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海上升明帝》第八百四十七章 誰反對誰讚成
,!
 誰讚成?
 誰反對?
 反對者需要實力,皇帝正在重朔西域格局。
 葉爾羌汗阿不都拉哈汗內憂外患被兒子擊敗退位孤身遠走麥加,吐魯番總督轉投大明許自立為汗。
 準噶爾汗巴圖爾汗不服大明,一意孤行東進,結果接連大敗,慘死霍博克賽裡堡,準噶爾汗國減口十萬,還被一分為二。
 就連哈薩克汗國,其原先征服的諾蓋汗國的小玉茲,也在大明暗裡支持下重建諾蓋汗國自立,哈薩克楊吉兒汗措不及防發兵征討,結果卻出師不利,大明還派使者去調停,希望哈薩克承認諾蓋汗國的復國。
 費爾乾納盆地的烏茲別克明格部愛裡木也得到大明支持自立為汗,建立大宛汗國,布哈拉汗國卻也無力討伐,只能在大明的出面下承認了既成事實。
 “阿克蘇、庫車、拜城、烏什,皆歸扼魯特汗國。”
 “楚尹犁山以南,至呼巴海山(吉爾吉斯山),東抵尹塞克湖、巴爾琿嶺,楚河流域,歸哈薩克汗國。”
 “費爾乾納盆地、蔥嶺,歸大宛汗國。”
 “喀喇昆侖山以北、天山以南,蔥嶺以東的喀什、葉爾羌、和闐、於田、且末皆歸和碩特汗國。”
 “烏嚕木齊、吐魯番、巴裡坤、古城歸吐魯番汗國。”
 “嘉裕關以西的安西、敦煌、哈密、若羌、烏蘇、焉耆、庫爾勒歸大明。”
 六家瓜分葉爾羌地盤,杜爾伯特、準噶爾、布哈拉、希瓦、諾蓋、波斯薩菲、莫臥兒、喀爾喀等則將參與接下來對葉爾羌最後一擊,戰後,六國獲得土地,部份人口、牲畜,其余幾家則瓜分部份人口、牲畜等。
 這個六家瓜分法,和碩特佔有的是原葉爾羌最精華的地區,扼魯特也佔據了不少好地方。
 表面上看大明佔的不多,東疆扶持了個吐魯番汗國,但若是考慮到經過上次準噶爾的進攻,吐魯番也元氣大傷,加上黑白內鬥,現在的吐魯番已經不能算一個獨立的汗國,大明在吐魯番汗國幾大地方都修城駐兵屯田了。
 這樣算,其實大明得到的地盤最大,準噶爾是最慘的,本來最初說好給他的東疆,一點沒撈著不說,結果自己大汗死了,汗國一分為二了,還減口十萬,找誰說理去。
 會上還確定了一個條約。

 就是六國瓜分葉爾羌後,葉爾羌舊地必須改信,黑的白的紅的,都不能再信綠了,吐魯番汗國也得改。
 至於六國在佔領地,讓原住民改信格魯派,還是儒教,這由他們自己決定,但不能信綠。
 明軍現在哈密焉耆烏蘇等地是直接搞換種,把原住民遷走,移來內地漢人,這個做法成本高,但大明有內地億民人口支撐,一年幾十萬上百萬遷過來,只要朝廷肯下決心,都是可以辦到的。
 換種後,無疑就能夠徹底解決後患。
 不像是以前匈奴人、突厥啊、蒙古人被中原打敗跑到西域中亞後,雖然一時強橫征服土著,但慢慢的因為統治階層數量太少,最終反而被土著同化了。
 就好比哈薩克汗國一樣,當初是由烏茲別克汗國的克烈汗、賈尼別克汗帶領烏茲別克人去建立了哈薩克汗國,但他們帶去的烏茲別克人並不算多,汗國裡的多數族群依然還是本地部落,其中有不少還是古老塞種人,後來征服的小玉茲地區,則主要是諾蓋人。
 克烈汗等後裔自稱白骨,而把原住民稱黑骨。
 汗國統治上層都是白骨,白骨互相通婚,不跟黑骨通婚,兩個階層界線分明,也使的哈薩克汗國跟以往的蒙古汗國一樣,很難跟原住民真正的融為一體上下一心。
 諾蓋汗國這麽輕松的自立汗國,曾擊退過準噶爾的楊吉兒汗卻沒法討平他們,關鍵就是諾蓋人族群數量大,背後再有大明支持,哈薩克汗國一些部族甚至也都蠢蠢欲動,這仗人心不齊難打。
 其實在這個瓜分方案出爐前,土爾扈特汗曾找過朱以海,提出過想東歸的打算,主要還是之前土爾扈特西遷後,一開始有些太自大輕敵,擊敗了當地的一些諾蓋人等後,就有點狂。
 以為沙俄也很一般,結果一場大決戰下來,土爾扈特十余萬老少齊上陣,卻讓沙俄把大汗都給乾死了,死傷無數,傷筋動骨,隻得向沙俄稱臣進貢。
 若不是沙俄一時也鞭長莫及,土爾扈特就得被滅了。
 實力大損的他們在伏爾加河流域也不好過,看到老家這邊紅紅火火的,就動了遷回來的念頭。
 可現在西域也是滿滿當當的,土爾扈特看上了葉爾羌的南疆之地,但大家聯手滅羌,誰願意把地盤讓給土爾扈特?
 而對朱以海來說,他也寧願扶持下土爾扈特,讓他們繼續留在伏爾加河流域,也算是做為一個前哨,大明畢竟也還在跟沙俄宣戰,讓他們牽製下沙俄。
 何況土爾扈特現在是大明的藩屬,他們在裡海北岸遊牧,那也代表著大明帝國的西疆到了裡海北岸了,先圈記一下,卡個位置嘛。
 另一方面還能牽製下哈薩克汗國,也是個伏棋。
 朱以海委婉的拒絕了土爾扈特人的東遷,但願意加強與土爾扈特汗國的貿易,提出恢復兩條通往裡海北岸土爾扈特的貿易絲路。北線是經哈密吐魯番烏嚕木齊烏蘇尹犁,然後經楚河、錫爾河,經哈薩克、諾蓋抵土爾扈特。
 南線則是經敦煌若羌、尉犁、焉耆、庫車、阿克蘇、喀什,然後進大宛、浩罕、撒馬爾罕、塔什乾、希瓦,再到諾蓋、土爾扈特。
 兩條絲路把天山南北連接起來,並都通往裡海北岸,再從那繼續往西至歐洲。
 在喀什則也還會有另一條貿易路線,翻越蔥嶺進入河中地區,然後分別進入波斯或印度。
 從若羌也會有另一條路線連通且末、於田、葉爾羌、喀什、克什米爾等地。
 朱以海畫餅的本事還是很強的,以往各部都隻盯著眼前一畝三分地,也無暇他顧。
 但現在皇帝把整個西域聯結在一起,並做為東方中原內地,跟南亞、西亞、歐洲等地的重要聯結通道。
 反正這餅是畫的又大又圓,到時絲路縱橫,無數商貨往來通過西域,重新恢復古絲路的繁華熱鬧。
 皇帝是絲毫不提如今是大航海時代,海上貿易遠遠超過陸上貿易這事,但皇帝也不全是假話,如果西域能夠安定下來,這麽多國家這麽多人口,需求量也是巨大的,特別是通聯亞歐東西,這商路上肯定能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皇帝的遠景描繪,很刻意的把各方都照顧到了。
 一帶一路啊。
 絲路一條條,路路通暢路路發。
 就說心動不心動吧。
 反正參加盟會的各方,除了準噶爾的楚琥兒和卓特巴巴圖爾叔侄極度鬱悶,哈薩克汗楊吉爾有些心事重重外,其它各方倒都挺滿意的。
 就連莫臥兒與薩菲兩國,甚至首次前來參會的奧斯曼代表,都很期待,他們看中的是貿易,與大明全面展開貿易合作,他們很期待,尤其是看到大明在西域強勢出手,左手乾翻葉爾羌,右腳就踹翻準噶爾,還輕松的就扶持了吐魯番汗國、大宛汗國、諾蓋汗國自立,更加期待了。
 雖然都是地方霸主,但誰周邊沒幾個不聽話的小朋友,誰沒有幾個有威脅的鄰居,甚至誰沒有點想覬覦的嘴邊肥肉?
 不管是打仗還是享受,都得要錢的,大國也更需要錢,明天子所描繪的一帶一路新絲路貿易,他們都很期待,這玩意前景很好,看著利益極大,誰也不願意錯過。
 至於說和碩特固始汗、杜爾伯特和碩齊汗、扼魯特徹辰汗等,更多的還是看中眼前的利益,七家分葉爾羌,他們能得到的好處實在太多,多的他們難以拒絕朱以海的那些提議。
 大會連開數天。
 等大家都挺滿足的時候,皇帝這時才終於拋出了早就準備已久的兩件事。
 先是輝特部請求自立,理由也很多,當眾說了一通,也沒說杜爾伯特不好,只是說他們輝特部以前本來也是單獨一部的,現在也希望能跟杜爾伯特一樣自建汗國,而不是附於杜爾伯特汗國。
 還拿杜爾伯特脫離準噶爾汗國說事。
 不等杜爾伯特和碩齊汗拒絕,朱以海直接出聲表態,願意支持他們的想法,這就搞的和碩齊為難了。
 輝特部索爾多琿台吉很誠懇的對和碩齊汗表示,這次滅葉爾羌,輝特部那份,他們全都讓給杜爾伯特部。
 朱以海趁熱打鐵,拋出了分家建議,以阿爾泰山為界,阿爾泰山以西歸杜爾伯特,包括在甘肅北邊的居延海等地牧場仍歸杜爾伯特。
 輝特汗國西以阿爾泰山為界,北以唐努山為界,東抵杭愛山與劄薩克圖汗接接境。
 烏布薩諾爾湖、吉利吉斯湖、阿拉克湖、喀拉湖、都爾根湖、齊齊克湖這一系列南北分布的湖,也成為輝特與劄薩克的邊界。
 杜爾伯特汗國仍設金山都護府,而輝特部新設科布多都護府。
 杜爾伯特汗國西北境在額爾齊斯河北岸,一直向北岸下遊延伸,沒有劃邊界。而輝特汗國的西北境則是在鄂畢河流域,往西北也沒劃邊界,兩汗國的西北邊界就是額爾齊斯河與鄂畢河的分水嶺。
 在輝特汗國北界唐努山以北,扎薩克圖汗國的和托輝特部也請求自立汗國,反正理由一大堆。
 皇帝也表示支持,還跟劄薩克圖汗好商好量,但扎薩克圖汗早就對和托輝特部管不住了,他們本是琿台吉,但自稱阿勒坦汗已經多年了,尤其是這些年,和托輝特部實力漸強,實力恢復了許多,根本管不住。
 和托輝特部的俄木布額爾德尼琿台吉統領部落二十余年,尤其是近十年來,橫掃葉尼塞河的吉利吉斯諸部,實力碾壓宗主扎薩克圖汗,歷史上,不久後俄木布額爾德尼的兒子額磷沁羅卜藏繼位後,就直接把劄薩克圖部新繼位的大汗給乾掉了。
 後來也是遭受更強的準噶爾與扎薩克圖部的夾擊,又因他一改父親時的態度,拒絕承認沙俄宗主權,而導致陷入四面重圍,最終落得被僧格俘虜下場,僧格還砍了他的右手,把狗肉塞他嘴裡侮辱他,後來逃到藏地,歸附清朝,隨康熙遠征準噶爾。
 現在和托輝特部請求大明冊封為汗,要求脫離劄薩克圖汗自立,劄薩克圖連反對都十分無力。
 一番簡單的拉扯過後,最終隻得勉強同意和托輝特部自立,朱以海也就冊封俄木布額爾德尼為阿勒坦汗,其汗國地界就在唐努山以北,做為獲取自立的條件,他也出讓了一些利益。
 原唐努山以南的不少地方也屬於他,包括劃給了輝特部的烏布薩諾爾湖,原就是他們駐帳之地,湖東的唐努山南特斯河流域,也交給原宗主扎薩克圖汗。
 他們遷往山北,東抵納馬納山,至貝加爾湖的西南岸。
 往北則不設界線,以北都劃歸他們管。
 西北與輝特汗國的界線,則是鄂畢河與葉尼塞河的分水嶺。
 皇帝鼓勵準噶爾、杜爾伯特、輝特、阿勒坦幾汗國向北擴張,對沙俄用兵,將他們建立的據點要塞拔掉,把沙俄人趕走,在額爾齊斯河、鄂畢河、葉尼塞河幾大河流域,建立他們的據點城市。
 貝加爾湖一帶的布裡亞特左右翼和巴爾虎部,這次也升級為布裡亞特汗國,大明在北部森林地帶也就完成布局。
 給他們都留下了擴張的方向和余地,引導向北向西擴張。
 從東到西,那便是漠北的布裡亞特汗國、車臣汗國、土謝圖汗國、扎薩克圖汗國、阿勒坦汗國、輝特汗國,
 阿勒泰山以東漠西地區的則是杜爾伯特汗國、準噶爾汗國、吐魯番汗國、扼魯特汗國。
 以及河中等地大宛汗國、布哈拉汗國、希瓦汗國、哈薩克汗國、諾蓋汗國,以及更遠的裡海北岸的土爾扈特汗國。
 以及在青藏的和碩特汗國。
 漠北六汗國,漠西九國,以及青藏和碩特和裡海土爾扈特,總計十七汗國。
 這都是大明的藩屬汗國,也基本上都是蒙古王公貴族統治的汗國,布哈拉、大宛、希瓦、哈薩克都是烏茲別克人建立統治的,土爾扈特、杜爾伯特、輝特、和碩特、扼魯特、準噶爾則都是衛拉特人建立。
 車臣汗國、土謝圖汗國、扎薩克圖汗國、阿勒坦汗國四汗國,則都是韃靼蒙古本部的外喀爾喀部分出來的。
 只有布裡亞特,算是較古老的蒙古部落了。
 在這次會上,大和尚們也收獲不小,有朱以海的背書支持,這十七個汗國,除烏茲別克四汗國外,其余十三個都奉黃教為汗國國教,請大和尚派人去傳法駐守,還表示要大修寺院供奉。
 當然,收獲最大的自然還是大明和朱以海。
 大明再次強化了宗主國權威,進一步加強了影響力,通過這種冊封、劃地,獲得了蒙古諸部的支持臣服,也得到格魯派的支持。
 加上大明直接設立的安西特別省,以及在吐魯番、準噶爾設立的城堡、駐軍、屯鎮,大明現在可不是表面上的諸藩宗主,那是實實在在的控制力。
 而另一方面,一帶一路也將全面開始,古絲路重生,這可是一個巨大的貿易市場,對大明來說,這蛋糕很大。
 ······
 “這次盟會開的太順利了。”
 “是啊,順利的讓人都不敢相信。”
 “本以為楚琥兒這次會鬧事的,沒想到一個屁都沒放。”
 會後,君臣在一起喝茶,朱大典都有些意外。
 “楚琥兒不老實,會上沒鬧,但心裡肯定憋著股火,朕料定等他一回去,不出三月,他肯定就要搞事情,有可能會直接襲擊僧格。”
 嚴我公問:“是否要干涉?”
 “不急,讓他先動手,到時朝廷再出手也才明正言順。”
 嚴我公點頭,不僅僅是要出師有名,只怕皇帝還本就樂於看到準噶爾再內訌,這樣才能進一步削弱準噶爾,到時朝廷不僅能夠師出有名,只怕還會借機進一步在準噶爾境內築城屯兵屯田了。
 搞不好,到時還要把扼魯特杜爾伯特哈薩克等汗國卷進去,只要亂的規模在朝廷的控制范圍之內,那這種動蕩對大明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現在的西域各國,雖然單個實力遠非大明對手,但總體實力還挺強,始終是個威脅。
 只有他們更弱了,西域才真正安全。
 “先別管他們,我們還是得抓緊往西域移民,安西特別省現在缺人,光有地沒有人,尤其是自己人,那這地也只是塊死地,只有我們的人多了,才能真正成為大明疆土,光靠一些駐軍屯田是遠不夠的,一年起碼得遷移幾十萬上百萬人過來。
 拿出些好政策來鼓勵吸引移民, 來了就分田授地,一人給個三五十畝甚至百畝,一戶給個二三百畝地,不怕沒有願來,再免息借款給他們買牛買馬,另外西域的奴隸便宜賣給他們,再免稅賦幾年。”
 葉爾羌那邊,剩下的戰鬥朱以海也沒打算再怎麽摻與,隨便派點部隊過去助助陣就行,讓和碩特、扼魯特、哈薩克、大宛等去打,明軍坐山觀虎鬥就行,反正劃給明軍的地,明軍已經都拿下來了。
 以蒙古諸部的習性,是極易內鬥的,到時肯定還會有矛盾衝突,任他們鬥,大明坐山觀虎鬥。
 反正不管他們怎麽打,大明這個裁判永遠不虧。
 “轉眼快到深秋,陛下今年是否要回京?”
 朱以海端著茶杯,沉思了會,“再等等,西域萬裡迢迢,朕要是回京了,也許就再不會回來了,還是再等等吧。”
 他笑笑,“太子留守監國攝政,朝中事務辦理的井井有條,朕也用不著操心回去。”
 “哈哈哈!”
 “是啊,太子賢明,國家之福,聖人之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