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老子就是要當皇帝》第884章 性價比才是王道
大楚帝國歐洲遠征艦隊,派遣了十多艘戰艦對著加的斯一陣狂轟亂砸,就把這座西班牙在大航海時代開始就苦心經營兩百多年的港口城市打成了廢墟。

 尤其是守護港口的左右兩座岸防炮台更是被打了個稀巴爛,其中的一座炮台還是西班牙在過去十多年來新修建的新式岸防炮台呢。

 自從大楚帝國崛起後,大楚帝國大規模使用爆炸榴彈的事也就逐漸傳遍了全世界,歐洲各國自然也知道楚軍的火炮所發射的高爆榴彈威脅極大。

 等到後來,各國也開始陸續研發使用高爆榴彈,盡管他們使用的還是比較原始的火繩引信榴彈,但是對傳統,隻具備防備實心彈功能的各種岸防工事威脅也非常大。

 因此西班牙為了保護加的斯這個重要港口,特地修建了這麽一座新式的岸防炮台,炮台的構築雖然還是露天的,但是炮位之間有著厚實的土堆隔間,形成了一個個下凹的環形工事,用來防備爆炸榴彈在炮台陣地爆炸後所形成的衝擊破和破片。

 同時在頂部也會有粗大的巨木為支撐,上面再覆蓋土層,用來防備空爆榴霰彈。

 至於說敵人發射炮彈直接在炮位頭頂上爆炸,然後炸坍塌了這種土木頂蓋工事,那也是沒辦法的事……真想要真正的防備重炮的榴彈,還得是采用鋼筋水泥構築的加頂蓋的半封閉式炮台。

 但是鋼筋水泥這種建築,現在也就大楚帝國能搞,其他國家可搞不了。

 整體來說,加的斯港口裡的新式岸防炮台,對於當代的歐洲土著國家而言,已經算是最新式,防護能力也最好的岸防炮台了。

 西班牙人對此也是寄予厚望,在上頭部署了數十門各種長身管的岸防加農炮,其中不乏三十二磅的重型加農炮。

 但是這個被寄予厚望的新式岸防炮台,用來對付同為歐洲國家的攻擊還好……但是面對大楚帝國海軍的艦炮轟擊的時候,卻是依舊如同紙糊的一樣。

 甚至……從頭到尾這些西班牙人部署的重型前裝滑膛炮都沒有開過一次火!

 不是西班牙人不想開火,而是實在夠不著……大楚帝國的戰艦在進攻的時候,都是用一百五十毫米口徑以上的線膛艦炮,在五千米外對這個炮台進行攻擊。

 在這個距離上,理論上西班牙人的三十二磅岸防重炮是能夠打這麽遠的,但是精度和沒有也一樣。

 所以從頭到尾,西班牙人的岸防重炮都沒有開火……他們一開始是想著等楚國人的戰艦靠近後再開火,但是楚國人的戰艦愣是不靠近!

 等他們想要不顧精度,嘗試直接開火,來個瞎貓撞上死耗子的時候,這座新式炮台基本已經被炸的七七八八了。

 威力龐大的兩百毫米的半穿甲打過去,只要命中了,那麽基本就是一炮就能夠報銷對面一個炮位…而實際上兩百毫米的前裝線膛威脅依舊有限,畢竟這玩意是前裝,采用吊機進行裝填非常麻煩,射速很緩慢。

 真正奠定戰局的反而是那些數量更多的一百五十毫米前裝線膛艦炮,這玩意雖然也是前裝,但是可以人工裝填,所以射速相當不錯。

 其發射的高爆彈以及半穿甲彈一樣威力十足,對付這種還比較原始的土木工事一打一個準。

 於是乎經過幾個小時的持續炮擊後,這座新式炮台基本就沒剩下啥人了。

 敲定了威脅最大的新式炮台後,楚國海軍又順手把剩下的一座舊式炮台給摧毀了。

 等這一南一北兩座炮台都被摧毀後,加的斯港也就徹底失去了反擊楚國艦隊的手段,而後楚國艦隊更是大著膽子,讓一票護衛艦靠近到兩三千米左右的地方對著加的斯港口的其他目標進行炮擊,並掩護陸軍登陸。

 可以說,等到陸軍部隊那邊把印度第三師登陸上去之前,加的斯那邊就已經損失慘重了,如果不是西班牙人見勢不妙,早早就把駐防兵力從沿海的港口城內撤出,推到了內陸腹地裡,估計加的斯的西班牙守軍都要被楚國艦隊的炮彈給活生生的炸完。

 火炮是戰爭之神,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而是真的能夠靠著一擊之力徹底改變戰局的。

 而隨著西班牙人守軍的主動退卻,剩下的加斯地港口城區也就徹底不設防了。

 夜色來臨後,盡管夜戰不是很方便,但是考慮到敵人都已經主動退守,城內雖然可能會有些許殘兵留守,但是也影響不了大局。

 陸軍方面當即派遣了印度第三師的一個步兵團沿著海岸線進駐加的斯港口區,不過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傷亡和損失,並沒有深入城區,只是佔據了碼頭以及碼頭伏擊的港區而去。

 隨著印度第三師第八團控制了加的斯的碼頭地帶後,楚軍的運輸艦開始一艘接著一艘進入港灣,開始加的斯的碼頭上卸下大量的物資。

 加的斯的碼頭泊位雖然條件不怎麽樣,難以停靠那些大幾千噸的大型船隻,但是停泊三四千噸左右的運輸艦問題還是不大的。

 而三四千噸這個級別的運輸艦,也是大楚帝國海軍裡的主力運輸艦的噸位。

 海軍的運輸艦,也不是越大越好,太大了倒不是說建造成本太高……運輸艦這東西的技術要求其實很低的,楚國海軍的運輸艦為了控制成,再加上沒啥實際上的作戰需求。

 甚至很多乾脆都是按照民船標準進行設計的,普遍采用鐵肋木殼,采用機帆動力,裝備的蒸汽機往往也是成熟的高性價的蒸汽機,航速普遍不快,純蒸汽機動力撐死了八節。

 有時候,這種海軍的運輸艦在成本上,甚至都不如那些民用的高速客輪……人家民間的高速客輪可貴了。

 很多航運公司為了確保大型遠洋客輪的航速,給這些跨洋客輪配屬的動力機組往往都是軍艦水準的……跑起來輕輕松松十幾節。

 最具代表性的應該是承順三十二年正式投入運營的江南號豪華客輪,上萬噸的滿載排水量,塞進去了一大堆的動力機組,采用多台機組並行出力的方式,雙軸雙槳推進下,采用純蒸汽機動力下,光是巡航速度就能夠達到十二節,最大航速可以跑到十六節。

 這個速度,比絕大部分現役海軍戰艦跑的都要快!

 大名鼎鼎的錦州級巡洋艦,用的還是技術上更先進的聯合蒸汽機,但是純蒸汽機動力下最大航速也不過十四節。

 這年頭頂級豪華遠洋客輪在動力上的競爭,都已經超過了海軍了。

 五年前投入運營的江南號豪華客輪都能跑十六節了,而其他各大航運公司跟進競爭的幾種萬噸遠洋客輪,航速基本也在這個程度上。

 但是人家江南航運公司心氣大啊,一看競爭對手跟上來了,早早就設計建造新一代旗艦,並且采用了非常特殊,具有政治意義的艦名:帝國號。

 帝國號遠洋豪華客輪,滿載排水量達到一萬四千多噸……遠遠超過在建的軍艦新金陵級的萬噸。

 不惜血本堆疊的豪華動力機組,足足有八個鍋爐,采用雙軸雙槳推進,讓該艦可以以十六節的運營速度,在今年上半年的首次航行裡,摘取壟斷了太平洋航線的最快客輪速度。

 這玩意也是目前為止,大楚帝國裡的體型最龐大的船隻,比海軍的戰列艦還要大。

 而且因為不需要和軍艦那樣考慮防護性能,因此船隻顯得更加修長,美觀。

 當代來說,這艘滿載一萬四千多噸的豪華客輪談不上代表大楚帝國的最尖端技術,戰列艦雖然比它小一些,但是技術含量實際上更高。

 但是,這卻是能夠讓楚國人最直觀感受到強大,工業時代變化的巨型油輪。

 無數達官貴人都以乘坐體驗為榮。

 帝國號今年首航,從松江港前往金山港的時候,全船爆滿,兩百多個頭等艙船票被早早就預定了,其中最昂貴的頭等艙景觀大套房,票價更是達到了一千八百楚元……就這,你還得是有頭有臉的人去預定,人家江南航運公司才賣給您。

 地位不到一定層次,有錢也不賣給你……因為一大票不差錢的權貴們都等著體驗呢。

 很多頭等艙乘客乃至二等車乘客乘坐帝國號豪華客輪首航……甚至都不是因為商務或移民等去美洲,純粹是為了度假而已。

 這一路上跟著去,跟著回,純粹是為了度假。

 這也是最近幾年這種豪華客輪的新型業務……畢竟你總不能指望每一次往返都會有大量不差錢的權貴們乘坐頭等艙出行不是,光靠海外殖民的人口,是支撐不起來的……至於本土權貴倒是多了,但是人家也不會沒事就往海外領地或殖民地跑啊!

 為了開發更多的頭等艙客源,很多航運公司開始朝著出海旅行度假這種旗號攬客。

 當然了,對於這些大型航運公司來說,真正的盈利點倒不是那些所謂的高端旅客,而是大量的二等艙以及三等艙旅客。

 他們或是因為工作,探親,移民等因素往返於本土和海外之間,他們才是各大航運公司的主要客戶。

 有時候返航的時候,旅客不夠多,還會臨時充當貨船,利用龐大的貨倉搭載一些貨物回國,好歹補貼一些煤炭錢。

 不過萬噸以上豪華客輪,哪怕在當代大楚帝國裡其實也是屬於比較少的,持有大型豪華客輪最多的江南航運公司,如今一共也不過四艘而已,其他各家航運公司基本也就一兩艘充當旗艦。

 全部加起來,全國保有量還不到二十艘。

 而真正承擔起來近海,遠洋航運主力的,其實是大量幾千噸,造價更便宜,運營成本更低的商船。

 其中三四千噸的最多……主要是這個級別的船隻,船體規模不算太大,國內很多造船廠都有這種級別的船塢可以用來造船,至於萬噸以上的船塢,甚至一萬五千噸的大型乾船塢,這些大型船塢全國也沒幾個啊。

 不像是四五千噸級別的乾船塢,很多中型造船廠也能夠有。

 而這種噸位的民用船隻,技術上也已經很成熟,既可以用技術更成熟,成本更低的鐵肋木殼船體,也可以用技術更先進,成本稍微貴一些,但是整體性能更出色的純鋼鐵船體。

 動力系統上,三大蒸汽機廠商基本也都有成熟,性價比也比較高的雙脹高壓小水管鍋爐蒸汽機提供。

 此外這個噸位的船隻,依舊可以很方便的采用機帆混合動力,降低運營成本……而且這年頭大楚帝國的技術部門,已經開始采用蒸汽機為動力用以升降帆裝,這也意味著采用機帆動力的話,已經不需要和以往一樣備上大量的甲板水手。

 這可以大量減少人力,縮減運營成本。

 所以這年頭機帆混合動力依舊是非常流行,甚至是主流……哪怕是很多船隻說是采用純蒸汽機動力,比如應天級戰列艦平常都是使用蒸汽機航行的。

 但是依舊有好幾根高聳的桅杆以及備用的風帆……這是考慮到蒸汽機一旦出現故障,船只需要被備用的動力。

 這樣年頭的蒸汽可靠性看著已經挺不錯的,但是偶爾出現問題導致船隻失去動力,那也是常有的事。

 因此遠洋船只要麽是機帆動力一起用,要麽平日用蒸汽機,但是依舊保留桅杆,帶上風帆備用……要不然的話,在茫茫大海上蒸汽機出故障了,那麽也只能看運氣等著過往船隻搭救了……運氣不好一直沒有過往船隻發現的,那麽可就很糟糕了。

 真正徹底的放棄風帆的,只有近海船隻以及內河船隻……航行距離短,而且往來船隻很多,出現故障了也容易派出拖船來救援。

 其實大楚帝國裡還有更加可靠,性能更好的三脹式蒸汽機,不過那玩意暫時還太貴了,目前只有海軍以及高性能的豪華客輪才會不惜血本用這玩意,其他普通民用船只出於成本考慮,目前用的還比較少。

 乾船塢,動力系統等多方面綜合都導致了,目前航運界都比較喜歡用五千噸以下,主要是滿載三千噸到五千噸之間的船隻,能夠很好的平衡船隻成本,運營費用以及運費,性價比非常的高。

 哪怕是海軍那邊也不例外,各種作戰用的戰艦自然不考慮這些,但是數量龐大的運輸船隊也是不避免的考慮到民用船隻的一些情況。

 由此導致了海軍的運輸船隊,出於成本的考慮也更傾向於采用五千噸以下的運輸艦。

 除了成本外,其實還有另外一點讓海軍無法裝備大量的大噸位船隻,那就是港口限制。

 和民用船隻去的地方,基本都有成熟靠譜的港口泊位不一樣,海軍的很多運輸艦在執行運輸任務的時候,可沒辦法每一次都要求目的地港口有適合的深水泊位。

 很多時候一些楚軍控制的一些海外殖民地的小港口,也不具備停泊大型船隻的條件。

 沒有深水泊位,沒有港口吊裝設備等等都存在!

 這也是大楚帝國海軍的運輸艦,基本都自帶吊裝設備,但是吊裝設備可以自帶,然而深水泊位可沒辦法自行解決了。

 所以海軍裡現役的運輸艦,考慮到海外部署的需求,普遍噸位不大,三四千噸是主流,甚至還有相當多一部分專門用於條件差的港口進行中轉補給的一兩千噸甚至幾百噸的小型運輸艦。

 而大型七八千噸的運輸艦,往往是充當乾線運輸艦使用,往來於本土以及海外領地大型港口之間。

 這一次歐洲作戰的海上運輸,就是如此,海軍那邊有不少的大型運輸艦以及一些名為征用,實際上是雇傭的民用大型貨輪。

 往來於本土和南非港之間,把大量貨物運輸過來。

 到了南非港後,其中一部分船只會卸貨,在碼頭上進行中轉到三四千噸甚至只有一兩千噸的運輸船上。

 這些噸位小一些的運輸船,再搭載著這些軍需物資沿著非洲西部海岸北上,陸續為沿途駐防各港口,如加納等地區的駐軍送去補給。

 而最近的話,大部分中小運輸船隻,則是會抵達丹吉爾港,其中一部分貨物直接被卸貨,還有一些乾脆把貨物留在船上,然後跟著艦隊一起行動,隨時提供補給,剩下還要在丹吉爾那邊多裝卸過一遍。

 直接到歐洲的大型貨輪也不是沒有……前段時間海軍就傻乎乎的把一艘征用的民用貨輪吉江號拉到了歐洲來。

 為了伺候那艘滿載八千多噸的大家夥,海軍費心又費力……裝卸非常的麻煩。

 等把上頭的貨物都搬下來後,海軍方面匆匆忙忙就結束了對吉江號貨輪的征召,讓他們趕緊滾蛋……吉江號貨輪上的隨船經理還大為惋惜,走之前還說什麽不用這麽急啊,他們印太航運公司一心報國,還可以繼續留在海軍這邊應招,幫海軍繼續運貨的!

 海軍哪裡敢留他們啊,一邊讓他們滾蛋,一邊把印太航運公司拉了黑名單:以後打死不征召他們公司的破船。

 海軍征召吉江號貨輪幾個月……前前後後修了四次吉江號上的動力系統,換了一大堆零部件,就差把人家的動力系統給當場換個新的了……

 虧大了都!

 這也不能怪人家印太航運公司……人家本來就是個二線航運公司,主打的就是廉價航運,旗下的船隻基本也都是便宜淘汰來的二手貨。

 這些便宜二手貨很多都是早期的蒸汽船隻。

 而眾所周知早期的蒸汽機普遍問題多多,你要說真有啥大問題也不至於,但是各種小毛病層出不窮就很惡心人。

 不過人家印太航運公司也是能擺爛就擺爛……只要船只能跑就繼續跑,哪怕蒸汽機壞了也不打緊。

 先用風帆頂著,雖然純風帆航速很慢,但是都廉價航運了,就這麽點運費,人家貨主也沒指望過貨物抵達的速度有多快啊!

 航運這東西,一分錢一分貨,你要更快的速度把貨物運抵,那麽價格也就更貴。

 國內的很多茶葉貿易公司,會在新茶上市的時候,用各大航運公司的高速豪華油輪運輸茶葉去北美洲呢……速度絕對夠快,但是價格嘛也不是一般貨物能夠承受的。

 而普通沒啥時長要求的貨物,用印太航運公司的破船慢慢運輸可便宜多了。

 而印太航運公司的這些破船,基本都是中途蒸汽機壞了,就慢吞吞用風帆繼續跑,等回到港口找熟悉的合作船隻修理公司,淘汰點二手零件換上去繼續用……

 至於換台新蒸汽機主力……開什麽蠻夷玩笑,有這錢人家還不如買一艘新船。

 只是當初海軍是以對自家運輸艦的要求對待這些征召來的民用船隻,非要讓人家吉江號這種老家夥保持航速跟著艦隊一起行動……人家吉江號自然撐不住,出現問題了海軍如果不想讓船上的大量物資慢吞吞在海上飄著,自然需要派人去修理。

 這來多幾次後,海軍那邊就受不了。

 所以看似八千多噸的龐然大物吉江號,很快就被海軍打發走了,同時因為歐洲這邊基本沒啥符合條件的大型深水泊位,海軍乾脆自家的大噸位運輸船也不調過來了。

 隻用一些小則千把噸,大不過三四千噸的運輸船執行運輸任務。

 如今在加的斯港口靠岸的運輸船,就是這些中小型運輸船,不過饒是如此進出港口的時候也是小心翼翼,老老實實跟著之前測量出現的固定航道進行航行。

 這港口看著大,幾個泊位也的確能夠停泊三四千噸的船隻,但是港口內的大部分水域水深條件也不明。

 貿然亂跑的話很容易擱淺或乾脆撞上礁石。

 不過好說好歹,總算是有了現成可用的港口泊位可以用來裝卸物資了。

 當天夜裡,楚軍就把印度第三師的師屬炮兵營給吊裝下岸, 隨後又是第五十三師的一個炮兵營。

 印度第三師的炮兵營,用的還是前裝滑膛炮不去說,但是五十三師的師屬炮兵部隊的這個營,裝備的可是清一色的七十五毫米山炮。

 這玩意以及還在船上沒有下來的七十五毫米野戰炮,一共三十六門七十五毫米山炮,十八門七十五毫米野戰炮,這五十四門七十五毫米口徑的師屬火炮,才是大楚帝國這一次登陸西班牙的主力野戰火炮。

 這後頭要是和西班牙人進行大規模的地面作戰,基本就要靠著他們來提供火力掩護了。

 而經過這一夜的持續登陸運輸後,其中一個營十八門火炮,連帶著拉炮的挽馬,隨同的彈藥已經順利登岸,具備了作戰能力。

  (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