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海上升明帝》第八百七十三章 封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

 祁連河谷,皇帝騎著天丹戰馬緩緩走過,號稱海藏咽喉、茶馬商都、小北京之稱的丹噶爾城西。

 西門拱海門外,聽聞皇帝到來,無數軍民自發前來迎接,二十裡相迎,不論官將文武,還是屯兵移民,甚至是這裡的達玉、玉固爾等蒙古回鶻諸部牧民商人,都自發熱情的來迎接。

 大明天子的威望,如日中天。

 這座丹噶爾城有三百年歷史,洪武年間始建,但從西漢設西海郡開始,這裡便逐漸是商業、軍事等重鎮。

 丹噶爾是藏語,漢名則是東科爾城,原意是白海螺。

 “聖人之威,照耀青海。”年輕的三皇子漢王從北京趕來不久,伴隨皇帝身邊,看著這場面,尤其是那些牧民的熱情尊崇,也是十分感歎。這位漢王殿下也已經十五歲,長的頗似朱以海。

 經過這些年的調理鍛煉,已經不再是剛回來時的那營養不良的瘦小樣,長的也身長高大,穩穩騎在馬上,還很有氣質。

 “統治是門藝術,不是簡簡單單的打打殺殺就能征服統治的,需要權謀手段,你看到現在這西域大變天,看到這些唐古特、蒙古、回鶻等變的熱情好客,並非天然如此。”

 漢王弘椮點頭,“兒臣明白,就跟女真人一樣,以前兒臣見到的女真人都野蠻而又凶殘,把我們漢人當豬狗,但今年我隨太子殿下回了趟關外,看到的卻是那些女真人的恭敬順服,甚至曾經凶蠻驕悍的建州八旗,如今卻多淪為了我皇家少府監的奴隸,他們都是被我們的銃炮征服打趴下的。”

 “也是,但也不全是。足夠的武力威懾是必須的,但一味的武力威懾也還不夠,必須有張有馳,這些年朕除了對建虜和叛回嚴厲鎮壓外,對於其它都還是留有很大余地的,不論是海東海西北山野人女真,還是漠北漠西漠南蒙古,甚至是衛藏青康諸部等,也是以招撫為主,與他們聯姻、互市,知道為什麽嗎?”

 “拉攏大多數,打擊小部份。”漢王答道。

 “沒錯,統治的核心本質就是結盟,不斷的結盟,始終拉攏大多數為盟友,分化打擊一小撮的對手,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這是一個排排坐分果果的遊戲,權力就是排坐分果的權力,核心就是於如何分,不能隨心所欲,要盡量照顧到多數人利益,讓他們支持你的同時,又能盡可能的自己吃到最大甚至最多的果子。”

 皇帝對建虜和叛回的嚴厲打擊,是因為他們威脅到核心統治,也佔據的是不可半點放棄的陝甘和遼東這一東一西兩個最重要的漢地走廊通道的地緣安全要地。

 至於塞外漠北,或是西域青康,這些地方現在都屬於鞭遠莫及之地,朝廷不可能跟漢地一樣的統治策略,所以得換上更務實的策略。

 “吾皇萬歲!”

 “萬歲!”

 “天佑大明!”

 路邊軍民歡呼,山呼萬歲。

 朱以海揮手向大家致意,也有些享受這樣的場面。

 他轉頭對漢王道,“做事不能脫離實際,就算有明確的目標,遠大的理想,可以抬頭望的很遠,但也必須腳踏實地才行,否則就是好高騖遠,是不切實際,是難以走遠的。”

 大明王朝用了幾百年把雲貴高原拿下,雖然在明宣宗之後,已經不再是積極對外拓張的政策,轉而保守,但大明還是靠著慣性把雲貴高原真實的納入了帝國統治,讓脫離中原幾百年的這片地區回歸。

 雖然在交趾、緬甸沒成功,甚至天啟崇禎時還丟了山海關外的兩遼之地,但那也只是大明當時腐朽了。

 “你覺得青海這地方如何?”朱以海問兒子。

 “這裡挺好,兒臣前些天剛到這時,剛好趕上這裡地方官員和東科寺的僧人一起去祭海,兒臣一起參與了這本地風俗,從拱海門西去,越過日月山去青海祭西海神。

 過日月山時有些不適,不過幾天就適應了。

 一座日月山,東邊是黃土高原是河湟谷地的農耕區,成片的河谷田地村莊,興盛熱鬧的工商城鎮,西寧府城更是熱鬧不輸內地。但一過日月山,西面卻十分開闊,一望無際的大平原,青海湖更不愧是西海之稱,湖心龍島上的青海龍駒,更是極優良的千裡馬。”

 漢王挺喜歡這裡,他來的季節正好入秋。

 初秋的青海湖畔和河湟谷地都是美不勝收,東邊河湟谷地八百裡農區正是莊稼豐收之時,一片喜悅。

 而西邊的青海湖畔,牛羊成群,馬群奔跑,牧民們在入冬前趕著剪羊毛,把多余的公畜宰殺,甚至是一些小的羔子也直接宰殺掉,到了冬季就算有過冬的牧場,但草料肯定不足,到時公畜、羔子既掉膘還費草料,養上一冬春,可能還不如現在宰殺賣給漢商劃算。

 這收獲的季節裡,漢地的商人沿著絲綢古路,奔返兩地,川流不息,駱駝、犏牛、犛牛、馱馬,不停的馱運著各式茶鹽、皮毛往返,海晏、白雲、湟源都新設了許多倉庫,以及許多初加工皮子、羊毛、牛毛等的場子。

 漢王朱弘椮看到的不是遙遠偏僻的西北邊地,也不是蠻荒凶險,反而是一派繁華的欣欣向榮,勤勞樸實的漢移民,熱情好客的遊牧民,還有忠誠戍邊的將士們。

 當然,也有肥美的牛羊肉,結實耐拉回彈好的西寧毛毯、西寧毛呢,犛牛肉干,青海乾板鰉皇、湟中蠶豆、湟源陳醋等土特產,可是讓他印象深刻的。

 “這次叫你來,也是許久沒見你了,你也已經加冠成年,朕讓你過來,咱爺倆好好處處,也看看這西北風光。”

 漢王隱約能猜到皇帝召他來的主要原因,他是今年在北京加冠的,皇帝和太子都不在京,加冠禮由內閣首輔、首席總理大臣文安之,以及皇家大宗正唐王朱聿鍵以及留守監國皇太孫朱振燁一起主持見證的。

 皇太子北伐征剿建虜,皇帝在他出征前,特頒詔書,冊封了皇嫡長孫朱振燁為皇太孫,並讓他代替太子留守北京監國。

 才一歲多的皇太孫,立的有些早。

 但皇太子出人意料的統兵北伐,皇帝立嫡長孫為皇太孫,留守監國,倒也說的過去。

 加冠後的漢王,也就緊接著完成了大婚。

 漢王妃是由皇帝早就親自挑選好的,同樣來自天子從龍元勳,乃是原內閣大學士沉辰荃之女,也是寧波人。

 不過沉辰荃是文臣,與張煌言相比,職位、家世等倒都差不多,但張煌言在軍方關系也很強,本身現在也是兩廣總督,尤其是皇帝還給太子納的幾位太子嬪,更都是頂級文武功勳。

 加冠,大婚。

 接著便該考慮授封就藩了。

 皇帝諸子中年長的也就太子和漢王,其余最大的也才七歲,他們授封就藩還早。

 關於太子如何授封就藩這個事情,朝廷現在有不少意見,但明顯皇帝早有自己的打算。

 直接把漢王召來青海。

 “讓你就留在青海建藩就封,你可願意?”

 “青海是個好地方,兒臣都聽父皇的安排。”

 關於皇子分封之事,朱以海考慮了好幾年了,蒙古、元朝那種分封制度,是有很大缺陷的,必然導致分裂,中央與藩王不出三代肯定就會有叛亂,不利於中央集權一統。

 大明立國之初,朱元章設立的那套宗藩分封制度,主要是分封各地,甚至分封一些在邊塞,有多位塞王,有屏藩中央之意,可也有些權勢過大,尤其是兵權這塊,後來靖難之變也說明了這政策的巨大漏洞風險。

 而朱棣自己奪位成功,所以幾乎推翻了朱元章的分封制度,收回護衛等,直接讓藩王在地方養豬,既限制削奪了藩王們屏藩中央,為國出力的作用,也讓國家財政負擔巨大,尤其是在中原的那些藩王們,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不斷的分封,俸祿壓力大,而且還容易侵佔軍田民田壓迫百姓等。

 不過朱以海也看到了朱元章的養子沐英的沐氏家族鎮守雲南近三百年,帶來的積極正面的作用,雖說到崇禎時,沐氏佔了雲南官面上三分之一的田地,多有不法,是個大土司,但在維持大明朝廷中央權威方面,還是非常積極的。

 如何尋找一個平衡點很重要。

 他既不希望分封的皇子們將來造反,或是他們的子孫造大明的反,也不願意關在地方養豬。

 他也不喜歡唐朝那種把皇子皇孫全關在京城,養在五王院、百孫院那種做法。

 思來想去後,朱以海打算讓漢王吃點苦,給他安排個邊疆之地,劃一塊封地,給予一些有限的兵權,主要給他地方監察之權。

 入城之後,朱以海帶著漢王看沙盤。

 在日月山的南面,也就是黃河龍羊峽一帶的南岸地區,有一個歸德所,在明初洪武年間,設立了河州衛,下有歸德所等,分兵屯田,歸德共有十屯,屯兵都是從江左淮泗地區遷移來的,後來又安置了一些本地土著。

 這個歸德,便是後世的貴德了,也包括了尖扎、貴南一帶,主要就集中在龍羊峽黃河南岸。

 歷經近三百年,歸德依然還保留了一些獨特的江左文化,但也染雜了一些夷風,這裡漢藏回皆有,既有孔廟、城皇,也有漢傳釋教和藏傳釋教,還有本教寺院,各種寺院多達近百座,有數千僧人,幾十座經堂。

 既有屯莊農耕,也有部落牧民。

 一直以來,這裡都是隸屬大明的陝西,只不過明末之時,這裡也一度失去控制,不過如今恢復正軌。

 紹天朝把龍羊峽上下遊的東岸、南岸地區,新設了一個河源府,西抵大夏河河州城,南抵西傾山瑪曲,後世的瑪曲、碌曲、河南、澤庫、夏河、同仁、臨夏、循化、尖扎、貴德、貴南、同德,全劃入這個河源府。

 這個河源府與西寧府、西海府,三個府從甘肅省劃出,劃入青海省,屬於朝廷直接管理的。

 這個新設的河源府,也包括和碩特固始汗第五子尹勒都齊的封地,他的封地就是在積石山北的黃河河曲兩岸。

 從龍羊峽到劉家峽,這是黃河較為險要的一段,灘多水急,難通舟船,只能順河乘羊皮筏子或是放木排而下。

 這黃河南岸地區,南高北地,東部多山多河谷,西部則多是高原牧場。

 在宣德時,這片地區的南部,由隆務寺夏日倉活拂-隆務囊索代而治之,逐漸形成了了熱貢地區的真教合一,萬歷年間,黃南地區則由南下的蒙古土默特部洪薩巴圖爾控制。

 等和碩特東進,這裡被固始汗第五子尹勒都齊控制著,但熱貢隆務寺的夏日倉活拂家族自從明宣宗時受封為國:師起,家族出了五個國:師,萬歷年間,隆務寺更是直接改宗影響力更大的格魯派。

 現今主持夏日倉噶丹嘉措如今更是被皇帝冊封為青海八呼圖克圖之一,就主管黃海這片地區。

 黃南這一大塊地區,現在既有和碩特的尹勒都齊諾顏,也有夏日倉呼圖克圖,又還有土默特一部人馬,加上北邊貴德、河州一代的明衛所屯兵、移民等,就顯得更加複雜。

 朱以海現在要把這一大片地區,設為一個朝廷直屬府,劃歸青海省,這裡要駐一個禦營駐防協鎮,一個省巡防營協鎮,還要派出知府、縣令等。

 同時最重要的是,他打算分封漢王到這邊來。

 朱以海打算在貴德南面的貴南,也就是黃河與西傾山之間的芒拉河畔築一座新城,駐軍、移民,同時分封漢王建藩於此。

 貴南比起貴德條件要差些,境內南部是高山連綿、挺拔高聳,是西傾山的一部份,中部是高原灘地,地勢平坦開闊,有一片百多萬畝的內陸沙漠灘地,沙丘連綿、牧草點點。

 黃河及其支流沙溝河、茫拉河切割衝涮形成的台吉和谷地,或寬或窄,相對平坦。

 山地、灘地、谷地錯落分布是這片地區的地勢特點,山地宜牧、谷地宜農,台地可農可牧,依山臨河,在這片農牧交匯地帶,地理位置很重要。

 一位親王分封鎮守,有助於讓大明把邊界拓展到黃河南岸和西頃山下。

 河源府很大,其精華地帶河州臨夏,東面有積石關、土門關,也有蓮花堡、保安堡、起台堡等。

 朱以海沒把這麽大一整個府都給漢王。

 “貴德南面這片地區,設貴南縣,朕派人在那裡築漢城和漢王宮,到時整個貴南縣便都是你封地,民政司法稅務這些,朝廷派知縣等流官負責,朝廷也另會派禦營、屯鎮等分營駐防。”

 “整個貴南縣的土地、牧場、礦山,朕都賜封給你,你招佃或是買奴耕種、放牧皆可,朕免你十年稅賦,十年後正常起科征稅,可行?”

 漢王想也沒想就答道,“兒臣都聽父皇安排。”

 “嗯,民政司法稅收這些事情太繁雜,朕交給專人去做,你不用操心,你的漢王府,打理好自己的產業便行,朕允許你們組建一支不超過三千人的非常備的民兵團練,軍官由朝廷調派。”

 “另外朕給予你監察之權,整個河源府諸縣之軍民官兵,皆在你監察職權之內。”

 南面的河南、澤庫縣,朱以海劃做尹勒都齊諾顏的和碩特自治縣。

 而新設夏河、同仁、碌曲三縣,則劃給自吐蕃時代就存在的地方土司卡加六部。

 瑪曲縣則交給在此的土默特部自治。

 朱以海把河源府內的幾大勢力,重新劃定界線,分而治之。

 尹勒都齊兩個縣,卡加六部三個縣,然後北面諸縣都是大明直屬,其中分封給漢王一個縣。

 另外河曲積石山西、南的幾地也仍歸尹勒都齊,但這幾地不隸屬河源府。

 隆務寺等近百座寺院,原有的屬地、屬民、牲畜,也都仍歸他們所有,朱以海只是加以調整,以這些寺院屬地設立寺屬的鄉鎮,仍由他們自治。

 “朕派人勘察過,貴南縣可開墾耕地達百萬畝,可利用天然草場達千萬畝,放牧幾十萬頭牲畜不成問題,這裡也適合種植油菜、青稞等。”

 “黃河環繞西北,雪山護右東西,這裡是重要古道白蘭古道的要衝位置,北承河湟,南聯川滇,大有可為。”

 “兒臣謝父皇恩封賞賜!”漢王高興的接旨,並沒半分不滿,對於曾經受盡苦難折磨的他而言,並沒有太大的野心。

 皇帝在青海給他劃了一個縣的封地,直接把這百萬畝可耕地,千萬畝草場給他,他覺得很滿足。

 甚至沒有治民之權也不以為意。

 其實如果可以,他更願意留在北京,哪怕讓他去南京也行,但父親說希望他能夠建藩青海黃河南岸,屏藩朝廷中央,他也就毫無二話。

 “將來你的子孫,有才德兼備者,朝廷後來君主,自然也還可繼續將他們分封到其它邊疆要地,繼續建藩鎮守,屏藩中央。”

 宗藩子孫,有能力的可以學文習武,考科舉上戰場,立功建業,論功授封建藩,一般能力的也可做個小官,或是去經商,或是就當個清閑的地主。

 “朕會從內帑中拔銀為你建貴南縣漢城和漢王宮,也不會建的太奢侈,其余的就得由你自己努力了,當然,朕還會給你一筆啟動發展的銀子和一些屬員的,將來如何發展, 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靠你自己的努力了。”

 “朕希望你能夠珍惜這塊封地,能夠維護穩固好他,這裡既可發展農耕放牧,也可借由白蘭古道的交通便利,發展工商貿易,這是你將來傳承子孫的基業,要好好乾。”

 分封一個縣,監察一個府,手裡有三千不可越縣出府的民兵,非戰時不可調動,皇帝對漢王的封地權力還是限制較大,但也給予了一定的權力,以發威宗藩的特殊作用。

 他是皇室代表,鎮守地方,監視文武,同時也並不直接給予他行政治權和統兵調動的兵權。

 而整個河源府,西北邊地,各族混雜,幾大勢力的封地自治,越發考驗封王們了,好在有朝廷的禦營、屯鎮、省營等兵馬撐腰,倒也不必太過擔憂。

 yqxsw言情網

 “朕已經召了尹勒都齊諾顏,還有卡加六部土司,以及隆務寺呼圖克圖,以及土默特琿台吉等一起前來,以後你們就是鄰居了,朕已經選了濟南知府姚啟聖為青海海西道分巡,以後你有事也可以直接找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