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海上升明帝》第二百七十九章 磨刀霍霍向豬羊
許范學、丁國恩等杭州十二大家族的當家人坐在總督府衙的待客小花廳裡,茶水都涼了,可總督也沒派人來召見。

 一坐就是一個多時辰,茶就上了一回,還是最便宜的那種碎末,甚至都不是高沫,做為茶葉大王的許范學豈不知這是最便宜的那種茶沫子,也就是在碼頭路邊按一文錢一壺賣給那些腳夫力工們的,裡面往往還會加點鹽,甚至還能續壺。

 這種茶葉都是許家販茶時最後剩下的那些茶碎渣渣,便宜處理掉。

 總督居然拿來招待他們。

 更可氣的是這麽壺碎沫,居然添茶水的都沒。

 “是不是嫌咱們送的銀子太少?”

 丁國恩問。

 “六萬兩銀子呢,不少了啊。”許范學也有些惱,這次各家誰不遭受了一大筆損失,還能拿出六萬兩銀子來打點孝敬,已經很表誠意了,總督獨得了一萬五千兩呢,有什麽不滿意的?

 “我聽說這李總督以前帶兵,作風有些不太好,貪財好搶。”金洞橋徐家的徐家貞道。徐家主要產業是絲織,擁有大量織機和絲工,也是這次損失最大的,明軍撤離時,強遷走了他家的作坊和工匠師傅們。

 雖然他們說遷到舟山的徐家絲織廠,以後跟皇家合營,共贏互利,但徐有貞已經直接當這些被搶走了,他也不敢去舟山啊。

 好在徐家也是家大業大,不僅在杭州有產業,在蘇州松江江寧等各處都有產業,甚至各地還置辦了許多田產,又有礦山等,又經營有錢莊當鋪這些,否則一般人家經這一事就敗了。

 一條橫江把杭州分為南北兩半,南錢塘縣,北仁和縣,十二大家族分布橫河南北。

 明軍短暫收復杭州後,也推行新政,要搞什麽重定稅賦,攤丁入畝,征厘金、開工商稅等,一番折騰,基本上每家都收到了催單。

 上面羅列著他們歷年積欠,要求他們補繳巨額欠繳稅賦,除了田賦、丁役、雜項等銀,最大筆的是工商等各項稅銀。

 其中經營茶葉的許家,得補繳巨額茶葉稅,丁家得補經營布莊等的,徐家要補絲織作坊等的,反正都欠了大筆。

 好在他們很快又走了。

 “各位,總督大人召見,隨我來。”

 一名總督家丁進來,居高臨下的朝他們道。

 許范學也經常跟這些小鬼打交道,提前準備了不少散碎銀子,直接把兩顆銀豆子遞過去,一顆一兩。

 “哎呀,這不是杭州第一大家族的許員外嘛,多謝打賞啊。”

 那家丁說的很大聲,許范學心裡罵娘,真是貪的無厭的家夥,隻得無奈又掏了三顆銀豆。

 那人抓著五顆銀豆子,在手裡拋來拋去,好一會才道,“謝了,隨我來吧。”

 一路引他們來到另一個大廳裡,裡面總督李遇春坐著,此外還有巡撫潘映婁、提督鄭繼武,還有新任布政使的朱國藩,以及原推官許華,現被嚴我公委任為浙江巡按,還有位按察使,也是原隨朱國藩一起殺田雄開城投降的原同知王秉鑒。

 原明朝左春坊左中允陳之遴、原蘇松禦史霍英分任杭嘉湖分守、分巡。

 眾人坐在那裡,讓進來的許范學等人感覺十分不自然,甚至被看的惶恐。

 “坐!”

 “本部堂這裡有一份檢舉書信,說之前有人私通敵營,暗中走私浙東錢糧器械等,又裡應外合引明軍入城·······”

 “我看到諸公的名字可都在這上面啊,這怎麽回事?”

 李遇春的話驚的許范學等人後背發涼,這剛送出大筆銀子,怎麽現在還說他們通敵?

 “總督大人,冤枉啊!”

 巡撫潘映婁這時接話,“冤不冤枉總督大人自然會派人仔細查證,保證不會冤枉一個好人,也不會放過一個壞人。”

 “我這裡倒還有另一件事要問你等。”

 “這是杭州府衙發出的單子,這上面可是很詳細的羅列了你們各家應繳而未繳拖欠的錢糧數目,十分驚人啊。”

 “如今杭州新複,百廢待興,秋糧未收,軍民饑餓,你們做為杭州最大的十二個名門族,是不是也要帶頭,把這錢糧繳了,也濟一時之急?”

 說完,潘映婁把單子讓人交給許范學等過目。

 許范學心中奇怪,等接了看完,差點暈倒。

 這不就是之前明軍佔杭州後搞的那些烏七糟八的事情嗎?

 怎麽現在大清卻用這個單子來找他們要糧?

 “撫台大人,請容學生稟報,這裡面有誤會,這是那些明賊奪城後,為敲詐我等而胡亂羅列的單子啊。”

 “是嗎?可為何本官看著卻覺得有理有據呢,這上面詳細列有你們有多少田地,又有多少人丁,然後每年應繳多少稅賦地丁,每年又隻繳了多少,拖欠了多少,總計是多少,這不都清清楚楚嗎?”

 “哪有錯?”

 許范學等叫苦不迭,連說冤枉,說那都是前朝之事,而且都是假的雲雲,又說這列的稅賦也跟前朝時征收的不合等等。

 李遇春一拍桌子。

 “什麽前朝新朝,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你們該繳的稅賦沒繳,現在催繳同樣天經地義。都趕緊照單繳納錢糧。”

 “誰敢欠繳不交,老子的刀可不是吃素的。”

 “總督大人,這單子有問題啊。”

 “老子才不管你們的狡辯,現在老子只知道浙江無錢無糧,兵民饑餓,馬上滿州大人也要南下進駐杭州,到時還要修滿城,沒錢糧怎麽供應?”

 李遇春不跟他們去討論什麽士紳優免,什麽本來稅率多少,又什麽這個那個的,他拿著明軍走前開出的清繳單子來征大清朝的稅。

 甚至還在這單子的稅賦數額上,又加征三成的耗費,以做為浙江地方兵馬和衙門的公費開支。

 “還有三餉別忘記了,每畝地加征三分銀,這個是朝廷旨意,要額外征收的。”

 這每畝每兩銀的三餉,仍要加征三成耗費。

 本來明軍之前給許范學各家開的催繳單子,就是倒查二十年的積欠,尤其是歷年沒繳的工商等稅額巨大,田賦也多。

 現在李遇春潘映婁他們缺錢缺糧, 又不敢過江去搶明軍的,於是對著這些大族開刀。

 拿明朝開的催糧單征稅,還不忘記再加上三餉、耗費等。

 “田賦部份,必須納本色米,不折銀錢。”

 許范學等都傻眼了。

 “限期十日之內清繳,否則抄家充公抵稅賦!”

 許范學等叫苦不迭,現在哪弄糧食去,浙江糧食這麽貴,浙西的糧食更是全被明軍帶走,他們自己都沒米下鍋,全在黑市上買高價米。

 可李遇春才不管那些,管你們是去浙東買糧,還是去浙東搶糧,你們得給老子把糧繳上來,否則抄家充抵。

 許范學腦子嗡嗡的響,甚至腦袋腦後那條假辮子格外的沉重,都快要把他拖倒了,他現在後悔了,早知如今,他還高興個什麽勁的喜迎什麽清軍收復杭州,湊個什麽熱鬧的張羅湊銀子做見面禮啊。

 這不是賤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