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向來是個頭腦清楚的人,他從不妄自菲薄,也從不自視甚高,換句話說,他有自知之明。
即使身為這個時代最特殊的穿越者,但李善並不認為自己有什麽過人的天賦,比如在軍事上。
別說和李世民這等中國漫長歷史上數得出的牛人相比,即使只是十九歲的李道玄也比他強得多。
但問題是,穿越者的身份讓李善非常確定接下來這場戰事的勝負,只需要簡單的邏輯推理就行了。
難勝,不一定是敗,也可以是打個平手。
如果此戰李道玄勝,劉黑闥北竄,或許打平,雙方相持……這兩種情況,身為太子的李建成是不會貿然親征的。
隻可能是李道玄敗北,甚至可能是大敗,京城喧然,為了壓製秦王李世民,太子李建成這才自請親征河北。
歷史上,正是李建成親征河北,斬殺劉黑闥……這也成了後世無數人認為太子不弱於李世民的理由。
李善有一種獨特的感覺,就像是當年從鎮初中考到縣高中,剛開始做題目都覺得難,但如果翻到後面看了答案,再倒推回去……噢噢,原來是這樣。
倒推過程中即使碰上什麽關卡,也不用花費太多的精力就能解決……知道了答案,再去找理由,難度自然會下降。
現在的問題是,李善看過答案,但李道玄沒有,他還在按部就班的解題。
此刻,李善需要做的是,以正常的步驟替面前這個十九歲的青年解答這道題目。
拾起酒盞抿了口清水,李善深吸了口氣,侃侃而談。
“足下身為宗室子弟,爵封親王,沙場逞威,戰功累累。”
“在下由嶺南北上至長安,多遭磨難,幸得德謀兄為友,後與秦王府子弟結交,厚顏得秦王殿下讚譽,但終究不過一介草民。”
“你我二人,身份天差地別,更別說七日前,遭突厥追襲,在下得援方能無恙。”
“若無緣由,在下何敢出此狂言?”
“但今日之言,必然令足下不悅,但在下亦願一吐。”
李道玄挑挑眉,正襟危坐,延手道:“君盡可暢言。”
李善直了直身子,朗聲道:“《孫子兵法》開篇明義,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東漢末年,天下三分,人皆道,曹魏得天時,孫吳得地利,蜀漢得人和。”
“今日河北道,天時、地利、人和,足下能得幾分?”
李善早已打好腹稿,緩緩道:“自七日前突厥兵露蹤,之後突厥騎兵在冀州、深州邊界處往來縱橫。
大戰未起,送至傷兵營的傷兵大都是與突厥小股騎兵交戰受傷,但似乎之前冀州、深州三戰,突厥騎兵均並未出現。”
“五千精騎,能抗衡數萬突厥騎兵嗎?”
“若突厥騎兵如此不堪一擊,何以關中、河東數月不發援兵往河北道呢?”
“這便是你說的天時?”李道玄微微一笑,做了個繼續的手勢。
這鎮定自若的模樣……真恨不得給你一拳啊,李善心裡吐槽,繼續說:“下博城往北,少有丘陵、山谷,大片平地,適合騎兵衝陣,所以足下才選定於此迎戰。”
看李道玄頷首,李善歎道:“但這七日內,五日均有雨,郭叔昨日告知,下博城北,處處泥濘,大軍若動,必陷泥溺。”
李道玄臉上的笑意略減,“這是地利。”
“人和就不用在下說了吧?”李善輕聲道:“原國公心懷憤恨……”
李道玄微眯雙眼,眉頭不自覺的蹙起。
停下嘴的李善又抿了口清水,心想自己看了答案,胡謅出天時地利人和三條,不知道勸不勸得動……呃,也不算胡謅了。
長篇累贅的一段話,雖然不見得有實際效果,但李道玄對李善的怒氣卻漸漸消失。
不過,李道玄並不認同。
“先說天時。”李道玄敲了敲案面,“賢弟久居嶺南,不知北方氣候,此時已然入冬,突厥必然思歸。
自去年起,草原風雪頻頻,多有饑荒,部落若不遷移尋地,難以度冬,難道那些突厥兵就不怕部落被侵吞嗎?”
“此戰若能衝破敵陣,突厥兵當不會死戰,劉黑闥不過是頡利可汗養的狗罷了,難道還會為其竭盡所能?”
李善脫口而出,“劉黑闥此前三戰三敗,均未有突厥騎兵,隻可能是兩種情況。
其一,劉黑闥約束突厥兵,不使其劫掠鄉梓,但足下亦言,劉黑闥是突厥養的一條狗,必然難以約束突厥兵。
其二,劉黑闥刻意使突厥兵殿後,使本部示敵以弱。”
“劉黑闥慣以狡詐聞名,唐軍三戰皆勝,士氣正盛,難道接下來要據城而守?”李善頓了頓,繼續說:“此人示敵以弱,退避三舍,引蛇出洞,欲一戰功成,徹底覆滅河北道唐軍主力。”
李道玄微微張嘴,片刻後搖頭道:“賢弟真是奇思妙想。”
看李善一臉的鬱悶,李道玄接著往下說:“再說地利,雖近日有雨,下博城北大片泥濘,但雙方均以騎兵為先鋒……”
話未說完,李善就打斷道:“雖均是騎兵,但突厥人乃是輕騎,散漫遍野,騎射為主,但在下聽秦王府子弟、郭叔所述,秦王殿下亦以騎兵稱雄,但每戰必衝陣破敵,一旦陷入泥濘,必然威勢大減。”
“突厥兵一旦散開, 不成隊列,我部盯著劉黑闥主力踩踏,大軍鼓噪前行,必能克敵!”
“逾三萬突厥騎兵,劉黑闥本部亦至少三萬,五千精騎能踩踏破陣?”
“本王率精騎衝陣,再令兩萬步卒持械隨行,必能破陣!”
好吧,李道玄的自稱又變成本王了……怒氣值看來又在急速上升。
李善也有點上頭,伸手一指營帳側面,“身為大軍主帥,親自衝鋒陷陣,若是史萬寶那廝頓足不前,如之奈何?!”
李道玄霍然起身,“原國公雖與本王多有間隙,但如此大戰,何敢因私廢公?”
“何為公?何為私?”李善冷笑道:“若淮陽王大敗,即使史萬寶不勝,東宮也必然欣喜!”
激烈的爭辯聲戛然而止,李道玄緊縮雙眉,“即使本王與二哥親近,但如若兵敗,東宮為何欣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