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逆流啟明》第4章錢財困境
翌日,張祺離開了大員縣城,到了不遠處的山莊中。

如今的甘蔗八九月才能成熟,而上佳的甘蔗,得要過冬時積攢的糖分最高,榨糖是最合適的。

由於皇帝的吩咐,內廷最早來到台灣府大規模的開墾荒地種植甘蔗,從而選到了一個好位置,臨河的位置。

如此一來,不僅甘蔗地沒有缺水的煩惱,榨糖時還能用水力,節省了不知道多少人力物力。

“回稟員外如今在大員縣,咱們有甘蔗田十萬畝,生熟地都有,一畝地能產六百斤紅糖左右,今年攏共能有產糖六十萬石。”

“六十萬石?”得知這個數字,張祺不喜反憂:“產量這樣多,怕是西夷進價不高吧!”

“您說的沒錯。”

管事苦笑道:“前年每斤六十文,去年五十文,今年就跌到了十文,這還有價無市呢!”

“那些福建的商人,早年間通過月港賺了不知多少錢,如今一窩蜂的來到台灣府開荒種甘蔗,這誰受得了?”

“那今年能收多少錢?”

張祺算不出那麽大的數字,忙問道。

“按照十文來算,咱們只能賺六十萬塊銀圓左右。”

“這般銀子,怎能交差?”張祺氣惱道:“皇帝怕是要用錦衣衛來拿人了。”

這糖價比鹽還便宜,簡直是豈有此理。

“我向知府提議,讓明商組成糖商行會,本來就想著提高收益,再創輝煌,不成想倒成挽救了。”

管事聞言,眼前一亮:“理應如此,讓這西夷只能買咱們的紅糖,這樣漲到五十文也是應當,一百文也成。”

“胡鬧!”張祺呵斥道:“在台灣府多少勳貴在此建糖寮,你就這般禁了?不知要得罪多少人。”

老子的糖寮豈不是要餓死?

言罷,他忽然想起,臨行前皇帝有吩咐,說道:“即今日起,趁著糖價低,咱們大力收買紅糖,然後再這樣這樣……”

管事一聽,眉頭直皺。

“白糖?從未聽說過有白如雪的糖啊!”

“這是陛裡就會有白糖。”

雖然自己也弄不明白,但不耽誤張祺發作:“這次我帶了十萬塊銀圓,全部都去買紅糖,咱們的紅糖也別賣了,都運回天津府。”

吩咐一頓後,張祺又讓人給他帶路,去尋找一處合適的地方,開墾荒地。

“員外,甘蔗田太多,開墾著糟踐了。”

“誰說種甘蔗?這是要種棉花。”

張祺叉著腰,面對著一片江邊的土地道:“如今南方棉價日高,陛下擔憂棉花不足,所以就來未雨綢繆,多弄些棉田來。”

“你也可以告訴那些商人,江南的綿價漲了,一心守在糖寮上可不行。”

來到台灣府數日,組建糖商行會,定下了收糖買賣,定下了棉田種植,張祺帶著一身疲憊,開始了北返。

船至松江府時,張祺讓人停船。

他親自來到江南,就想著看著其到底如何。

只見入目之下,遍是棉田、桑田,稻田十存二三,百姓們樂意種植這些經濟作物。

當然除了利益動人心外,另一個因素則是多年來江南的重稅政策,讓百姓們趨向於此,才能負擔得起沉重的賦稅。

如今紹武朝新政,雖然依舊是三等田賦最高的三分銀,但卻給江南卸去了重擔。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江南地區也更富饒了。

在張祺的探究著,對於江南的富裕有了更深的認知。

僅僅從衣著打扮上,就讓人印象深刻。

道路上,行人衣衫雖然多為破舊,但好歹都有遮體之衣,布鞋踩踏,十來個人中就有一個衣裳得體的,

胖子更是可以數出來。田地中,水牛有所見聞,各種鐵器更是眾多。

往村裡走去,一座祠堂印入眼簾,耳邊傳來了朗朗讀書聲,配合著不遠處的嘩嘩流水,讓人沉浸其中。

“衣物自織,吃食不缺,河塘頗多,魚肥菜青,其地一年兩熟,農閑時更是來往於城池乾短工,江南何來不富?”

感慨中,他倒是問了棉價。

棉價從每斤百文,漲到了一百二十文,而棉布卻本每匹(三丈二尺)價格卻從三百五十文,跌到了三百文。

“從江南進棉花,在天津府紡出來,再來江南賣,倒逼棉布降價。”

琢磨了一會兒,張祺就想明白了。

而市面上的商人們卻不明白,因為按照常理來說,成本升高了,棉布應該漲價, 誰料卻在下跌。

不過,由於長江水運,讓湖廣的糧食暢通入江南,海運則又讓兩廣的糧食湧入,江南的糧價已跌至每鬥八十文。

如此一來讓百姓們更樂意種棉花,而不是水稻。

張祺耐不住運河太久,依舊是海船北上。

而因為海運的暢通,人們習以為常,也不再太過於恐懼,倒是催生了客船。

客船們如雨後春筍般湧出,一如當年的走鏢。

商人們將貨倉改為小房,中房,大房,一次性接納數十人,船資十塊、十五,五十不等。M..

由於不用去競爭激烈的貨運,時間還快,客運來回一趟能賺數百塊銀圓,比貨運強太多。

等張祺抵達天津府,就被簇擁著入了酒樓,被接風洗塵。

一通吃喝,心情也就放松下來。

“員外,你是不知,這天津府如今利處最大的,就是紡織場,百步一家,機杼聲連成一片,那叫一個熱鬧……”

“但現如今,就是乾的人最多的,這一行也就更難咯!”

某個大肚便便的商賈,操持著山西口音,抱怨起來。

“這是為何?”張祺愣了:“天下百姓千千萬,就算是你們造的布帛再多,也能賣得出去。”

“再不濟還有朝鮮,日本,安南,琉球,也能轉賣啊!”

“不瞞您說,棉價漲了,到底還是能買上,但機杼再好,也得有人乾不是?”

商人苦笑道:“我買了一百台機子,每月三塊銀圓,三塊啊,都招不到人。”

“人呢?”

“天津府的人,都被那群人簽了契,咱有機子就是沒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