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老子就是要當皇帝》第390章 蘇秦布的困局
為了管自家的私房錢,羅志學甚至都正兒八經的搞出來了一個皇室資產科,掛在宮務廳下屬。

 這個機構,就是專門打理各項皇室產業的,比如之前提到過的某致仕大臣,在致仕後被邀請擔任總辦的皇家茶葉公司,就是嫡屬於皇室資產科。

 該機構目前擁有一大批皇室的資產,主要是抄沒的大批資產,包括藩王府、國公府這些藩王府邸,以及大批抄沒得到,不過不好變現的一些珍玩之類的東西,還有一些不太好處理的固定產業。

 《基因大時代》

 羅志學讓皇室資產科把這些資產進行管理。盤活,然後投資一些工商業什麽的,這種投資,主要是作為工業部投資的一個補充,並不是說為了賺錢,又或者乾脆是以一己之力承擔工業發展的眾人,只是作為一個工業發展道路上的補充手段而已。

 現在看來,效果還算不錯。

 皇室資產科最近辦的幾家工廠都還挺可以的,比如在金陵城開辦的一家紡紗廠就聽好的,還有在松江開辦了一家茶磚廠,又在江西景德鎮搞了個瓷器廠。

 別看都是普通產業,但是這些工廠都是大規模使用水動力機械設備的工廠。

 水動力設備,這也是大楚帝國裡很多官辦工廠的主要特征。

 這些大規模使用了水動力,采用流水性式生產的工廠,其特點就是產能大,並且能更好的控制質量的穩定。

 這些工廠生產出來的東西,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卻是最穩定的,比那些手工作坊裡生產出來的產品,穩定性要高太多。

 手工作坊裡生產的東西,和工匠們的技術水平息息相關,熟練工匠搞出來的東西質量上乘,但是普通工匠搞出來的東西就很一般了,如果是個新手,那麽就沒法看了。

 甚至哪怕是同一個數量工匠生產出來的東西,那麽質量也很難保持在一個高水平的穩定性上,總會有差的,有好的。

 畢竟人嘛,是不可能永遠都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的,就以最簡單的鍛打鐵料工序來說,鐵匠揮動錘子進行鍛打的時候,哪怕水平再高,他也不可能永遠都讓錘子落下來的力度以及位置都保持在同一水準。

 但是工廠裡的那些機器們卻是可以!

 這也是大楚帝國的兵工廠裡生產盔甲的時候,打造出來的盔甲主要零部件,也就是那些鐵片雖然整體質量上,其實還不如那些熟練工匠們手工敲打出來的鐵片,但是卻能始終都維持在一個比較統一的質量水平上。

 放大基數再去看,那麽就會發現大楚帝國生產的鐵甲,整體水平要比明廷、東擄那邊的鐵甲質量更好,同時成本也更低,更關鍵的是產糧還特別大。

 這也是楚軍為什麽能夠做到讓主力部隊的士兵們,幾乎人手一件盔甲的緣故,哪怕是火槍手們,都能獲得一套輕型的半身甲。

 質量穩定、產糧大、成本低,這是采用大量機械生產的工廠的最明顯特征,也是其最明顯的優勢。

 而這種優勢在民用市場上也得到了體現,於是乎,大量這些工廠生產的民用產品開始進入民間市場,並搶佔了大批量原本這些手工作坊的市場份額。

 其中以紡織業裡的棉布行業為甚!

 紡織行業在江南地區,一直都是屬於手工業裡的領軍行業,在十七世紀上半業的這個時間段裡,江南地區裡的紡織業發展的非常良好,已經出現了眾多中甚至大規模的紡織工廠,其中有絲綢產業,也有棉布產業。

 絲綢產業暫時都還好,並沒有受到太大規模的衝擊,主要是大楚帝國的各大工業部所屬工廠,暫時還沒有大規模進軍絲織業,而是以棉紡業為主。

 隨著漢天紡織廠為首的大批采用新式織布機,紡紗機的官方工廠進入市場後,這些機制布開始大量侵佔了原來眾多傳統手工紡紗織布作坊的市場份額。

 這種情況在大楚帝國進軍江南之後,顯得就更為嚴重了。

 蘇州秦家的織布作坊,就是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去年楚賊還沒有殺到江南的時候,他們秦家出產的布匹就已經不太好賣了……往年和他們秦家有所合作的那些布販子們,說什麽他們秦家的布質量還沒有湖廣的機制布好,價格比湖廣機制布還貴了不少。

 搞的他們秦家不得不壓縮自己的利潤進行降價,最後還另行開辟渠道,勉強維持著生意不斷。

 然而等到今年後,隨著湖廣那邊的機制布毫無阻攔的進入江南地區,並通過江南轉運到各地後,他們秦家的布匹生意就更加艱難了。

 他們家的紡紗、織布作坊,開工率已經不足往年的三成了。

 原本給他們秦家作坊打工的好些紗工和織工,因為他們秦家織布作坊沒活乾,都跑到不遠處新開的蘇州紡織公司去上班賺錢了。

 這讓秦王林心急如焚!

 他們秦家可是和其他士紳家族不一樣,很多士紳家族的根基是在土地上,在科舉上。

 但是他們秦家並不算什麽傳統耕讀傳家,而是以販布起家的,家裡也沒出過什麽進士,他自己這個舉人功名,就已經是他們老秦家上百年來的最高的科舉功名了,而且還是當年花了不少錢疏通關系才弄到手的。

 他們秦家的根基是在棉布這個行當上。

 他們老秦家,乾棉布這個行當已經上百年了,放在蘇州這地方那都算得上是織布名家了。

 前年他們秦家的棉布行當最巔峰的時候,他們秦家僅僅是在蘇州城裡的作坊,就雇傭了一千多人的織工呢,而且在鎮江、常州、松江等地也有作坊,各有雇工數百人不等。

 他們家生產的布匹,也被外界稱之為蘇秦布,以物美價廉而著稱。

 外人一說起蘇秦布,誰不知道那是他們家出產的啊。

 但是以物廉價美而著稱的蘇秦布,卻是在去年開始受到了湖廣機制布的嚴重衝擊!

 因為湖廣那邊過來的機制布,比他們的蘇秦布更加的物廉價美。

 ——

 秦王林看著自家作坊裡的大批空置的舊式織布機,而隔壁的廠房裡還有大批閑置的舊式紡紗機,他知道自己必須做出改變了。

 再不改變的話,他們老秦家上百年的棉布產業,恐怕就要在自己手裡徹底敗壞了。

 想到這裡,秦王林就下定了決心,事不宜遲,現在就做出改變!

 但是這種改變,不是前些時候幾個同行老板們說湊錢去疏通關系,爭取從源頭上把那些機制布乾掉。

 但是這種想法,在秦王林看來太天真了,要說人脈關系,他們這些士紳家庭的人脈關系怎麽可能比得過人家漢天紡織廠。

 漢天紡織廠那可是楚賊自家的產業。

 你花錢疏通門路,找到楚賊大官的頭上,然後去告楚賊自家的產業……這不扯澹嘛!

 ——

 並且秦王林認為,既然機制布已經出現,並且已經證明了機制布才是物美價廉的更加選擇,市場也給予了充足的反饋,那麽自己要是再頭鐵進行對抗,那是沒有絲毫好處的。

 他看不到任何一絲贏的希望。

 而既然機制布已經不可能被打敗,那麽他們秦家要做的就是轉身投入機制布當中,讓蘇秦布也變成機制布。

 他們秦家生產的蘇秦布,一直都是以物廉價美為著稱,廣銷大江南北各地。

 如果能夠采用大批楚賊那邊的新式織布機,那麽他們秦家以後生產出來的布匹,那肯定更加物廉價美啊。

 至於漢天廠那些,在玩物美價廉方面怎麽可能比得過他們秦家。

 他們秦家玩這一套,都玩了上百年了。

 做出了決定的秦王林,很快就是各種托人找關系。

 做什麽?

 求購新式紡紗機和新式織布機!

 據他所知道,這種新式的紡紗機和織布機最開始是出現在漢天府的漢天紡織廠,但是漢天紡織廠本身可不是生產這些紡紗機、織布機的廠家,而是另有其人,那就是襄陽機械廠。

 襄陽機械廠,才是最早研發並生產新式彷製設備的廠家,不過他們的產能太低,所以後來工業部把這種新式紡織設備的主要生產任務交給了漢天機械廠。

 因此,現在漢天機械廠才是這種新式紡織設備的主要生產廠家,產能佔據了大概八成以上。

 前不久在蘇州建成並投產的蘇州紡織公司,這家屬於工業部所屬的紡織公司的新式織布機和新式紡紗機就是從漢天機械廠訂購的。

 現在他們秦家要做的就是,搶在其他人的前頭,和漢天機械廠聯系上,然後試著訂購這些新式紡紗機和新式織布機。

 有了新式紡紗機和新式織布機後,他們秦家要在工業部之外,搞第一家純民營的機制布工廠。

 秦家花費了不小的人力物力,最終還是成功聯系上了漢天機械廠,並直接派人到了漢天機械廠到金陵城的辦事處進行商洽,提出求購新式紡紗機、新式織布機。

 然而這個求購訂單,卻是讓漢天機械廠金陵城辦事處的人猶豫不決,沒敢第一時間接下來。

 雖然他們漢天機械廠有不少產品都是對外銷售的,但那都是一些農具炊具之類的,比如他們的鐵鍋就買的很不錯。

 但是對外界出售各類機械設備,這還真沒有過先例。

 他們漢天機械廠的各類機械設備無一例外,都是直接為工業部、皇室資產科所屬的各類工廠進行配套生產的,壓根就沒有對外銷售過。

 之前也沒有民間的人跑過來找他們訂購這些機械設備。

 但是現在秦家的人卻是找上來訂購大批的新式紡紗機和新式織布機,而且誠意十足。

 說什麽我們秦家雖然只是個窮賣布,比不上那些富豪之家,但是幾銀子還是能拿得出來的,甚至供貨多的話,我們秦家咬咬牙,十幾萬兩也是能擠得出來的。

 話裡話外雖然表面低聲下氣,但是意思就那意思:我們秦家有的是錢,價格你隨便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