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滸位於渾河南岸,渾河最大的支流蘇子河與渾河主乾交匯之處。
因為這會兒沒辦法穿山鑿洞,所以,一般穿越山區的道路都是沿著山間的河道修建,而出了撫順關就全部是山地,通往建州衛城的大道也就一條,那就是沿著蘇子河一路修過去的官道。
薩爾滸就卡在蘇子河的河口,位置自然極為重要。
大軍想要從撫順關方向攻打建州衛城,那就必須從這裡過。
薩爾滸這個地方一度也是大明朝野都不願提及的禁地,特別是大明軍方,一旦提到這個地方,那簡直是無地自容!
萬歷四十六年薩爾滸之戰可以說是明軍心中永遠的痛。
將近二十萬邊軍精銳啊,竟然慘敗在才堪堪六萬人馬的建奴手裡,什麽戰術,什麽戰力,什麽什麽什麽,那都是個屁啊!
這一仗輸的太過荒唐了,太過離奇了,輸的簡直讓人無法相信啊!
那時候的大明邊軍可不是什麽烏合之眾,戰鬥力強著呢。
萬歷三大征,大明邊軍擊敗了播州楊應龍手下的十余萬土司大軍,擊敗了西北哱拜手下的十余萬蒙元大軍,擊敗了東瀛關白豐臣秀吉手底下的三十余萬倭寇,戰力之強可謂天下無敵。
為什麽二十萬百戰百勝的精銳之師卻偏偏打不過總共才堪堪六萬人馬的建奴呢?
齊楚浙黨百般遮掩也掩蓋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們扶持起來的主帥楊鎬為了公報私仇,胡搞瞎搞,硬生生的把將近二十萬大明邊軍精銳給坑死了。
主帥楊鎬之所以胡搞瞎搞就一個原因,因為他跟主將劉綎有仇!
他們的仇在援朝之戰就結下了。
當時明軍與倭寇大戰於蔚山,楊鎬也是主帥,這家夥為了給鐵哥們李如梅搶功竟然不準其他將領圍殲被困在島山的倭寇!
當時倭寇三重壁壘都被明軍給攻破了,眼看著明軍就要大獲全勝了,殲滅蔚山所有倭寇也只是時間問題了,他竟然下令鳴金收兵!
他之所以下令鳴金收兵就是不想讓其他將領建功,他就是要等他的鐵哥們李如梅率軍來拿下這個大功!
結果,他沒等來鐵哥們李如梅,等來的是倭寇的六萬援軍!
其實,他手底下三萬明軍精銳並非乾不過六萬倭寇援軍,那時候的明軍精銳可不是一般的強,只要他指揮得當,三萬明軍精銳乾翻六萬倭寇並不難。
但是,他卻被倭寇援軍嚇得直接撇下手下三萬人馬,掉頭就跑,跑得不見了蹤影!
大明將近三百年歷史,真沒出現過如此荒誕離奇,如此窩囊的主帥!
主帥都跑了,明軍立馬就亂套了,結果,三萬明軍精銳差點被倭寇全殲了!
這場大戰可以說是明軍在兩次援朝戰爭中唯一的一次大敗,而倭寇一直吹噓自己沒輸也是因為莫名其妙的贏下了這場大戰。
要知道大明兩次援朝戰爭損失的精銳總共都不到五萬,楊鎬這一次就斷送了將近三萬,各路明軍將領自然是氣得破口大罵,使勁上奏彈劾!
劉綎就是當時帶頭彈劾楊鎬的,因為他們是抗倭名將劉顯之後,而且戰功赫赫,曾經平緬寇,平羅雄,平倭寇,平播酋,平倮寇,身經大小數百戰,乃是當時大明的第一猛將,各路將領都相當敬重他。
他這一帶頭彈劾當時把持朝政的齊楚浙黨都扛不住了,無奈之下,齊楚浙黨只能暫時將楊鎬革職,雪藏了起來。
不過,楊鎬並沒受到任何懲罰,幾年之後,他又被齊楚浙黨扶上了遼東經略之位,而且正好這次劉綎率軍來到了他的手下,參與征討建奴的大戰。
仇人相見,那是分外眼紅啊!
劉綎都沒想到這畜生會在這種決定大明國運的大戰中公報私仇,楊鎬卻是隻想著弄死這個仇人!
這麽好的報仇機會他自然不會錯過。
所以,他制定了一個專門公報私仇的戰略,兵分四路,讓主將劉綎帶著最少的人馬先從最南面的寬奠出發,孤軍深入,美其名曰去吸引建奴主力,其實就是讓人家去送死!
他還說得冠冕堂皇,只要劉綎吸引了建奴的主力,他就會指揮其他三路大軍裡應外合,一舉將建奴主力殲滅。
劉綎沒辦法,為了戰鬥勝利,他只能率軍赴死,大明第一猛將就這麽被他害死了。
問題,他的死還一點意義都沒有。
因為楊鎬根本就沒在前線指揮,他制定的就害死劉綎的戰略,其他三路大軍,他們就沒去指揮!
他就是坐在沈陽城裡看戲!
結果,西路杜松輕敵冒進,北路馬林太過保守,南路李如柏這個二世祖仗著和楊鎬是鐵哥們,拖拖拉拉,行動遲緩,三路人馬,嚴重脫節,根本就沒有一點配合,劉綎就這麽白死了,而且緊接著西路大軍和北路大軍也被建奴利用地形各個擊破。
三路大軍傷亡殆盡的時候李如柏這個二世祖還在路上晃晃悠悠,根本就沒抵達預定的戰場!
而且他收到三路戰敗的消息之後立馬就率軍倉惶逃竄,自己人都不知道踩死多少自己人!
萬歷四十六年的薩爾滸大敗著實荒唐無比,楊鎬如果不是為了公報私仇玩花樣,直接命大軍抱成一團碾壓過去就贏了,哪怕兵分兩路,來個南北夾擊也贏了,但是,他偏偏就要兵分四路,故意給建奴創造機會。
因為他不給建奴創造機會,建奴就乾不死主將劉綎啊!
開玩笑呢,劉綎可是當時大明第一猛將,但凡楊鎬能給他六萬人馬甚或是五萬人馬,他都能率軍乾翻建奴,但是,楊鎬就給劉綎兩萬人馬,讓劉綎去送死!
泰昌當然不會做出這種齷齪無比的荒唐事來。
他命大軍好好修整了三天之後,這才下令讓何可綱和祖大弼率左協五萬步卒為先鋒,先行出發,而他則帶著兩萬鐵騎和一萬禁衛緊隨其後,祖大壽和趙率教則率右協五萬步卒跟著他身後,三波人馬之間的間隔都不到一裡,就這麽不疾不徐的往撫順關開去。
大軍開到撫順關,他又命所有人馬原地修整了一天,補齊了糧草,這才依次出關,緩緩向薩爾滸推進。
他真的不用急,因為薩爾滸離撫順關也就五十裡左右,他就算慢慢推進一天也走到了,而且薩爾滸到建州衛衛城也就兩百多裡了,他哪怕就是一天推進二十裡,十來天也就到了。
更何況,西面的戚金也正帶著神機營將士在緩緩朝建州衛城推進呢,就算他這邊遇阻,戚金那邊十來天時間也能推到建州衛城,而且不管是他這邊的十余萬大軍還是三萬裝備齊整的神機營將士都能打得建奴屁滾尿流,他急什麽?
這時候該急的是建奴!
那麽建奴這會兒是什麽情況呢?
其實, 建奴這會兒的實力跟當初第一次薩爾滸大戰的時候差不多,皇太極盡起族中青壯也湊夠了堪堪六萬人馬。
騎兵三萬,步卒三萬,搭配的還挺好。
奈何這會兒建奴內部卻是矛盾重重,努爾哈赤過世之後指定的繼承人並不是他四貝勒皇太極,而是大妃阿巴亥之子多爾袞。
皇太極為了奪位,聯合四大貝勒逼迫大妃阿巴亥陪葬,多爾袞失去了依仗,自然就與汗位無緣了,皇太極也因此跟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這三兄弟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緊接著,他又聯合大貝勒代善力壓二貝勒阿敏和三貝勒莽古爾泰,奪取了汗位,從而跟這兩個貝勒也鬧得跟仇人一樣。
可以說,這會兒就是建奴內部最為不穩定的時候,偏偏這個時候明軍卻打過來了,怎麽辦呢?
不得不說,皇太極還是有那麽一點手段的。
他直接命二貝勒阿敏和三貝勒莽古爾泰率兩萬步卒守薩爾滸、界凡寨、古勒寨和馬兒墩寨,又命年幼的多爾袞三兄弟率一萬步卒守赫圖阿拉,而他則帶著三萬精騎在外伺機而動!
他這明顯是要借明軍的手收拾最有實力的對手阿敏和莽古爾泰啊!
而且,就算赫圖阿拉失守他也不會有事,死的也是多爾袞三兄弟!
這做法倒是與當初的楊鎬有點像。
兩人都是想借敵人的手除去自己內部的仇人。
不過,他並沒有如同楊鎬一樣躲在大後方看戲,他還是想贏的,只要有機會,他還是會率三萬騎兵給明軍來個致命一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