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這個時代小半年,從還在東山寺養病的時候開始,李善就在試圖用種種方式去搜尋各種信息,這一點上朱瑋幫了很多忙。
對於一個穿越者來說,搜尋信息,再和從歷史書中得知的那些一起整理分析,才能選擇出最符合自己的一條路。
李善摩挲著小蠻的楊柳腰,張開口吞下纖纖玉手遞到嘴邊的果子,心想自己那日可是為了打探消息才去平康坊的。
以豆腐製品升級的名義登門,再以打製鐵鍋的名義將李楷、李昭德兄弟引來,通過東山寺之事引出長安令……李善能做的都已經做了,如果沒有效果,也只能另想他法了。
李善在心裡琢磨,聖人召秦王回京,再令齊王總領河北諸軍的消息也就這一兩日才傳開,甚至後一條是今天才傳開的,不知道李昭德那小子腦子好不好使。
此時此刻,李府。
李昭德面有得色的滔滔不絕的講述,榻上的中年人聽到最後,猛地一拍身邊的桌案,“吾家亦有千裡駒!”
這位中年人就是李靖、李客師的堂弟,隴西李氏丹陽房李乾佑,現任齊王府主簿。
“與其去河北,不如全力攬下長安令。”第一次在正事上建言的李昭德有些興奮,“父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朱家溝的李善一邊摸著小手和小蠻聊天,一邊嘀咕自己今天是不是應該多點李昭德兩句,可又怕心思縝密的李楷聽出什麽……
事實上,能在歷史上留下印記的人物,沒一個是好相與的,李善自然不知道……武則天執政期間,李昭德出任宰相,獨攬朝權,威勢一時無二。
李乾佑微微點頭,“此語在理。”
看了眼面前才十六歲的獨子,李乾佑從榻上起身,輕聲道:“秦王本就功蓋於世,如今又大敗劉黑闥,只可惜齊王屢屢難以獨當一面……”
頓了頓,李乾佑才說:“早在十日之前,齊王使信使回京,召齊王府幕僚共議,擇人往河北。”
李昭德愣了下,恍然醒悟道:“父親是八日前提起可能外出任職……齊王依附東宮?”
“太子刻意拉攏,再加上秦王此次軍功,聖人亦如此,不過製衡二字而已。”李乾佑都忘記穿上鞋,隻著襪在屋內來回踱步,“王緒擬升任翼洲主管,長安令出缺……”
李乾佑是齊王府主簿,是齊王李元吉的心腹之一,很清楚目前的局勢,甚至最早就是他建議李元吉依附太子李建成的。
但沒想到,秦王李世民太能打,這麽迅速擊潰劉黑闥,東宮出手使聖人召秦王回京,而齊王李元吉試圖將手伸入河北,想讓李乾佑等官員去河北任職。
但李乾佑並不想離京,他如今官階不高,去河北不可能擔任一洲主管,做個縣令有什麽意思?
如今唐朝初建,有的是好位置,只是自己資歷淺了點。
李乾佑的腦子一時亂的很,感慨於秦王軍功蓋世,若非如此,也不會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河北,從而忽略了京中即將出缺的長安令。
眯著眼盯著桌案上的油燈,李乾佑在心裡想,如今朝野上下都盯著河北,長安令倒是有點燈下黑的意思。
想到這,李乾佑又欣慰於獨子李昭德的長進,如此眼光獨到,能在亂象中找到長安令這個突破口。
長安令位低卻權重,不僅能拓展人脈,而且在關鍵時刻能手掌兵權,調集長安周邊府兵……這也是王緒為什麽能隨秦王出征河北立下軍功的原因。
不用離京,也是個縣令,從齊王府的角度來說,李乾佑很合適,從他自己的角度來說,也很合適。
從太子的角度來說,東宮為了製衡秦王,必然刻意拉攏齊王,太子不會輕易否決。
從朝局的角度來說,長安令這個不起眼但卻有些分量的職位,必然會引起秦王府和東宮的摩擦,讓齊王攬下此職……只怕聖人也願意看到。
打定主意,李乾佑低聲吩咐,“準備馬車,從側門出,你親自駕車。”
李昭德興奮的躬身應是。
如今天下尚未大定,長安城入夜宵禁,各坊之間不得走動,但李乾佑運氣不錯,他要去的地方和他住所同在一坊。
一個時辰後,李乾佑在內室中與一位中年人相對而坐。
“長安令?”中年人遲疑片刻後,喃喃道:“不錯,王緒必然升遷,說不定會留在河北,長安令理應出缺……乾祐倒是好眼光!”
“思行兄過獎了。”李乾佑有些臉紅,“在下位卑,齊王尚在河北,還要請思行兄出面。”
這位中年人是齊王李元吉的第一心腹,也是如今唯一能代表齊王府出面拜會太子李建成的官員。
李思行,趙郡李氏子弟,李淵自太原起兵,此人曾深入京城打探軍情,後統軍上陣,多有戰功,如今雖然只是齊王府的護軍,但卻是太原元謀功臣,深得李淵信重,封爵樂安郡公。
所謂的太原元謀功臣,是聖人李淵在武德元年頒布的一份十七人功臣名單,為首的秦王李世民和劉文靜、裴寂三人可免二死,剩下的十四人可免一死,李思行排在倒數第三位。
兩人細細分析了一番,都覺得成功的可能性不低,在秦王剛剛立下大功的時候,東宮不太可能回絕此事。
李思行突然笑道:“說起來你們隴西丹陽房,可真是……”
聽了這話,李乾佑笑著反駁道:“趙郡李氏何不亦如此?”
李思行仰頭大笑後連連點頭,兩人都是世家子弟,家學淵源,自然很懂這一套。
這數百年來,天下紛亂不堪,朝代更迭間血腥常事,世家大族亦風雨飄搖,所以族中子弟向來各仕其主,免被一網打盡以至於家族衰落。
這也是所謂的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
趙郡李氏,李思行輔佐齊王,李志安為太子千牛,而李守素、李孟嘗在天策府任職,前者是十八學士之一,後者為秦王府右三統軍,深得秦王信重。
隴西李氏丹陽房亦如此,李客師是李世民的連襟,是秦王府護軍,李乾佑是齊王李元吉的心腹。
李靖不偏向任何一方,如若李建成登基,有軍功累累的李靖在,隴西李氏丹陽房也不至於衰微。
回程的路上,李昭德又得父親幾番讚賞,心想雖是無意,但也承了李善的情,若有機會,倒是要報答一二。
要讓李善知道……得笑出豬叫,掉進坑裡,還得謝我?
……
第二日,李昭德一早就去找了李楷,將昨晚事悉數告知。
雖然李楷的父親李客師在秦王府任職,但在這些世家子弟心目中,朝代更替是大事,但家族興衰更是大事,當日李乾佑出仕齊王府就是李客師和李靖的建議。
“此事不可張揚。”李楷正要去找王仁表,路上幾番叮囑,“長安令尚未出缺,五叔籌劃,若事泄……”
“還真當我什麽都往外說?”李昭德一甩胳膊,“就算是在孝卿兄面前,都一句不提!”
“說到做到才好,去年為兄賭賽贏了匹良駒……”
“又說這事!”李昭德牢騷道:“今日去孝卿兄那邊做甚?”
“昨日孝卿說今日去朱家溝,咱們一起去看看?”李楷隨口應了句。
“好好好!”李昭德立即吩咐隨從準備禮物。
一行人四輛馬車,帶著幾十個仆役,在朱家溝引起轟動,雖然這幾個月多有達官貴人拜訪東山寺,但在朱家溝出現還是第一次。
“尚未拜會德謀兄、昭德兄令尊,今日實在……失禮了。”
李善苦笑拱手,心裡驚詫,臉上卻自然的很。
剛剛拜會朱氏的三人站在院中,王仁表是熟客,李楷、李昭德還是第一次來,被與這個時代區別不小,卻也別致的宅院吸引。
聽到李善這句話,李楷回身笑道:“雖然結識不久,但意趣相投,難道尚未為友?”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李善指了指門外,“但如此厚禮,實在過了。”
門外的李家仆役正在從馬車上搬下各式禮物,有卷成一捆一捆的絲綢,有各式造型的家具,甚至還有……李善瞄了眼,看這造型,倒是有點像燒烤爐呢!
“那都是十二弟準備的。”李楷搖頭笑道:“也不知道他為何如此。”
李善心裡一喜, 李昭德自然不會無緣無故的送來這麽厚的禮,但如果是李昭德的父親有意長安令,那李昭德是有這個理由的。
“昭德兄?”
“孝卿兄稱叔母,首次登門拜會,自然要備些許薄禮。”李昭德笑吟吟道:“日後長相往來,無需如此客套。”
李善遲疑的轉頭看向王仁表,眼神中帶著詢問之意。
王仁表一頭霧水的搖搖頭,看向李楷……你應該知道吧?
李楷心裡自然知道,這是李昭德的謝禮,只是李善、王仁表不知情而已。
不多時,一夥人就在院子裡將爐子鋪開,李善發現,還真是燒烤爐啊!
不過,“烤”這個字直到民國時期才出現,是國畫大師齊白石的首創,在唐朝,燒烤被稱為“炙”。
“好口福!”王仁表看見奴仆搬來的大塊生肉,“昭德從哪兒弄來的牛肉?”
“下面莊子送上來的,據說是摔死的耕牛。”
李楷還算穩得住,李昭德和李善已經忍不住湊上去了。
在唐朝,耕牛是嚴禁屠殺的牲畜,一旦事發,就算是高官顯貴也要獲罪,自然是物以稀為貴。
而李善,已經口中生津,在回想前世醫院後門的燒烤攤和左庭右院了。
“這是牛腩,拿來燒烤……炙,不僅難熟,而且也浪費了!”
“這是裡脊,快炒或者白煮切片才好吃!”
那邊,李善唾沫橫飛,李昭德聽得聚精會神。
後面安坐的李楷和王仁表面面相覷,難道說嶺南是法外之地,不禁殺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