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艦娘:從深藍到星海》第21章 2個時空的歷史
  喘了口氣的許星辰,看著臉變冒出來的小重慶,看著她那個反應,不由得下意識的問:

  “你這小腦袋瓜子裡面在想什麽?”

  小重慶表情嚴肅的說:

  “改造一開始,這人就直接睡安逸了,啥子反應都莫得,這不是很危險嗎?”

  旁邊的逸仙慢慢點頭:

  “看上去的確是這樣,現在的狀態應該跟躺在治療艙裡面一樣,只是周圍沒有治療艙的殼保護……”

  許星辰也表情認真的回應說:

  “對,前輩們在改造的時候很危險,所以需要有人在周圍守護,而這個任務現在就只能給你了。”

  小重慶立刻原地立正,召喚出了艦裝說:

  “曉得了,指揮官放心,守護前輩們的任務,包在我身上!”

  “就辛苦你了。”

  許星辰給小重慶鼓了鼓勁,然後就在她的護衛艦,開始了前輩們的了解和改造。

  這個改造的過程,也是許星辰以最為直觀的方式,對舊時代中國海軍擁有過的“大型”軍艦的深入了解過程。

  這些“大艦”中建造時間最高的,是海天、海圻、海容、海籌、海琛這“五海艦”。

  她們都是甲午海戰之後,清政府重建海軍期間外購的新型軍艦,建造時間都在1896年到1899年期間。

  海天、海圻兩艦為英國公司承建,標準排水量4300噸,滿載排水量4515噸。

  海容、海籌、海琛三艦為德國公司承建,標準排水量2680噸,滿載排水量2950噸。

  “五海”作為十九世紀末期的防護巡洋艦,正好遇上列強海軍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到了一戰時代就已經完全落伍了。

  到了二戰時期更加不是新時代海軍的對手,除了早年觸礁沉沒的海天外,四海都在江陰海戰前直接自沉長江以阻塞航道。

  肇和、應瑞兩艦,是清政府被銷號前,從國外訂購的最後兩艘大型軍艦,應瑞排水量2460噸,肇和號2750噸。

  兩姐妹的訂購的時間是1909年,到了1910年又加了一艘飛鴻號,本來計劃分期付款接船,結果船還沒造完,大清就沒了。

  最後是民國用國債抵押打白條,在1913年把應瑞、肇和兩艦接回了國,飛鴻號則實在要不起了,被船廠轉賣給了希臘海軍。

  這兩艘一戰前的老式訓練用防護巡洋艦,在二戰時代根本不具備多少實際戰鬥力,正式開戰後不久就接連被擊沉。

  肇和號在1937年9月21被日軍飛機炸沉在虎門要塞附近,應瑞號在10月23被日軍飛機炸沉在安徽采石磯附近江面。

  逸仙號,名為巡洋艦,實際上是在內河炮艇基礎上放大而來,排水量只有1650噸,只是因為安裝了兩門輕巡級別的艦炮,所以被稱之為巡洋艦。

  但是即便如此,它在那個時代的中國海軍中,卻仍然是能夠排到第三的位置上。

  因為除了逸仙、平海、寧海這三艦之外,當時中國海軍剩余的大型軍艦,基本都是從“大清國”時代傳下來的,所以作為新艦的逸仙就是理所當然的主力,就跟寧海、平海一起,參與了江陰海戰。

  最終,逸仙在戰場上被日軍飛機擊沉,又被其打撈起來作為訓練艦使用,日本戰敗投降後重新修複,歸還民國海軍。

  寧海、平海兩艦,是民國政府向日本訂購的,寧海由日本建造,平海由日本提供圖紙和裝備,

在國內建造完成的。  標準排水量2500噸,滿載排水量3000噸,江陰海戰中被日軍沉沒,後被日本打撈複用,1944年在菲律賓被美軍擊沉。

  丹陽艦原名雪風,原為舊日本帝國海軍陽炎級驅逐艦八號艦,標準排水量2000噸,滿載排水量2490噸。

  汾陽艦原名宵月,原為舊日本帝國海軍秋月級驅逐艦十號艦,設計排水量2700噸,滿載排水量3485噸。

  日本戰敗投降後,兩艦均拆除了大部分艦載武器,參與了全球的撤軍撤僑行動,最後作為戰利品交付民國海軍。

  後來丹陽號複裝了美式武器,服役到1966年退役,1971年拆解;汾陽號因缺乏設備,閑置到1962退役,次年拆解。

  這些軍艦中,最為幸運的,應該要數最後的“四大金剛”了。

  鞍山、長春、太原、撫順四艦,原為蘇聯1941年建造的7型傳統驅逐艦,標準排水量1675噸,滿載排水量2150噸。

  四姐妹和的其他的護衛艦、魚雷艇、掃雷艇、潛艇等133條大小船隻,在1954年銷售到中國,成為了新時代海軍的基礎。

  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四艦陸續加裝了上遊-1反艦導彈,升級成了導彈驅逐艦,一直服役到九十年代。

  回想著她們的原型,在那個時空的歷史,許星辰的思緒很快就又回到了眼前。

  在這個時空裡作為艦娘的她們,命運與原型軍艦相差甚遠。

  過去的二十多年裡面,提督府在掌握著著足夠資源的時候,曾經努力的提升過提督府的裝備水平。

  最初的操作,是通過對重慶、寧海、鞍山等相對新銳艦娘的裝備逆向工程,得到了一批海軍裝備圖紙。

  例如來自重慶的雙聯152毫米艦炮、雙聯102毫米高平兩用副炮、四聯裝40毫米防空炮、533毫米魚雷、蒸汽輪機、雷達等等。

  還有來自寧海的雙聯140毫米艦炮、來自鞍山的130毫米艦炮、雙聯裝37毫米高炮等等。

  然後用這些二戰時代的裝備,對諸如海圻、海容、肇和、應瑞等一戰前的傳統艦娘,進行盡可能全面的升級改造。

  所以現在許星辰看到的她們,除了最基本的船體沒變之外,身上已經基本找不到原版的裝備了,整個艦體上層完全變了樣。

  她們以及後來的寧海、平海等低速巡洋艦,都更換了後期的蒸汽輪機和鍋爐,將速度提升到了30節以上。

  回想起這些情況,許星辰就下意識的聯想到, 就算是地球上的二戰前這個時代,這些調整和改造也不算是多麽困難的事情。

  如果不是當時的國內局勢動蕩,如果仍然需要這些軍艦,這種級別的改造是能夠實現的。

  畢竟,這些裝備到了二戰末期之前就已經落伍了,但是提督府只有這些,歷史上連這些都沒有。

  後來,在提督府的不斷潰敗中,試圖挽救頹勢的過程中,又嘗試過對這些裝備進一步的優化升級整合。

  裝備的升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雙聯140毫米炮的機械化裝彈研究完成了,雙聯102毫米炮的效能進一步提升了。

  然後對其他的二戰時代的艦娘,進行了更加合理化的裝備更換升級。

  丹陽、汾陽兩艦,裝上了新型的雙聯裝的140毫米炮,重慶以及其他的護衛艦級別的軍艦,都換上了雙聯102毫米炮。

  但是這些提升,對於提督府局勢的挽救,基本沒有起到什麽作用。

  在許星辰看來,這是因為在跨時代的武器出現之前,決定這個世界的戰鬥勝負的關鍵是艦娘,而提督府的艦娘本身太弱了。

  或者說,跨時代的武器普及之後,決定勝負的關鍵,仍然是艦娘。

  自己現在只是佔有了,單獨擁有跨時代武器的先發優勢,當然要利用這個優勢,盡可能的奪取更多的勝利。

  所以許星辰現在才迫不及待的,想要給自己的所有艦娘,都換上導彈和雷達。

  如果這些軍艦有幸活到新時代,在新的共和國海軍成長起來之後,得到了現代化和導彈化改裝的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