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長安便利,更兼劉璋的發展手段,假以時日,治下將會發生的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關中之富庶,更有雄關可守,進可攻退可守,這是王霸之業的重要開始。
益州的官員在得到了劉璋的命令後,欣喜異常,能夠前往長安,這就表明他們在大漢的官場上會更進一步,而緊緊的跟隨在蜀王身後,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似乎不是什麽困難的事情。
一年多來,劉璋給益州官員太多的驚喜,而這次的驚喜,更是讓益州的官員鬥志昂揚,他們從劉璋的身上看到了大業可成的希望。
益州的家族,並非是保守的,當看到天下局勢動蕩的時候,他們也想要君主有一番成就。
與此同時,長安城外,各個作坊正在修建,這讓那些生活難以為繼的百姓,找到了生存的方式,他們付出勞動,能夠得到溫飽。
修建作坊,為長安引來不少走投無路的百姓。
將治下的重點轉移到長安,需要的是這些作坊能夠快速的興建起來。
在這方面,劉璋倒是沒有小氣,率先修建這些作坊,勢在必行。
紙廠、酒坊、香皂作坊等,在城外,如同雨後春筍一般。
看著系統中金錢的消耗速度,劉璋心疼不已。
益州軍出動,清剿叛逆李傕、郭汜之流,三輔之地與弘農郡平定,且有封賞百官之事傳來,天下震動。
封賞百官,不僅僅是朝中官員和作戰有功將士,更是牽扯到了天下的諸侯。
不管諸侯在朝廷羸弱之際,對待朝廷有著何等消極的態度,可他們依舊是大漢的官員,即便是皇帝的任命,僅僅是一道流程,也需要走一遍,不然的話,就不是名正言順。
而劉璋在佔據了長安的主導權之後,大行封賞,對諸侯顯然是不利的,也就是說,朝廷很有可能會在劉璋的手中表現出來的是強勢的一面。
益州軍在諸侯中間還是有著一定的分量的。
而不少諸侯首先湧現在腦中的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有著天子在手中,劉璋可得到的是更多人才的效忠,佔據了道義的至高點,無論是興兵,還是聲討諸侯,都有理可依。
袁紹和袁術兩兄弟,之前與迎回天子,顯然是沒有更多的心思的,不然,這樣的事情也落不到劉璋的身上。
真正當朝廷封賞百官的消息傳來,袁紹和袁術的心中,就不是滋味了。
朝廷詔令以很快的速度下達到各個諸侯的手中。
劉璋為大將軍、蜀王,食邑萬戶,假節,錄尚書事。
也就是說,劉璋全面負責朝堂上的政務和軍務,可謂是大權在握。
袁紹被任命為驃騎將軍,冀州牧,封鄴侯,督並州、青州、冀州、幽州之事。
袁術被任命為車騎將軍,揚州牧,封壽春侯,督揚州、豫州之事。
劉表被任命為太常,荊州牧,封成武侯。
劉備被任命為徐州牧,馬騰被任命為漢陽太守,韓遂被任命為金城太守,孫策被任命為揚威將軍。
各方諸侯,皆有封賞,只是封賞的官職有大有小。
除了劉璋之外,最為顯赫的就是袁家兄弟了。
兩兄弟加在一起,負責的可是大漢六個州。
當然,袁家兄弟的實力本身就是不容小覷的。
劉璋負責朝堂上的事情,並不想因此與諸侯交惡,益州軍的實力強盛是不錯,劉璋還沒有自大到可以與所有諸侯爭鋒的地步。
當前與諸侯保持以往的關系,最好是有著更多的往來,才是最為恰當的,因為長安在動蕩之後需要發展。
至於說以後會有什麽樣的變化,等劉璋徹底在長安站穩腳跟的話,是不會有絲毫的畏懼的。
可有關兗州的官職任命,就有些耐人尋味了,曹操被任命為東郡太守,呂布則是被任命為兗州牧。
呂布襲擊了曹操的大後方,險些讓曹操無家可歸,兩者之間的仇怨之大可想而知。
而朝廷任命呂布為兗州牧,顯然是承認了呂布在兗州的地位,這樣一來的話,道義上對曹操可是有不小的影響。
呂布在諸侯中間的名聲雖說不是很好,可呂布的武勇天下皆知,那可是武榜第一的猛人。
曹操不會放棄兗州,此時天下諸侯,已經漸漸的成型。
涼州的馬騰和韓遂,算作一股勢力,荊州劉表、佔據揚州和豫州部分的袁術,平定江東不久的孫策。
佔據並州、冀州、青州,正在幽州和公孫瓚一較長短的袁紹, 偏居遼東的公孫家。
兗州的曹操與呂布,徐州的劉備,以及佔據益州和三輔、弘農的劉璋。
這些勢力,將會展開怎麽樣的角逐,未可知也。
而當袁紹平定了幽州之後,可以說北方了落入到了袁紹的掌控中。
這樣的袁紹,是諸侯中的龐然大物,且袁紹帳下人才濟濟,比之佔據揚州和豫州的袁術,聲勢要更大。
幽州戰場上,袁紹冷哼道:“任命本侯為驃騎將軍?他劉璋何德何能,可為大將軍。”
許攸道:“主公,如今朝廷在劉璋的把持下,劉璋還不是任意妄為,主公可派遣使者前往長安,表達對這次任命的不滿。”
袁紹點了點頭“不能讓劉璋這般的囂張,審配,你去一趟長安。”
朝廷封賞百官,諸侯派遣使者前往長安,屬於正常,關鍵是到了長安之後會有著什麽樣的舉動。
審配拱手稱是,當前幽州戰場上,公孫瓚已經被壓製的抬不起頭來,有著鮮於輔等人的幫助,袁紹統帥大軍勢如破竹,而今已經來到了易京城外。
不僅是袁紹,袁術在得到朝廷的封賞後,勃然大怒,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何況袁紹壓在他的頭上。
論職位,驃騎將軍可是比他這個車騎將軍要高了一籌。
袁家兄弟不和,天下皆知,但凡是牽扯到袁紹的事情,袁術都想要爭上一爭。
盟友公孫瓚不給力,在袁紹的手下節節敗退,可是讓袁術鬱悶了好久。
“袁耀,你代表本侯前往長安,看看朝廷是什麽說辭。”袁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