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艦娘:從深藍到星海》第455章 大致方案
最新網址: 許星辰跟艦娘們討論,形成了最基本的方向,然後現場分派了專門的人手,開始相關項目的具體研發。

 這些項目討論和研發的過程,也是對現有的戰裝類型、級別、編號重新分類,歸納整理的過程。

 這批新戰艦雖然更換了全新的能量體系,但是考慮到它們的設計目標仍然以水面作戰為主, 同時也很可能是整個聯盟最後一批以水面作戰為主的戰艦,所以將繼續沿用原有的型號編號體系。

 後續繼續設計的大氣層內作戰的武器系統,也會繼續沿用這些型號編號體系。

 而後續可能會有的純太空作戰武器系統,將會在這個型號編號體系基礎上,增加一位數字或者字母作為區分。

 航空母艦。

 現有的航母中,001和002兩個編號已經有了,003、004兩個序號也很可能會是“歷史”型號, 是可能會直接建造出艦娘的。

 所以這次把003和004兩個序號跳過了, 新航母直接定型為005型天海兩用航空母艦。

 這批新戰艦的設計目標, 主要是給艦娘們升級更換使用,所以設計方式也會圍繞這個目標展開。

 按照現有的經驗,艦娘能夠熟練輕松掌控的艦體,噸位規模再次放大一倍,是一個比較合適的升級范圍。

 現有的最高級通用航母艦體,是891重製版中間態物質能量體系修訂版,標準排水量6萬噸,滿載排水量8萬噸。

 這個排水量,看上去與最初版本完全一致,實際上已經經歷過了很多次傳統升級,排水量曾經堆到過9萬噸以上。

 但是中間態物質改造之後,各種設備的重量都縮減了一大截,結果就讓總噸位降回到了最初的級別。

 小企業(65)的艦體規模雖然更大,但是本體設計並不算合理,而且裝備體系不同,所以並沒有在聯盟內推廣使用。

 最終,航母類艦娘的下一級艦體,整體的大致規模被敲定在標準排水量12萬噸, 滿載排水量16萬噸的范圍內。

 這樣得到的目標艦體數據,大致是這樣的情況。

 005型天海兩用航空母艦。

 飛行甲板長度:416米。

 艦體水線長度:384米。

 飛行甲板寬度:96米。

 艦體水線寬度:52米。

 艦體吃水深度:12-13米。

 設計水面航速:40節。

 常用太空速度:64公裡每秒(相對)。

 最大太空速度:3萬公裡每秒(0.1C)

 理論水面航程:1000萬公裡。

 理論太空航程:4億公裡到無限。

 航母操作的艦載機數量,是有一個不太固定的極限,這個數字大約是100架。

 所以航母艦體放大之後,不會大規模的增加艦載機數量,而是會同步提升戰鬥機的規模。

 所以新航母的配套艦載機,也是在完成中間態能量體系轉化的戰鬥機的基礎上,再次整體放大的得到。

 殲40艦載空天多用途戰鬥機。

 機身長度:32米。

 翼展寬度:24米。

 大氣層內起飛重量:64噸。

 大氣層內最大載荷:40噸。

 大氣層內理論航程:48萬公裡。

 大氣層外理論航程:1億公裡到無限。

 大氣層內最大速度:約10公裡每秒(約30倍音速)。

 大氣層內作戰速度:約3公裡每秒(約10倍音速)。

 太空作戰最大速度:64公裡每秒(相對)。

 艦娘們的飛機本來就都是無人的,當作戰用飛機規模足夠大了之後,專業預警機就變得可有可無了。

 不過本著有備無患的心態,艦娘們還是準備專門設計預警機,但不再使用運輸機改造,而是用多用途戰鬥機改造。

 雷達全面采用共形天線,不需要再專門背著巨大的“盤子”,機動性能基本看齊戰鬥機。

 使用戰鬥機相同的中間態物質引擎,有著近乎無限的航程,超越戰略導彈的速度, 還有跨大氣層作戰能力。

 相比同源的戰鬥機而言, 只是內置的彈藥艙相對較少, 作戰能力相對較低,有點近似於地球的電子戰飛機。

 但是預警觀測能力,遠遠超過所有地球預警機。

 兩棲作戰艦艇。

 由於設計出來的戰艦都是艦娘,設計和建造以及改造的所需成本,相對於一個艦娘的價值而言,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所以許星辰的兩棲作戰艦娘設計標準,不再是次級戰艦,而是直接與主力航母等同的,實際上是直接與航母共享艦體了。

 只不過航母機庫是一層,而兩攻的機庫是“兩層”,上層是艦載機機庫,高度略低於正常航母,第二層機庫就是塢艙。

 075是直接用707重製版的標準改造的,076是直接使用891航母的艦體改造的,下一級077型也將直接在005的基礎上改造。

 它們在某種程度都是航母的變體,兩種類型的艦娘基本上可以無縫切換。

 所以新兩攻的設計,也會與航母同步完成,艦體參數也基本一致,只是攜帶的裝備有明顯差異。

 除了相同的固定翼空天戰鬥機、預警機之外,攜帶了更多的直升機和裝甲車輛。

 導彈艦。

 由於戰裝更換功能的推廣,所有艦娘都可以通過持續不斷的練習提升,從最小的導彈艇連續升級換裝到最大的戰列艦。

 所以以後就不會重新設計新的小型水面戰艦了,而是在現有艦體的基礎上不斷的升級改造,得到對應檔次的升級用新戰裝。

 在這樣的基礎上,所有的炮艇、導彈艇、護衛艦、驅逐艦、巡洋艦、戰列艦等傳統艦娘,也在升級後統一歸類為“導彈戰艦”。

 那些傳統名稱也不會直接刪除或者禁用,而是變成了類似學徒、初級、中級、高級、大師、宗師這樣的職業資格等級……

 新戰艦型號編號,就利用代表水面艦艇的05系列內的剩余編號,058或者059,純太空戰艦會定名為0580、0590。

 現有的最高級通用戰艦艦體,有來自深海的虎鯨與大和兩種。

 跟航母類似,她們經過了多次的升級修改,艦體規模本來都從七萬出頭,飆升到了將近八萬噸。

 結果中間態物質改造完成,從動力到燃料到武器設備全都大幅度減重,現在都掉到了七萬噸左右的檔次。

 參考航母升級的放大系數,戰艦體系的下一級艦體,整體規模被定在了標準排水量12萬噸,滿載排水量14萬噸。

 目標艦體的大致數據如下:

 058型天海兩用戰艦:

 艦體總長度:384米。

 水線長度:360米。

 艦體總寬度:56米。

 水線寬度:52米。

 吃水深度:11到12米。

 設計水面航速:40節。

 谷瞣

 常用太空速度:64公裡每秒(相對)。

 最大太空速度:3萬公裡每秒(0.1C)

 理論水面航程:1000萬公裡。

 理論太空航程:4億公裡到無限。

 主要武器:

 4組4聯裝520毫米快速活性能量發射器(活性能量艦炮)。

 用於快速投射專用導彈和各類炮彈,炮彈最大加速10倍音速,射程600公裡,炮射導彈可進入近地軌道,故理論射程無限。

 128組8聯裝共1024單元850毫米活性能量助力垂直發射裝置。

 用於發射各種常規導彈、戰略導彈,導彈可進入近地軌道,故理論射程無限。

 8組雙聯裝240毫米快速活性能力發射器(活性能量副炮)。

 用於發射各種近區域防禦導彈,防空、反導、干擾等。

 8座8連裝40毫米活性能量防空炮。

 用於防禦近身的各種導彈、炮彈。

 所有的導彈,炮彈,全部都是中間態物質體系產物,導彈擁有近乎無限的射程,戰鬥部擁有從常規武器到戰略武器的可調當量。

 潛艇。

 潛艇隊伍中,093、094系列及以前的核潛艇,039C以前的常規潛艇,現在也都已經到齊了。

 許星辰曾經通過戰裝改造和更換,建立了類似戰艦的相對平滑的升級體系,從小型常規潛艇一路升級到最大的戰略導彈核潛艇。

 在中間態物質能量體系形成之後,核動力被直接替換掉,所有的艦級都采用相同的能量模式,升級過程變得更加平滑。

 潛艇的095和096兩個編號,也和航母003與004編號一樣留空,新戰艦直接采用097、098的編號。

 更換了中間態物質能量體系之後,潛艇是所有艦娘類型中噸位縮水是最嚴重的。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要抵達全球的戰略導彈,重量從幾十噸縮減到了幾噸,尺寸也縮減到了常規導彈的級別。

 如果有需要的話,戰略導彈核潛艇可以在保持原有威懾力的情況下,噸位直接打個對折。

 不過許星辰的選擇是,不去縮減現有的艦體噸位,而是用這些噸位來增加作戰能力。

 對於092、094等傳統戰略導彈核潛艇的改造,許星辰首先將是她們的艦體外殼修繕到完全平滑的水滴型。

 然後把富裕的艦體空間分區,一部分用來裝載更多的戰略導彈,一部分就作為特殊的運載艙室,用來托運更多的艦娘潛伏。

 最後一部分用來加裝足夠的小規模武器,用來參與和應對相對常規的潛艇作戰,以及低級別的戰略威懾。

 而091、093等攻擊核潛艇,以及039C等比較大規模的常規潛艇,也在改造的過程獲得了發射戰略武器的能力。

 再加上,中間態物質武器系統中,常規武器和戰略武器是沒有明確界限的,只是設計當量不同而已。

 所以能量系統變更之後,戰略導彈潛艇與常規潛艇的界限變得非常模糊,整體看上去只是規模大小的不同而已。

 所以潛艇的升級體系,就變成了033/035/039——039C——091——093/092——094這樣的順序,完全按照噸位來的。

 再加上潛艇的特殊性,艦體規模並不是最重要的東西,甚至是如果能夠達到目標,艦體規模是越小越好的。

 所以很多潛艇艦娘,努力鍛煉升級獲得最大規模的戰裝之後,還會回去用規模更小的,能夠滿足作戰需求的戰裝。

 所以,潛艇的新戰艦,不會完全參照原有的戰略潛艇與攻擊潛艇成對設計的方式,也沒有按照航母的標準放大一倍艦體規模。

 而是基於原有的相對順滑的升級體系,繼續向上增加一個相對均勻的等級,供潛艇艦娘們作為鍛煉升級目標和作戰選擇參考。

 原有的最大潛艇戰裝094,在多次改造之後,基本定格在了12000噸的級別,新潛艇097型的艦體規模就定在了16000噸。

 新潛艇預計可以攜帶固定戰略導彈128枚,可以實現直接入軌,所以理論航程無限,速度10到30倍音速可選。

 潛射巡航、反艦導彈128枚,活性能量動力,直徑320毫米,理論射程1000公裡,最大速度0.9到10倍音速可選。

 反潛、反艦魚雷256枚,活性能量動力,直徑320毫米,理論射程超過300公裡,速度從10節到80節可選。

 補給艦。

 新型補給艦,不再攜帶常規的燃料,直接攜帶艦娘資源,可以給艦娘直接食用,也可以通過管道,為艦娘的艦裝、艦體補給。

 其他戰艦在星球內的航程,已經相當於是無限的了,在太空是真的擁有無限航程。

 但是太空中的環境,只要本身能動就有無限航程,只是相對速度快慢不同,而且想要提升速度,就要持續補充燃料。

 所以補給艦仍然重要,而且仍然是越大越好,同時具有資源轉化設備,最好是在加上一些物質收集能力。

 現有補給艦中規模最大的,就是901型了,滿載排水量5萬噸左右,所以新補給艦的艦體規模,就定在了10萬噸的級別。

 補給艦的型號,是從903到903,然後再到901的,所以這個系列編號用完了,只能改第二位數字,定為911型。

 除了噸位和艦體規模之外,速度等參數與主力艦基本一致。

 科研艦。

 原有試驗艦、電子偵察船、航天測量船、醫療艦等與研究相關艦型,全部統一歸類為科研艦。

 科研艦型號編號,采用原有電子偵察船的規則,新艦確定為816型。

 原有的醫療艦、遠望系列航天測量船,都已經更換為朝歌的戰列艦艦體。

 這次新戰艦就采用更大規模的,阿爾薩斯級戰列艦為模板,徹底改造之後安裝所有科研設備。

 除了噸位與艦體規模之外,速度等參數與主力艦基本一致。

 普通艦娘的新艦體設計,都沒有太大的難度,基本上都是參考現有模式,重新整合裝到更大的艦體上去。

 整理完要研發的艦體,就可以直接分配工作,分頭去忙活具體的研發工作了。

 而要給許星辰用的艦體設計,就完全是形同開荒的模式了。

 單就一個要搞多大的問題,就讓一群艦娘忙活了三天。

 她們找了三百多個艦娘,分別進行更換戰裝測試。

 大家很快發現,正好能夠展開891航母艦體的艦娘,就算使用50噸級的主戰坦克艦裝,也不可能像是“穿雙襪子”那麽輕松。

 按照艦娘的描述,大概相當於拿了把斧頭。

 要達到穿雙襪子那麽簡單,得換成兩噸左右的越野車。

 剛好能展開707航母艦體的艦娘,要能像“穿雙襪子”那麽輕松控制的艦體,就直接是50公斤的電動自行車了。

 科研艦娘們,就這樣找大量的能展開不同規模艦裝的艦娘,尋找她們能夠最輕松攜帶的艦裝(襪子那麽輕)。

 統計到足夠的數據之後, 科研艦娘們構建數據模型。

 然後計算出以891艦裝為下限,也就是像穿襪子那麽輕松,然後尋找對應的正好能夠展開的艦體規模。

 最終的計算結果是,一個直徑1024米的球。

 這個球體的體積大約是有5.6億立方米,是891航母艦裝體積的兩千倍左右。

 而這個上限仍然是保守的。

 因為許星辰帶891航母艦裝,跟帶電動車艦裝的感覺一樣,根本不知道它的上限在哪兒……

 而且這個上限還是按照能展開艦裝計算的,而不是勉強帶起來計算的。

 暫時只是出於保險起見,先從這個規模開始設計。

 等設計出來之後,再以這個艦裝為基礎,尋找更高的上限。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