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末烽火》第37章 攻取錦州
鄭成功和張煌言當然也是要一路而行的,他們要盡快地以實現與張必武會師的目標,擋在他們前面的敵軍兵力也削弱了很多,沿途的敵軍所剩下的並不多了。

 只是在進軍的時候,還得等待著張必武這一邊的消息,單單他們孤軍而行的話,就有可能讓敵人全消滅他們,再集中力量以對付張必武呢。

 主力軍大進之後,起輔助作用的他們再前進,那才是穩妥的取勝之道。

 鄭成功是派人來張必武這裡了,在詢問著進軍的時間,就算是鄭成功不派人來問,張必武也會第一時間告知鄭成功和張煌言幾時進軍。

 既然錦州城內的清軍不想投降,且多爾袞又不派人來救他們,張必武當然是得把錦州城內的敵軍給消滅掉。

 在同一時候,張必武也是向著沈陽進發,因為張必武知道,他留在錦州的十萬人是能很容易消滅城內的敵軍的。

 先是一番瓦解清軍的喊話:“城內的敵人聽著,沈陽已被我們拿下了!順治和大玉兒、多爾袞都已被我們所擒獲了,你們滿清滅亡了!速速投降吧!”

 圖海當然是不會相信了,他知道這是對方的瓦解士氣之計,他能對他的人說的是,沈陽不可能這麽快就會被攻破的,而且滿清的命運不可能會滅亡的。

 圖海能做的就是盡量地保證著錦州能多拖一天,能不這麽被攻破。

 只是張軍的攻擊是很猛的。且清軍又被困許久,士兵早已疲憊不堪,他們就快堅持不住了。圖海雖不斷地鼓勵士氣,又能起到多少作用呢?

 張軍還不忘記以瓦解分離的手段來促使清軍內部的崩潰,讓一些投降過來的清兵來勸說,並且俘獲的清兵或者是滿人也讓他們勸說。

 同時,在內城中的清兵是饑餓不堪的,可是外城的張軍,包括錦州城外的張軍是成日高歌歡宴的。一副歡樂的樣狀,你們一邊吃不飽。這一邊在浪費糧食。還不斷地用食物的香味飄揚來誘惑人,這對人的神經是一種很大的考驗呢!

 每次都是這樣,先是讓香味飄進內城,然後再以食物為誘餌。不斷地誘降。清兵不聽了。再進兵以攻擊。

 這不,剛開始的幾次,清兵還能忍受得了。時間一久的話,他們就受不了啦。

 自然清軍是很容易地就讓張軍給打敗了,張軍攻進了錦州城內,凡是膽敢抵抗的人,只有死路一條。放下武器,投降是唯一的出路。

 圖海見到大勢已去了,再抵抗下去無濟於事了,而且他也吼不動他的軍兵了,看看眼前剩下的只有二十多人了,可謂是窮途末路。

 圖海站著,他閉著眼睛,什麽話也沒有說,而二十多人還圍在他們的身邊。

 此時,圖海與他們的全都被包圍了,他們是逃不出去的。張必武來到了,他望著圖海,便大聲地叫道:“圖海,你投不投降?”

 圖海看著張必武,便說:“張必武啊,現在你雖是勝利者!可是接下來,就不知鹿死誰手了!我的侄兒……”圖海說到這,語氣一緩,擔憂之色溢於言表,看得出,他最後放心不下的還是自己的侄兒啊。

 張必武回答:“你放心好了!他不會有事的!”圖海笑了,便說:“我是不會投降的!你應該知道!”說得十分決絕,沒有一絲可以挽回的余地。

 張必武嘟了一下嘴,隨之是一擺手,示意可以送圖海最後走一程了。圖海當然不用別人來動手,他自己就結果了自己的生命,包括他的手下們也是自我了斷了。

 張必武看著死去的圖海,他是歎了口氣,圖海還是死了,其實張必武挺可惜的,畢竟他是人才啊!要能為己所用,自然是更好了。

 不管怎麽樣,不投降自己的話,就只有把他給殺了,不管他是誰。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張必武在破了錦州,他只是留下了三萬人馬在把守著松錦之地,他隨後便是帶領著大軍向著沈陽而來。張必武還傳檄給了鄭成功和張煌言,嚴令他們不管怎麽樣,都得以最快的速度來到沈陽城下與張必武會師。

 張必武在想著滿清是不是要兩路阻擊他的兩路大軍呢,還是在據守沈陽,以期望轉機?

 同時,張必武也在看著情形,看看滿清是不是要脫逃,要是逃的話,天涯海角也要追殺而去,不會放過他們的。

 張必武認為這一點,多爾袞等也是知道的,他們不會棄沈陽而走的,沒有了沈陽,根基就不在了,還怎麽再抗張必武呢?

 張必武也不急,他反正就是先圍著敵軍,你不攻,我也不攻。比消耗,更比得了!

 現在只要是進軍到了沈陽,哪怕是戰爭再打上兩三年,張必武也不怕了。

 他現在想要知道滿清的情況,他們將怎麽應對危局,見到的卻是象征著皇帝的黃蓋出現在了城頭上,看來是順治和大玉兒出現了,不止如此,還有多爾袞的旗幟。

 多爾袞雖然是病得很重,可是多爾袞說什麽也坐不住的,他必須是親自出來,以穩定人心。他們還專門是啟程到了撫順,為什麽呢?

 因為撫順是努爾哈赤在撫順境內的呼蘭哈達下的佛阿拉山城起兵,踏上了建立後金政權之旅。且撫順的馬市一直是建州女真賴以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且努爾哈赤又是在撫順境內的赫圖阿拉城稱汗,建立了後金政權,可以說撫順是他們的根,他們興也在撫順。

 在此危急關頭,多爾袞與順治等是去撫順,去建州祭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呢。

 張必武知道滿清在做最後的垂死掙扎,他們把沈陽的防衛布置得很好,張軍也沒有能進軍到沈陽。

 與沈陽形成犄角之勢的是背後的撫順,以及南下方的遼陽。如此一來就形成了鐵三角的形勢,以三角穩固防禦,不讓張必武能將沈陽給攻佔。

 此時,鄭成功和張煌言已是進駐了蓋州,蓋州衛是鄰近於遼陽的,這樣一來,張必武就可以與鄭成功和張煌言等形成會師了。

 可說,自從松錦之地被張必武攻戰之後,張必武就能實現與鄭成功和張煌言會師的戰略目標了。

 張必武當然知道對於他們的鐵三角,就必須先破一方,才好將其給奪取。最好奪取的是哪個呢?

 按說撫順是最容易的,可是撫順因為背靠著沈陽,張必武想要拔除撫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沈陽又是三角之中最重,且防禦最強的,最大的,當然只要破了此處,其他二個角也不足為慮了。只是很難啊!

 可以預見的是,不管攻哪一邊,其它兩邊都來支援的,因此這一場仗打起來就不會容易了。就算是集中所有的力量來單攻一點,也是難做到的。

 張必武還在考慮著,他在想著該怎麽辦才好呢,是圍而不攻呢?還是怎麽樣?

 張必武還在考慮著的時候,鄭成功和張煌言二人來見張必武了。張必武當然是讓他們盡快地進來,並且令人準備擺宴,張必武要好好地款待他們呢。

 進來的還不止是鄭成功和張煌言呢,還有是朝鮮的皇族,被封為世子的李焞,他是李氏朝鮮國王第十八代大王李棩的獨子。年紀雖小,可是朝鮮國王將他給派來,意義非凡啊!畢竟是獨子且已封為世子啊!同一時候來的還有朝鮮的兩個大儒——尹鏞和宋時烈。

 張必武看著他們,不知朝鮮國王派他們來是有什麽事啊?

 鄭成功和張煌言都是明說了朝鮮國王的用意。

 原來朝鮮是極恨滿清的,他們一直想要擺脫滿清對於他們的冊封,且又感恨於“丁卯胡亂”與“丙子胡亂”這兩個時期,兩個時期的所留下的仇恨長存於他們的心中,時不時地在刺疼著他們的心。

 他們想要復仇的心是非常熾烈的,聽到張必武一路攻到松錦,且在松錦大戰,他們還不敢亂來,還要保持中立。

 畢竟他們記得在明朝與滿清努爾哈赤的薩爾滸之戰時, 他們是因為明朝幫助他們擊敗了所謂的集結了戰國時所有豪傑的日本軍,這些縱橫戰國,譽為日本最強時期的群英、豪傑所組成軍隊卻敗於了明軍手上。

 打得人稱猴子的豐臣秀吉沒了脾氣,最終卻是憂患而亡,沒有能完成日本一統,讓德川家康最終撿了個便宜,一統日本島國,建立了德川幕府。

 正是由於明軍幫助朝鮮,朝鮮便是在薩爾滸之戰時是幫助明朝的,只是光海君隻想中立,無奈隻好是群臣強迫,暗中助明。

 後來朝鮮的仁祖通過政變登上了國王之位,流放了光海君。他是明裡支持明朝的,這才導致了滿清的攻擊,最終臣服於滿清,並且派兩個兒子去當了人質。

 被滿清擄去了許多的人口和牲畜,這一直是朝鮮心中的痛,恨意也是無法消除的。他們一心一意要復仇。

 現在機會了!當他們一聽說張必武已破了松山,他們更是想要派使臣了。直到聽聞錦州也被張必武所佔領,他們便認為滿清的滅亡指日可待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