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堂內,李善端坐南側,身著玄色華服的正賓崔信一臉肅然。
“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而後禮義備。”
“以正君臣、親父子、和長幼,君臣正、父子親、長幼和,而後禮義立。故冠而後服備。服備而後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故曰:冠者禮之始也。”
李善前世也見過加冠的小視頻,感覺區別有點大啊,身後充當讚者的王仁表正在替其梳理頭髮,扎起發髻。
不過……王仁表雖然在家中頗受歧視,但畢竟是世家子弟,哪裡會扎發髻啊,手勁一大,扯的李善眼睛都發直,但堂內滿滿當當幾十位賓客,總不能痛呼出聲,那就成了笑話了。
冠禮中最忙碌的就是王仁表了,扎好發髻,捧起裝著飾品的匴站在崔信身邊。
崔信取緇布冠戴在李善的發髻上,誦道:“吉月令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維祺,以介畢福。”
李善起身行禮,轉入南房,除去緇布冠,小蠻和周氏替其重新整理發髻,外面的崔信也要重新盥洗。
片刻後,李善接受第二次加冠,這次是進賢冠,一般情況下應該用的是遠遊冠,不過李善已然出仕,冊封郡王,所以用的進賢冠,而且還是三梁。
行冠禮,一共是三次,第三次李善脫去采衣,身著裡衣外出,接受爵弁。
整個儀式中,最重要的是替李善三次加冠的正賓崔信,但最忙碌的是讚者王仁表,這會兒正忙著將酒器搬到屋內,獨自斟上酒液……李善特地囑咐,絕不能用玉壺春,看看那酒盞,一杯下去就得倒。
王仁表在副賓李客師的提醒下將柶調換了下位置……禮儀苛刻到這個程度,杓子頭往哪個方向都有嚴格的規定。
李善持杯三祭,飲盡杯中甜酒,將柶插於觶中,然後再向賓客一一行拜禮。
到這裡,程序基本就走完了,本來還應該有個命字之儀,不過前幾年凌敬賜字懷仁……按理來說,其實凌敬也有資格出任正賓或主持,不過他如今是秦王心腹,顯然不合適。
見李善轉入南屋,這是去拜見母親,李道玄嘖嘖道:“兩漢重冠禮,自魏晉之後,冠禮一度廢而不行,如此禮儀實在少見。”
“上一次見如此以漢禮行冠禮,還是四十多年的事了。”陳叔達微微點頭,南北朝時期,冠禮基本就廢了,也就南朝皇室還保留,陳叔達指的是他兄長陳叔寶。
幾年前,李淵倒是下詔恢復漢家禮儀,從天子到親王、郡王、官員都設定了冠禮的規模,但實際上實行的並不多,去年李道玄的冠禮基本上也就是走走流程。
而李善這場冠禮,崔信、平陽公主夫婦都出了大力,特別是前者,找了不少大儒,從古書中尋根溯源,一板一眼按照漢製而行……李善光是排練彩排都挺遭罪的。
實際在歷史上,隋唐時期的冠禮最終還是衰落下去,直到北宋時期才真正興起,主導者是司馬光與程頤。
朱元璋驅逐蒙元實現了冠禮的第二次複興,再之後清軍入關,冠禮基本不存在了,直到李善穿越之前的那個年代,冠禮才有所恢復。
南屋內,李善拜倒在朱氏膝前,手捧脯獻上,朱氏回禮,眼中有淚光閃現,自嶺南北上,變故頻頻,兒子卻奮發而起,至今名揚天下,可傳頌千古。
雖然程序基本走完了,但還需拜謝,李善在心裡默念了一遍,覺得冠禮真的需要簡化一下……難怪這幾年也沒聽說誰大張旗鼓的行冠禮,太麻煩了。
李善先拜母親,然後拜平陽公主,後者是以姐姐的身份坐與內室,然後就徑直出去。
按道理來說,孤子行冠禮,應該在父親牌位前拜而告之,但李善顯然沒這個意圖,性情剛烈的朱氏和平陽公主也很讚成。
首先要拜謝正賓、副賓、讚者,以一獻之禮宴請……一杯酒,然後奉上五匹絲綢與兩張鹿皮。
其次拜謝諸位賓客,這個流程也被稱為醮禮,呃,就是與諸位賓客飲酒。
最後才是拜見君、鄉大夫之儀,如果是官員,有資格的話需要拜見君上,如果沒有出仕,應該拜見鄉大夫。
具體到李善,自然是要入宮拜見李淵。
正賓崔信持杯,朗聲道:“美酒令芳,籩豆整齊。三加你服,肴升折俎。承天之慶,受福無疆。”
諸位賓客齊齊舉杯,一飲而盡。
看看時間還有,流程也走得差不多了,一直做個擺設的主持李孝恭笑道:“本朝行冠禮,今日為最。”
太子中允王珪捋須道:“但邯鄲王之功績,亦少有。”
李道玄想了想,“二兄當年正在柏壁。”
李世民二十歲加冠那年,正好是河東大戰,率軍屯於柏壁與宋金剛對峙,自然不可能行冠禮。
李善一一拜謝,比較熟或者關系密切的無所謂,但有的人是因為崔信、李客師等人的緣故才會來見禮,需要一個個致謝。
一直拖到黃昏時分,李善先拜謝送走正賓、副賓、讚者,再拜謝送走諸位賓客,最後才著玄冠、玄衣、黑色蔽膝,入宮覲見。
甘露殿內,李淵笑吟吟的看著李善,笑道:“如此小郎,未加冠已名揚天下,今日加冠,朕甚盼之。”
太子李建成朗聲道:“父親,懷仁今日加冠,當可授之重任。”
李淵眼睛眯了眯,下首位的李世民也忍不住抬頭瞄了眼,這句話什麽意思?
不過李世民沒吭聲,最近一段時日,除非觸碰到根基,比如撤銷陝東道大行台之類,其他的任何事,他都保持沉默……李淵的態度已經越來越明顯了。
這又是要打我的主意?
李善心裡吐槽,嘴裡卻道:“棉花雖是小物,卻於國於民,均有大利,臣當盡心竭力。”
李淵笑了笑,“今日懷仁加冠,朕即賞驪山五湯,懷仁盡可挑之。”
五口驪山湯?
李善在心裡琢磨了下,這個賞賜說不上多好,但也不差,以後驪山……李善?
別以後沒有華清池,只有李善湯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