麽崇禎的血詔都可以先放在一邊,不加理會了。

 因此,多爾袞在思考:戰敗後的李自成又在做什麽呢?李自成當然是往陝西撤退。

 李自成沒有殺太子和二王,在撤退的路上,他把太子和二王都給放了。盧象升和張必武就是等著李自成放走太子和二王。

 在路上,盧象升和姚東照、張必武就出現在太子的身邊,此時,二王由於與太子不同在一起,二王已經失散了。太子就算是想找二位弟弟,他也不知道怎麽去找呢!

 盧象升見到了太子在, 他高興極了。太子驚訝地看著盧象升,說:“盧,盧象升,你,你不是死了嗎?”

 盧象升便急忙回答:“殿下,臣沒有死!臣奉皇上的遺詔特來保護太子殿下和二王的!現在我的人正在急速地找著永王和定王!請太子隨我到安全的地方!”

 太子朱慈烺並不相信盧象升,而且他看著張必武,也不相信,他的姓格也是如同崇禎一樣的多疑。

 盧象升便從懷中掏出了崇禎的遺書給太子朱慈烺,太子一看,確實是父親的筆跡,這樣,朱慈烺就不得不信了。

 崇禎讓他不再想著復國了,也不要想著為他和周後報仇,只要好好地過一生,平安地生存下去就行了。天已棄明朝,就算是他再怎麽努力也複不了,不可能還會有夏朝的少康中興了,只要能活下去,終老一生就是好的啦。

 太子一見,不由歎氣了,他知道他的父皇也是為他好。就在這時,永王朱慈照找回來了,至於定王朱慈炯卻不知所蹤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