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瘋皇》一十七 出巡
  泰昌突然間又發瘋了,他竟然莫名其妙的說要去南直隸巡視。

  皇帝出巡這種事情一般都會遭遇群臣勸阻,因為皇帝出去的排場太大了,勞民傷財不說,還容易出事。

  這次也不例外,他剛把這想法透漏出去,東林黨和齊楚浙黨便不約而同的停止爭鬥,瘋狂上諫勸阻。

  東林黨提出的理由相當的充分,怕他出事。

  英宗正統就去了趟宣府鎮,結果就被蒙元瓦剌部給俘虜了;武宗正德就喜歡到處亂跑,結果導致寧王和安化王起兵叛亂;世宗嘉靖就去了趟衛輝,結果行宮失火,差點被燒死了。

  如此多的教訓在前,萬一真出事了怎麽辦?

  他們貌似是在暗示,齊楚浙黨可能會孤注一擲,在江南動手。

  泰昌卻懷疑,東林也有利益在江南。

  齊楚浙黨的理由更充分,國不可一日無君。

  要知道這會兒遼東建奴氣勢正盛,西北又旱災嚴重,兩處地方形勢都不容樂觀,皇上卻偏偏選在此刻離開京城,要這兩個地方突然出狀況,如何是好?

  這幫家夥還在裝憂國憂民呢,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泰昌極度懷疑,這幫家夥就是侵吞朝廷稅賦和皇室收入的主謀,因為齊楚浙黨喜歡奪利那是出了名的,可以說,齊楚浙黨大半都是貪官汙吏。

  他正看著這些家夥的奏折冷笑呢,門外突然通報:“司禮監秉筆,東廠提督,魏公公求見。”

  魏公公?

  看樣子這家夥已經混起來了,值守的太監都不敢直呼其名了。

  這條瘋狗還有大用,得好好養著。

  泰昌直接把手裡的奏折往桌上一扔,隨即朗聲道:“宣。”

  很快,魏忠賢便屁顛屁顛的走進來,趴地上恭敬道:“奴婢叩見皇上。”

  這家夥,裝得倒挺像,如果光看他現在的表現,那真的就如同一條哈巴狗一般。

  可惜,他就是條瘋狗,史料上記載的清清楚楚,一旦讓他隻手遮天,那就“世人隻知有九千歲,不知有皇上了。”!

  跟朕裝,豈不知朕比你更能裝!

  泰昌假裝打趣道:“起來吧,魏公公,有什麽事啊?”

  哎呀,皇上在跟我開玩笑!

  一般太監聽到皇上這聲“公公”,估計能嚇出尿來,魏忠賢卻是滿臉興奮之色。

  或許,他認為,這是他努力偽裝,用心辦事的結果。

  皇上,已經沒把他當外人了!

  他滿臉興奮的爬起來,獻媚道:“皇上說笑了,奴婢就是聽說皇上想出巡,所以特意暗中幫皇上查探了一下。”

  泰昌則是滿臉親切道:“哦,你查探到了什麽啊?”

  這個時候,魏忠賢又假裝擔心道:“皇上,奴婢暗中查探的結果不是很好,鄭氏余孽好像跟齊楚浙黨還有勾結,他們很有可能在您出巡的時候興風作浪啊!”

  鄭氏余孽指的就是鄭貴妃的弟弟鄭國泰,上次不但是李可灼不見了,鄭國泰也聞風而逃,這會兒都還沒找到蹤跡呢。

  泰昌估計,他們都被齊楚浙黨暗中給做掉了!

  所以,魏忠賢的話他是不會信的。

  這家夥,有問題啊!

  魏忠賢的野心可不是一般的小,他權力欲大的簡直嚇人,他想要手掌大權就必須豢養一大批黨羽,而豢養黨羽那是要花錢的。

  很有可能這家夥接過了原來崔文升、盧受和龐保等人的親信,繼續在撈錢!

  嘿嘿,

想嚇得朕不敢出皇宮,你怕是想多了。  泰昌這會兒之所以還沒有動身,其實是在等駱養性。

  畢竟,駱養性從福王府抄出來的幾十車珍寶、古玩和字畫他得帶到江南去,這批東西沒到,他是不會動身的。

  嗯,忽悠一下這家夥,讓其放出風聲,讓東林和齊楚浙黨麻痹一下也好。

  想到這裡,他假裝猶豫道:“嗯,出巡之事朕再考慮考慮。”

  說完,他又揉了揉額頭,裝出一副擔憂的樣子,這才揮了揮手,示意魏忠賢退下。

  魏忠賢還以為自己的話起效果了呢,當即便心滿意足的退了出去。

  豈不知,駱養性才剛剛從洛陽回來沒兩天,泰昌便宣布,親自前往江南巡視,留太子朱由校監國!

  這一下,東林黨、齊楚浙黨和魏忠賢皆是措手不及,他們還沒反應過來呢,泰昌便已點齊上萬禁軍和上千錦衣衛,浩浩蕩蕩直奔通州而去,而那裡的北運河上已經聚集了兩百余艘漕運大船。

  京城去往江南自然是走京杭大運河最為方便和安全,要是走陸路,萬余人馬護衛估計都不夠,而且耗費的時間也要多一倍都不止。

  這次由於太子朱由校要監國,所以他並沒有帶上徐光啟和畢懋康這兩個詹事府的重要人物,不過,徐光啟推薦了自己的兒子徐驥隨行,畢懋康則推薦了自己的兄長畢懋良隨行。

  徐驥在科舉上並沒有什麽成就,這會兒也就是個舉人而已,不過其農學上的造詣卻深得徐光啟真傳,泰昌之所以帶上他就是讓他去找紅薯和土豆種子的。

  畢懋良可就不得了了,他也是進士出身,而且曾經在南京吏部任職,還出任過南京府尹,這會兒已經管至戶部右侍郎了,在官場上的成就甚至超過了畢懋康,而且他還曾督過糧道和鹽科, 對稅賦收入這塊也比畢懋康在行,正是此次巡視難得的左膀右臂。

  另外,泰昌還帶上了曹化淳、劉時有、駱養性、張之極和徐允禎等人。

  曹化淳和劉時有這兩都是武閹出身,功夫可不是一般的高,帶上他們主要是隨身護駕的。

  張之極和徐允禎分別是英國公世子和成國公世子,這倆一個是中軍都督府左都督,一個是左軍都督府左都督,都是正職,也就是能管事的那種,而金陵周邊的屯衛大多歸中軍都督府和左軍都督府管轄,帶上他們是為了以防不測,到時候還可以調集屯衛來護駕。

  至於駱養性,就不用多說了,這小子得多帶身邊培養培養才行。

  泰昌未免夜長夢多,特下旨一路疾行,一行人萬余人疾行了大半天便趕到了通州的北運河碼頭。

  這時候北運河碼頭附近的河道幾乎都被漕運大船給佔滿了,那家夥,船高如樓,風帆林立,著實壯觀無比。

  泰昌看了這場景,心中卻是感歎不已。

  唉,這些帆船如果都變成輪船就好了,如果是輪船的話,估計幾天就到金陵了,而帆船還得靠風力來推動,運氣不好的話怕是得在路上耽擱十多天。

  不得不說,大明把大好時間都浪費了,這都兩百多年了,大明還是以老式帆船為主,而且還越造越小。

  別看這漕運帆船看上去大,其實也就八百料而已,比之鄭和下西洋的時候那些兩千料的大船小了一倍都不止,而這會兒大明連兩千料的大船都沒一艘了。

  唉,任重而道遠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