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聽到三公子贏天安靜祥和的一句:
“本公子也認為跟他打成了平手。
既然他下棋不如本公子。
那就再鬥一局!”
就連對三公子贏天看不順眼、內心極其討厭的齊國太子田文都忍不住嘀咕一句:
有容人之量!
卻系梟雄之姿!
三公子贏天這一句話。
直接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啞口無言。
甚至內心多了一些好感。
三公子贏天為人雖然囂張猖狂。
但是極其有氣度,有撐船之胸懷。
主持禮儀的儒家弟子對著三公子贏天行了一禮後。
收到直接齊國太子田文的暗示。
雖然他對三公子贏天印象也有所改觀。
但是他必須要打敗三公子贏天。
用嘴,用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腦子。
三公子贏天一甩長袖,淡定道:
“請吧!”
“好!”
記帳刺激的辯論再度開始。
所有人都知道接下來必然是一場極其精彩的對陣。
紛紛矚目期待。
主持禮儀的儒家弟子對著三公子贏天侃侃而談。
準備下套:
“在下儒家弟子。
我儒家有二聖。
先聖孔夫子。
亞聖孟夫子。
敢問三公子可曾讀過儒家經典?”
三公子贏天本想說自己天縱之才。
讀遍天下經典。
但是這樣容易暴露自己。
只不過有些尷尬的摸著腦袋不好意思道:
“在下才疏學淺,所讀經典不多。
儒家,法家,墨家皆有涉獵。
只是做到了博而不精。”
主持禮儀的儒家弟子心中狂喜。
看向三公子贏天笑問道:
“敢問三公子。
人之初,性本為何?”
三公子贏天微笑道:
“善亦或者惡!”
主持禮儀的儒家弟子又詢問道:
“那麽三公子你認為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三公子贏天看向了一名法家弟子:
“我師從法家大賢商君。
以我法家論述來看!
人之初,性本惡!”
“哈哈哈哈!”
那個主持禮儀的儒家弟子搖頭笑道:
“三公子所言滑天下之大稽!
簡直大謬!”
三公子贏天冷笑一聲:
“那麽閣下認為人之初,性本善?”
那主持一禮的儒家弟子自信道:
“我儒家夫子早有論述。
人之初,性本善!
真善美,乃人性也!
亞聖孟子亦是如此所說!
既然儒家先聖孔子、亞聖孟子解釋如此說。
那麽人之初,性本善!”
三公子贏天不緊不慢道:
“大謬!閣下如此斷言大謬!”
那主持禮儀的儒家弟子反駁道:
“立論當有理有據,足下無端指斥,何其淺薄哉?”
三公子贏天當即滔滔不絕起來:
:“夫子大謬,憑據有三。
天下學派皆有分支,夫子斷章取義,以術治派為法家全貌,此其一。
法家三派,其根同一,皆以認同法治為根本,而在推行中各有側重。
夫子無視法家根本,攻其一點不及其余,此其二。
法家術治派,是在行法根基之上著重整肅吏治,強化查勘官吏,與搬弄權謀有天壤之別。
夫子有意抹煞根本,其論斷之輕率無以複加,此其三。”
那主持禮儀的儒家弟子羞紅臉,反問道:
“三公子,你是法家何派?”
一名法家弟子慎到對著所有人朗聲道:
“天下士子聽了,三公子贏天乃我我法家法治派名士。”
那主持禮儀的儒家弟子笑道:
“法治成家成派,我未嘗聞矣。
苛政猛於虎而已,何足論之?”
三公子贏天據理力爭道:
“夫子論學先定罪,不足道也。
贏天唯告夫子,天下治道不在空談,而在力行。
法治也好,人治也好,誰能融入大爭潮流而強國富民,誰便是正道。
否則,便是空談大道貽誤天下,必將為大爭之世所遺棄。”
在場所有人包括韓國九公子韓非、齊國太子田文紛紛喝彩叫好:
贏天,彩!彩!彩!
那主持禮儀的儒家弟子繼續反駁道:
“人性本善,自有法、墨、兵三家而淪喪。不亦悲乎!”
三公子贏天朗聲道:
“夫子立論無據。
人,性本惡。”
“什麽?”
“夫子立論無據?”
“這個說法還是頭一次聽說!”
韓國九公子韓非、齊國太子田文、主持禮儀的儒家弟子。
在場所有百家弟子紛紛驚呼。
因為這還是他們第一次聽到如此新鮮的說法。
故而紛紛看向三公子贏天請教道:
“願聞三公子之論。”
主持禮儀的儒家弟子自信道:
“稷下學宮言無不盡,人人可論。
老夫願聞足下性惡之說,以為世人借鑒。”
三公子贏天見所有人都向他虛心請教。
便索性展現整我。
對著所有人朗聲道:
“惡,人之本性。
因人性有惡,才有法度。
天下人生而好利,才有財貨土地之爭奪;生而貪欲,才有盜賊暴力與殺戮;生而有奢望,才有聲色犬馬;人性之惡,必以律法而後正;以法治防范惡欲,以法治疏導人性,人性才能向善有序。
孟夫子空言性本善,將治世之功歸於人性之善,將亂世罪孽歸於法墨兵三家,無非是要重申仁政,人治與複古之論,回到夏商周三代。
此乃縱容惡行,蒙蔽幼稚,真正的大偽之言。”
在場墨家、法家、農家等除了一切儒家弟子之外的所有讀書人。
紛紛拍手喝彩:
三公子,彩!彩!彩!
這一遭辯論。
從大家的聲音之中。
便已經知道了三公子贏天的呼聲最高。
自然是贏了。
但是主持禮儀的儒家弟子絲毫不懼。
不慌不忙。
淡定非常。
雖然感受到了三公子贏天厲害。
但是誰讓三公子贏天沒有怎麽度過儒家經典。
便以此為論點。
準備給三公子贏天最後一擊。
只見那主持禮儀的儒家弟子掃視了一樣在場所有人:
“揚朱學派弟子可在?”
“在!”
“墨家弟子可在?”
“在!”
“道家弟子可在?”
“法家弟子可在?”
“在!”
那個主持禮儀的儒家弟子挨個詢問了一遍。
眾人不解其意。
但是其中三公子贏天、齊國太子田文、韓國九公子韓非似乎明白了這個主持禮儀的儒家弟子要說什麽。
那個主持禮儀的儒家弟子為了擊敗三公子贏天也是豁出去了。
先是笑裡藏刀。
對著三公子贏天笑問道:
“適才聽墨家弟子說。
三公子跟墨家钜子六指黑俠關系極好。
在墨家之中。
三公子您堪比墨家钜子六指黑俠?
可是如此?”
三公子贏天淡淡一笑,
在場一個墨家弟子朗聲道:
“沒錯!
秦國秦候三公子贏天!
算我墨家榮譽钜子!
地位於六指黑俠一樣!”
“好!”
主持禮儀的儒家弟子等的就是這句話。
眉頭一皺,臉色鐵青,對著所有人開始言之鑿鑿:
“首先,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有一天孟子的弟子公都子跑來跟孟子說:
“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大家都說老師您喜歡辯論,這是為什麽呢?
孟子回答他:“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我哪裡是喜歡辯論啊,我那是迫不得已。
為什麽迫不得已?
孟子解釋:
“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
當今這個時代,沒有聖明的天子來治理天下,諸侯王們各個為了稱王稱霸胡作非為,那些不明所以的讀書人四處遊說,胡說八道。
而天下人不是信奉楊朱學派的思想,就是信奉墨翟學派的思想。
之後他又說: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
我之所以四處與別人辯論,是因為我要端正大眾的思想觀念,消除歪邪理論,抗拒人們的錯誤行為,批駁那些放縱的言論,繼承禹、周公和孔子三位聖人的事業。
我儒家亞聖孟夫子,曾經在滕文公一篇中批判過。
比如兵家。
孟子曰:“有人曰:我善為陳,我善為戰,大罪也。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故此,兵家為萬惡之源。”
三公子贏天當即反駁道:
“好一個“大罪也”,反抗齊國入侵的曹劌也“善為戰”,幫助趙國、韓國抵禦魏國侵略的孫臏也“善為戰”,都是十惡不赦的千古罪人嘍。宋襄公倒是好仁,天下無敵了嗎?”
那主持禮儀的儒家弟子又繼續道: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為君辟土地,充府庫。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
法家,亂世之禍根也!”
三公子贏天當即反駁道:
“孟子自己倒不是民賊,然而李悝、吳起、商鞅的改革實實在在推動了歷史的進步,孟子遵循堯舜文王之道;一味複古守舊,幾乎沒人願意聽從他的建議,自然也談不上良臣。”
縱橫家
那主持禮儀的儒家弟子再度滔滔不絕道:
“曾有一個叫景春的人問孟子:
“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公孫衍和張儀他們一生氣諸侯都害怕,他們如果安靜下來不做事情那麽天下就安定下來了,像這麽厲害的人難道不是大丈夫嗎?
孟子直接答覆:“是焉得為大丈夫乎!”這怎麽能算大丈夫呢?
什麽是大丈夫?
孟子說: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這句話耳熟能詳,不必翻譯了。在孟子看來,縱橫家那種權謀手段是徹徹底底的小人行徑,君子不屑為之。
這裡也就可以看出儒家高尚的道德情懷,以及正派的人生態度。
故而,縱橫家皆乃弄權小人之輩!”
三公子贏天搖頭大笑:
“雖然說縱橫家的道德低下讓人唾棄,但人家的政治水準還是有的,反觀孟子,他可能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地方官,但絕對不適合主政國家大事。
孟子在政治能力上還真不一定有嘲笑縱橫家的資格。
本公子告訴你們所有人!
之所以戰國時期的儒者們總是難以實現遊說目的,“仁政”理想終不得推行,恰恰正是因為他們擯棄了縱橫學的遊說方法,隻知直言快語、自說自話,令人霧裡看花,難解真意。
總之“成也君子,敗也君子”,這其中的是非對錯,實難論斷。
若強辨是非,恐成一執之論,不免要引得片面之嫌了。”
那個主持禮儀的儒家弟子繼續道:
“再說說你們墨家!
墨氏兼愛,是無父也”,墨家對所有人都講平等的兼愛,會讓人們沒有了父母的概念。
在儒家的觀念中“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是生而為人之根本。
例如孔子強調:“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父母尚在的時候,身為子女不應當出遠門,讓父母心中掛念。如果因為特殊原因一定要出門,那麽也一定要讓父母知道自己去了哪裡。
但若按照墨家的觀念,所有人都應當被無差別的平等愛戴,對父母的愛和對陌生人的愛應當是一樣的。
構建博愛社會之本心雖好,但如此一來,人們便完全可以棄父母於不顧,想去哪就去哪,孝順父母的義務就丟掉了。
這種社會風氣一旦形成,那麽人倫大道豈非要崩塌?
除了這一點之外,孟子對墨家的“節葬”也是有異議的。
孟子曾經舉例來告誡墨家的學者夷之, 他說:
“蓋上世嘗有不葬其親者,其親死,則舉而委之於壑。”
古時候也有不厚葬自己父母的情況,當時人們的父母死去,他們便將屍體扔到山溝裡去。
但過幾天他們路過山溝的時候,發現父母的屍體被狐狸啃食,蒼蠅蚊子到處都是。
看到這種慘不忍睹的場面之後,他們無不大汗淋漓、閉目不視,於是他們便重新土葬了父母。
為什麽會有這種改變?就是因為他們內心產生了愧疚,沒有人能夠眼睜睜看著父母的身體被如此摧殘而毫不動搖的,這是人之本性使然。
孟子告誡墨家夷子,人天生都會愛自己的父母,這種對父母的愛就是與眾不同,你們那樣無差別的愛,甚至連父母死後都不予厚葬,那是違反人性的行為,是絕對錯誤的。
紫筆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