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艦娘:從深藍到星海》第479章 5年。
  第478章 五年。

  許星辰帶著老婆孩子去食堂吃了飯,下午一起去參觀這邊的環境改造工地。

  艦娘抵達四號行星之後,繼續維持並加大原有環境改造幅度同時,開始執行新的環境改造方案——直接除冰。

  四號行星環境改造的核心方向,始終都是要提升星球的整體溫度。

  但提升溫度就會導致冰蓋在融化,冰蓋融化的時候就吸收空氣中的熱量,進而導致周圍環境降溫。

  原有方案給星球大氣提供的熱量,很大一部分都被冰蓋吸收掉了,導致星球升溫緩慢。

  同時,海量的冰層融化,還會導致海平面持續上升。

  地球的末次冰期結束後,大量的冰川融化之後,直接導致海平面上升了一百多米,海岸線大幅度後退。

  四號行星覆蓋全球的冰蓋體積,比地球冰期的冰川體積至少要高一個數量級。

  如果所有的冰蓋全部融化,四號行星的海平面可能會上升三百到五百米。

  而艦娘們的軍港、基地、城市,正常情況下都是會建造沿海地區的。

  如果放任海平面上升,要麽把軍港修在幾百米高的山頂上,要麽直接放棄海岸線去內陸建造城市……

  針對這個情況,艦娘們規劃準備了兩個方案,避免冰塊繼續吸收熱量,減少冰塊直接融化變成海水。

  首先是修建更多的資源轉化設備,直接將冰塊轉化為資源,儲存在軍港和太空基地的倉庫中。

  然後,想辦法把冰塊弄到星球之外,弄到太空中去,最好是在太空中堆砌起來,變成一個個冰衛星。

  稍微規劃冰衛星的排列和角度,用冰面反射更多的陽光到星球表面,反過來給星球加熱。

  這個計劃可謂是一舉兩得,但問題來了,怎麽才能把海量的冰送到太空中去?

  科研艦娘們設計了兩個方案。

  首先是扔出去。

  修建大型的可以移動的能量投射裝置,持續不斷切碎和采集冰塊,直接加速投射到太空中去。

  這些裝置建成之後基本上都可以自動移動和工作,艦娘們只需要規劃好采冰路線就好了。

  不過這種裝置主要用在陸地上的平原地區,在地形複雜的山區裡面需要大量艦娘配合才能工作,冰層較薄的海洋上也不適合。

  針對這些區域的冰,艦娘們提前根據周圍的地形,構建大量的湖泊或者說水庫,讓融水匯聚成內湖內海,而不是直接流走入海。

  然後裝運出去。

  組織一批艦娘,更換專門設計的半潛平板運輸艦艦體,裝運冰塊到太空去拋棄。

  這個方式只能用在海上或者沿海地區,因為艦娘在陸地上沒辦法展開艦體。

  四號行星海洋上的冰層體積,大約有918萬立方千米,也就是9180萬億立方米。

  兩極冰海區域可以留下一部分,但是相對有限,大部分都得扔出去。

  專門設計運輸艦體容量約64萬立方米,理論上需要140億次以上才能輸送完畢。

  但是運輸艦艦體其實是半潛浮船塢,結構是個近乎正方體的方盒子,周圍面板可以拆卸,所以不需要把冰蓋切塊再慢慢裝上船。

  運輸艦展開艦體之後,可以讓艦體尾部直接沉入水下,然後伸進冰塊的下方。

  此時周圍幫忙的艦娘,用機器把艦娘艦體上的冰塊,從周圍的大冰蓋上切下來,運輸艦控制艦體再上浮。

  一整塊幾十萬立方米的冰,就這樣直接裝運完成了,整個過程用不了兩個小時

  運輸艦裝運之後恢復艦娘狀態,集體乘坐空天運輸機進入太空,在預訂的軌道上把冰塊推出去,在返回地面就行了。

  這樣整個裝運過程不到三個小時,一個運輸艦娘一天可以跑兩到三趟。

  五萬個運輸艦娘,一天能運輸十幾萬次,大約三十五年可以運完。

  後續的運輸艦娘會持續增多,有五十萬艦娘轉運的話,三年多就能運完了。

  此後的日子裡,許星辰大部分時間留在四號行星,每隔半年返回母星一次,但隻停留半個月就會離開。

  然後去二號行星慰問,轉一圈之後再次返回四號行星,這樣一個循環差不多是一年的時間。

  母星繼續改造剩余的深海,加速建造和改造更多的太空運輸艦,不斷向二號和四號行星輸送艦娘、物資、人口。

  轉眼五年過去了,當新一年的春天到來的時候,許星辰坐在四號行星首府辦公室裡面,再次查看了整個聯盟的情況。

  聯盟的深海全部改造完成,母星的大洋上已經超過兩年沒有新的深海誕生了,此時聯盟內的深海數量總計128萬。

  元首艦娘總數也有略微增長到了132萬,主要是原有艦娘組織儲備的靈魂核心,通過建造變成了原生的艦娘。

  許星辰自己也是持續不斷的建造,終於將中系原生艦船艦娘全部建造出來了,其中包括003型航空母艦,075型兩棲攻擊艦等。

  深海改造加上原生艦娘,整個聯盟的艦娘總數量達到了260萬。

  其中母星留守的艦娘數量120萬,月球基地10萬,二號行星50萬,四號行星80萬。

  聯盟通知下的人類人口,也完成了一次精確統計,總計約1.05億。

  其中絕大部分都在母星,二號行星移民160萬,四號行星320萬。

  兩顆行星的艦娘和人類族群大幅度整章,讓行星環境改造的速度也持續加快。

  最後兩年改造完成的區域規模,遠遠超過了過去五年的改造規模。

  以至於,表面積更大,起步更完,但是人口更多的四號行星,與二號行星的改造進度,在最末期的時候基本持平了。

  經過前後將近十年的改造,二號和四號兩顆行星的環境改造,都進入了最後的收尾階段。

  大氣成分調整已經全部完成,溫室效應強度、大氣壓強度都調整到了近似地球與艦娘母星的標準,空氣含氧量略微高於母星。

  赤道周圍的熱帶地區,夏季溫度已經逼近30度,冬季也已經逼近20度。

  這樣的溫度已經不需要專門保溫了,所以這裡的環境加熱裝置,在兩年前就開始逐步關停並且拆除。

  中緯度的溫帶地區,大部分地區夏季氣溫已經超過了20度,冬季氣溫在零下20度左右。

  中緯度區域的加熱裝置,在今年今年夏天開始逐步關停,但會保留下來用於冬季供暖。

  高緯度的寒帶地區,夏季溫度在零下10度左右,冬季氣溫零下50度。

  這種整體的氣候,已經適宜人類生存,寒帶的溫度雖然惡劣,但是本來就準備保留冰川。

  中低緯度區域的海洋冰蓋,平原和高原地區的冰蓋,已經全部拆除送去了太空,在太空組成了兩個巨型冰塊陣列。

  它們反射的太陽光,讓四號行星的晚上和白天一樣明亮,根本不需要開燈就能生活。

  這些冰塊陣列衛星,有效的提升了四號行星的溫度,現在正在略微調整角度,給處於冬季的半球溫帶區域加熱。

  明年溫帶中部地區的冬季氣溫,就能提升到零下10度左右。

  在之後的三到五年之中,環境溫度還會持續上升,直到基本追平地球和艦娘母星為止。

  在這個持續升溫的過程中,終究是有很多的冰川自然融化了,海洋終究是獲得了大量的水源補充。

  所以艦娘們為了維持海平面高度,在艦娘數量充裕之後,就不僅往太空送冰塊了,還往太空送了大量的水……

  現在四號行星的太空軌道上,兩個冰塊陣列擁有的水資源,已經超過了1億立方千米,大約是地球總水量的十三分之一。

  與此同時,覆蓋整個星球的冰蓋迅速融化,本來就會形成大量的冰雪融水河流和湖泊。

  在艦娘們的有計劃的配合下,這些河流湖泊的數量和規模,都比正常情況下飆升了很多倍。

  平原上的河流是融水匯聚,順著地勢自然流淌的,本來非常的淺,水面非常的寬闊,而且縱橫交錯。

  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羅棋布其間,與寬闊密集的河網完美融合,很多地區都分不清哪兒是河,哪兒是湖泊。

  深遠的內陸和山區,憑借絕對的地理優勢,在山脈之間和和山谷之中則形成了更多的,可以稱之為海的巨型內陸湖。

  而大規模的山脈內部,則形成了大量的深邃迅疾的江河,將這些大戶串聯起來,形成了異常豐富的內陸水系。

  內陸地區異常豐富的水資源,讓很難獲得海洋水汽的內陸足夠濕潤,方便部署能夠迅速生長的植被植物。

  最終基本避免了大規模的沙漠戈壁氣候的形成。

  相比四號行星的“立竿見影”,二號行星的環境改造就有點“墨跡”,主要是降溫不如升溫快。

  大氣成分調整完成了,但是行星表面平均氣溫剛剛40度線以下,然後會在未來的兩三年內,持續降低到30度以下。

  再未來的十到二十年的區間內, 逐步降低到20度以下,最後基本穩定在16到18度的范圍內,仍然略高於地球的15度。

  此時,北極地區的夏季溫度,已經降低到了20度,冬季溫度降低到了零下10度左右。

  於是乎,艦娘們在北極的穹頂基地,在夏季已經不需要專門降溫了,反而在要開始冬季供暖了。

  至於二號行星的中緯度溫帶地區,當前的氣候與地球的熱帶基本相當。

  二號行星的低緯度熱帶地區,現在已經變成了最後的天然溫泉世界。

  全球的氣壓已經基本均勻,植被覆蓋也已經基本完成。

  在了過去將近十年的時間裡面,二號行星循序漸進的環境改造,導致了全球不同緯度的氣壓差異常。

  造成了全球性的超強空氣對流,形成了持續性的異常強烈的全球風暴。

  當全球氣壓均勻之後,這種持續性的災難性風暴,正在迅速消退到正常水平。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