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海上升明帝》第五百五十三章 活呂布
夜。

 朔風呼嘯。

 大同城中殺出一支精銳騎兵,人銜枚馬裹蹄,疾如風迅如電,直殺向城外清軍。

 為首一員大將,身騎白馬,一身白袍配銀甲,再提一杆亮銀槍, 在這黑夜中無比明顯。

 “誰?”

 值夜清軍看到這黑暗裡一白騎至,驚訝喝問。

 結果下一刻,就感覺如一團白風刮過,然後人就已經被挑飛上天。

 “爺爺活呂布王輔臣是也!”

 身後大同騎兵迅猛狂衝,清軍驚惶大喊。

 “敵襲!”

 誰也沒料到,大同被圍了這麽久, 現在又來了這麽多援兵,城裡居然還敢再出來。

 “是活呂布來了!”

 “王輔臣!”

 暗夜裡, 許多慌亂驚恐的聲音響起。

 “是馬鷂子來了!”

 聲音裡帶著恐慌!

 王輔臣率領騎兵一路殺過去, 無人可擋,許多清軍甚至聽到他的名字,直接轉身就跑。

 轉眼間最外圍的一個清軍營就被撞碎了踏破了,四散奔逃。

 王輔臣帶著如風似電的騎兵殺向下一個營地。

 消息急報到外圍的嶽樂處。

 安親王輔樂急忙披甲,一邊揉著通紅的眼睛一邊問,“這個王輔臣究竟是何方神聖,怎麽如此了得?”

 一直負責在此駐防的多羅郡王瓦克達趕緊告訴他道,“此賊將叫王輔臣,很不簡單,非常勇猛凶悍,我們圍大同這幾個月,此人經常出城來戰,屢敗我軍,被其斬殺將校數十員。”

 “哦?”嶽樂有些驚訝。

 “可知此人底細?”

 “此人外號活呂布, 既是說他勇猛,也是說他數易其主,他本姓李,叫李輔臣,據說其父母原是明國一位知府家的仆傭,李輔臣自幼長在那知府家中,養成好勇鬥狠的性格,不學無術,不事生產。父母去世後,家無余財,還到處交朋結友。

 後來陝北大饑,流民作亂,李輔臣的姐夫也造了反,還混成了一個頭領,李輔臣後來便去投了他,李輔臣高大威猛,又敢打敢衝,倒是很快在亂軍中站穩腳跟,不過李輔臣卻好賭,甚至有一次還把他姐夫營中的公銀偷了六百多兩去賭,結果全輸光了, 他姐夫一怒之下要殺了他, 結果反被他把人殺了,然後逃了。

 李輔臣逃到了大同總兵薑瓖這裡投軍, 投在其麾下參將王進朝麾下,王朝朝見他高大魁梧而且武藝好,便招為麾下,後來還收為義子,讓其改姓為王。

 王輔臣在大同因拜了個好義父加上也有本事,所以升的很快。後來其義父去世後,薑瓖仍讓他統領其舊部,也成了薑瓖心腹,轉拜薑瓖為義父。

 李自成打山西,王輔臣隨薑瓖降順,後來見李自成敗,又欲歸附我朝,特讓王輔臣去把李自成留下的張天琳和柯天相二人除掉,這王輔臣假借宴請喝酒為名,把二人騙來,然後當場斬殺二人,提著他們首級代薑瓖到我清營請降。

 王輔臣後來也因此被授為副將。”

 薑瓖叛清前,還特意找了副將楊振威和王輔臣兩個心腹,詢問他們的態度,兩人都是薑瓖老部下,都願意聽他的。

 於是薑瓖才敢反。

 在清軍圍大同的這幾個月時間,這個王輔臣屢屢出擊,多次擊敗清軍,打的連八旗精銳都聞風喪膽。

 這個家夥非常勇悍凶猛,而且每次都能瞧準機會出擊,行動迅猛,來去如風,只要給他瞅到機會,往往就會有一支部隊被他擊潰,可清軍調兵,他卻早就又退回去了。

 次次如此。

 跟鷂子一樣靈敏,所以得了個馬鷂子之名,又以他非常勇悍,加上投過不少主,所以被稱為活呂布。

 連向來精銳的八旗兵,看到這活呂布出來,都會很害怕的避讓。若是其它蒙古兵或漢軍旗,更別說。

 而那些綠營要是看到了,根本就不敢一戰。

 “要不是這個活呂布,我們都早拿下大同城了,可每次我們圍城攻打,這個家夥總能找到機會來一下子,無人可製!”

 “他娘的,想不到今晚還又敢出來!”

 瓦克達覺得非常晦氣。

 這王輔臣一個沒看住,又跑出來了,估計今晚又得狼藉一片,死傷不小了。

 大同的婆娘綏德的漢,王輔臣就是綏德的。

 嶽樂之前一直在外圍剿,倒不曾知曉大同還有這麽一個猛將。

 “這活呂布有些意思,看能不能有機會秘密聯系下此人,只要他能夠殺了薑瓖投誠,本王保他一個大同王、大同鎮守總兵官之職,讓他接替薑瓖部眾人馬,並繼續鎮守大同。”

 “此人是薑瓖義子。”

 “本王知道,但既然此人叫活呂布,連自己親姐夫他都殺,甚至當初殺張天琳他們這麽痛快,可知這人應當也不是那種什麽忠義之輩,只要有足夠的好處,本王不相信他不心動。

 薑瓖反覆無常小人,他的義子會好到哪去?”

 瓦爾達聽完很佩服,“我怎麽之前就沒想到這招呢。”

 “哈哈哈,最堅固的城堡,總是容易從內部攻破的。對了,薑瓖不是還有個心腹副將叫楊振威的麽?乾脆也秘密聯絡下他,把給活呂布的條件,也給他許諾。”

 “這會不會穿幫?”

 “王輔臣和楊振武也不會傻到這事還湊一起商量吧?”

 “也是!”

 不久後,巴牙喇護軍來報,果然王輔臣肆意衝殺一陣後,便又殺回了大同城,清軍被踏破了幾個營,折損了幾百人,結果諸支精銳趕來包圍,都還是沒圍住。

 嶽樂此時卻已經不在乎這點了。

 “讓各營加強警惕,今晚被踏破的幾營營官,直接把腦袋砍了傳首諸營示眾,值夜警戒的也都砍了。

 被衝散的幾營營兵,皆罰軍棍二十。

 若是還有下次,絕不留情,斬無赦。”

 ······

 北京。

 濟爾哈朗和代善兩位攝政叔王面對嶽樂的請求,也隻得勉強同意再給他一個月時間攻打大同。

 嶽樂還請求調拔轉運糧草,可北京也都艱難的在度饑荒,哪有糧。隻得給山西的總督巡撫下令,讓他們負責就地籌集糧草,還給內府務八大皇商的晉商們下令,讓他們幫忙籌糧。

 同時,又讓吏部趕緊給山西補全缺失的官吏,尤其是督糧道員。

 這次山西大亂,許多府縣城池被破,地方官吏死的死逃的逃,損失很大,現在只能特事急辦,趕緊補齊,讓他們趕緊想辦法恢復地方秩序,並幫助征集糧草供軍,若是有余,還得給北京這邊再送點來。

 北京糧價現在是一天一個價,清廷也被迫開始控制糧市,但人多糧少,這價格是節節高升,特別是地下黑市,江米都已經是十兩一石了。

 據說最近北京城都看不到什麽乞丐了,有說都被人偷偷擄去做成米肉在地下黑市出售。

 ······

 吏部衙門,張集走出來,站在那裡滿臉喜色,就在剛剛,他被吏部通知獲得了山西督糧道之職。

 這可是個肥差,負責整個山西的糧草調配,從中能撈到很多錢。

 張集上一個差事是知府,任滿到京侯職,終於侯到個肥差。

 不過高興之余,他又不免愁倀起來,因為就算吏部放缺,可要想真坐穩這位置,他還得先交銀子。

 張集是江南儀征人,崇禎初到京納捐取得監生資格,後來參加鄉試,名列舉人,經歷兩次會試不中後,在京苦讀數年,最後第三次會試時中得進士。

 選翰林院庶吉士,做編修,再外放知府。

 清朝入關,在北直做知府的張集是立馬帶頭迎降,因此留任。

 張集正經進士出身,還做過翰林編修,文章做的好,馬屁更拍的精,而且他很活絡,知道當官靠的不是本事,而是關系,所以平常就很會奉承走關系。

 因此這官在明清兩朝那都當的很順。

 這次更是謀到個山西糧道肥差,這差事,只要打點的好,一年能賺上一二十萬都不是問題,就算拋去三節兩壽三敬以及開支等五六萬兩,仍然能賺上許多。

 不過他現在沒銀子在身。

 之前當知府倒是也弄了不少銀子,但上下打點也都用光了。

 從大明到如今大清,官場都充滿各種陋規,反正就是送禮,而且不是一般的禮俗,而是赤果果的送銀子。

 外官饋送京官,夏有冰敬,冬有炭敬,離京赴任還有別敬。

 只有京信常通,炭敬常豐,你這官才能做的好,該送多少,其實也早就有約定俗成的潛規則,不同等級的官,送給某某品級的官,都是有定數的。

 就算到了地方任上,也得給一眾頂頭上司們送禮,一個不能少,同樣數額也是有規定的。

 甚至除了給官員們的,各衙門和官員家的門子的門敬禮一樣不能少。

 一些大衙門,甚至得四五十兩銀子一個門包。

 翰林出身的張集在北京當了七年翰林,翰林院是個清水衙門,冰敬炭敬雖也有點,但少的可憐,所以日子過的挺清苦。

 他後來出京外放山西朔平知府,因為在京俸祿微薄,也沒拿到什麽敬禮,所以出京時也沒法按慣例給多少別敬什麽的,結果到任後這官就當的不暢,甚至很快被彈劾。

 後來他回京後,得人指點,也就一狠心咬牙,開始借京債打點,各處都補上了,果然很快再次放缺,在地方呆了近十年,也總算還清京債還撈了點。

 不過這次為得這個肥差,事先已經花光了積蓄,現在要出京,按例得給別敬,甚至還得多給點,否則這官也不好坐。

 他現在有經驗了,做在回家轎子裡,心中一通計算,最後得出結果,起碼得要一萬八到兩萬兩銀子才行。

 於是接下來,張集就開始跑京債,北京城裡有專門給進士、官員們放債的稱為京債,利息還挺高。

 一通借下來,成功借的兩萬兩,其中從廣東錢莊借得九千兩,年息九厘,山東錢莊九千,也是九厘,同年好友處借得兩千兩。

 兩萬兩銀子到手,沒出三天就全送出去了。

 九厘的月息,年息就是十分八厘,一年利息就是兩千一百六十兩了,這利息還算好的。

 臨出發前,嶽丈生病,找他借銀子,沒辦法,隻好又借了三千兩,給了嶽丈一千,妻小們一千,自己留了一千做路上盤纏。

 不過銀子送夠了,差事也很順利,順利拿到各種公文等,然後就上任了。

 內三院大學士們一人送了四百兩,六部尚書、總憲每人一百兩,侍郎、大九卿等各五十兩,然後各級官員,甚至同鄉同年,年家世好,也都表示了一下,

 表示表示,結果兩萬兩就用光了。

 臨了還又借三千。

 但張集倒是不慌,做了十幾年官,送禮也送出經驗來了,這點銀子算什麽,等到了山西,還得照例再借上一筆銀子,總督得送八百兩,巡撫得送六百兩,另外這些都統啊總兵啊等等,那也都是要送的,還有布政使、按察使、巡按等,每個大小菩薩都得拜到位。

 到時少不得又得幾千上萬兩銀子撒出去。

 但是這不過是本,只要糧道這位置坐穩,主管山西一省糧食,不說一年弄個二十萬,小十萬是隨便弄的,到時裡外裡刨去成本,總還能落個五六萬兩銀子的。

 要不說千裡為官隻為財呢。

 這還只是明裡收入,算是半合法的,若是要貪汙,那可就沒邊了。

 當然,如張集這般聰明的人,也不會亂伸手,這種陋規啊之類的灰色收入弄一弄就足夠了,細水長流嘛,真的直接亂貪汙,可是會掉腦袋的。

 官員們全靠這些陋規收入了,京裡有冰敬炭敬別敬等,地方官員呢有三節兩壽,這都是傳統了。

 他聽說現在老家那邊出個聖人天子,居然不僅給官員提升俸祿,還搞出了什麽養廉銀,據說一個總督直接給兩萬兩銀子一年養廉,縣令有的給一千,有的給兩千的。

 然後據說禁止這些陋規俗禮,收陋規就視為貪汙,抓的還挺嚴。

 張集覺得這皇帝怕不是有毛病,這種東西也管,那天底下誰還當官?

 人家攝政王多爾袞身為皇父攝政王,大門口收個門敬,一年就收了幾十萬兩銀子,妻妾們還收妝敬,逢年過節有節敬,各種喜事有喜敬,人家攝政王都不禁止這些,為什麽朱以海非要禁止這些?

 他難道想跟他祖宗朱八八一樣,要殺盡天下貪官,可他殺的過來嘛?

 不過聽說火耗歸公,火耗養廉這些,他又覺得挺有創新的,大清若是也給官員們增加這筆養廉銀多好?

 聽說那邊不設督糧道,而叫糧食廳水利廳什麽的,糧食廳還是個從三品,每省設一個廳長,據說養廉銀是五千兩。

 若是讓張集當個督糧道一年隻給個五千兩補貼, 他是絕對不願意乾的。可如果各種陋規收完,還能額外再拿五千兩養廉銀,甚至俸祿再提一提,再給點職錢什麽的,他額外的幾千兩收入不要白不要嘛。

 現在糧食這麽貴,征糧的時候隨便加點耗羨,都不得了,若是再弄點糧出去賣黑市,就更能大發,就看膽子大小了。

 京城米價都超過十兩一石了,張集心裡暗暗打算,等到了那邊,一定得弄點糧食到北京來賣,當然,這種事情,他也知道他一個糧道也弄不了,到時肯定還是得跟總督、巡撫們一起弄,甚至還得有八旗的王公,甚至京裡的尚書侍郎們參與才行的。

 事情參與的人越多,這錢賺的就越踏實,就算拿不到大頭,可他佔著這位置,也一樣能分到不少。

 當官不想著撈銀子,難道想著為民服務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