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誒!
十四名錦衣衛都是北方人,此前雖然見過船,但少有在船上住上十天半個月的。
好不容易脫離監禁的喜悅加上這一份對船隻的新奇之感,他們興衝衝就上了船,要去執行王承恩托付的重任。
去找陛下?
哦,崇禎陛下。
一片赤誠忠心的他們表示沒問題啊!只要不被關,去如今的山海關做探子都可以啊!
上船第一天,他們不出意外的開始暈船與倍感不適應。
第二天,開始適應了,暈船的症狀下降了。
第三天,他們終於意識到,上了船後基本就等於換個地方繼續被關。
而且,這回是真的沒有了任何逃脫的可能。
四面八方都是水,往那兒逃?
得虧身邊人多船也大,平日也能看看風景聊聊天玩些遊戲充作消遣,比之前隻關在小院裡頭要好很多。
但是吧。
當他們好不容易下了船,新的船又擺在了他們面前。
海船。
這就讓這難捱的船上生活加一塊兒持續了快一個半月。
對這十六名北方漢子來說,再新奇也忍受不了,如果不是船長再三說一路上是順風又順水,所以距離他們的第一目的地朝鮮只有不過兩三天的時間了。
不然錦衣衛們可能要生出跳海的心思了。
船上的一切初看或許新鮮,可新鮮感一過,那就全是痛苦與艱辛。
比如吃這一塊兒。
一開始那陣子還能吃到點醃肉米面醃菜鹹菜一類,還能有發豆芽吃,食譜還算豐富。
時間長了,主食就成了魚,再過一陣子,鹹菜也沒了。
主食就成了魚加豆芽。
如此半個月下來,錦衣衛們看見豆芽和魚就心肝顫。
就這,聽船上的船員和船長說,他們這陣子是運氣好,沒遇著什麽狂風暴雨之類的,不然那滔天的巨浪翻起來,比人還大的魚都可能直接被拍到船上來。
說起魚,這陣子錦衣衛也是長見識了。
不單是吃了各種堪稱千奇百怪的魚,也看見了各種千奇百怪的魚。
“山明怎麽不去看大魚?看這些作甚?”
一名錦衣衛檢視著自己那一份半人大小的方正皮箱,打開之後細細點著裡頭的五花八門的物件時,邊上又有錦衣衛推門進來。
“看過了也就那樣,既然船工說快到了,那就得檢查下這些王公公托付給我們的東西有沒有異樣,如果真的能在那裡找到陛下......”
“找到也好,找不到也好,其實吧我都想好了,此行我們由朝鮮潛入遼東,如果找不到陛下,我們大可做一回馬賊,趁著建奴大軍陳兵山海關之時!
用王公公給的這些大殺器,在建奴後方大殺四方!為所欲為!如此放不負男兒之志......”
“慎言。”
正在檢視箱子,名為柴旭,表字山明的錦衣衛出口打斷,讓那推門進來的錦衣衛倚靠著門框嗤笑一聲:“這就是咱們那位陛下的想法!當初就說明白了!”
“那也得等找不到之後再開口說,此時開口,有違抗上命,救駕不力等逆罪之嫌。”
靠著門的錦衣衛忙連連擺手:“謔!不說了不說了,南鎮撫司的我也處過,不是你這樣兒的啊!”
“以前千戶大人說過我是個怪人。”
“那說的有些道理......走了走了,我也去看看我那一份兒!你說的也對,
早晚都是用,得提防著別受潮了發霉。” 柴旭見他離開也不回頭,只是回道:“記得關門,你們檢視的時候,也記得不要讓船工窺見了,不然很難辦。”
“哦!”
就想之前柴旭說的那位千戶說的那樣,柴旭自己也知道自己平日的行為舉止對常人來說有些怪。
他也承認這點。
但在執行命令比較死板這一點上,柴旭並不苟同。
命令就是命令。
所以崇禎陛下說讓他們別跟著,自己南下,柴旭就堅定的南下了。
王公公要關他們禁閉,柴旭也很享受的在關禁閉的那段日子讀了不少書。
所以此行柴旭覺得,除非他們跑遍遼東都找不到那位陛下,或是只找到了那位陛下的屍體,否則就不可能考慮改變此行的任務方針與策略。
相比起來。
羯拉瑪的劫掠隊就不需要考慮什麽任務執行力度。
計劃?
沒有計......啊不對,計劃是有的!
而且在程闊看來,這些野酋們制定出計劃還算有些可取之處。
如果部落戰士們可以完美的把計劃執行下去的話。
“谷魯!你們給老子退回來!”
羯拉瑪朝著已經跑出去十多米的部落戰士嘶吼著,但卻攔不住其他的部落戰士效仿那些擅自衝鋒的人,一樣發起了無腦衝鋒。
這讓一股不祥之感飛速湧上羯拉瑪心頭。
果不其然,那木牆上頭本就有十多個弓手,這下部落戰士們一衝,裡頭又探出十多個弓手,以及幾杆火銃。
“嘭嘭嘭!”
一輪齊射,即便那些老是爭搶著第一個衝鋒的部落戰士有了些經驗, 知道抗一面盾再衝,可這一輪還是讓劫掠隊這邊倒下了一小片。
羯拉瑪見狀一咬牙關,乾脆自己也開始猛衝。
看的程闊為之怎舌。
“還是之前的仗打的太順了,全撿的軟柿子。”
說著,他點燃了魯密銃的火繩,隨後仔細瞄準起來。
“嘭!”
拍散眼前煙塵,建奴人聲鼎沸的木堡上之前還站著的目標現在已經消失了,程闊見狀嘴角一挑:“運氣不錯啊。”
而那些衝鋒的部落戰士見這座木堡還擊力度格外凶猛,當即開始搭弓還擊,什麽石頭投矛甚至飛斧都用上了。
因為部落戰士這邊人數實在佔了異常巨大的優勢,兩邊打的是有來有回。
程闊也看出來了,這個建奴駐地和之前的可不一樣,裡頭起碼有整整一百以上可參與戰鬥的男丁,且個個裝備齊全。
或許是這個建奴牛錄比之前的牛錄要富?所以派出去一堆人南下後還剩下了這一百多?
當然,要是朱由檢在,他一定能看出來。
這就是一個牛錄,一個完整,但又沒那麽完整的牛錄。
簡稱牛錄預備役。
滿清一個旗當中,牛錄就決定了人口,也決定了這個旗的軍事力量。
而據史料記載,滿清一個旗的牛錄數量平均大概在二十左右。
但這絕不意味著一個旗就只能拉起六千左右的兵力。
其中影響兵力的,大多還是牛錄的強弱,以及像程闊眼前這種預備役牛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