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歸雲末世錄》第49章《記得》
  剿了歸雲小肆,張崇富卻未曾捉住匪首,所留眾匪皆是新進,隻認得這蔡從心,無從知曉魯行規眾人,隻道肆主在官軍來之前便先行逃命了。這小肆曾截殺武平將領之事,早在好勇鬥狠的眾匪中傳開,雖未捉住匪首,所幸劉俊章之事已有了著落。於是留了一隊人馬繼續往山中探查,自己押著眾匪回城複命去了。

  年後的日子流雲寨仍如往常一般,除了日夜操練,平日裡吳宏最多的便是與兩姐弟一起閑敘。一日三次的問候自必不可少,幾月下來,軍中將士皆知吳將軍對春朝不一般。但自前幾日蔡從心將肆中綠林送上山後與吳宏交代後,吳宏心中便開始忐忑,這安樂的日子怕也是要到頭了。

  這日蔡從心從山下而來,過暗哨寨門直奔軍帳而來。此時吳宏正在校場操練,兩陣對壘槍盾交錯,自己於將台上指揮著變陣。遠遠便見蔡從心從營帳過來,這前幾日才送過人過來,這會又來,心中便有了個大概。待蔡從心近到跟前便問道:來了?

  來了。蔡從心一邊回到,一邊徑直在吳宏身邊坐下。也不論這回話是說官軍來了,還是自己來了,總之一句來了,便都明了。

  兩人便此再也沒了話,只有吳宏一人仍在機械般的指揮著軍陣演變,蔡從心就這麽一直坐在將台之上,看著台下演練的軍士出神。

  王三元這幾日,日日城中蹲守,眼見著張崇富押著眾匪入了城,直奔那城防營而去,心中便有了底,到了唐家小院通報了一聲,吳宏與魯行規聽到消息後也只是各自應了一聲,便沒有言語。王三元出得院來,便又在城中望起了風向。

  沒幾日這城中又進了一小隊人馬,這事也就漸漸的淡了,從此湖湘地界漸漸的不會再有人說起劉俊章,而歸雲小肆的傳說也將慢慢的不會再有人記得。

  這一切雖在張崇富遣人調查之時,余雙與魯行規便知道了結果,但畢竟是生活了十多年之地,已生出了感情。如今為了更好的未來,該舍棄的終是要舍棄的。一旦踏上了必經之路,在這條路上,只能一直走下去,遑論對錯,心安與否,便只有了成敗,沒余力為心中情感再去做些什麽。

  考慮這日後母子倆生計的問題,趁著節後不久,唐雁墨在小院不遠的地方,用十兩銀錢置了個屋子,一應桌椅書冊置辦齊整,便開書授課了,因其祖上出過官老爺,在附近也頗有名氣,生源倒是不愁。自知如娘懷孕後,譚松韻便來了,敘談後留下些補品便走了,不過往後的日子卻來得勤了,每旬都要上門給如娘把脈調理。日子一晃已經到了三月,如娘也漸漸的顯懷,害喜也愈發的嚴重了。但每日老媽子做好午膳後,如娘都會親自給唐雁墨送去,小兩口的日子也越發的有了盼頭。

  這日譚家派了人遣了車過來,說是讓魯行規與余雙即刻往府中一敘。這兩月來,關於朗州、衡州一直都沒有什麽消息,這便算是好消息,大家都在靜候時機。如今譚府急喚余雙與魯行規過府一敘,卻是打破了這原本的寧靜,想來是有了什麽消息,余雙與魯行規稍加商議便上了譚府的馬車。

  譚府內余雙與魯行規到的時候,廳堂中已有數人在座,唯有兩位年輕後生甚是面生,其中一位像是見過,但魯行規始終想不起在哪裡見過。

  譚載惠見二人過來,便介紹到:這二位便是我與你們說起的魯先生與余先生了,來魯先生與余先生快請上座。且容我介紹下,吳景鴻,吳家在朗州的掌櫃。

這位是吳啟濤,吳家家主吳景生之子,來自衡州。  吳家二人見魯行規與余雙也就示意的點了點頭,這是魯行規方想起是年前在湘君苑見過。

  魯行規也向兩人點了點頭示意,倒是余雙卻是多想了一層。想來是譚壽行說動了吳家,吳家此次前來,便是探聽虛實或是投誠嚴夫人的。對於吳家來說,背靠嚴夫人與周保權足矣,至於自己明面上宋廷的身份,參與到此番合盟中來,定是要討要好處的,對吳家來說,並不重要,也需躲遠著些,莫自己平白無故替嚴夫人送人好處成了這冤大頭。譚載惠是知道自己二人身份的,故將自己奉為上賓,所談之事也皆順利。想到此處也向二人點頭示意,同魯行規在二人對面坐下。

  譚載惠此時也是好算計,嚴夫人與魯行規這兩撥人他都不願得罪,若余雙謀劃得成,作為知情者譚家的地位自不必說,即使失敗,背靠嚴夫人也辱沒不了譚家,到時是拉上吳家抵死不認知曉余、魯二人身份便可。

  待余、魯二人坐定, 卻未見著譚壽行,一番了解後才從吳啟濤口中了解到:兩月前,張文表請吳景生赴宴,其中也不知耍了什麽手段,其回家後便白紙黑字的欠了衡州軍白銀二十萬兩,限期在今年九月之前交付。衡州吳家實在是拿不出這麽多銀錢,便與潭州、朗州都去了書信商議。衡州張文表貼告示讓富戶納捐的事,因被譚壽行知道了,便上門向吳景言詢問,一來二去便說到了嚴夫人與張文表有矛盾的事。吳景言便將此事發回了衡州,吳啟濤在家思來想去數日,索性借著巡查生意的名義,便到了朗州,來譚府與譚家老太爺商量下。

  兩家雖一在朗州,一在衡州,但數百年間兩家往來卻是不斷,家中子弟交好者亦不在少數,這一輩的譚壽行與吳景言。譚老太爺那一輩兩家皆是一脈單傳,年輕時候便與吳景生的父親交好,經常結伴相遊,北上開辟商路,南下尋山訪川。自吳景生親見父母被官軍屠殺後,譚老太爺沒少幫襯這位子侄,可自其父母被殺後,譚載惠卻是再也未曾見過這位子侄了。此番吳啟濤能來譚府與老太爺相商,也是在譚載惠意料之外的。

  譚叔,十年前要不是您,吳家早就散了,如今吳家又逢劫難,您就看在父親的面子上,再給吳家指條路吧。吳景鴻在譚載惠面前一改平日裡公子哥的模樣,恭恭敬敬的說道。

  讓你們遷家,你們不願,非要守著衡州,你家老大到底怎麽想的。譚載惠聞言對著吳景鴻沒好氣的說道:這麽多年來就你小子每年年節拜會,你們吳家老大早把我這老頭子給忘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