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一品丹仙》第167章 大朝
十二月初一,天庭。

 吳升並沒有在靈霄殿上,而是在常先的指引下來到天庭東側一座仙山。天庭建在軒轅氏苦心尋來的一座虛空碎片之上,方圓千裡,算得上廣袤。

 眼前這座仙山,綿綿無盡,四周險峰奇峻,中間卻是座平坦的山脊,下方雲霧繚繞,山脊如高台浮水,氣象壯觀。

 常先道:“此乃方諸山,位於天庭正東三百裡,山頂這座高台,長八百丈、闊六百丈,陛下已請赤將子輿作圖,為學士……不,為帝君煉製東華宮。待明年底,帝君便可於宮中接受諸天朝拜、料理事務了。”

 他說的“諸天”,當然是指歸於東華宮自決事務的春秋世等七天。

 吳升點了點頭:“有勞軒轅帝君了。”

 常先含笑提醒:“從今往後,是不是該稱一聲陛下了?”

 吳升“哈”了一聲,道:“是我疏忽了,尚未適應。”

 常先低頭道:“帝君可以慢慢適應。”

 遙望方諸山多時,吳升道:“時辰快到了,回去吧,大朝該開始了。”

 常先恭恭敬敬在後相隨:“是,將近辰時了。”

 一路返回靈霄寶殿,吳升問:“未知常大仙受天庭何職?”

 常先道:“陛下擬設北都宮,專司決獄之事,常先不才,蒙陛下青眼,拜為北都宮鎮神。”

 吳升笑道:“如此,恭喜了。”

 常先又道:“今日大朝,將拜四相、四靈、四聖、五鬥星君、二十八宿,還將設紫微宮、冥王殿、火部諸神、瘟部諸神。我這北都宮鎮神也算不得什麽。”

 吳升道:“果然是新朝新氣象。這得有多少仙神受封?”

 常先道:“據我所知,共三百六十五位尊神受封,不是正神世尊,就是大仙大神,再不濟也當為合道頂尖。”

 吳升忽問:“天庭各部之設,是李少君的謀畫麽?對了,李少君呢?他任何職?”

 常先微笑道:“這卻不知了,我未聽說。”

 不多時,靈霄寶殿到了,大殿前至九曲金橋之間,已經站滿了諸天前來觀禮的仙神,怕是有上千之數,當真熱鬧之極。

 其中,便有子魚、簡葭、陸通、羅凌甫等春秋世的仙神,但相比其余諸天,來得算是極少。

 一旁的常先見了,不由皺眉:“帝君,陛下今日要封賞的神將仙使,春秋世並不少,我沒記錯的話,當有十多位吧,怎麽沒見到?”

 軒轅氏前幾日便下了詔令,擬於今日冊封諸天仙神,其中春秋世便有十六位,除了吳升之外,還有鬼谷子、孔丘、墨翟、田鸞、龍平安、許負、安期先生、簡葭、子魚等,下詔時還特意叮囑,請受封者齊上靈霄寶殿,共襄盛舉。

 吳升道:“鬼谷先生等,無意天庭為官,更中意逍遙於山水之間,故不奉詔,還請軒轅陛下體諒。”

 常先拱手:“告退了,此事我當報知陛下。”

 吳升:“煩勞常大仙在陛下面前多說幾句好話,多謝了。”

 眼下上天庭者,有資格受封的是子魚和簡葭。

 簡葭是吳升之妻,修為之深厚,幾乎接近大仙大神的層次,所以得了加封。

 子魚全程參與談判,其老辣的眼光和熟稔的處事手段被軒轅氏看重,故此也收到了加封的旨意,卻非因為修為了。

 此刻,二人便陪同吳升入靈霄寶殿。放眼殿中,同樣十分擁擠,但這裡的仙神層次陡然拔高了一大截。

 吳升入殿,眾仙神自然讓開一條通道,任其來到前列,諸天正神、世尊都在這裡,見了吳升之後,有背過身去不願理睬的,如娥陵氏、麻姑、陰女魃等,也有客客氣氣拱手相敬的,尹喜、王方平等,當然還有熱絡、熟悉的自家人。

 容成公就是自家人,來到吳升身邊問:“學士怎麽才來?”

 吳升道:“隨常先去了趟方諸山,看了看將來我等自己人朝議的地方。說是軒轅氏已經在安排了,赤將子輿也繪好了圖紙。”

 容成公道:“此間散朝後,倒是要去看看。將來煉成的殿宇,也須防他動什麽手腳,學士交給我,我來查驗。”

 吳開頜首:“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容公老謀深算,堪為東華宮之寶。”

 鳳凰過來,問:“軒轅氏何時放人?”

 吳升道:“凰主莫急,說好了的,今日軒轅氏加尊號、封百官,明日無腸君便回海底神宮。”

 正說話間,鼓樂齊鳴,群仙肅立,雲霧舒卷,有宮女掌雀扇、團扇、方扇、黃麾、絳麾、玄武幢等物,簇擁軒轅氏自殿後轉出,坐於九階之上。

 有閽者於丹墀下朗聲高頌:

 “帝者,少典之子,名軒轅,受國於有熊,居軒轅之丘。生而能言,役使百靈,可謂天授自然之體者。雖於此,猶複不敢端坐而得道,故涉王屋而受丹經,至鼎湖而飛流珠,登崆峒而問廣成,上具茨而事大隗,適東岱而奉中黃,著體診則受雷岐,審攻戰則納五音之策,窮神奸則記四澤之亂, 相地理則書青鳥之說,救傷殘則綴金冶之術。故能畢記秘要,窮盡道真……“

 “……上古時,諸侯有不順者,從而征之,未嘗寧居。東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雞頭山。南至江,登熊、湘。北極葷粥,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洪荒破碎,遷徙無常,以師兵為營,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

 “……有土德之瑞,深識獨見,開秘文於名山,受仙經於上天,蹶埃塵以遣累,凌大遐以高躋,金石不能與之齊堅,龜鶴不足與之等壽……”

 “……靖民則法曰皇,德象天地曰帝。皇帝者,安民之諡,非得道之稱也。乃祓齋七日,衣黃衣,冠黃冕,駕黃龍之乘,戴蛟龍之旗,上法中宿,取象文昌,戴天履陰,秉數製剛……”

 這一番長篇大論,聽得吳升好不無聊,卻又不能不聽,這是了解軒轅氏過去現在乃至將來的重要文獻,很多軒轅氏坐天庭、治諸天、求大道的思想,都藏在這篇大誥之中。

 正琢磨時,身後有清香彌漫,有人在耳邊輕聲細語:“學士,可否借一步相敘?”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