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海上升明帝》第五百零二章 5公主
,海上升明帝

 “叫爸爸!”

 朱以海抱著小丫頭,笑著逗弄她。小丫頭現在已經不是先前的狼狽樣,全身很乾淨,甚至頭髮都修剪過,還仔細的去了虱子,扎起兩個小丫髻,綁著紅綢帶子。

 她的額頭很高,比較突出,洗乾淨的臉也還很黃,但那雙眼睛很大。

 穿著小裙子的她,朱以海抱在手裡幾乎感覺不到什麽份量,細胳膊小腿。

 “叫爸爸。”

 可小丫頭卻只是抓著個煮雞蛋在吃著,臉上沒有半點高興。

 自從那天她娘死後被埋掉後,這丫頭就沒有笑過,她不哭也不鬧,但就是不笑,怎麽逗也不笑,也不開口說話。

 要麽發呆,要麽就找東西吃,食量大的驚人,如果不是朱以海讓人盯著,控制她的飲食,這小家夥能把自己吃撐死。

 有禦醫開方子幫著調理脾胃,這小家夥的胃口更好了。

 一有空,朱以海便會來看她,抱著她,逗逗她,雖然今天她還是沒開口,但朱以海能感覺到,這孩子現在對他也有了親近,他過來後,明顯會不時的望他,甚至抱她也不掙扎反對。

 看著她那麽專心的吃雞蛋,朱以海覺得心疼,亂世裡如草一般的可憐人,至今,朱以海也還沒弄清這丫頭身份,她的母親也仍只是無名氏,不知道來自哪裡,原來叫什麽,家裡是否還有人。

 “爸爸給你取個名字好不好?”

 小姑娘繼續吃著蛋。

 朱以海幫她擦了下嘴角的蛋黃,“叫寧薇如何,朱寧薇?詩經裡采薇采薇,說薇乃菜之微者也,上古詩經裡所說的薇,據說是指野豌豆、小巢菜等,是一些野菜。

 你雖生來跟那野薇浮蘋一樣,但爸爸相信你能夠堅強的成長,未來的日子能夠一直安寧健康。

 寧薇,你喜歡這名字嗎,朕的五公主?”

 小丫頭看了朱以海一眼,然後把手裡的蛋遞到朱以海面前。

 朱以海咬了一小口,“謝謝,爸爸吃一口,你也吃一口。”

 劉朝在一邊感歎著道,“五公主自陛下收養後,對食物最是護食,平時碗裡的飯要吃的一粒不剩,甚至禦醫開的調理脾胃等的藥,再苦她都會主動的喝的一滴不剩下,哪怕睡著,手裡都總要攥點吃的在手裡才行,

 沒想到現在居然願意主動給皇爺分雞蛋。”

 朱以海摸了摸丫頭的腦袋,她的頭髮枯黃分叉,先前幫她洗澡梳頭,那打結的頭髮可是費了許多力氣,還剪掉了許多才理順。

 這孩子估計可能只有三歲半左右,大概只有八十公分左右,絕對已經是矮小了,有些一歲的正常孩子都有這麽高了。

 有嚴重的營養不良,甚至有些肋骨外翻,有輕微的佝僂,好在還能改善醫治。

 她是一個可憐的孩子,跟無數中原難民一樣,兵荒馬亂,天災戰亂,導致他們流離失所,背井離鄉,最後家人或可能失散可是已經餓死,身邊僅存的親人也餓死在她旁邊,無依無靠。

 可她又是幸運的,她遇上了朱以海,遇上了大明的天子,直接將她抱回,收養膝下,封為五公主。

 蛋黃碎開,掉了小塊到地上,丫頭掙扎著下去,非要撿起來吃掉。

 蛋吃完後,丫頭很滿足的打了個哈欠,犯困了。

 她趴在朱以海的懷裡,很有安全感,一隻手抓著母親遺留木釵做成的項鏈,沉沉睡著。

 朱以海抱著她輕輕拍著。

 “皇爺,奴婢來抱吧。”

 “不用。”

 “收養難民孤兒的事,進行的怎麽樣了?”

 “奴婢已經派人親自到各個難民營專門負責此事,所有沒了父母親人的孤兒,優先送到登萊,然後轉往長山的孤兒營,在那裡會給他們調養一段時間,然後再送回江南,那邊也已經在建孤兒院,也開始在聯絡官吏、軍民收養孤兒一事。”劉朝趕緊回答。

 朱以海歎息一聲,“僅是在難民營接收孤兒還不夠,這次山東黃河大決,估計有三省十府四五十州縣受災,水災過後又有大疫,然後還會有大饑,得想辦法,深入災區,多救些人,尤其是那些孤兒,如果沒人救助,他們只會可憐的夭折,他們的生命才剛開始,就將凋零,太殘忍了。”

 “皇爺,我們也救不了這麽多人啊。”

 “想辦法,能多救一個是一個吧。”

 “那奴婢盡量想辦法,利用一些其它的身份,過去那邊救人吧,”劉朝提出一些辦法,比如說過去直接買人,把那些孤兒從他們的同鄉、親戚手裡買過來,大災之時,失去父母至親後,親戚同鄉有時能接濟一時,可救濟不了長久,因為他們自顧不暇。

 還可以比如去施粥放賑,直接在當地收留孤兒。

 也還可以有其它不少的辦法,諸如對八九歲以上的孤兒,可以招為學徒等名義帶走。

 就如現在禦營就從河南山東淮南等地,派人過去聯絡當地的忠明勢力,娉娶大量年輕姑娘回去給禦營士兵成親一樣。

 那邊現在動蕩,還是災區,幾鬥糧就能帶回一個年輕姑娘,相比起江南,成本微乎其微,雖然也有不少禦營士兵願意娶老家同鄉姑娘,但畢竟有不少禦營士兵其實原來條件都很差,甚至有些是純無產,甚至是奴仆佃戶等。

 而給禦營士兵娶親,算是一項禦營福利,如果能減少開支,還能找到好姑娘,禦營當然樂意。

 而對災民們來說,活下去是最重要的,能換上幾鬥糧,一家人也許能扛過饑荒,而女兒是嫁到南邊去,甚至可以是過好日子不用挨餓了,太平年月,得收彩禮講條件看門戶,而現在就沒那麽多講究了。

 能不讓女兒淪落風塵,落入青樓火坑,就已經算是父母能為女兒做的最後一點事情了。

 據說現在江南本地人,因為大量的江北女子的南下,而開始敵視甚至仇視她們,認為她們搶走了那些年輕優質的禦營士兵,江北女子這種卷個包袱就被組團南下,對禦營士兵確實很有吸引力。

 這也開始嚴重的衝擊著江南的婚嫁傳統,以往到了明中晚期,婚嫁可是一樁大事,彩禮重,嫁妝也重,對男女雙方都是很大的負擔壓力,許多窮人是娶不起老婆,甚至嫁不起女兒的。

 所以在福建等不少地方,溺女嬰的情況一直都很嚴重。

 雖然這個風俗讓百姓們負擔艱難,可風俗也不是那麽容易打破的,你不這樣搞,你在四裡八鄉就抬不起頭來,別人會恥笑你。

 而且男人若是掏不出彩禮錢,別人更不會把姑娘嫁你。

 但現在,因為這大量江北女子的南下,她們基本上都是三五鬥糧就嫁了的,而且除了帶個小包袱,也不會有什麽陪嫁。

 禦營會幫她們安排相親,有三次相的機會,然後就是強行配對,配成後還給他們辦婚禮,也會給她們弄個紅包,算是壓箱底的陪嫁了,不多,但是個意思。

 這樣簡潔卻又高效的新式婚姻,給江南本土帶來很大衝擊。

 別人三五鬥糧就嫁,而且禦營出面的話都不用禦營士兵自己出這糧,娶過來還能再得個幾兩銀做陪嫁,這裡外裡不僅不掏錢,還能落些個實打實銀子,姑娘們也往往都年輕健美,有這好條件,不少以往條件差些的禦營士兵,自然就願意去娶這些江北姑娘,不願意額外掏高彩禮卻找本地姑娘了。

 本地男子們,也會用江北姑娘來說話。

 甚至禦營能乾的事情,他們自然也能乾,現在江南也出了許多這種人牙中介,跑到江北去,三五鬥糧把姑娘帶回江南,再介紹給江南男子,當然,他們得再收取些介紹茶水腳錢等,雖然多了筆開銷,但仍比娶本地姑娘成本低的多。

 面對著江北姑娘的衝擊,本地姑娘也只能改變傳統,要麽看到優秀的男人,比如前途遠大的禦營將士,或是讀書人等,降低彩禮或不收彩禮,要麽也不再東挑西選了,差不多的也就嫁了,也不再要這要那的了。

 很多事情都在改變著。

 江北的難民姑娘為家裡換回幾鬥糧,而禦營用不多的成本為將士們謀到了一個很好的福利,發老婆。

 禦營士兵們不花錢分到了老婆,滿心歡喜,萬分感激朝廷,感謝聖上。

 江北的姑娘們呢,離開了動蕩的江北災區,來到江南結婚安家,重新開始安穩的日子。

 這好像是一個良性循環,甚至還衍生出了江南牙行,拉些糧食到江北災區,很便宜的就帶回姑娘,然後介紹給江南男子,賺上一筆不錯的中介費用,發了筆財,而江南普通男子們,也終於能娶上老婆了。

 “劉朝,朕思慮許久,救助孤兒這事,得有個細致的條理,比如要多想辦法,盡量快速的從災區,把那些孤兒先接下來,然後要及時醫治、恢復,等經過三五月休養,然後還是得想辦法找人領養。”

 “或者是朝廷或朕的內帑出錢, 找家庭寄養。”

 “也可鼓勵百姓收養孤兒,適當的出些政策給予獎勵。”

 劉朝感慨皇帝的仁厚,卻也不得不提醒皇帝,“皇爺,如今天下動蕩,遍地災民,孤兒更是不斷產生,皇爺若要全力救助收養,這裡面要花的銀子,會很多,非常多。”

 “盡力去救吧。”

 面對著這種亂世慘象,朱以海也知道救不了所有人,所以也只能分出優先級來,優秀救助孤兒,他們是國家民族的未來。

 然後是工匠、讀書人,這些是朝廷發展壯大的基礎。

 然後是青壯,這是優質的勞動力。

 雖然這樣的分級,必然會導致先救了這個,則那一個可能救不了的情況,但這是無奈之舉。

 也許該一視同仁,但在這種大災大饑中,孤兒是最沒有抵抗能力的,應當優先救援。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