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騎砍三國之禦寇》四十七、君有器,妾無名(完)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https://最快更新!無廣告!

 聽到劉備的詢問,關羽只是搖了搖頭表示不知,張飛卻是歎了口氣:

 “今日子義未曾出現筵席,想必是去意已決了。”

 聽到這話,關羽和劉備同時一驚。

 要知他兄弟三人此次星夜馳援來救北海,可是出動了三千精兵。

 對此時的平原令來言,說是傾巢而出都不為過。

 能對一個素未謀的孔融這般用心盡力,劉備起初可不是衝著那所謂“孔北海”的虛名。

 劉備何許人也?

 雖以仁義著名,更在未來很長一段的時間裡依托著正統的“皇叔”名號四處溜達,劉備卻必誰都更為清楚。

 虛名者,若不能化為實利,那便只是無用之物。

 救孔融能得什麽?

 賭上全部家底,難道隻為在筵席上得對方一長揖,一美言?

 骨子裡同樣很務實的劉備,其實願意出兵,全是因為太史慈!

 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太史慈讓劉備對孔融,出現了誤判。

 遙想當日一幕,太史慈單槍匹馬殺到平原,堂上拜見劉備時已是一身的血跡斑斑。

 劉備驚詫之下,第一句問的是“足下何人?”,隨後接踵而至地卻是“君何以突圍?”

 在劉備看來,已被三萬黃巾賊寇團團圍堵的北海,他實在好奇此人是如何出城的...

 聽道太史慈“三日出城之計”時,劉備擊節而讚,隨後太史慈在具體突圍上卻是寥寥數語言簡意賅。

 但久經沙場的劉備三兄弟,已能在腦海中勾畫出那般壯闊的場景。

 千軍萬馬之中,如入無人之境。

 單騎陷陣、絕塵而去。

 思之令人神往。

 望著堂下的太史慈,三人幾乎是同時在心中有了判斷:

 這是一個文武雙全的超群之才啊!

 是因為這一點,隨後太史慈的一番陳詞,才真正是慷慨激昂,令劉備深為震撼,更是斂容說出“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耶”的話。

 因為說這話的人是太史慈,那句“聞君仁義素著,能救人危急。”才變得有份量。

 因為太史慈做到了冒死求援,那句“特以氣誼相投,有分憂共患之意”才變得擲地有聲。

 也正因為太史慈這樣的人物願意為孔融這般效死,劉備心中才下了判斷。

 其臣如此,其君亦必是英雄。

 這樣的“孔北海”,值得相識、交好!

 要去救!

 ......

 只是自來到北海後,即便時日不長,孔融雖表現出了長者尊范,名士風采,卻還是讓抱著期待而來的劉備,已是有些失望了。

 是個名士,也是個大儒。

 但不是英雄!

 如今,更從張飛口中聽到了這般令人意外的消息。

 剛剛破賊立下大功,子義反倒要走?

 這有些不合情理啊。

 只是劉備深知張飛並非無的放矢之人。

 他更清楚,這些日子以來,自家三弟與太史慈也是相交甚密,交情匪淺了。

 沒辦法,兩人能聊的來啊。

 雖然張飛和太史慈在後世人眼中的形象,更多是勇武出眾的虎將。

 其實作為曾經東萊郡的奏曹史,太史慈本身卻是博覽群書,頗有才學。

 張飛也一樣。

 谷他本就出身地方大戶,打熬武藝之際也研習過書畫歌賦,說話談吐都帶著些讀書人的味道。

 相比之下,關羽是河東解池的鹽販之後,本身現在就有了點未來“善待小人,而驕士大夫”的味道了。

 而劉備雖曾遊學盧植,但早年性子輕佻,賴不住苦讀典籍。

 所以哪怕張飛的外表黑臉惡面,身形魁梧,看上去全然與儒雅文士八杆子打不著,卻是兄弟三人中當下學問上最出眾的。

 固此,清楚此節的劉備,想著或許便是在日常閑談中,自家這粗中有細的三弟,隱隱猜出太史慈的一些心思,方有此言。

 “益德,子義如此良才美璞。”沉默半晌,劉備道:“為何要棄孔相而去?”

 “孔融不能知人善任!”

 張飛還沒回話,關羽已傲然道:“以子義的本事,便是不來我平原求援,若孔融委以信重讓其領兵斫賊,北海之危或許早解!”

 “二哥所言不差。”張飛也認同地頷首:“我曾聽子義說,便是他突圍求援時,一開始孔融也是不同意的。”

 迎著劉關同時望來的眼神,張飛歎道:“黃巾賊寇初圍城時,兵力未曾聚集,子義當時曾進言,予他一千精兵主動出擊便可破賊!”

 “那想必是賊眾營盤未扎之時。”關羽思索了會,撫須道:“賊眾立足未穩,以子義的本事,的確大有可能一戰破之!”

 “不錯,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劉備也認同這個判斷。

 “這是個理啊。”張飛一拍大腿,歎氣道:“可惜孔融不知是否太過懼怕管亥,當時不聽其言。”

 “其後,待賊寇三萬盡皆聚集後,孔融大感無奈,更是束手無策,這才想著向大哥求援。”

 “只是那時城外早被圍的水泄不通,北海文武盡皆庸碌,都覺此時做信使出城便是主動送死,卻是無人應命。”

 “這時又是子義自告奮勇,主動請命。”張飛續言道:“結果孔融又猶豫不決,覺得這樣突圍實在太難,還是子義主動懇求給他信任,曉之以情,言此次來是為報孔融對其母的照顧之恩,最後還是實在無人可用,孔融才答應其出城的。”

 說到這裡,張飛感慨萬千:“連番兩次請命,一片赤誠熱情卻得到孔融這般的回應,子義已是大感心灰意冷了,吾之前便有些察覺。”

 “孔融照顧子義之母,分明是有求賢之意,可是子義當真欲為他效命時,卻是既不信任也不重視...“

 “這...這便如葉公子好龍也。”

 聽到張飛道來事情始末,劉備若有所思,目露奇光:“若無辯識賢愚的眼光,用人不疑的魄力...”

 “求賢若渴,也終是徒增笑耳!”

 “二弟、三弟,吾等需以此事引以為戒啊!”

 “是!”

 “子義事了便拂袖而去,不求功名利祿,隻為報恩守信。”

 盤踞眉宇的那股傲氣突然消散了,關羽肅然道:“如此風骨,如此瀟灑,頗有古俠義之風也!”

 感慨之余似是想到什麽,關羽眼前一亮,望向劉備急道:

 “大哥,既然子義已對孔融失望,有心他投,不如...””

 只是話還沒說完,卻被劉備出言截斷:“雲長,不用說下去了。”

 心裡清楚自家二弟的想法,劉備卻還是搖頭:“吾等來此隻為扶危救困,不可另做他舉。”

 “子義品行高潔,不會投我,備亦不會招攬,以免落人話柄!”

 話是這般說,其實在內心裡,劉備還有一個很大顧慮。

 以太史慈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兩人既非同鄉之系,又無同學之誼,單憑他劉備如今的地位和勢力,若是出言招攬,實在是...沒什麽底氣啊。

 想到這裡,劉備心中也有些空蕩蕩的,扼腕之余,之前的猶豫突然間不翼而飛。

 “明日便回復孔融吧。”他長身而起,踱步向屋外走去:

 “徐州陶謙既有難,我願帶兵去救,不過他亦要出兵。”

 “大哥,吾等久不歸平原,若是...”關羽有些不認可,正欲再勸,卻見劉備頭也不回地道:“雲長,平原一國,實在是太小了。”

 “坐在小國,窺見天下,只會越看越覺得自己渺小。”

 此時劉備已走到了門口,見明月高懸,月光如水。

 這如水的月光,照見地,是幾萬裡大好河山啊!

 凝視著幽深高遠的夜空,劉備一字一頓地道:“若是有失...”

 “那便有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