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瘋皇》九百五十一 1統西域
,最快更新大明瘋皇最新章節!

 泰昌已經很久沒有昭告天下了,因為這幾年他都在外征戰,根本就不在大明本土。

 不過,這次他卻是親自寫了份詔書,命人乘火車送到了京城,送到了內閣,再由內閣簽發,拓印成通告,派快船送到大明兩京十三省所有州府縣城。

 詔書的內容那是相當的多,電報裡根本就說不清,這也是他派人送去京城的原因。

 當然,詔書的主要意思就一個,那就是分配西伯行省的土地,或者說鼓勵大明兩京十三省的老百姓去西伯行省種地。

 原本,大明老百姓對這突然之間冒出來的西伯行省那是一無所知,他們甚至都不知道西伯行省到底是在西面還是在北面。

 還好,連續幾期的《世界報》都對西伯行省進行了詳細的報道。

 西伯行省乃是大明新開拓的疆域,其面積足足比大明本土兩京十三省大了兩倍都不止,而且那邊土地肥沃,良田足有數十億畝。

 更重要的,那邊地廣人稀,根本就沒多少人,大明擊敗那裡的蒙元殘余勢力之後,幾乎所有良田都空在那裡了。

 還有,那邊景色優美,河流水系發達,山林密布,各種魚類和野生動物數不勝數。

 如果去捕魚,一網子撒下去最少是十幾斤,撒幾網就夠吃好幾天。

 如果去打獵,各種山珍野味能打到你背都背不動。

 總之,《世界報》把那邊描述的就如同人間仙境一般,就算是冬天裡的冰天雪地也被描述成了難得的盛景。

 《世界報》這麽一描述,大明老百姓自然被吊起了胃口,很多人都想去西伯行省看看,看那邊到底有多漂亮。

 緊接著,內閣發出的通告就到了。

 大明皇帝昭告天下。

 西伯行省已全部納入大明版圖,數十億畝良田亟待開發。

 大明本土兩京十三省的老百姓都可以申請去西伯行省種地,大明朝廷會提供各種優惠和便利。

 凡是願意過去的,不管男女老幼,每人分良田一百畝,耕牛一頭。

 舉家搬遷過去的還免費送住房一套,保證冬暖夏涼。

 還有各種家什及日常用品,那都是免費送的,只要拎著換洗的衣物過去便行。

 不過,那邊建造城池和住房的速度有限,每次遷徙過去的人口也有限,想要遷徙過去的,那得抓緊時間。

 而且,為了保證大明本土的人口,遷徙過去的名額是有限制的。

 這一次隻招兩千萬人,招滿就停止報名。

 至於各家各戶遷徙過去之後留下的耕地,必須全部賣給大明朝廷,大明朝廷會按市價收購,然後根據本土留下的人口再次分配。

 這一下,兩京十三省又炸開鍋了。

 大明的老百姓都激動的不行了。

 這種好事,很多人都求之不得啊!

 免費的耕牛、免費的住房、免費的家什和日常用品,還有每人一百畝良田,這還不發大財啊!

 每人一百畝良田,一家五口那就是五百畝啊!

 五百畝良田哪怕一年就耕種一季,收入的糧食那也是一千多石,刨去二十稅一的稅賦,那還能剩下最少一千石呢。

 哪怕就是一兩銀子四石,一年也有兩百多兩的收益啊。

 很快,報名前去西伯行省種地的老百姓便瘋狂湧向個州府縣衙,那數量看著都讓人頭皮發麻。

 當然,泰昌的舉措還不止這麽一點。

 昭告天下那是給老百姓看的,內閣同時還發出了公文,傳遍了大明兩京十三省的州府縣衙和大大小小的學堂學院。

 公文的重點就是置換免稅的土地,凡是秀才、舉人、進士名下的免稅土地必須立刻上繳朝廷。

 朝廷將在西伯行省劃出比原來免稅土地還多兩倍多的良田來置換。

 秀才名下免稅的地從八十畝變成兩百畝,舉人名下免稅的地從四百畝變成一千畝,進士名下免稅的地從兩千畝變成五千畝。

 這個跟老百姓的還不一樣,老百姓是想去就去,秀才、舉人、進士名下的地卻是必須置換到西伯行省去。

 也就是說,這是強製性的,你不願意那也得置換,如果說不通那就沒收你名下免稅的地,讓你什麽都撈不到!

 不過,為了安撫這些讀書人,泰昌還專門加了一點鼓勵措施。

 這個鼓勵措施很簡單,那就是凡秀才、舉人和進士派去打理名下土地的親屬那也跟普通老百姓一樣,可以去申請每人一百畝的地和優惠措施。

 而且,朝廷還會根據那邊的開發進度,適當優先安排這些人遷徙過去。

 至於給他們耕地的佃農,朝廷也會安排莫臥兒行省那邊給他們招,想要多少,只要報個數,在遷徙的時候朝廷便會給免費運送到西伯行省去。

 這條件已經相當的不錯了,只要不是腦子進了水的讀書人,那肯定都會同意。

 反正又不是他們去種地,而且收入還能輕松翻上一倍多,正常人誰會不同意?

 至於那些腦子進了水的,那就沒什麽好說的了,這種人就不能讓他當官。

 朝廷不但會收回他名下免稅的地,還會找個由頭把他的功名給革了!

 泰昌對這種敢於作對的讀書人從來就是毫不手軟。

 大明本土那邊報名的老百姓是相當的踴躍,沒過多久,兩千萬人的名額便被搶光了。

 西伯行省這邊運河是很快就修建完了,第二批東南營將士的家眷也已經拉過來了。

 接下來就是趕緊修建城池,趕緊把剩余的東南營將士家眷和北大營將士家眷遷徙過來,為遷徙普通老百姓做準備。

 這一下他們修建城池的計劃貌似也要改一改了,因為北大營和東南營將士的家眷加上大明遷徙過來的老百姓再加上雇傭來的莫臥兒行省的勞力,人口最少也有三四千萬。

 這麽多人全部住城池裡自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這些人大多要種地放牧,住城池裡面也不方便。

 沒辦法,泰昌只能把袁可立、曹變蛟和宋應星等人招到飛龍戰艦上,再商議商議了。

 眾人齊聚之後,他立馬鄭重道:“現在人口的問題是不用擔心了,最多再過三年,這裡的人口便會超過三千萬。

 不過,我們修建城池的規劃確是要改一改了。

 朕覺得,我們不用修建那麽多的城池。

 我們完全可以根據耕地所在的和草原的分布修建一些小型聚居點。

 這種聚居點就以屯為名吧,至於叫什麽屯,可以等老百姓遷徙過來之後他們自己來定。“

 說罷,他便拿來一張畫地圖的紙,攤在中間的條桌上,邊畫邊解釋道:“我們可以這樣,先修建一個二三十丈長的大型溫室,然後在溫室兩邊各修建五個院落。

 這麽一排就是十戶人家,然後再通過保暖的走道與左右連接。

 一個屯大概是方圓十裡,也就是十多萬畝地,我們可以安排將近一千老百姓和幾戶讀書人家的親戚。

 這樣一來,一個屯大概就是兩百戶人家。

 我們只需沒一排修建五個大型溫室,然後中間開出大馬路,總共修上四排就差不多了。

 你們覺得怎麽樣?”

 呃,這個好是好,就是太費錢費力了。

 宋應星看了看泰昌畫出的草圖,隨即小心的道:“皇上,這屯住的地方好是好,就是太費人力和物力了。

 兩千萬人那就是兩萬個屯住點啊!

 我們哪裡來得這麽多人去修建這麽多屯住點呢?”

 泰昌不慌不忙道:“朕不是說了嗎,城池的數量我們可以適當減少一點。

 反正城池的主要功能就是防禦,我們只需在關鍵的地方先修建十多座城池就行了。

 這會兒鄂北河這邊都已經修建好五座城池了,葉泥河那邊也修建好三座城池了,只要再在烏拉爾山脈那邊再修建三座城池就是三條防線了。

 這三條防線防住歐陸聯盟肯定是沒有問題了。

 今年你就可以讓東南營將士帶著他們的家眷全力去修建屯住點,為剩下的東南營將士家眷和北大營將士家眷把住所全修建好,剩下的烏拉爾山脈那三座城池讓北大營精銳來修建就行了。

 明年我們就可以讓這些將士帶著他們的家眷去給老百姓修建普通的聚居點了。

 這樣人不就夠了嗎?“

 呃,這樣人差不多是夠了,問題,人家為什麽要拚命去修建屯住點和聚居點呢?

 宋應星想了想,又小心的道:“皇上,我們原本都說好了,東南營將士的家眷是過來種地放牧的。

 如果讓他們自己給自己修建城池和住宅那還說得過去,現在讓他們給遷徙過來的老百姓修建聚居點,有點不好吧?“

 如果讓人家白出力,人家自然會有意見。

 泰昌還是不慌不忙道:“我們可以開工錢啊,五兩銀子一個月,他們總沒意見了吧?”

 我的天,這得花多少錢?

 宋應星不由吃驚道:“皇上,這樣太費錢了吧?

 我們還得免費給他們提供牛羊馬匹、家什和日常用品什麽的,這本來就是一筆巨大的開銷了。”

 這投入實在是太大了,一年上億兩都打不住啊!

 如果是換做以前的大明,這麽猛搞一個月估計就要垮台了。

 泰昌卻是不慌不忙的看了看一旁認真聽講的朱慈烺,這才細細的解釋道:“長庚,一個國家層面不能光看錢。

 朕不是早就說過了嗎,錢再多,放那不花,那還不是跟沒有錢一樣?

 所以,我們不能小氣,該花的錢就要花。

 特別是這種基礎設施的建設,我們更不要吝嗇投入。

 只要我們能在三年之內把西伯利亞開發起來,花出去的錢還不是很快就賺回來了?”

 朱慈烺聞言,不由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宋應星亦是連忙拱手道:“微臣明白。 ”

 他們正商議呢,王承恩突然拿著份電報躬身疾步走過來,附耳道:“皇上,兵部急電。”

 這是發生了什麽大事嗎?

 泰昌接過電報一看,不由大喜。

 原來兵部傳來的是捷報。

 孫承宗獲得了兩萬把戴梓步槍和二十萬發子彈的支援之後那是一路勢如破竹,很快便平定了哈密和亦力把裡等地。

 這會兒整個西域都被他給拿下了!

 而盧象升那邊拿下喀布爾之後進軍速度也很快,中亞的小國差不多都被其征服了。

 接下來貌似就剩下金帳汗國了。

 泰昌想了想,隨即果斷道:“傳旨,命孫承宗速速與盧象升匯合,準備攻打金帳汗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