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海上升明帝》第四百六十二章 截
,海上升明帝

 紹天二年,夏。

 萊州灣,朱以海在看著圖紙,不遠處,海邊一片熱鬧,許多饑民因明軍施粥放賑聚集趕來。

 喝完粥後,便聽從安排幫忙修水寨。

 朱以海親自畫的圖紙,計劃在萊州灣掖水河口修一座水寨,就如同登州府城就是一府二城,府城既是縣城也是衛城,然後還有一座蓬萊水城。

 相比起登州兩城在一起,萊州府城掖縣離海邊還有十幾裡地,在掖河畔,朱以海打算守住登萊為北伐據點,萊州的城防便顯得單調,於是他計劃在掖河口仿蓬萊水城,也修一座水寨。

 不過這裡沒有蓬萊水城的地利,沒法如那樣能圍一片小海在水城裡面,更沒有突出的山為守衛高地。

 不過明軍有水上優勢,所以水寨依然可行。

 也不用修的太過複雜,朱以海的圖紙上是一座簡易的海邊棱堡要塞,為了應對清軍圍攻,特別是為了防火炮,此時早在歐洲流行了多年的棱堡,其實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棱堡相比起傳統中式城池來說,最大區別就是突出軍事堡壘的防禦性能,不適合做為居住和市場交易為一體的城市,但是單純做為軍事要塞防禦性能很強。

 特別是應對火炮這方面很突出。

 棱堡有棱有角,最大特色就是他的三角堡、半月堡這些能形成交叉火力,實現無火力死角。

 一座簡易的五角棱堡,就能使每個正面以及城牆上都具有最佳射角,每隻角都具有延伸出的堅固棱堡,在滿足最少施工量的前提下保障最基本的火力覆蓋需求。

 棱堡禦敵主要靠火炮。

 朱以海的這座五角棱堡,建在掖河口,一面是河,一邊是海,這塊地形猶如一個突出的三角。

 棱堡建在這裡,得天獨厚。

 搭配上土坡、壕溝,以及外圍的半月堡,還能形成立體防禦。

 一個五角主棱堡城,加上外圍的五個三角堡,配上兩道壕堤,就等於擁有了十座堡壘,且是交叉無死角的火力覆蓋。

 以現階段清軍的紅衣大炮,就算是六七千斤的重炮,也很難有效破壞城牆。

 能屯駐不少兵,架設許多火炮,易守難攻,問題是這種棱堡,其實也不難修,甚至簡單點外面用木頭打樁圍,裡面填土都是可以的。

 現在朱以海架起粥棚,無數的饑民前來,每人喝兩碗粥,便可以開始幫忙乾活了。

 為了發揮水師的優勢,朱以海還在棱堡的河、海兩邊,設計了碼頭,海上甚至也修了木頭浮城平台。

 “陛下。”

 禦營總參軍陳潛夫過來拜見,“博洛率一萬人馬,正自徐州北上。”

 “走的哪條道?”

 朱以海讓侍衛取來一張地圖。

 “從徐州奔沂州,看來是要經沂水,過穆陵關抵青州。”

 朱以海比對地圖,這是山東四條主要通道中的一條,當年劉裕北伐滅燕,就是經此道。這條路優勢在於較近,但缺點是要翻越大峴山。

 齊國曾經在山東修了一道齊長城,穆陵關號稱當時天下第一雄關。

 齊長城蜿蜒千裡,西起平陰、東至琅琊台,穆陵關更是扼守險要關隘,大明嘉靖年間還重新修葺關樓立有石碑。

 “博洛急兵北上,利在速戰,臣建議可搶佔穆陵關,使不得入。”

 “然後再令海州劉世勳繞其背後,絕其糧道,攻佔沂州,斷其後路。”

 “則其腹背受敵,困頓山裡,曠日延時,沮其銳氣,一戰滅之!”

 朱以海看著地圖,博洛的反應還是十分迅速的,他這邊出其不意的襲擊登萊,已經算是非常突然,但博洛還是很快就來了。

 還是走的最近最險的穆陵關通道。

 很明顯,博洛是怕再來遲一步,讓明軍奪了青州、濟南這兩重鎮要地,這是單刀赴會,直接來保青州的。

 “各部現在到哪了?”

 朱以海直接問陳潛夫,並沒馬上采納他的建議,因為穆陵關現在並不在明軍手上。

 穆陵關在青州府益都縣南面的臨朐縣南境大山上。

 朱以海登陸山東,襲取登萊後,兵分多路,但也是先取鐵門關和青島,然後取海州,再掃蕩登萊兩府腹地。

 這些小目標完成,掃除後患後,才能再兵出青州、濟南二府。

 “金攻玉領一軍攻青州府昌樂、壽光,盧象觀領一軍攻琅琊台夏河寨前所後,正分兵取日照、諸城。

 攻佔鐵門關的人馬,正沿大清河而上,剛收復蒲台、濱州,”

 明軍的進展還是很迅速的,基本上已經掃清了登萊兩府後,開始向青州、濟南二府進攻,也沒遇到多少抵抗。

 基本上明軍抵達,一通勸說,當地官員也就和士紳開城投降了。

 有那頑固的,放兩炮也就差不多了。

 谷稕

 主要還是此時在孔有德耿仲明兩支主力覆沒後,這邊沒兵了。

 之前濰縣等爆發的起義,山東巡撫丁文盛都鎮壓不了,還得靠孔耿二將出兵,而之前昌平那邊又接連爆發了叛亂,兼之山東響馬眾多,更是焦頭爛額。

 巡撫的標營都還沒恢復重建,官府雖然讓地方士紳辦團練,但大家也都隻保著自家一畝三分地,其它的可不管。

 孔有德死,耿仲明敗,濟南徹底慌了。

 現在也就在青州府和濟南府城有些兵了,其它地方只剩下地方團練鄉勇。

 “青州有多少兵?”

 “不多,胡亂拚湊的一些,大約得有幾千人吧,分駐益都和臨淄、臨朐,各有兩三千,但臣以為,只要我們立即調兵奔襲,應當能夠一戰而下。到時就能把博洛的援兵,堵在穆陵關外。”

 論地利之險固,其實全山東最險固的當是青州,地處海岱之間,“右有山河之固,左有負海之饒,素有三齊重鎮”、“海岱都會”之稱。

 武備志記載,山東集長補短,地方千裡。言形勢者,必以濟南為門戶,青州為根本。

 形勝考記,其地倚山俯澗,基址壯闊,雉堞排密,積谷屯兵,可容十萬,所謂天府之國,古王伯所爭。

 其地域地形上,大弁南盤,振翼而臨徐兗,岠嵎左貫,抵掌而控登萊。

 而穆陵十二之層關,憑渤海三千之巨浸。

 緬紴一匡之霸業,固籍人豪,攬茲四塞之岩疆,實緣地險。

 這裡的地理非常重要。

 尤其如果朱以海要據登萊,而爭齊魯,則青州更是必爭戰略之高地。

 不過朱以海看著地圖卻有些猶豫起來。

 因為現在濟南不在他的掌握,就算他現在去搶青州,搶到了,而且能先博洛一步堵住穆陵關,可因為北邊濟南這個門戶在不手,那其實搶到一個小門窗也沒用。

 而且青州地險,朱以海要運炮過去不易,而沒有炮,僅以兵守,博洛一萬人要拚起命來,也不好打。

 他更擔憂,到時反被博洛拖在穆陵關,而清軍從濟南過來,明軍反而要被陷在內陸山區跟清軍決戰。

 這是朱以海並不想面臨的局面。

 禦營如今的士氣很高,對韃子沒什麽畏懼心理,但雙方真要白刃近戰,差距還是較為明顯的。

 光是一個披甲率,就差的很多,現在禦營披甲率也沒超過三成,而韃子八旗精銳,披甲率差不多人手一件了。

 實戰經驗等方面,肯定也還有差距,這個得正視。

 離了海邊,沒有水師掩護,這仗打的就沒什麽勝算。

 孫子兵法一再強調勢,要求的是建立絕對優勢,不能每次去堵運氣去拚命,戰前就得謀劃好,積累好足夠的優勢再開打。

 如眼下這般,奪青州,搶穆陵關,堵博洛,從一隅的角度來看,值得一試。可如果得再考慮山東全局,這就有些危險。

 他回頭再看了看自己的地圖,還有萊州棱堡的修建進程。

 青州有一條彌河通入萊州灣,約有二百裡長,但這條河,忽寬忽窄,尤其是到了夏季的時候,山洪下瀉,水流湍急,上遊往往衝決堤岸,造成河流改道。下遊鹼灘則因落淤壓鹼,變成一季肥田。

 彌河的情況,不利於水師聯系青州。

 “博洛既然來了,還來的這麽急,那後面肯定還有援兵,徐兗還會有兵來,北面也肯定還會有援兵。”

 朱以海盯著地圖看了一會。

 “這樣,急令金攻玉集結兵馬攻青州,盧象觀自諸城取沂水城,劉世勳自海州取沂州城······”

 魯北平原十分平坦,朱以海打算先趕緊搶一波再說。

 能搶到青州就青,搶到了就能堵博洛一陣子。

 也不打算跟清軍真就在青州決戰爭奪,而是先爭取些時間,等清軍主力過來了,到時再撤回到登萊,依托大海和城堡、水師,跟清軍打。

 “多派些斥候出去偵察,一定得牢牢掌握韃子的動向,可別到時被他們的輕騎咬住,可就很難脫身了。”

 韃虜騎兵在平原上一天能奔襲幾百裡, 所以必須得小心謹慎。

 為此朱以海比較謹慎的還劃了一條線,明軍不要出青州府境,在濟南府的那支部隊,也不要再繼續深入了,讓他們差不多就退回鐵門關去。

 青州城距離大清河也不過二百來裡。

 清軍渡過大清河奔襲青州府城,頂多一天,所以一旦發現清軍靠近大清河,那麽明軍就得從青州府、穆陵關等撤回萊州。

 “讓各部盡量靠攏一些。”

 韃子可是有著千裡奔襲、反覆追擊能力的,絕不可以輕視。

 “韃子援兵還沒影,就來個博洛一萬人,咱們就直接撤,太早了些吧?”

 “不早,打仗就得小心謹慎,絕不能掉以輕心,等韃子都來了,就來不及了。”朱以海倒不覺得這有什麽不好,“若能把韃子主力吸引過來,咱們就跟他們在海邊打,到時一樣可以讓他們嘗嘗厲害,甚至還可以派兵去旅順、天津轉轉,咱們得始終把主動權握在手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