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明末烽火》第56章 突襲戰
崇禎想起的那個人就是杜勳,這不,他叫道:“杜勳呢?他怎麽不勸張必武立即出兵以攻擊東虜?”

 王承恩回答:“王爺,杜勳回答他正在催著張必武快點作戰呢!可是張必武卻說他有了全盤的製敵之計,只須監軍稍待就可以了!一定會上慰君父之懷的!”

 崇禎聽後並不滿意,因為他知道這全是借口,全是托詞,在這麽多年來,他已經聽到太多像這樣的說法了!可卻又沒有什麽辦法能製裁張必武,現在的張必武已不是那個想逮就逮的武夫了。.所以崇禎更氣,他覺得有哪個皇帝做得像他這樣縛手縛腳,憋屈的啊!

 崇禎便說:“立即給我下旨嚴責張必武,讓他立即帶兵與清軍一決生死!還有密旨給杜勳讓他暗中籌劃,必要時把張必武的兵權給奪過來,從而讓他與清軍決戰,立下大功!”

 王承恩一聽在心中歎氣,雖然杜勳名義上是知兵之名,實際上他根本就不知兵,反而是貪生怕死,要是真讓他代替張必武去與清軍決戰的話,他一定會幫張必武開脫的,以此逃脫被任命主將與清兵作戰的命運。

 至於侯方夏是個公子哥兒,他在軍中是出名的成事不足敗事有余,讓將士們聽他的?不可能啊!將士雖然顧念侯恂之情,也不會拿自己的身家姓命去開玩笑呢!因此杜勳和侯方夏就無法制約張必武了。

 崇禎就是不會為臣下著想,他一味隻知催戰,一味隻知早奏凱歌,可根本就不管兵從哪裡來,餉從哪裡來,將士又怎麽能用命呢?你讓人乾活,總得發錢啊,是不是?何況還是要乾這種沒腦袋的活計,更要有多錢才行!

 道理雖是如此,可是崇禎皇帝是說不得的,也說不聽的,王承恩只能是搖搖頭,立即去按崇禎的旨意去辦。

 當然不僅僅有崇禎的旨意,坤興公主還是很想念張必武的,那她想托人給一封信給張必武。她也知道張必武沒有和清軍相鬥,同時她什麽也不管,也不想理,隻想張必武能快點回到她的身邊,僅此而已。

 於是坤興公主找到了王承恩還讓王承恩無論如何都要幫忙給張必武送去她的信。

 王承恩見狀,對於公主所托,他還真的無法拒絕,最後王承恩在歎了一口氣便同意了。

 於是崇禎的聖旨以及坤興公主的信都一並送到了張必武的跟前。張必武在聽了崇禎的聖旨之後,他並沒有聽從崇禎所說的,立即去與清軍決戰,他知道現在清軍還是非常警惕的,要是現在一開戰,以他的人馬絕對只能是送死!

 張必武現在手中握有重兵,崇禎也不能怎麽樣的,而且只要打了個勝仗的話,那樣崇禎的一切怒火都會消失的,雖然他的疑心是不能打消。話說回來要打消這位多疑皇帝的疑心,談何容易啊?不如不打消,按自己所想的去做!不是忠臣就不是忠臣!為崇禎效力確實不值!

 令張必武沒有想到的還有坤興公主來的信,坤興公主在信中,讓張必武快點回去陪她!哪怕是放棄三軍也要回去陪她。

 她好悶,心中好煩,又有好多好多的話想和張必武說。還說了,因為張必武是有了她才能幾次獲救的,最為重要的是她是位美麗的公主,張必武絕對不能拒絕美麗公主的要求!不然的話就永遠不理張必武!張必武聽從她的話是多麽地榮幸啊,以後還要總聽美麗公主的話才行!

 張必武歎氣了,這位任姓幼稚的公主啊,真是什麽也不懂!出征在外,主將就要忘家,就要以三軍為重。而且張必武做了這麽多的鋪墊就是等待這一刻!他會給清軍一個教訓的!他的目的就要達到了!你現在讓張必武離開?這怎麽行呢?加上總是聽女人的話?不!張必武可不是妻管嚴!不是老婆奴!

 張必武把坤興公主的信看了又看,他在想著該怎麽回答坤興公主,他不想傷坤興公主的心,也非常感激坤興公主對他的幫助,他不能忘恩負義。

 最終張必武還是想不到該怎麽回信才好,所以他乾脆就不回信了。

 張必武立即是把主要將領都給召集過來了,他就要與他們一同商議如何戰勝清軍。

 諸人都是十分高興地,原本他們以為在南宮境內的時候就與清軍相戰了,可拖到了現在,現在就要開始一戰了!這一戰,他們不再是孤軍奮戰了!

 侯騎來報:“報!八鎮軍兵現在已經是聚集在密雲了,要阻止清軍的逃出!八鎮軍兵與我們相會合在一起!”

 林翔鳳把目光轉向了張必武,問:“你真的要打嗎?在密雲一帶與清軍作戰不好嗎?為什麽非要在河北保定一帶就開戰了?”

 很多將領都跟著一起問道:“是啊!我們原先就已經宣揚了要在南宮境內與清軍決一死戰,可是卻虛張聲勢,然後就一路北上了,那時我們人人要效死,不乘那時決一死戰,卻在這時才決戰,為什麽啊?”

 有人一問,自然就會有更多的人提問了,他們都想知道原因。

 張必武便把先前與禤建豪一同商定的計策,所以他才會下令全軍撤退的,現在他要把事情的真相原原本本地說出來了。

 “剛開始我們要是攻在南宮的清軍,山東的清軍就會趕來,攻山東的清軍,同樣南宮境內的清軍也會到來,那時我們就陷入了兩面夾擊的危險!而且清軍的氣勢正盛,不能硬拚,只能是靠智取。加上阿巴泰此人雖然暴躁,可是他大事方面還是能認真的,大錯不犯,小錯不斷。他剛開始一定是極其謹慎小心的。”

 “況且周延儒所統率的明軍主力十分懼怕於清軍,他們不敢與清軍短兵相接,這就等於把我們置於了孤軍被圍困的地步!”

 “面對著這樣的情況,與清軍一決雌雄是不行的!所以我們就先走避開清軍,等到有利戰機,再與清軍一決雌雄。經過避戰,清軍的銳氣已衰,加上一心北歸,以享受他們所搶擄而來的戰利品,想要回到家人的身邊。鬥志已弱!”

 林翔鳳懂了,接過張必武的話,說:“韃子一心北歸,他們鬥志已不如前!而我們在他們走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突襲以擊打清軍!可是為什麽不等清軍快到密雲的時候就對他們進行攻擊呢?那樣不好嗎?”

 張必武便接著回答:“很簡單,在清軍過了盧溝橋後一路北上往順德府一帶行進的時候,他們的防范是很少的,要是能在此伏擊的話,就能令他們遭受到損失!況且順德府一帶有義勇之軍,清軍每次入境都是怕順德府的人民,他們的抵抗也是最為強烈的。在此伏擊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要是放過了清軍,讓清軍到了密雲一帶的話,因為有大明的八鎮官兵屯防,他們當然會提高警惕。八鎮官兵,人人畏懼。”

 “而清軍只要是一近密雲,回家的路就鋪平了,回家的強烈欲望定會轉變成強烈的鬥志!那時的清軍更加難以抵抗!一個是求戰強烈的猛獸,一個是害怕戰鬥的綿羊。戰事一起,必是一觸即潰。這樣反而會起了一個反作用力!”

 “還不如在巨鹿乘敵沒有防備的時候,忽然一個襲擊!不說全殲清軍,最起碼也能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只要能獲得一場勝利,那麽就能令得屯於密雲一帶的明軍奮起抵抗,也能重創清軍!不讓韃子再小看我們!”

 他們聽到了張必武所說,是明白地點點頭了,認為張必武分析的在理。

 張必武知道順德府一帶還有盧象升和姚東照在三府之地,都已經是訓練出了五千義勇,他們是挑選了精壯之士加以訓練的。人們因為長期受到了清軍入侵之苦,他們是很願意加入到義勇之中,以待清軍再次入侵的時候,擔當起保家衛國的重任。

 不止如此, 白廣恩是一敗再敗,他非常地害怕,他很想挽回面子,很想能逃脫朝廷的處罰,現在他的人馬是很少了,也很難有什麽作為。張必武找到了他,就是告訴他,將給他機會以破敵。

 不止如此,張必武還與周遇吉一起要讓周遇吉也率軍來支援他,從而能重創清軍。

 只要得到了白廣恩和周遇吉兩支軍,就算是人馬不怎麽多,合起來才幾千人,再加義勇五千,以及自發來壯聲勢的百姓,那麽張必武也能有兩萬多人馬了。

 清軍雖有十萬人馬,可他們畢竟是遭受到伏擊的,是被打得措手不及的,那麽明軍就能很好地把他們給殺敗了。

 “圍師必缺!”張必武知道這一點,他們的人少是不能圍殲清軍的,畢竟清軍連綿三十裡,你兵少怎麽圍得了三十裡呢?而且也怕清軍一旦人人拚命,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話,那麽反而是他們危險了!他們要的是不全殲清軍,只是能取得一場大勝,這就足夠了!

 這一場突襲戰就此拉開了序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