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穿越初唐從上吊開始》第572章 朝中議事(上)
穿越初唐從上吊開始第五百七十二章 朝中議事(上)

拉的長長的隊伍由東而來,溫彥博掀開車簾,遠遠眺望,霸橋邊垂柳依舊,原本以為只是去簽訂盟約,卻沒想到卻拖了這麽久。

半個多月前,溫彥博就準備動身了,李善也沒有挽留的意思,但顧集鎮那邊雖然人手勉強夠用,但張士貴身為天策府大將,卻有點壓不住那些世家子弟。

雖然張士貴本人也不是寒門出身,曾祖、祖父、父親陸續出仕北魏、北齊、前隋,但這在世家門閥最為聚集的河東卻算不了什麽。

關鍵還是張士貴心有傲氣,又是以軍法管束民夫……那些剛剛從草原歸來的難民倒是無所謂,但世家子弟卻大都不爽利,而難民中在溫邦之後又冒出了幾個世家子弟,導致局勢出現了變化。

關於這一切,李善很利索的不管不顧,直截了當的將問題全都丟給了還沒來得及離開的溫彥博……人都是你召來的,那就要負責到底啊。

最終,溫彥博在顧集鎮待了大半個月,管束、調換人手,人都累的瘦了一圈,直到四月分才啟程,路上又接到李善的來信,為代州籌集木材、鹽茶等貨物,抵達長安已經是四月下旬了。

可以這麽說,溫彥博不得不承認,李善在用人方面很有一套,但更確認一點,這個青年是個撿到一塊石頭都想榨出油的貨。

其實還真不是,不管是怎麽用人,還是用誰……李善都是遵循一個穿越者的觀點,能在歷史上留下名號的都是有點能耐的。

張公瑾、蘇定方、馬周、薛萬徹、張仲堅、張士貴、溫彥博都是如此……既然有名義,那就不要留手,使勁兒壓榨吧。

車隊過了霸橋,一路向西,不多時車隊一分為二,溫彥博徑直向長安進發,另一隊在數十親衛的護佑下向北行去。

如今的日月潭在長安周邊已經是小有名氣了,除了幾樣細水長流的產業之外,東山寺已經成為長安一景,就連蜿蜒從各家門口流過的水渠也因為獨特的設計引人矚目……呃,這個時代,其實嶺南、江南的村落還沒有這種構造。

那當然了,李善還是跟著老師飛刀時候在江南古鎮見過幾次……不過所謂的古鎮,也就是明清時期建造的。

車隊入了莊子,在村西頭李宅外停下,得到通稟的朱氏一聽就眉頭大皺,不禁瞥了眼坐在對面的長孫氏。

早在李善還未名聲鵲起的時候,李客師一家就和李善相熟,後者被召入軍中征戰山東,李客師還特地遣派親衛護佑。

之後李善一躍而起為天下知,長孫氏為其做媒,李善也投桃報李,讓初出仕的李楷在代州承擔重任……如今在代州總管府之下,李楷的分量相當的重。

原本李善只是微末之身,都是朱氏登門拜會,但如今冊封郡王,長孫氏也經常來日月潭與朱氏敘談。

長孫氏知道朱氏擔心什麽,低聲道:“懷仁不至於此。”

“還未離京就囑咐了,都兩個月才送回來。”朱氏有點心神不寧,疾步走出屋子。

長孫氏想了想沒跟出去,的確啊,兩個月才送回來……別是發現有了身孕才送回來吧?

之前覺得無望與清河崔氏聯姻,而李善又幾次斷言暫時不定親,所以朱氏才會將周氏、小蠻送去代州,指望能誕下子嗣。

但如今……弄瓦還好說,如果弄出個庶長子,崔信只怕要大怒。

朱氏曾經聽兒子私下提及,崔信極為寵溺女兒。

不多時,朱氏就回來了,笑著搖搖頭,“還算他知理,大郎遣派親衛護送西河郡公回朝,

順道一並送來。”“西河郡公回朝了?”長孫氏笑道:“此去代州兩月,據說朝中議論紛紛。”

嗯,的確議論紛紛,但並不是因為溫彥博,而是因為顧集鎮……凌敬私下就和朱氏提及,無論在哪兒,懷仁都能平地卷起三層浪。

雁門關大捷,是李唐在改旗易幟後,在塞外與突厥的第一戰。

籌建顧集鎮,也是在改旗易幟後第一次在塞外建立據點。

顯然,才冊封郡王不久的李善展示了銳利的鋒芒,但這符不附和如今朝中的主流……不太好說,有禦史在早朝彈劾李善試圖挑釁突厥,引起大戰,但也有朝臣維護……如今朔州歸屬大唐,李善擇地建寨,難道也有錯?

聖人李淵對此不置可否,顯然,至少要等溫彥博回朝才能知曉虛實……雖然李淵早就從密信中得知李善的全盤打算。

如今的李淵和原時空的李淵是不同的,歷史上武德六年、武德七年,苑君章依舊依附突厥,頡利可汗肆意攻打河東,甚至在武德七年主力攻陷雁門關,盤桓於猩州不走了,不停的襲擊太原府甚至晉州,鬧的李淵不得不讓李世民出手。

但人家頡利可汗在盤桓猩州的同時,遣派偏師從靈州南下,一路攻破原州、隴州,連營南下,關中大震,李世民在河東那邊打了幾場,又匆匆忙忙跑到關內來……換句話說,在洛水大捷之後被閑置的李世民,在武德七年的時候是掌控了關內兵權的。

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再加上突厥勢大,李淵在裴寂、太子李建成的慫恿下準備遷都。

但這一世已經不同了,李善提前挑起了突厥的內亂,整頓兵備,堅守雁門關,最重要的是逼降了苑君章……使突厥失去了攻城拔寨最有經驗、能力的一支偏師。

武德六年、武德七年,馬邑得而複失,失而復得,幾場大戰都在塞外發生,除了江夏郡公李高遷的敗北之外,數場大捷讓李淵大喜,也讓李淵有了信心。

所以,當李淵在兩儀殿召見溫彥博的時候,第一句話問的不是簽訂盟約,而是朔州局勢。

“二月末,邯鄲王清洗馬邑駐軍,芮國公舊部散於代州、猩州,或屯田,或遣散,或與唐軍混編,隻留下千余騎兵輔左宜陽縣公。”

溫彥博口齒清晰的將馬邑的局勢介紹的清清楚楚,“突厥大舉來犯,不敢言馬邑不失,但如今上下一心,必能久守。”

頓了頓,溫彥博補充道:“再有顧集鎮、雁門關成掎角之勢,除非突厥舉國來犯,否則難以破之。”

看了一眼旁邊的起居郎,李淵微微頷首,他自然聽得懂溫彥博這句話的意思,已經和突利可汗簽訂盟約,那突厥就不可能舉國來犯。

沉吟片刻後,李淵側頭吩咐,“召宰輔、大郎、二郎、三郎。”

關於朔州新建寨堡,李淵是需要表達一個態度的……至少是支持,還是反對,是默許,還是排斥,這決定著李唐對突厥的態度,以及李唐和突厥開戰的急緩。

+ 加入書簽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