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艦娘:從深藍到星海》第17章 “半穿甲高爆戰鬥部”
  小重慶帶著逸仙等前輩們,跟許星辰道別去了演習場,許星辰去了提督府的科研中心。

  艦娘軍港裡面的科研中心,與地球上的實驗室相差很大,相比實驗室更像是個設計辦公室。

  房間裡面沒有各種各樣的實驗儀器,只有三套類似設計工作站電腦的,一體化的專用科研設備。

  許星辰之前選了升級之後,這些類似電腦的科研設備使用方法,也非常的接近地球上的設計工作站了。

  許星辰在一套科研設備前坐下,右手輕輕敲了一下桌子上的控制盤,面前的三個大屏幕馬上亮了起來。

  左側的屏幕上,顯示著一套驅逐艦主炮的結構圖,右側的屏幕上,顯示的是一套對空警戒雷達的結構圖。

  中間的屏幕上,則是兩個從左向右的動態進度條,進度條上下方都有簡單的文字說明。

  現在科研中心正在執行的兩個掃描任務,分別是76式雙聯130毫米艦炮,以及515型對空警戒雷達,預計明天天亮能夠完成。

  根據系統說明,目前科研系統可以同時執行兩個任務,如果放在策略遊戲裡面,那就是有兩個科研槽。

  許星辰設置好了科研任務之後,項目會自動勻速向前推進,推進的速度與自己提督府規模有關。

  如果安排專門的人員,直接擔任具體的科研工作,有可能大幅度提升科研速度。

  具體的科研人員提供的提升幅度,與科研人員自己完成的工作量有關,摸魚當然是沒啥用的。

  現在提督府沒有科研人員,許星辰只能讓系統自己跑著,用來掃描比較早期的裝備,現在的速度已經基本夠用了。

  許星辰今天過來的目的,是要對海鷹-1甲導彈進行修改,獲得擊穿和摧毀所有戰列艦的能力。

  海鷹-1甲導彈以及配套的雷達,早上就已經掃描完成,生成了對應的圖紙,存放在科研系統的圖紙庫裡。

  許星辰按照提示找到導彈的圖紙點開,詳細的海鷹-1甲導彈的立體透視結構圖,在許星辰面前的大屏幕上展示了出來。

  海鷹-1甲導彈的整體結構,和大部分導彈一樣,內部可以大致分成四個模塊:控制、打擊、燃料、動力。

  控制模塊是導彈身上最為精密和複雜的模塊,雷達、通訊、計算、飛控等複雜的功能部件基本都在這裡。

  後面三個部分結構就相對簡單了,打擊模塊就是個炸彈,燃料模塊就是油箱,動力模塊就是火箭發動機。

  這些早期的導彈,無論是外形還是結構,看上去都像是一架小飛機,實際上它的確是個結構緊湊的一次性飛機。

  導彈攻擊目標的方式,跟神風飛機也非常的類似,主要的攻擊能力的來源不是飛機本身,而是飛機攜帶的炸彈。

  導彈身上帶的這個炸彈,被統一稱為“戰鬥部”,它和飛機攜帶的航空炸彈一樣,有各種不同功能的類型,可以更換。

  早期冥河類導彈用是“聚能穿甲爆破戰鬥部”,但是實戰中發現這種戰鬥部的毀傷效果不好,後來就逐步換成半穿甲戰鬥部了。

  這種所謂的“半穿甲戰鬥部”,它並不是二戰時代的通常彈,“半穿甲”也不是穿甲能力減半的意思。

  實際上它應該是“一小半穿甲戰鬥部加上一大半高爆戰鬥部組成的複合穿甲高爆戰鬥部”,簡稱“半穿甲高爆戰鬥部”。

  彈頭前部是堅硬的帶尖的彈頭,有一定的穿甲能力,

而後半部分就是個鐵皮炸彈,戰鬥部總體的裝藥比例超過30%甚至50%。  前半部分砸穿目標船體,後半部分跟著進入船體內部爆炸,從而造成大量的傷害。

  這種戰鬥部對無裝甲、低裝甲軍艦,殺傷力遠高於二戰時代的戰列艦炮擊,因為它裝藥都是上百公斤起步的,而最大的艦炮的高爆彈裝藥也只有六七十公斤而已。

  小重慶的本體是八十年代初服役的型號,攜帶的導彈也是後期型號的“海鷹-1甲”。

  海鷹-1甲導彈用的就是這種“半穿甲戰鬥部”,重量513公斤,裝藥量約為240公斤。

  隨著相關技術不斷的發展,後來又出現了新型的“半穿甲聚能戰鬥部”。

  這種戰鬥部後半截爆炸的同時,會往周圍發射很多條融化的金屬射流,相當於一打反坦克導彈向周圍“天女散花”。

  單純的一個聚能反坦克戰鬥部,對於軍艦的殺傷力當然有限,在船體上燒個眼兒甚至不能破壞一個艙室。

  但是這種反艦導彈的戰鬥部,它是首先擊穿裝甲,進入艦體然後高爆部分爆炸,最後聚能部分朝著周圍噴射金屬射流……

  這種戰鬥部後來還有進一步優化版,被稱為“半穿甲自鍛破片戰鬥部”的東西。

  原本形成金屬射流的紫銅不再融化,而是借助爆炸的能量軟化變形,通過類似吹塑的過程,瞬間製造大量的“子炮彈”。

  具體的打擊效果,有些近似於“集束炸彈”,能把周圍的人和東西都打個粉碎,最新的反艦導彈基本都是這種戰鬥部。

  (集束炸彈被認為過於殘忍,有一百多個國家在聯合國簽署了禁用公約,但不包括美、俄、中、以等主要生產國……)

  這些戰鬥部的理念都是相同的,就是組合多種不同類型的打擊方式,盡可能的擴大毀傷效果。

  相對這些現代的凶殘玩意而言,二戰時代的傳統被帽風帽穿甲彈和高爆彈,簡直和幼兒園的小朋友一樣天真……

  最後,根據科研設備的測算,如果要把後世的“半穿甲自鍛破片戰鬥部”,從無到有的研發出來,稍微需要多一點的時間。

  許星辰的時間比較緊,而且金屬射流、自鍛破片這些東西,對付艦娘應該用處不大,她們肚子裡面沒有人。

  許星辰暫時放棄了這些遠期目標,用最為基本的半穿甲戰鬥部作為基礎,去改造成穿甲能力更強的新型戰鬥部。

  這個科研項目的內容,其實就是增加原戰鬥部的穿甲部分比例,同時修繕整體的外形,做成更適合穿甲的形狀。

  整體的科研難度非常低,用科研設備的模擬功能,簡單測算過幾次之後,許星辰就得到了兩種不同級別的戰鬥部的參數。

  許星辰暫時將其分別命名為:“甲型穿甲戰鬥部”、“乙型穿甲戰鬥部”。

  甲型半穿甲戰鬥部:保持原戰鬥部513公斤的總重量不變,將穿甲部分重量增加到350公斤,直徑限制在240毫米。

  以海鷹-1甲導彈攜帶,走高空彈道俯衝攻擊,速度約340米每秒,可以擊穿大和之外的所有新銳戰列艦的水平裝甲。

  此時高爆部分的重量為163公斤,裝藥可以做到125公斤以上,是大和炮高爆彈裝藥(59公斤)的兩倍以上。

  更換甲型戰鬥部後,海鷹-1甲導彈的總重量不變,氣動外形不需要改變,稍微調整油箱的形狀,適應新的戰鬥部外形即可。

  乙型半穿甲戰鬥部:戰鬥部總重量增加到750公斤,穿甲部分重量500公斤,直徑同樣限制在240毫米。

  以同樣的方式攻擊,可以確保擊穿所有戰列艦的水平防禦,包括大和甲板上最厚的炮塔頂部的270毫米裝甲。

  此時高爆部分的重量為250公斤,裝藥可以做到190公斤,是大和炮高爆彈裝藥的三倍以上。

  更換乙型戰鬥部後,導彈總重量增加237公斤,需要稍微調整機翼位置和角度,同時調整油箱形狀,最大射程略微降低。

  科研設備通過立體圖形的方式,直接把兩種戰鬥部的尺寸、結構,以及導彈更換之後的效果,非常直觀的展現了出來。

  這兩個240毫米戰鬥部的樣子,相比普通的240毫米艦炮的炮彈,最大的特點就是長了很多。

  甲型戰鬥部比炮彈長了一半,乙型更是直接超過了炮彈的兩倍,它就是個直徑24厘米,高度170厘米的金屬柱子。

  因為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炮彈直徑越小穿甲能力就越強,坦克穿甲彈直接成就成“長杆鋼釘”了。

  不過坦克的“鋼釘”還不如手腕粗,而導彈戰鬥部口徑則是艦炮水平,相當於被拉長兩倍的炮彈,裝藥量還更高。

  炮彈的形狀會影響飛行姿態,所以傳統穿甲炮彈不能做的太長,長度相對口徑的比例,大部分都在3倍到4倍左右。

  為了提高結構強度,艦炮穿甲彈的裝藥比例極低,後續的破壞力相對有限,想要擊沉戰列艦基本都要靠殉爆。

  而導彈的戰鬥部,因為不需要自己控制飛行姿態,所以長度與直徑的比可以大幅度的放開,可以達到7到8倍甚至更多。

  導彈就是一架小飛機,掛一個戰鬥部也是掛,掛兩個也是掛,組合戰鬥部是導彈最基本能力,串起來就行。

  把戰鬥部縱向排列固定在導彈中心,其他設備和油箱環繞戰鬥部布置,導彈長度6米以上,戰鬥部長度可以佔到一半。

  導彈砸在目標上的時候,周圍的雷達、通訊、控制設備以及油箱等脆弱的部件,會直接在碰撞中四散紛飛。

  但是中間的戰鬥部,就像一根巨大的鋼鐵柱子,直接捅進目標體內,然後通過成串的爆炸,製造巨量的傷害。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