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之漢室再興》第三百九十六章 古人的智慧
熱門推薦:轉眼十日過去,劉和帶兵在濟南城下,卻不急於進攻,士兵們修築土台,準備投石車和井闌,衝車也準備了十幾輛,準備一鼓作氣破城。

新改造的井闌十分牢固,一層層搭建上去,已經超過了城牆的高度,箭樓上足以容納十人,站在高處,城內守軍的動靜一覽無余。

公孫瓚沒想到劉和一日之間就能搭建如此高的高台,在城中土樓上看到,心中一陣不安,他原本計劃土樓高七層,如今隻修了五層,安全感本就不足,如今看到敵軍與他相當,趕忙傳令士兵催促工匠增高土樓。

原本已經停工的建築又開始忙碌起來,城中守軍本就人力不足,再被公孫瓚一通抽調,頓時人人忙碌,百姓們也被強行征調,搞得民怨沸天。

這一日秦弩裝配完畢,劉和親自登上井闌,看城上守軍正在戒備,城中遠處一座土樓還在加蓋,街道上百姓們忙碌奔走,車輛極多。

井闌正對城樓的方向裝置了兩張秦弩,這兩支是重弩,可開五石,射程遠至半裡,據劉曄介紹,若是在地上輔以架子,可搭配十石重弩,開弓射程可達一裡地。

劉和觀察著這兩支重弩,看起來和後代的機關槍有些相似,木製的架子,上麵包裹貼皮,箭槽和扳機等等則都改成了鐵器,更加堅固強悍。

更讓劉和吃驚的,這弩箭之上居然還有了刻度,按照不同的角度和距離評估調整,居然和機關槍的上的瞄準鏡十分相似。

劉曄介紹此物名叫“望山”,主要用來瞄準和測距,控制弓弦的扳機名叫“懸刀”,在秦弩中都是用青銅製造,如今換成鐵質之後,不但更加堅固耐用,而且精準度也更高。

聽著劉曄的介紹,劉和在心中感歎古人的智慧,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弩,而發展到秦代,已經實現了機械化生產。

秦弩分為蹶張和臂張兩種,剛才的重弩就是蹶張弩,由於弓臂力量大,用手拉不開,需要用腳踩踏才能撐開上弦,這樣的弩雖然頻率低,但飛行速度和穿透力是弓箭所無法達到的。

而另外配置的四支輕弩,則和連弩有些相似,只是箭槽更加寬闊,只能發射一支箭,力量雖然小了些,但依然威力驚人,諸葛連弩的改造大概就是由此而來。

漢代最有名的弩莫過於大將軍李廣所用的大黃參連弩,但製作極為複雜,而且耗費材料極多,也只有李廣這樣的大將軍才有資格使用,劉曄目前改進的秦弩就是參考大黃參連弩來製作。

原來的連弩弓乾以桑木為芯,外纏竹片、皮條等柔韌之物增加彈力,劉曄則增加了鐵片,更增強弓的強度,可以積蓄更多能量,威力比原來更大。

以往的二石弩能達百余步,改進之後的弓弩射程增加了一半,威力也更大,所以劉曄才敢肯定十石弩的射程可超過一裡地。

早在秦國大軍之中,秦弩兵的輕弩手分作三隊,以三段連射的方式形成連續攻擊,可摧敵前鋒,滅敵銳氣,重弩手則可單獨組成方陣,形成超強的遠程打擊能力,在這個時代堪稱是遠程大炮。

劉曄自從參與軍器改造之後,也成就滿滿,言語中透著繼續興奮,言道:“改進之後的弓弩威力更大,裝配更為快捷,輕弩可與騎兵相配合,既能正面對敵,又能側翼迂回包抄;而強弩則可用來壓陣、守城,進則摧枯拉朽,退則堅若磐石,此必為將軍興複漢室之大殺器,當如大秦掃六合,吞八荒,無往而不利也!”

劉和欣慰而笑,點頭道:“連弩一出,天下誰與爭鋒?”

劉曄目光熠熠,

指著其中一張重弩,言道:“這對敵第一箭,請君侯來射!”“哈哈哈,好!”劉和也蠢蠢欲動,他在那個和平年代連武器都沒見過,如今終於可以摸一摸這個時代的重武器了。

此時早有兩名士兵已經拉開弓弦,將箭矢裝入箭槽之中,緊繃的弓弦微微顫抖著,一如眾人激動顫抖的心思一般。

劉曄問道:“不知將軍這第一箭,以何人為目標?”

劉和看向遠處修建的土樓,問道:“遠處那土樓,距離可能達到?”

劉曄略作沉吟,言道:“此地足有一裡地,此為五石弩,若用鐵矢或可一試,但威力卻要大打折扣,隻恐並無多大威脅,只能落至其上。”

“這就足夠了!”劉和笑道:“這一箭不為射人,隻讓公孫瓚見識見識我們的兵器威力。”

“也好!”劉曄微微點頭,命士兵重新換一支純鐵打造的箭矢。

“且慢,還是給公孫將軍稍封信最好!”劉和讓人遞上來紙筆,在上面隨便勾勒幾筆便完成。

劉曄本以為劉和要勸降公孫瓚,沒想到他只是畫了個圓圈,裡面一點一橫,再畫個弧度,便是個惟妙惟肖的眨眼笑的表情。

看他畫完纏到了箭上,劉曄不禁失笑道:“君侯這寥寥數筆,倒也深得其中之妙。”

劉和淡淡一笑,若是願意,這種表情包他一口氣能畫一百個,倒是手中的這根箭分量不輕。

普通的箭矢都是木杆為身,前端包裹鐵頭,能用純鐵的箭頭就已經是很奢侈的了,而這種鐵箭全部用鐵鑄成,中間開槽,為中空箭杆,專門為了對付重甲兵和敵方大將所用,數量並不多。

這也是專門為強弩所配的箭矢,而且要五石以上才能使用,普通的輕弩和弓箭手根本用不了,這麽重的箭矢力量小了根本射不出去。

劉曄俯身遠望對面的土樓,根據他的經驗不斷調整望山上的刻度和角度,最後箭頭的朝向基本呈45度角,果然是最遠方向的角度。

劉和不由感歎連連,古人雖然不懂什麽力學角度,但經驗何其豐富,也能找到最佳射擊角度,果然智慧都是相通的。

片刻之後,劉曄調整好角度和弓弦對應的刻度,顯然已經拉到了最後一個槽中,起身道:“君侯,請!”

專用的弓弩和箭矢,還有瞄準刻度,這簡直就是一把98K啊!

劉和微微點頭,走上前通過把住手柄,不用劉曄再多說,已經很專業的用一隻眼睛瞄準了手柄和望山的位置,與遠處的土樓形成一條直線。

“可惜沒有八倍鏡!”劉和心中感歎著,穩住了身形,輕輕扣動手柄下方的“懸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