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開局程遠志》340章 勝負的定義不同
  第342章 勝負的定義不同

  懷縣府邸,阿月將自己賭氣離家出走之後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道來。

  原來,她那天被凶了之後,左等程遠志不來安慰、右等還是沒來。

  一晃兩天過去。

  阿月越想越委屈,覺得自己失寵了,背井離鄉來到中原北地,現在非但夫君不疼不愛,還惡言冷臉相對,這日子沒法過了,遂決定離家出去。

  昨日一早,天還沒亮,她便收拾了一些細軟裝入包裹,帶著大白狗出了門。

  一出來府邸,舉目四顧,才發覺自己人生地不熟,頓時茫然無措。

  可出都出來了,也不好覥著臉再回去。阿月沒轍,隻好在懷縣城外漫無目的晃蕩。

  不知不覺便行到了李家村。

  恰巧,李家村百姓正把張海綁在村口,吊起來打。

  村長一見阿月孤苦伶仃的模樣,就想起孫女在道觀裡遭受的罪,及問明阿月不知將往何處去,便熱心腸的邀請她暫住到家裡,與孫女做伴……

  阿月見村民敦厚善良,也就順水推舟,帶著大白狗在李家村住了下來。

  誰知道隔天一早,村子裡就來了個氣勢洶洶的道士,提著劍,見人就殺。

  李家村五十多口人,瞬間全死,被滅了村。

  那道士本來想連她一起殺了的,卻不知為何最終罷了手,挾持著她去了道觀後面的神廟。

  之後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阿月一邊傾訴,一邊哭得梨花帶雨,端的是委屈萬分。程遠志聽的又想笑,又暗暗心疼,不時輕拍著阿月的後背,殷殷安慰道:
  “沒事了,沒事了,來,喝口熱水壓壓驚……”

  甄宓白了他一眼,嗔道:“喝熱水頂什麽用,夫君可別添亂了,讓妾身來開導開導阿月妹妹罷。”

  阿月雙頰垂淚,連忙推開身上那隻不太規矩的糙手,低低的“嗯”了一聲。

  程遠志一臉無奈道:“熱水怎麽了?熱水可是好東西!解渴補水,驅寒利便,多喝熱水有利於身體健康!”

  說是這麽說,程遠志還是邁步出了房間,立定門外,心下感慨。

  看來這不待見熱水的劣習,是古時候就有的。

  唉,熱水什麽時候才能站起來!

  房間裡,兩女對望一眼,氣氛有些微妙。

  甄宓連忙握住阿月的雙手,柔聲安慰道:“妹妹這又是何苦呢,你都不知道,自從你走後,夫君時時想刻刻想,都茶飯不思了呢。”

  “之前,夫君操勞國事,一時心緒搗亂,口快直言,說話不計後果,我等婦道人家,縱有委屈,也應擔著,怎能和夫君置氣呢?”

  “此次若非夫君發現線索,孤身冒險前去搭救,你怕是都回不來了……”

  這一番有理有據、語重心長的話,明裡是在埋怨程遠志,實則卻是責怪阿月不守婦道,身為府中女主人,不以身作則,還擅自離家出走,影響太不好了。

  這也就是仗著夫君疼愛,換一戶人家,這樣有違婦道的女子是會被休了的。

  阿月聽懂了甄宓言下之意,紅著眼眶、咬著嘴唇,低聲道:“姐姐,阿月知道錯了,下次不敢了。”

  甄宓俏臉一扳:“你還想有下次?”

  阿月垂淚道:“不敢了,再也不敢了,嗚嗚嗚……”

  話未說完,便伏在床上,掩面小聲啜泣起來。

  哭聲雖小,卻極其傷心。

  一聽便知阿月前番委屈尚未消,又添新苦。

  門外,程遠志被這哭聲擾的心亂如麻,當下推門而入,沒好氣的瞥了甄宓一眼。

  甄宓臉盤一熱,施施然起了身,關上房門,退了出去。

  程遠志拍了拍阿月的脊背,溫聲道:“好啦,下次注意些就是了。”

  阿月轉身撲進自家夫君懷裡,默默垂淚。

  程遠志低頭瞥了一眼阿月的大花臉,笑道:“人誰無過?改之則勉,好啦好啦,再哭真成花臉貓了。”

  阿月輕輕拍了他一下,破涕為笑,把臉一扭,嗔道:“討厭!”

  程遠志連忙堆起職業性的暖男微笑,一頓好哄,直弄得口乾舌酸,這才把阿月給安撫住。

  半個時辰後。

  見後院大火已經平息,程遠志松了口氣,顧不得喘口氣,揉著老腰往外出。

  他還有要事要辦。

  天師教危害如此之大,不能再任由他們發展下去了。

  一出來內室,程遠志便令人去喚賈詡和趙雲來見。

  不多時,兩人一前一後應召而來。

  程遠志目視二人,沉聲道:“我欲遏製天師教發展,不知文和可有妙計?”

  賈詡在來河內之前,便已知此行所為何來,收集了許多天師教的信息,聞言便略做沉吟,道:
  “大王須知,這天師教與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創立的太平道,雖同屬道教,同樣是以教政合一的運作方式,但其中卻有極大不同……”

  程遠志點點頭,這一點他早就有所了解,張魯的天師道與張角的太平道具體說來,有三點差異。

  一、太平道和天師道源頭不同。

  天師教和太平道,雖然同屬於道教的分支教派,但是發源和存在的時間是大不相同的。天師教成立於公元142年,第一代天師為張道陵,也就是張魯的爺爺。

  張道陵是西漢開國大功臣張良的第十世孫,建道之初是在漢順帝漢安元年(公元142年)正月十五日,為此,他編造了一個“太上老君降臨蜀地,傳授張道陵《太平洞極經》、《正一盟威二十四品法籙》、《三五都功玉印》、《雌雄斬邪劍》等經書、法器”的借口,遂自稱為天師。

  等天師教傳到張魯這一代的時候,天師教已經成立了五十余年。雖然在全國范圍內的影響力並不大,但是在發源地巴蜀一帶根基頗深。

  而且因為巴蜀之地多信仰鬼神,張道陵建立天師教從另一種角度而言是維護了大漢朝廷的穩定。而且因為張道陵是張良後代,又道法高深,在漢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的時候,朝廷還曾下詔征張道陵為太傅,但是張道陵沒去。

  從這方面來看,張道陵是受到朝廷認可的道家人物。

  而張角本身就是遊方道士,草根出身,不被官方認可。

  張角在學習了《太平經》之後,大致在東漢靈帝建寧年間(公元168年)開始傳道,到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便倉促發動了黃巾起義,從建教到起義,也不過只有十余年時間,根基極淺。

  雖然太平道在十幾年裡就招攬到百萬追隨者,但從教派的創立時間和影響力上來看,無疑是天師教更勝一籌。

  二、太平道和天師道,理念不同。

  從組織形式上來看,黃巾軍和五鬥米教都是以宗教為本,拉攏信徒,聚眾成事,但黃巾軍出現之後,便立即遭到大漢朝廷雷霆出兵剿滅,而張魯建立的政權能夠在漢中二十余年相安無事。

  並且天師教在張魯投降之後,保存了下來。

  這主要是因為兩個教派的目標,和達到目標采用的手段不同所致。

  張角帶領的黃巾軍是想要推翻大漢,建立一個《太平經》中描繪的,君輕師重,天師主宰一切的理想之世。

  並且,以極其暴烈的手段掀開了大漢最後一塊遮羞布,讓本就飄搖欲墜的朝廷雪上加霜。

  所以,大漢朝廷不可能容忍這樣一支叛亂勢力肆虐,也無法容忍。

  基於此,雷霆出兵就是理所當然了。

  而張魯繼承的天師教,在教義上是原始版本的平均主義。

  天師教要求信眾要講究誠信,不能欺騙。但凡發現有隱瞞小錯誤的,必須修補道路一百步才可以將功抵過。

  如果是犯了法,也有三次原諒的機會,可以免去責罰。只有三次機會全用完了,才會處以刑罰。

  這種與後世基督教義相似的教製,很快就得到百姓們的擁護。

  與太平道相比,天師教的架構更加完善,張魯作為最高領導人,自稱天師;手下108個徒弟皆為祭酒,再往下的信眾稱為鬼卒。

  張魯要求每一個祭酒的管轄區內,必須要建造一個為過往行人提供食物的“義舍”。裡面放置了供人食用的“義米”和“義肉”,讓人自己取食。

  為了防止浪費糧食或把米肉拿回家自用,張魯還給教徒灌輸了“食用過多,鬼神降罪”的思想,從源頭上遏製住小偷小摸行為和浪費行為。

  同時,天師教的教規規定,教徒禁止隨便屠殺動物,禁止酗酒,在亂世中將漢中打造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社會,史稱“民夷便樂之,而朝廷力不能征”。

  一言以蔽之,天師教的手段溫和,教徒良善。

  三、天師道和朝廷統治者在表面上並不矛盾。

  太平道的主旨是要推翻朝廷,重建創建一個新的政權形式,而且對於朝廷的官員全都當作貪官汙吏殺掉。

  而天師教則是在漢朝的統治基礎之上, 再建一個新的統治體系,即:天師-祭酒-鬼卒,不但對朝廷沒有明顯的威脅,在教化百姓的過程中甚至有助於朝廷的管理,這樣危害不大的政權,朝廷在力所能及的時候,或許會考慮動一動。

  但很不幸,當時大漢遍地狼煙,自顧不暇,於是也就顧不上了。

  最重要的是,張魯在投降魏國之後,身份仍然是張天師,天師教雖被解散了大部分,卻沒有遭到致命重創,甚至還傳到了北方及中原地區,進一步地擴大了影響力。

  張魯的天師教在漢中實施的這些仁政,讓漢中成了大漢僅有的民之樂土。在亂世中為百姓創造了一個安定和諧的避難港灣,因此,天師教自然也就受到百姓們的擁戴,即便是張魯向魏國投降之後,他的名聲和天師教的名聲,都沒有變差,反而進一步水漲船高,信徒越來越多。

  一個沒注意,天師教便形成了眼下這副教徒百萬,難以收拾的局面。

  由於天師教與百姓緊緊綁定在一起,是以,滅掉天師教難如登天。

  這讓程遠志一時間毫無頭緒,不得不求助於賈詡這位老智囊。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