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老子就是要當皇帝》第602章 楚暹曼谷條約
軍隊不管打不打仗都是要養著的,打仗也就是消耗物資多一些,運費高一些,彈藥多一些而已,楚軍為了這一次行動額外支出的軍費,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多,撐死了也就百萬兩左右。

 如果隨便打仗就要額外掏出幾百萬兩銀子的軍費……大楚帝國每年幾千萬的軍費豈不是白花了……

 嗯,更重要的是遠征暹羅戰役看似規模不小,但實際上烈度非常有限,撐死了也就打了三次規模數千人以上的地面戰鬥。

 登陸的時候一次、打吞武裡一次、打阿瑜陀耶城一次。

 這三次戰鬥其實強度都不高,楚軍方面連彈藥都沒有打出去多少。

 很多士兵登陸的時候,隨身攜帶也就五十份定裝鉛彈,但是絕大部分人打完阿瑜陀耶城後,還剩下四十多發……

 持續一個月左右的戰爭時期裡,很多士兵其實也就開了那麽幾槍而已。

 這烈度不高,彈藥耗費不多,這戰費自然也高不到那裡去。

 至於人員薪資,吃喝什麽的……待在營地裡不打仗,也得吃飯發補貼啊……

 對於楚軍而言,戰爭期間主要的開支還是人員以及騾馬的耗費,這個是大頭……但是吧,這部分耗費在和平時期也得很多,戰爭時期有所增加,但是除非大規模動員,不然增加的有限。

 其次就是彈藥的耗費,這一部分就要看烈度了。

 楚軍的槍炮非常多,尤其是火炮更多,這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火炮本身不值幾個錢,但是彈藥貴啊……準確的說是火藥貴。

 所以烈度一上去,打出去的炮彈一多,那麽額外戰費就嘩啦啦地往上漲。

 如果烈度不高,沒用多少炮彈的話,那麽額外戰費就比較少了。

 當然了,為這一場戰爭具體花了多少錢,這其實是個湖塗帳,如果要是把固定開支也算進去,那麽可就多了去。

 但是這也不重要,楚軍方面耗費了多少軍費,那都是自己一張嘴隨便說,頂多就是參考一下對方的支付能力。

 一千萬楚元的賠償,這已經是往死裡抬價了,至於再高,其實也沒什麽意義了,因為即便是一千萬兩,大城王國方面也賠不起……

 大楚帝國幾乎把他們的首都都搶了個精光,也才搜刮了幾百萬兩財物而已……大城王國怎麽可能再拿出一千萬兩來,不可能的事。

 但是這不重要……反正大楚帝國還有銀行啊,你不夠錢可以找我們的財務銀行貸款啊,然後用關稅以及其他稅收進行抵押還款啊。

 十年五年還不完,就五十年一百年啊,財務銀行賺利息也不著急啊!

 雙方各種談判來談判去,最終還是達成了最終的協議!

 這主要是東籲王朝已經打過來了,大城王國急於結束和大楚帝國的敵對狀態,並指望著大楚帝國把他們的一萬多戰俘放回來。

 人家大城王國還等著這一萬多戰俘回來後重新武裝並送上西線戰場抵抗東籲王朝呢。

 答應大楚帝國的一些苛刻條件,就是淪為傀儡國加賠款,但是不答應……繼續這麽拖下去大城王國就要亡國……

 所以在承順十三年六月四日,經過一番艱難的談判後,雙方的全權代表在湄南河河口,大楚帝國的遠征軍的大本營曼谷簽署了條約。

 達成的條約裡,並沒有軍事通行權以及督導權的內容,對這一點,大城王國方面態度很堅決……寧願割讓領土賠款,也不願意當一個傀儡。

 因此條約的主要內容有大城王朝向帝國稱臣納貢,大楚帝國冊封大城王朝的國王為暹羅國王。

 嗯,大城王國這個稱呼,其實並不是準確的國名,只是當代華夏商人們對暹羅王國當代王朝的代稱,取自其首都阿瑜陀耶城,而這個城池的含義翻譯過來就是‘大城’。

 因此正式國書以及冊封,用的是暹羅王國的名號。

 暹羅方向帝國全面開放市場,帝國商人在暹羅全境內都有著居住以及經商的自由。

 並且帝國國民在暹羅犯法,暹羅方逮捕後只能移交給帝國,根據帝國法律由帝國自行審判,暹羅方不得擅自對帝國國民進行審判並處罰。

 這個就是法外治權……帝國方面對此的理由就是,你們連個正式的法律都沒有,隨便一張嘴就說我帝國臣民犯法了,這不扯澹嘛!

 再有就是賠款,大楚帝國方面一開始喊出來的一千萬是不可能的,大城王國沒這麽多錢,貸款後分期付款都夠嗆……為了避免把他們逼得太狠,也是為了給大城王國留下一些家底繼續和緬甸東籲王朝打下去,所以大楚帝國方面做出了退讓,直接打了個對折,只要五百萬楚元。

 為了支付賠款,大城王國方面向大楚帝國財務銀行借款,九折交付,利息極高,分期二十年還款,以關稅以及其他稅收抵押。

 就是開放全面市場、由雙方共同制定雙方貿易貨物的關稅額度,帝國貨物向暹羅出口,暹羅方的關稅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五。

 稱臣納貢、冊封、法外治權,賠款以及開放市場外,最重要的當屬領土的割讓!

 根據雙方條約,暹羅王國割讓湄南河河口,大約是兩岸二十公裡寬,並向內陸延伸二十公裡的一片正方形區域,共計四百平方公裡的地方給大楚帝國作為帝國商人生活居住經商所用,不是租界,而是直接割讓。

 這意味著,暹羅最重要的河流湄南河的入海口,直接落入大楚帝國手中,某種程度上來說,帝國依托此地,能夠完全掌控暹羅北部區域的對外貿易。

 哪怕是暹羅自家的船隻,沒有大楚帝國的允許,也不能通過這一段二十公裡長的湄南河段。

 因為這地方已經屬於大楚帝國的領土了,大楚帝國方面把這地方命名為曼谷。

 同樣割讓的還有暹羅王國馬來半島的大半控制區。

 本來帝國方面一開始只是是要馬來半島東西各一個港口的,但是後來發現還不如直接要一片地方,然後把兩個東西海岸的港口連成一片,後續作為帝國船只在海外航行的時候的補給點,中轉站,貿易港之類的。

 既然要連成一片,那麽就需要一定的戰略縱深,所以乾脆要的地方大了一些。

 和暹羅王國方面談判的時候,在其他方面做出了些許的讓步,最終讓暹羅王國方面答應了把暹羅王國控制的最南邊的一片馬來半島的領土,包括北大年、宋卡以一直到北邊的春蓬地區,這一大片區域都轉讓給大楚帝國。

 當然,大楚帝國為了獲得這一片區域,也另外付出了代價,那就是這一片領土並不是采取割讓的名義,而是購買的名義。大楚帝國出資五十萬楚元向暹羅王國購買了這一片領土,這一筆資金,將會折價為各類槍炮兵器等物資運輸到大城王國,用於武裝暹羅軍抵抗緬軍的進攻。

 獲得這一片地區後,大楚帝國把這片地方統稱為‘北馬六甲’。

 雙方條約剛敲定,大楚帝國方面就派遣了艦隊搭載了一個團的士兵前往馬來半島接管該地。

 如此一來,馬六甲海峽區域裡在葡萄牙人、亞齊王國、柔佛王國外,也迎來了一家新的勢力:大楚帝國!

 先不說後面的馬六甲海峽勢力的變化。

 且說前方和大城王國方面敲定了條約後,迅速通過通訊艦把條約文本送回帝國金陵城方面,恭請聖裁!

 雖然是全權代表簽訂的條約,雙方也按照條約進行相應的行動了,但是總歸還是需要羅志學親自簽署,只有經過羅志學簽署批準的條約,在帝國內部才具有法律基礎,不然就是無憑無據。

 全權代表,也就是欽差,這要是都能隨便簽署條約賣國了,帝國豈不是分分鍾要完蛋……

 同樣的,暹羅王國那邊也是,條約還需要暹羅國王批準才能正式生效。

 當雙方的君主都批準之後,這份《楚暹曼谷條約》,才會在法律意義上正式生效,當然,在這之前,楚軍已經開始撤軍,並接管曼谷地區以及北甲地區,並開始修築要塞、營地、港口,炮台設施。

 而金陵方面也沒有拖拉,收到了條約文本後,羅志學直接批準了。

 並著吏務部在這兩片海外領地籌建行政統治機構。

 吏務部方面仔細斟酌後,考慮到東南亞半島還有一個金蘭灣、廣寧海軍基地、同時還直接掌控了湄公河出海口這一片區域,此外在緬甸也有一個達貢。

 這大小的海外殖民地也不少了,而這些地方除了廣寧海軍基地距離本土比較近外,其他地方都是遠得很,並且都需要依靠海上交通。

 最重要的是,北馬六甲地區的面積非常大……

 為此,吏務部方面想要在這裡設立一個統管東南亞殖民地事務的機構,這個建議也得到了羅志學的準許。

 畢竟海外殖民地太遠,想要直接管轄的話太麻煩,並且殖民地情況和本土是截然不同的,不可能直接照搬本土的行政模式。

 綜合考慮之後,租借的廣寧海軍基地設廣寧縣,交由廣東廉州府代管,畢竟距離近,廣寧可就在廉州府的邊上。

 其他地方暫時歸屬新設立的南洋巡撫衙門所轄。

 南洋巡撫衙門,巡撫暫駐北甲的北年,也就是‘北大年’,這地方其實並不是暹羅王國的領土,而是他們的一個藩屬國,不過這個藩屬國實力很渣水,歷史上後續他們會被暹羅王國直接吞並。

 現在則是暹羅王國把宗主權轉移給了大楚帝國,而大楚帝國的兵力登陸了後,直接就岸邊北大年的土著王室滅了,順帶把當地的名字也改了,改為北年縣。

 這是大楚帝國的海外領地,不需要什麽藩屬國存在!

 而類似北大年這種情況的,還有不少,因為暹羅王國在馬來半島的控制區,不少都是以藩屬國的狀態存在的,包括以前的馬六甲王國也是如此。

 暹羅王國割讓這些領土,其實割讓的是宗主權。

 而大楚帝國登陸後,清理當地各種反抗勢力的時候,直接滅了個乾淨,要不然的話,後續統治還得面對一堆的藩屬國,那得多鬧心啊。

 南洋巡撫衙門,將會管轄金蘭灣縣、湄公河下遊的九龍江府、曼谷縣、北馬六甲地區設北甲府、西甲府兩個府、達貢縣一共三府三縣,巡撫品級依舊為從二品。

 不過南洋巡撫的職權除了傳統的行政權力外,還有部分外交、軍事權限,這還是因為距離比較遠的緣故。

 如果打仗什麽的都需要通過金陵方面進行抉擇,那麽一來一回都能拖上一年半載了。

 不過巡撫雖然有外交和宣戰的權力,但是隻局限於對東南亞地區的土著國家裡的一些中小事務。

 如果是大事,還是需要稟告本土金陵方面的。

 和西方殖民者的外交以及戰爭,也隻局限於各國的東印度公司,不包括西方各國官方。

 設立總督府處理殖民地事務,這也是當代殖民國家的通行做法,其他什麽理由都是扯澹,只是因為距離太遠,沒辦法直接管轄而已。

 《極靈混沌決》

 而宣戰後,具體打仗的還是得軍方來,南洋巡撫衙門,本身是沒有指揮兵力的權力的。

 巡撫只能決定打或不打,但是怎麽打就是軍方的事了。

 如果軍方認為不合理,直接拒絕命令是不可能的,但是人家軍方也可以拖拖拉拉,然後稟告國內啊!

 如此也就很考驗南洋巡撫的政治水平了。

 設立南洋巡撫衙門,這是大楚帝國在海外擴張的一大步,而北年(北大年),也從以往暹羅控制下的通商港口,迅速成為了大楚帝國在馬來乃至整個南洋地區的重要軍事、商業基地。

 尤其是軍事基地!

 楚軍一口氣就派遣了好幾千兵力登陸北甲地區,這讓周邊的勢力看了都怕……尤其是和楚軍北甲府做鄰居的亞齊王國,臉都是綠的!

 他們都已經可以想象的到,未來楚軍從北甲地區大舉南下,強勢進入馬六甲海峽地區的場景了。

 狼來了!

 而馬六甲海峽地區,恐怕是不會再保持平靜了。

 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大楚帝國自從敲定了南洋擴張戰略後,雖然之前一直在南洋半島上折騰,但是看他們的行動路線就知道,這完全是由北往南,一路順著來的……

 而由北往南的最終目標是那裡?

 所有人都知道:馬六甲海峽!

 荷蘭人知道,亞齊王國也知道,柔佛王國知道,就連自身難保只能困獸馬六甲城的葡萄牙人都知道。

 之前,荷蘭人一度嘗試過阻攔,不過都被大楚帝國給無視了,但是你讓荷蘭人真的和帝國開戰,他們也沒那個膽子和實力。

 所以,他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帝國一路由北往南,在短短一年內就奪取了大片的殖民地,並依托這些殖民地為跳板,把艦隊和地面兵力直接部署道了馬來半島上。

 他們擔心,未來帝國將會在馬來半島發起大規模攻勢,強勢把馬來半島收入囊中,進而控制馬六甲海峽。

 而這,其實也不是擔心,而是未來必然會到來的事實。

 因為在結束了和暹羅王國的戰爭後,帝國軍方的行動並沒有停止,而是繼續往南方增兵。

 這個增兵自然不是朝著也曼谷地區增兵,而是朝著新佔領區北馬六甲地區增兵。

 作為大楚帝國征戰東南亞的主力部隊,第十三師之前留守金蘭灣的部分兵力,已經開始逐步轉移到北甲地區上。

 說是駐防彈壓當地土著,但是真是為了彈壓區區轄區內民間的土著,可用不著處於戰備狀態的第十三師,完全可以用便宜好用的乙等師。

 整個大楚帝國裡,處於戰備狀態的甲等師,一共也就那麽二十個而已。

 放眼整個東南亞區域,一共也就才個!

 即第五師、第十三師、第十四師。

 現在南方區域的三大戰備師之一的第十三師南移,幾乎全部都部署在馬來半島地區,外人可能不知道,但是帝國裡消息靈通的人,基本都猜到了帝國下一步要馬來半島幹嘛了。

 奪取整個馬來半島、全面控制馬六甲海峽!

 繼而為帝國在南洋地區建立一個穩固的大後方和橋頭堡,到時候就是大楚帝國在整個南洋地區大擴張的時候。

 市場, www.uukanshu.net 資源乃至貿易利潤這些都會逐步落入大楚帝國的手中。

 不僅僅是南洋地區,全面控制馬六甲海峽後,還能為大楚帝國進入印度洋,在印度半島進行殖民擴張提供充足的安全以及後勤保障。

 相對於南洋地區而言,印度半島更令帝國的商人們垂涎!

 那裡有面積廣闊的地區,數量龐大的人口,豐富的資源。

 如果能夠全面擴展並維持在印度半島地區的市場,光靠這一片地方的市場和資源,就能夠讓帝國的工商業發展大大加速。

 但是還是那句話,市場以及工業原料是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需要武力作為支撐的。

 當印度半島上的王公們開始抵製大楚帝國的廉價機制布的時候,大楚帝國的高層就已經把目光瞄向了印度半島:既然當地不準帝國的工業品進入當地市場,那麽就用槍炮強行打進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