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末烽火》第124章 作詩
第一百二十四章 作詩秦懷玉考慮了很久,她決定還是以相信張必武來得穩當。她便寫了一封信,這裡還留有草稿呢!對於寫給張必武的信,秦懷玉總是看了一遍又一遍,她要確認是最好的才會寄出去。  大娘對著秦懷玉問:“懷玉,你真的不擔心?”秦懷玉笑了,說:“張必武是我的丈夫,我除了相信他,還能相信誰呢?我唯有選擇相信一途可走!他會回來的!就算是外面再怎麽樣,家永遠都是避風港啊!”

  秦懷玉望著水波,水中映出了張必武的樣子,她笑了,笑得很甜。她相信張必武。

  不過秦懷玉心中還是難過的,在別人面前她裝作沒什麽,無人的時候,她就會對著張必武留下來的東西在哭。

  甚至於她想到張必武正和某個女人卿卿我我,她就感到難過和痛苦。她在乎!真的在乎!情願張必武不接受任務,不被盧象升所考驗,不至於去南京,去到男人的天堂,去到美人眾多的秦淮河上。

  饒是如此,她最後只能是擠乾眼淚,丈夫是她的天,從小受著封建禮教影響的秦懷玉認準這個理,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她愛張必武,比世上所有的人都愛他!

  可現在張必武卻是陷入了溫柔鄉之中,張必武也是凡人一個,他明明知道有要事要做,可是美色當前,張必武迷失了心智。對於美貌的柳如是,以及情趣十足的柳如是都令張必武不能自拔。

  柳如是喜歡與文人一起作詩,故她又去參加詩會了,張必武不想去的,可又不得不去。

  每個人都在限時做出詩或者是詞來,一旦做出,其他人都是一番品頭論足,搖頭擺腦的。

  張必武不是生在科舉,也不是八股文,更不是以寫詩賦詞為樂趣的明末,他是穿越來的,這些他並不感興趣,他只是坐得遠遠的,哪怕別人讓他也來,他也不想,就算是讓他來品味一番,他也緘口不語。

  一來到詩社,你想不參與其中又怎麽行呢?要麽撫琴高歌一曲,要麽就得作畫或者是寫詞,賦詩。

  不管別人怎麽激,張必武都是微笑不語的,直到了柳如是佳人親自相邀,張必武就再也不能不出來說幾句了。

  可是他絞盡腦汁,還得考慮什麽對仗、對偶等等,還有滿口的之乎者也,這可讓他頭疼了,看著文人搖頭晃腦的樣子,他可不想變成這樣。

  以風景來作題,眼看著香就要燃盡,張必武想要認罰,喝酒,可是柳如是不高興了,非要張必武為她的面子做出成績來。

  張必武一咬牙,以風景,以江山以時局為題,他想到了他平素很是佩服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尤其是石達開行刑前的壯烈更讓他感歎。

  對於石達開曾經寫過的一首詩,張必武是記在心中的:“揚鞭慷慨蒞中原,不為讎仇不為恩。隻覺蒼天方憒憒,欲憑赤手拯元元。十年攬轡悲羸馬,萬眾梯山似病猿。我志未酬人猶苦,東南到處有啼痕。”

  張必武卻是借了石達開的詩來應付了,幸好這是明末,石達開是何人,他們在座的沒有人知道。

  一寫好,侯方域就把張必武的稿子給拿了過來,他一看,說:“好!好極了!”

  才子們都焦急了,說:“不知必武兄寫的是什麽?”侯方域便是一手拿稿子,一手拈胡須,搖著腦袋,慢聲吟誦:“揚鞭……有啼痕!”

  正是應了眾人的感念時事,愴然欲泣。這不,一聽到張必武的詩,他們個個都大叫好!

  他們一手用扇子輕拍在另一手上,

說:“妙啊妙!”楊友龍讚歎道:“單從此詩中就有聽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好!要是我大明武將都像必武你這樣,何愁戰亂不止呢?李自成、張獻忠等剿滅也是輕而易舉之事!至於韃子更是能一舉掃平,複我遼東!”  文人們湊近一看,張必武的字寫得還算可以,剛勁有力,這倒符合他武官的身份。有些文人還以為張必武常年征戰,手中拿的都是刀把子,他的筆杆子一定不怎麽樣,可現在一看,他們倒也心服了。

  陳子龍一聽是感慨良多的,他輕聲地念叨著:“隻覺蒼天方憒憒,欲憑赤手拯元元。”

  他是閉著眼睛一副陶醉的樣子,搖頭晃腦地吟誦著,他的儒士帽的帶子在搖晃著。他右手拿著扇子不斷地拍在左掌上,“妙!妙極了!”

  忽然他發現了帽子有些歪了,他立即是把帽子整理好,戴正。衣冠不整,對於優雅的文人來說,可是千萬不行的。

  有個是把扇子給插在了後背上,他豎起了大拇指,連讚:“好!必武真是文武雙全啊!上馬打仗,下馬詠詩!好!”

  柳如是含情脈脈地直視著張必武, 她也想不到張必武不假思索,隻一會兒的功夫就能脫口而出,如曹植般七步成詩。她心中充滿了敬佩。

  張必武卻是臉紅了,他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因為這一首詩不是自己做的,也不是應聲出詩,是竊取別人的。張必武為此感到羞愧,他並不像許多的人竊取,無人發現就以為是自己的,從而沾沾自喜。必武認為不是自己的就不是自己的。

  他也不會像以前學過的課文魯迅筆下的孔乙己迂腐,自欺欺人,死要面子活受罪:“竊書不算偷!”張必武不是欺世盜名之人。

  所以面對著這麽多的盛讚,張必武並不高興,他們的稱讚就像是鞭子在抽打他,良心備受鞭笞。他只是逼得無奈才借用了來應付了事的。

  張必武覺得跟成天都是之乎者也的文人在一起,他真的是不適合,張口閉口子曰詩雲。全是迂腐無用之論,很少有經世濟民實用。八股文空洞無物,隻為應試而死讀書。

  別人敬張必武酒,可是張必武不喝,不是給面子,而是覺得借用別人的詩來應付,懷愧疚,不願去喝。

  就在這時,侯方域從張必武的詩中看出了破綻便問:“必武不愧為將軍氣慨!大有一番飲馬黃河,揚鞭中原,誰與爭雄的英雄氣慨!如今國事日非,正是蒼天方憒憒,需要仁人義士來拯國難呢!哈哈!只是必武,你有十年征戰了嗎?”前面一大堆的奉承,後面提問才是他最想要說的。這倒難住了張必武,不知該怎麽回答。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