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鬥秦》第七章 和輯匈奴之策
司馬尚頻頻點頭,李牧眯著眼睛撫須道:“徐公子說的也不算過分。隻是我李牧現在守在這裡,天下其他諸侯未必會領這個情啊,他們還巴不得匈奴人把我李牧弄死。”  徐伊格擺擺手道:“李將軍話也不能這麽說,畢竟現在各國頻繁交戰。李將軍又是趙國數一數二的將領,他們害怕李將軍才會有這樣的想法。而他們之所以害怕,正是因為李將軍在邊關立威,李將軍立威自然就是趙國立威,趙國立威自然威懾諸國。現如今強秦和趙國對峙,天下抗秦說到底還是要看趙國如何應對。李將軍之威猶在,秦國勢必有所忌憚。”

  徐伊格說了一圈終於把這馬屁算拍完了。從華夏大業到趙國重臣,徐伊格重點在這兩方面把李牧誇了一頓。

  李牧開口大笑道:“徐公子也不必誇大我李牧的作用了。現如今天下之勢的確如徐公子所說,強秦在側,天下諸侯都看著趙國該如何應對。我李牧雖然鎮守邊關,但是也被時常抽調進入抗秦前線。秦和匈奴都是我趙國大患,要想趙國長治久安,匈奴之禍需要早早安定,這樣趙國才能積蓄力量專注於對秦。我李牧在雁門經營多年,對匈奴大小戰役無數,但是對匈奴致命一擊卻還未形成。”

  徐伊格知道現在是公元前245年,而就在這一年,歷史上的李牧正在此時對匈奴進行了最致命的打擊,導致匈奴以後很長時間不敢來趙國騷擾。徐伊格想到這裡,於是道:“想必李將軍早已成竹在胸,對匈奴早有良策,平定匈奴之禍恐怕只在朝夕。隻要匈奴一平定,以趙國實力加上各國聯合,秦國雖強,但是也絕對不可輕易攻趙。”

  心思被說中,李牧卻顯得很平靜。一杯酒下去之後,李牧道:“誠如徐公子所說,本人對抗匈奴多年,早已經對匈奴有所了解。匈奴之禍不足為懼,但是雁門長治久安,卻是本人思量的事情。一直以來雁門都是以邊防軍代替地方長官管理,而一旦邊防軍離開進入抗秦前線,雁門該何去何從?如何管理卻是本人一直思量的事情。就算到那時匈奴被我軍早已重創,但是外族一向反覆,如果雁門不穩,被匈奴再次偷襲。那時我趙國背後受匈奴之禍,前有秦國之患,恐怕山東六國最先有大麻煩的,就屬我趙國了。徐公子足智多謀,不知可否有良策。”

  李牧問話,徐伊格不能不答,可是面對這個問題,徐伊格的確也沒好的計策。第一次見李牧就詞窮,徐伊格心中甚是不爽。他埋怨自己事先沒有做好功課,恐怕在李牧心中的形象要大打折扣了。想到這裡,徐伊格連忙用起以前朋友聚餐時候的慣用招數――尿遁。拉著王楚建一起,他先閃到外面。拿起手機不停搜索,徐伊格自語道:“趕緊想折,第一條粗大腿要抱牢,就得先得到李牧的賞識。”

  不停的刷新網頁,徐伊格將匈奴這個關鍵詞放入搜索中,出現的案例很多,但是大多都是兵爭。李牧現在問的顯然不是軍事措施,他想要的是長治久安。在翻了很多網頁之後,徐伊格終於找到秦始皇北拒匈奴,南收百越的案例。嘴角閃過狡黠的笑容,徐伊格嘿嘿一樂:“有了。”

  待徐伊格和王楚建離去之後,李牧和司馬尚也在房中私語。司馬尚對李牧耳語道:“將軍,你觀徐兄弟此人如何。”

  李牧面目表情,歎氣一聲道:“他也算你的救命恩人,而且舉止言談也算頗有禮數,隻是尚未看出他過人之處。”

  司馬尚也是歎氣道:“將軍為雁門長治耗費心血,

只可惜這邊關人才匱乏,尚無可以托付之人。我和徐兄弟一路同行,看得出他也是豪爽之人,同時所說計策也是頗有道理。想到他對我說有親朋在邊關,我當時就思量如果徐兄弟能長期留在雁門,加之李將軍的教導,說不定依他之才和留守兵士的協助,可以完成將軍之願。”  李牧道:“此乃後話,我們一不知徐公子才思如何。才智過低,留他也無用;才智過高,我看邊關未必是徐公子志向所在。二不知徐公子是否有長留雁門的想法。所以任何種種也隻能是臆斷。不過正如你所說,徐公子這人倒是豪爽直接,深得你我之意,也算可以交一個朋友。”

  司馬尚道:“諸人志向各不相同。我方才聽徐兄弟話語中流露的意思,似乎他對諸侯爭霸並不感興趣,倒是對所謂的華夏基業很是看重。由此可見,也許在徐兄弟的心中,封相拜將恐非所願,對抗外族才是他的志向也說不定。”

  李牧笑道:“哈哈,司馬尚啊司馬尚,你這就是完完全全的以自己的意願去考慮別人的思量。想法雖美妙,但實情恐怕很殘酷啊。也罷,等會你我試探一下徐公子口風,看看他的心中意願如何。雖說現在他沒展現過人才華,但是如果他真的有駐守邊關的意願,本將倒是可以著重培養一番。”

  李牧認定徐伊格恐非他心中人選,隻是現在對徐伊格這個人倒是有些欣賞罷了。

  沒多久,徐伊格和王楚建終於回來。徐伊格方一坐定,連忙致歉道:“讓李將軍和司馬將軍久等了。哈哈,喝多了,難免憋得慌。對了,李將軍,剛剛我們談到哪裡了。”

  司馬尚道:“李將軍問你對雁門長治可以良策。”

  徐伊格哦的一聲,學著古人輕輕的搖了搖腦袋。這貨在心中早有答案,卻故意做出一副沉思的樣子。片刻之後,徐伊格終於緩緩說道:“再下鬥膽設想,如若李將軍真能有大破匈奴,而讓匈奴徹底膽寒的做法。我們完全可以再這之後采取和輯匈奴之策!”

  李牧一皺眉頭:“如何和輯匈奴?”

  徐伊格解釋道:“和輯匈奴即為團結匈奴,讓匈奴和趙人相互融合,以華夏文明感染匈奴,以華夏之道教育匈奴。匈奴之禍對於華夏,其實歸根到底隻有兩個原因。一是匈奴地處荒北,資源匱乏,隻有南下掠奪才能維系生存和發展。二是外族乃蠻夷,不服教化,生性野蠻。他們不知禮儀是何物,不知誠信是何物。 李將軍設想一下,當我趙軍大破匈奴之後,匈奴上下勢必會陷入一段時間的恐慌之中。我趙軍不可能深入大漠將他們趕盡殺絕,相比較對這殘余的匈奴不管不問,倒不如在匈奴畏懼我趙人之時主動讓匈奴殘余勢力融入。我們大可以在雁門一帶設置一個趙人和匈奴人混合生活的區域,以華夏禮儀教導這一部分人,同時以華夏之胸襟接納這一部分人。趙人善耕種,而匈奴善牧畜。趙人給予匈奴教育和生存空間,匈奴人也大可以以他們的牧畜之法教導趙人,兩族融合,互為友善,這對兩族百利而無一害。時日一長,匈奴之人接受為我族教化,加之居有定所,生活有所依靠,他們早已經忘了所謂匈奴和趙人之分,安心在雁門一代做世代居民罷了。甚至我大膽猜想,趙國對這些匈奴人的恩澤,會讓匈奴人感恩不盡,乃至一旦以後趙國有難,這部分匈奴精兵甚至可以出戰前線,替趙國分憂。”

  徐伊格之所以能提出和輯匈奴之策,完全是因為他剛剛上廁所的時候刷網頁,最後刷出來兩點極為重要的資訊。第一點就是秦始皇降服百越,起先百越眾人反抗不斷,而後秦始皇同意任囂趙佗兩人采取和輯百越之策,最終讓百越恢復安定。第二點則是漢武帝後期,匈奴大敗之後,漢武帝同意匈奴殘余勢力內遷,最終導致匈奴和華夏民族融合。

  可以說徐伊格在此時提出這樣的策略無疑是極為大膽,同時也是極為有創新性的。李牧和司馬尚聽徐伊格表述之時,此二人都是目不轉睛,全神貫注的了解徐伊格說法精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