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旅行從雍涼大地開始簽到》第132章 遊覽崇聖寺
“大理國二十二代國王中,有九位出家到崇聖寺當和尚。其中第二代王段思英,即位一年就到崇聖寺出家。這些國王固然也酷愛佛教,但主要是在爭奪王位的鬥爭失敗後的一種出路,因而史書上有“遜位為僧”、“避位為僧”的記載。”
 “縱觀歷史,為了奪位父子相殘、兄弟相戮的現象屢見不鮮,而大理九位國王禪位出家就避免了這種悲慘結局,而且也使諸多生靈免於塗炭。”
 “至於順治嘛,他其實並沒有出家,而是得天花死了。由於順治帝生前信奉佛法,曾流露出想要出家的心思,民間這才逐漸傳出了順治帝在五台山出家的消息,但是順治帝出家的事情多見於文學和戲曲之中,正史中並無提及。”
 趙一燕曾經去過崇聖寺遊覽,沒想到莫名的從張曉的口中聽到了寂照庵三個字。
 “寂照庵?這是什麽地方?”這就觸及到趙一燕的知識盲區了,她好奇的問著。
 張曉笑道:“這寂照庵,在點蒼山南麓,山的最頂端有一座小小的寺廟,可以說是華夏最美麗的尼姑庵,也是華夏最文藝的寺廟!”
 一聽聞尼姑庵三個字,陳曦眉頭一挑,聽起來這尼姑庵好像很有趣啊。
 而且還是最美的且最文藝的尼姑庵,有著美麗的名字,寂照庵。
 “不過曉哥,你確定嗎?我之前大理大大小小的景點都遊玩過,我怎不清楚咧?”趙一燕疑惑的問道。
 張曉點了點說道:“大理蒼山寂照庵,一座沒有一絲香火氣的寺廟,我向往已久,滿院花木茂盛,清幽而禪意,這裡或許不應該稱之為寺廟,而是一座超然世外的秘境!”
 “額,還真有?我還真沒去過。”趙一燕嘟囔道。
 張曉呵呵一笑:“走吧,接下來,我們先到崇聖寺去遊覽一下!!”
 很快,他們乘著張曉的房車行駛了一公裡多,便來到了一座山峰腳下。停下車輛,張曉遠遠眺望而去,忍不住感慨道:“明楊慎在《點蒼山遊記》中曾這樣描述初見大理時的印象:山則蒼龍疊翠,海則半月拖藍,城郭奠山海之間,樓閣出煙雲之上。我初見大理崇聖寺三塔時,大概也是這種感覺。”
 “總而言之,今天我就帶大家遊覽一下崇聖寺三塔。
 “要遊覽這裡,一定要把自己扔回到歷史裡,這樣才能遊出韻味。千百年前,我們的先輩是如何完成這一建築壯舉的?千百年間,歷經歲月侵蝕和多次大地震的考驗,三塔為何能在蒼洱之間屹立不倒,留存至今?《穿行在大理的古塔間》一書中有過這樣一段描述:“它有一雙從過去朝現在看的眼睛,也有一雙從現在朝過去看的眼睛,無論過去的、現在的眼睛,它們都凝視著我們。”
 “當你真正走近三塔時,或許內心也會生發出別樣的感受。”
 趙一燕笑道:“誒,曉哥還是這麽喜歡引經據典,古詩隨口拈來啊!”
 “的確!”陳曦打趣道:“遊覽這樣的人文景點,其實需要一個像曉哥一樣導遊,才玩的有意思。”
 頓了頓,張曉繼續介紹道:“它見證了南詔大理國時期,佛教文化盛極一時的情景。今天我們走在崇聖寺,其實感覺規模並不是很大,但這座建於幾千年前的寺廟,根據歷代的修建,曾經輝煌一時。據古籍記載,曾經建造此塔的工匠有四十幾萬,歷時八年才建成。不過經過歷年戰亂,這裡幾乎被夷為平地,我們現在看到的整個寺院,都是上世紀末逐漸修建完善的。”
 “大家看,這裡有三座佛塔呈鼎立之勢,中間這座塔叫千尋塔,知識點來了啊!!有塔便有寺,這是佛教建築的特色,從結構上分為塔基,塔身和塔刹。77年的時候初次修建,在千尋塔的塔頂和塔基,都清理出了南詔大理時期的佛像,600余件文物,可謂是發現重大啊.....”
 “哇塞,我記得三塔香煙,就是這裡麽?”
 “這裡有翻出六脈神劍秘籍嗎哈哈~~”
 “哇塞,曉哥的知識對於我這個報考導遊專業的來說,有很大用處啊!”
 “我也去看過,真是個風水寶地!!”
 “這我來過,那天下完雨,天上雙彩虹,特美,還有佛光呢!!!”
 張曉看見某個彈幕,噗嗤一笑道:“那個香煙的,你倒是說的沒錯....”
 ……
 遊覽完三塔,沿中軸線往上,一座南詔時期建築風格的大樓映入眼簾。
 “各位看,它就是南詔建極大鍾。”
 “據史料記載,當年崇聖寺有五大重器:三塔、鴻鍾、雨銅觀音、證道歌碑和佛都匾以及三聖金像。建極大鍾就是其中之一,可惜原鍾已毀於戰火,現樓中懸掛的大鍾是重鑄的,但這口重鑄的大鍾也是非常之大,為鴉片戰爭以來華夏所鑄的第四大鍾,芸南省第一大鍾。看完建極大鍾,不遠處有棟風格相似的建築,那裡就是雨銅觀音殿了。”
 “關於雨銅觀音的來歷,大理民間還有一個傳說哦~”
 “咦,還有民間傳說嗎?!想聽故事!”
 “曉哥快說說看?”
 “突然來了興趣~~”
 “相傳當年大理崇聖寺有一位高僧,發誓終生募化鑄一尊銅觀音像,但鑄到觀音肩部時,所備之銅已用盡,正當一籌莫展之際,突然天降銅雨,滿地滾動著銅屑,高僧滿心歡喜取銅鑄像,銅量竟然不多不少,剛好夠鑄像所用。不管是真是假,也給這座大殿供奉的雨銅觀音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遊玩了大概一小時後,他們便啟程前往下一個景點,也就是張曉“比較向往”的寂照庵了。
 趙一燕得意一笑道:“我倒要看看,曉哥這麽心心念念的所謂尼姑庵,到底是何方神聖~~”
 陳曦聞言,撇了撇嘴道:“燕子,你幹嘛要刻意強調,這個尼姑庵啊?”
 趙一燕擠眉弄眼,嘻嘻一笑道:“我哪有刻意強調啊,不是曦姐你太敏感了嗎?”
 “還是燕子姐通透,我就說為什麽曉哥這麽期待呢?嘿嘿嘿”
 “尼姑庵啊.....”
 “曉哥,看不出來呀,你原來是這個心思??”
 “都是男人,我懂的!”
 見狀,張曉啞然失笑道:“.....我算服了你們,真會聯想啊!走吧,到了你們就知道了!”
 這個名字取自‘感而遂通,寂靜照鑒’,寺廟建於明初,寺廟周圍松柏成蔭,環境幽靜,處處透著清新淡雅的氣息,詮釋著真正的詩情畫意。
 張曉對寂照庵是非常有印象的,在系統灌輸給自己的人文景點的匯總資料時,寂照庵很早便引起了自己的注意。
 一座簡樸小巧,從不燒香的寺廟,承載著最深的禪意和最美的情感。
 所以張曉才會決定,今天下午重點去遊覽一下寂照庵,因為這裡真的深深的吸引著自己。
 又過了幾十分鍾,當張曉和陳曦,趙一燕站在山腳下的時候,張曉終於流出了笑容。
 “我跟你們說,這條山路一直通向山頂的寂照庵,當然了這條路清靜幽深,松樹柏樹成蔭環繞,可以說是天然的氧吧,我是打算徒步走上去的,若是你體力不好的話,那有上山車,我記得不錯的話應該是二十塊一位,直通山頂的!”張曉指著一旁停著的幾輛私家車說道。
 “你們需要不?”
 陳曦向著林木深處看了看,又瞧了瞧正在攬客的私家車司機搖了搖頭說:“別開玩笑了,肯定是一起徒步上去!!”
 “那行,出發吧!!”張曉緊了緊背包,開始順著松柏成林下的山路向上前行。
 “這裡我也來過hhh,到了索道門前你可以選擇自己爬上去,或是叫一個三輪車載你上去。當然我嘛,也選擇和曉哥一樣,慢慢登山可以鍛煉身體!!”
 “哈哈哈,樓上的,曉哥可跟你不同~~是你沒錢吧??”
 “別這麽扎心嘛....”
 見到這個彈幕,張曉忍俊不禁道:“當然,可以說的婉轉一點,這不僅僅是走路!是探尋心靈深處,得到救贖的路!當然要靠雙腳走完!”
 “哈哈哈,還是曉哥機智!!”
 “就是,沒見過人家朝聖的教徒麽,一步一叩,我這走上山,不算什麽!!”
 兩人跟隨在後邊,這裡的空氣倒是非常清晰,呼吸起來也非常舒適。
 上山的路起初都是台階,再向上就是柏油路,一路向山上,先看到的是感通寺。
 幾人進感通寺轉了一圈,整個寺就他們三個人,張曉倒是無所謂,陳曦和趙一燕卻瘮得慌,裡面僧人還在做早課誦經。
 他們待了沒兩分鍾,張曉便被拉著,強行出了門繼續向上。路上趙一燕還琢磨著:“不能這麽背,今天大晴天都沒人吧?”“寺廟這種地方遊人絡繹還好,人一旦少了下來,就顯得有些恐怖。”
 張曉哭笑不得道:“你們至於嗎?有啥好怕的?莫不是你心裡有鬼哦。”
 趙一燕撇了撇嘴,心裡暗暗腹誹道:“我心裡能有什麽鬼,無非就是....對曉哥你也有點好感嘛,可惜被曦姐截胡了~~”
 同時,張曉也感慨道:“這幾年大大小小寺廟逛了不少,唯獨這裡的幾座寺廟,讓我覺得真正是有真僧人,在修行。因為,這裡是唯一給提供香火,還不變著法要你錢。”
 “你有心燒一柱香,可以,沒問題,燒吧,別把林子點著了就行,我也不打算賺你錢,你有這份心就很好。你看,這才叫寺廟。”
 “曉哥說的太對了....”
 “沒錯,寺廟就不應該過多被銅臭所汙染啊!!”
 “如今這樣純粹的修行之地不多了....”
 差不多登了半個小時左右,趙一燕簡直是腿酸的要死,張曉終於停下腳步指著不遠處的大門說道:“我們到了。”
 還沒等走進大門,幾人就看到了一盆又一盆的多肉非常茂盛的擺放在門口。
 大門之上,寂照庵三個字並不顯眼,卻給人深深的敬畏之意。
 剛一跨進門檻,兩旁擺滿了各種花草,這長長的走廊小徑更像是一個私家庭院一般。
 張曉和陳曦,趙一燕三個人沿著小徑步入寺院,當即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這裡格外的清新而又文藝,一盆又一盆的不同品種的多肉被拜訪成各式各樣的圖案,和花草一樣擺放的十分新奇又獨特。
 說真的,當張曉親自站在這寂照庵之內的時候,瞬間心情變得無比平靜了許多。
 入目之處皆是多肉。
 這些多肉,有些被主人匠心獨運地安置在精美的陶盆土罐裡,有的吊掛在木質的窗花上,連一些躺椅旁邊,都被顏色各異造型奇特的可愛多肉所包圍著。
 “哇塞,好可愛啊!!多肉是不同於其他花草的植株,真的很卡哇伊!!”
 “我就是喜歡買多肉的,真的很小巧有趣!!”
 “話說,我很難想象一間寺廟內竟然是如此祥和,安寧而又可愛的畫風。”
 這裡的任何角落都能看到許多造型別出心裁的花藝盆栽,以及拚成大盆的多肉,與寺廟的清幽相輔相成,構成了一副非常自然的風情畫。
 “據說這裡是一個很知名的藝術家設計的,他與主持關系很好,在早年間用了幾千塊錢就修建了這座精妙絕倫細致典雅的尼姑庵,這座庵既有寺廟該有的清靜感,有蘇杭園林的典雅之美,有古色古韻的傳統之美,也有清新脫俗的自然之美。大概,這樣的地方,世上並不多見!!”
 “我唯有一句詩可以概括,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張曉忍不住說道。
 “這裡真的是太舒服了……”陳曦輕輕的閉上眼睛,曬著溫暖和熙的陽光,仿佛自己此時已經與周圍的花草融為一體。
 張曉笑了笑道:“知道麽,這裡曾經是非常的破敗冷清,根本沒人來,還是仰仗那位建築設計師啊,當時的大部分材料要麽是就地取材,要麽是一些廢棄的建築材料,看見那個掛滿了成串松果的茶室了麽?”張曉指著前面的茶室說道。
 陳曦點了點頭,然後看著張曉。
 “那裡面的大石頭都是山裡直接運過來的,壁爐上的瓦片是從荒廢的民居裡撿拾而來的,至於蒲團的布料,也是在村子裡他人施舍的.....”張曉感歎一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