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十五師從東北戰場上,被調往山東青島駐防訓練,也意味著東北地區的大規模戰事停了下來,後續的都是零零碎碎的肅清作戰,根本用不著幾十萬大軍,畢竟如今遼東長城以北的廣闊區域裡剩下的人口都不一定有幾十萬呢……
因為人口太少,然而地方又太大,這也是給大楚帝國在這些新佔領區的行政劃分上帶來了一些麻煩。
因為直接設省不是,不設也不是。
這個時期的遼東省以北區域,人口實在是太少,同時當地在後續幾年裡還是以各類軍事行動為主,早期人口也的注定會是帶有濃鬱軍事性質的軍事屯墾人口為主,按照道理來說直接設置為軍事管轄區更為適合一些。
但是軍政分離是大原則,在大楚帝國裡,目前可沒有什麽軍事管轄區之類的,哪怕是整體劃定為軍馬場的濟州島,該島在行政上,也是嫡屬於高麗半島中南部的東海省,東海省在島上設立了濟州府,並派遣了官員。
哪怕官府的主要管轄人口,只有當地軍人的家屬以及少量的馬場技術人員。
但是軍政分離,是大原則。
遼東以北區域也不能例外。
因為,把遼東省的區域繼續向北延伸一些,擴大了遼東省的管轄區域,又把遼北省的區域一直向北延伸。
而剩下的區域則是設為黑水省。
黑水,即黑龍江古稱,因該江河水發黑而得名,大楚帝國沿用古稱,把‘阿魯兀納麽連’這種亂七八糟的音譯稱呼直接改為古稱黑水河,並把黑水定義為這一系列河流的主流,而不是支流。
黑水省設巡撫,巡撫駐地暫定為雙江城。
此地位於松花江和嫩江交匯之地,乃扼要咽喉之地,之前楚軍軍方殺到這片地方,也在此地建立了一個簡單的軍事堡壘,取名為雙江堡,隨後把大批戰俘以及歸順的海西女真之類的大批蠻夷集中在這裡進行屯墾。
同時還從遼東組織遷移了數千人前往此地進行屯墾。
這裡,也是大楚帝國往北的實際控制區,再往北雖然名義上也歸屬大楚帝國,楚軍甚至在更北邊的區域都派兵進行掃蕩並建立堡壘進行駐防,但是吧……只有駐軍沒有平民。
雖然黑水省的控制區域只有那麽一點,但是其理論轄區面積大。
新設立的黑水省,南邊是寬城子一帶和遼東接壤,往西一直到大興安嶺西部山脈,囊括了東擄人控制時期的大片哲理木盟區域,大概就是漠南蒙古的一部分東部區域。
西北則是和漠北蒙古控制區接壤,然後一直往北走……直到北冰洋!
東邊,則是延伸到了同江區域,其東北方向是大海。
(黑水省的區域,大概就是清初黑龍江全部、吉林西南部一角、哲理木盟中北部區域,然後越過外興安嶺一直往北延伸)
實際上不僅僅黑水生的理論管轄面積非常大,遼東省的管轄面積也大幅度增加了,整個遼河套大沼澤地區,包括部分漠南蒙古控制的東部區域都收入了囊中。
簡單來說,漠南蒙古的東部區域,直接被一分為二,小部分歸屬遼東,大部分歸屬黑水省管轄。
此時的遼東省,大概就是清初的遼東,再加上高麗半島的西北部,再加上漠南蒙古東南部區域。
而遼北省的面積也不小,該省的管轄區域有高麗半島東北部區域,往東,往北則是大海,包括庫頁島,其管轄面積也非常大的,(大概就是清初的吉林再加上高麗半島東北全部)
不過也只是單純地方大而已,這三個地方都是屬於典型的地廣人稀……尤其是黑水省和遼北省,在當地屬於大楚帝國治下的普通百姓就沒多少。
在上述兩地的大楚人,大部分都是駐防當地的軍人……
本來就只有百萬人口的遼東省,和這兩個地方比起來,那就是人口大省!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當地的人口本來就沒有多少,再加上又遭到戰爭的破壞,當地的人口也就所剩無幾了。
當然,這說的人口少,是指大楚帝國直接管轄下的平民,不包括當地駐軍以及軍方的戰俘,此外也不包括大量躲也好,逃也罷,或者乾脆一直都是野人狀態沒被發現的各種亂七八糟的蠻夷。
之前東擄人時期,可是隔一段時間就在這些地方來回掃蕩,為的就是抓那些他們口中的生女真,野女真,很多東擄人八旗士兵手底下的奴隸都是這些生女真。
大楚帝國倒是不搞什麽奴隸之類的,大楚帝國一般隻搞肅清作戰……不抓奴隸,臣服的就集中起來去屯墾種田,不臣服的一般直接滅了。
不過,東擄人也好,大楚帝國也好,在東北區域裡的政策都是屬於腦子比較政策,以強化在當地的控制力度,把大量遊離在行政統治之下的漁獵人口給集中起來。
所以發現一個部落就打一個部落……
這一點,和明王朝有極大的不同,明王朝是發現一個部落冊封一個部落,僅僅是在東北區域,也就是所謂的奴兒乾都司地區裡,各種亂七八糟的衛所就冊封了數以百計……
明王朝覺得北邊都是苦寒之地,要來沒啥用,還要大批花錢,為了省錢,人家連遼河套都能主動放棄,把遼河套長城修成一道奇葩的V字型……而對更北邊的這些破地方,明王朝的態度是,你別搞事,然後名義上臣服我就行了,剩下的你們自生自滅去,有事沒事都別找我。
而東擄人在這些區域的態度,則是直接一口吞了,順帶抓點奴隸給八旗士兵發福利……
大楚帝國,目的和東擄人的差不多,只不過手段有些不一樣……因為大楚帝國沒有奴隸制度……所以楚軍是不抓奴隸的,同時因為糧食緊張也不抓戰俘。
臣服的就集中到適合種田的地方去讓他們屯墾,不臣服的當場就滅了。
只不過饒是楚軍的掃蕩肅清規模不小,而且還是拉網式肅清,當地駐軍是拿出來了當初在關內剿匪的盡頭,肅清作戰的時候把大軍直接散開,然後按照區域直接來個撒網式肅清。
這樣進展雖然慢一些,但是勝在穩健。
肅清作戰過後的區域,第三集團軍以及遼東、遼北、黑水三省守備司令部,可以很自豪的宣城這些地方安全無比,完全可以安全的迎接後續的移民屯墾放牧等等。
黑水設省,也意味著大楚帝國在整個東北區域裡的軍事行動已經落下了帷幕,後續的肅清掃蕩,純粹是治安作戰的范疇,根本就不算什麽軍事行動。
如此情況下,大楚帝國就把第十五師這種甲等師主力以及一批騎兵師陸續調走,少量南撤到遼東,東海,乃至關內的山東,河北等區域進行休整換防等。
還有一部分則是被調往了漠南地區乃至西北陝甘地區,尤其是騎兵部隊!
立下了諸多戰功的第一騎兵軍以及第三騎兵軍,直接脫離了第三集團軍的作戰序列,然後被調到了漠南,歸入第二集團軍作戰序列。
這讓第二集團軍所轄的騎兵軍規模,達到了五個軍。
這五個騎兵軍所轄的兵力總數,達到了八萬騎左右,這麽龐大的一股騎兵力量出現在漠南,光靠數量就能碾壓幾乎所有的漠南蒙古的大部落,甚至就連漠北蒙古的幾個大部落也得甘拜下風。
這年頭在中亞以及東亞區域裡,能夠在數量上抗衡這支第二集團軍麾下的騎兵軍團的國家或勢力,也就只剩下漠西蒙古了。
就這,也得整個漠西蒙古匯集起來才行,尤其是和碩特部以及準格爾部這兩個部落得聯合起來,估計才能夠在數量上抗衡這支楚軍騎兵大軍。
控制了整個東北以及大批漠南蒙古後,讓大楚帝國終於不用為了戰馬而發愁,只要有錢糧,就算是編練個幾十萬騎兵那也是可以的……
雖然都是蒙古馬,只能搞一搞輕騎兵,但那也是騎兵不是。
這麽多的大楚騎兵出現在漠南,對於漠南剩下的部分還沒有臣服大楚的部落而言,無疑是災難。
楚軍趁著冬天還沒有到來,在秋天裡對漠南發起了新一輪的打擊,兩個騎兵軍從東漠南一路向西殺入了漠南中部腹地。
另外還有三個騎兵軍從豐州府,即原來土默特部牧場區域向北發起進攻。
兩支騎兵大軍一路掃蕩,把漠南東部和中部區域少數還不願意歸順的部落挨個收拾,收拾完後,整個漠南的中部以及東部區域,正式宣告盡數臣服。
上述兩個區域的所有部落,少數徹底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大多則是接受了大楚帝國的定牧改造。
擅長騎射的青壯都被征召為入伍,部落首領部分從軍,部分被送到中原混吃等死,普通牧民則是按照府縣的行政劃分,有條件定居的定居,沒條件的則是固定路線遊牧。
為此,大楚帝國在秋天的時候,正式把漠南中部區域以及東部的一部分區域設立為漠南省,巡撫駐地為豐州。
漠南省的設立,再加上之前黑水省的設立,遼北省以及遼東省的疆域劃分調整,也意味著大楚帝國在整個漠南中東部以及東北的偌大區域裡,徹底完成了實際軍事控制,並進入到了後續的民政建設時期。
同樣也意味著,大楚帝國可以把戰略目光,從東北地區轉移到更北邊的漠北以及西邊的漠西地區了。
漠北那邊好一些,漠北蒙古的幾個大部落最近這些年日子很難過,他們頻繁遭到了俄羅斯的侵襲,根本無力也不敢和其他勢力再繼續發生戰爭。
當初東擄人強大起來後,漠北蒙古沒有太多猶豫,直接就對東擄人表示了歸順,為的就是獲得東擄人的幫助,以對抗俄羅斯人的侵襲,再不濟……也要避免東擄人的打擊,導致己方腹背受敵。
當大楚帝國乾掉了東擄人後,尤其是殺到了嫩江北部,乾掉了科爾沁部後,事實控制了整個漠南蒙古東部區域後,他們就主動派遣了使者過來,說是要朝貢大楚帝國皇帝,請求冊封雲雲……
不是他們不要臉,上趕著要來當小弟,而是俄羅斯人最近這幾年給他們造成的壓力是在太大。
這是為了避免二線作戰,保證生存的一個必要手段,他們總不能在對抗俄羅斯人的同時,還繼續給大楚帝國臉色看啊,萬一大楚帝國看著不爽派兵來攻打他們豈不是要抓瞎。
對於漠北蒙古的幾個部落這麽識趣,再加上實在是太遠,這年頭也沒個鐵路啥的,再者有漠北擋著沙俄也能讓大楚帝國有更多的時間在北方區域積蓄力量。
因此消息傳到了金陵城後,羅志學親自批準了漠北蒙古三部的朝貢請求,並給予了相應的冊封,還準許和對方進行貿易,並出售各種冷兵器乃至火繩槍以及輕型火炮給他們,以幫助他們對抗沙俄。
因此在漠北這一塊上,對於大楚帝國來說暫時沒什麽危險,就算有威脅,那也是來自於沙俄的威脅,但是只要漠北的幾個部落還在,那麽大楚帝國就不用直接面臨沙俄的威脅。
真正的威脅是漠西方向!
漠西方向的準格爾部野心太大,持續攻佔了周邊大片領地,葉爾羌汗國雖然也進行了抵抗,但是依舊擋不住準格爾部的入侵。
如果不是大楚帝國扶持著,葉爾羌汗國估計都要亡國了……
同時大舉進入雪區的和碩特部,也因為雙方在爭奪雪區的緣故關系不怎地,對方倒是想要表示臣服,但是這種臣服只是名義上的臣服而已……
大楚帝國一向來都不稀罕這種所謂的名義臣服,朝貢體系。
僅有的兩個藩屬地區,也就是葉爾羌汗國和漠北地區,那都是為大楚刀槍,目前再替大楚當著準格爾以及沙俄的刀子呢。
和碩特部又不給大楚擋刀子,相反還和大楚帝國搶地盤……大楚帝國高層自然不會接受他們只是朝貢接受冊封,實際上依舊獨立自主的名義臣服。
對待進入雪區的和碩特部,大楚帝國的態度一直是非常明確的,雪區是大楚領地,和碩特部進犯雪區是大逆不道,帝國無法容忍,所以和碩特部要麽徹底歸順,要麽死!
嗯,滾蛋也可以,畢竟他們要是要跑的話,楚軍也不一定能追的上。
前提是跑出去後不怕跑出去被準格爾部吞並……
人家和碩特部之所以進入青藏高原地區,就是為了躲著準格爾部……你讓他們滾蛋,前腳剛出高原,後腳估計就得被準格爾吞並了。
所以,現在和碩特部的高層首領們,現在也是苦惱的很。
放眼四望,天地雖廣,但是卻沒有他們的絲毫容身之地!
怎麽辦?
你讓他們徹底歸順,人家可不樂意,現在他們好歹還控制了絕大部分青藏高原區域呢,也邊看大楚帝國的口號喊得震天響,但實際上楚軍也就只能在高原的東部區域裡小打小鬧。
高原地區的極端複雜的地形,對於楚軍這種比較依賴後勤,大量使用槍炮的軍隊而言非常不友好,因此在這一方向的軍事行動往往是非常克制,以逐步蠶食為主,不搞什麽大開大合的大規模軍事行動。
嗯,也搞不了。
連五斤火炮都拉不上去,打個毛線的大規模戰役。
楚軍這邊,打算憋出幾個專門搞山地作戰的部隊來,然後慢慢修路再打過去,至於現在,慢慢折騰著唄。
所以,和碩特部短時間內的覆滅威脅其實不大,只是吧,在東部區域,三天兩頭被楚軍揍一頓也是很難受的。
人員死傷,丟失領地這些都還是小事,關鍵的是楚軍持續進犯,和碩特部聯合當地的雪區領袖之類的,為了抵抗楚軍侵襲,不得不在臨近的大量區域裡部署重兵,修築城池防線……
這才是真正要命的地方!
因為部署兵力,修築防線那都是要錢的,同時極端地形的複雜給楚軍造成的困難大,但是對於他們自身而言也很大。
運往前線的每一袋糧食,都要翻山越嶺,讓牛馬馱運著送上去,這耗費可大了去。
這種情況下,和碩特部以及他們的當地盟友們,發現打了幾年後,看似擋住了楚軍的大規模入侵,但是家底已經都快打沒了。
再繼續這麽搞下去,不用楚軍繼續打,他們自己就得先餓死……
如此情況下,當地的很多土司或宗教的首領們,對支持和碩特部也是出現了猶豫。
人家當初迎接和碩特部進入高原地區,那是為了找個打手當保鏢,好讓自己繼續過好日子的。
但是這打手過來後,直接翻身當主人就不說,竟然還招惹了大楚帝國。
然後這兩者打生打死,他們這些當地土司卻是倒了大霉。
靠近大楚帝國的土司們家破人亡的可不在少數,哪怕是遠離大楚帝國,看似和他們半點關系也沒有的土司們,也是不得不北上了沉重的賦稅負擔。
人家和碩特部除了人和牛馬以及弓箭彎刀外,啥也沒有……各種軍需尤其是糧食那可都得當地提供。
於是乎,他們就發現,這日子過的越來越糟糕,想著不能繼續這麽下去了,得改變什麽。
至於徹底歸順大楚帝國……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他們是不會這麽乾的。
因為大楚帝國治下, 可沒土司這麽個說法,更沒有所謂的宗教領袖,大楚帝國甚至都禁奴……
你讓這些當地的土司和宗教領袖玩徹底歸順……就是等於讓他們放棄現在的權勢不說,還要放棄所有的農奴以及土地。
最後除了一條小命以及少量隨身攜帶的私人財產外,估計啥也不會剩下。
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他們是不會徹底歸順的,這嚴重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只是這些土司和宗教領袖們比較死心眼,而和碩特部的想法可就不一樣了……
大楚帝國要雪區,想要他們和碩特部當小弟,這些都是可以商量的,只要給他們和碩特部一片上好的牧場。
比如說,準格爾現在的地盤,他們和碩特部覺得就挺適合自己的。
如果能佔據了準格爾的地盤,青藏高原這種極端地形的破地方,誰愛要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